登陆注册
16200300000012

第12章 邂逅太阳(1)

发射太阳船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迄今为止,除了冥王星之外,其余行星和它们的主要卫星都有许多探测飞船临近进行过考察,研究了它们的运行环境、大气层和电离层特性,星球物质构成以及物理化学组成。拍摄了许多清晰的照片,研究了它们的地质结构、表面形状、星球演变、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获得了许多信息,揭开了许多奥秘,把人类对行星本身以及太阳系演变的了解,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差不多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纵观过去30年来发射的各种宇宙探测飞船,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太阳黄道面内运动。黄道面,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其他行星运行的轨道面与地球运行的轨道面相交角度也很小;不仅如此,太阳赤道面也在这平面内。这样,我们也就发现,过去对太阳系的探测都是局限在太阳赤道的附近区域,而对其他区域,特别是对太阳的南、北两极区域还没有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

太阳两极和黄道面之外的区域里,也许有着开启太阳系秘密宝库的钥匙。那里有许多奥秘使科学家们感兴趣。例如,在太阳系范围内,行星际物质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60年代发射的先驱者6号至9号4艘探测飞船的观测表明,它很可能是随太阳磁场作螺线形分布。若如此,在黄道面外面,行星际物质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又例如,被称为冕洞的日冕,也即太阳最外层大气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其温度和密度比周围地区低得多?冕洞是如何形成的?特别令科学家感兴趣并迷惑不解的是,极区冕洞常年存在,其面积之和是相当稳定的,约为太阳表面总面积的15%左右,当一个极区的冕洞面积扩大时,另一个极区的就相对缩小。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那里的磁力线向太阳以外的空间张开。日冕稳定地向外膨胀,使得质子等热电离气体粒子顺着磁力线持续不断地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流出,成为太阳风。冕洞就是太阳风的风口。行星磁场结构和地磁扰动等物理现象,受太阳风的影响很大,在太阳风的劲“吹”下,地球磁场受到压缩,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那就是磁层。更进一步全面探测太阳风,对深入了解日地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太阳出现大耀斑时,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太阳宇宙线)从冕洞向外涌出,影响地球,等等。

所有这些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迫使科学家要发射能探测太阳南、北两极地区的探测飞船。在这样的客观需求背景下,就产生了所谓的“尤里西斯”计划。耗资7.5亿美元的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联合发起的。西欧宇航局提供探测飞船及其配备的一半仪器,而美国宇航局则提供另一半仪器以及发射手段和地面观测跟踪服务。1990年10月6日,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太空成功施放。

尤里西斯号探测飞船,重380千克,其中55千克为仪器设备,占飞船重量的15%。它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太阳风和太阳磁场的三维结构图像,日冕、耀斑、太阳各种电磁辐射、行星际气体的空间分布、星际空间、宇宙尘、伽马射线爆发源以及引力波等。

尤里西斯太阳探测飞船的飞行路线有何特点?

要使探测飞船离开黄道面,实现起来并不那样容易,它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70年代,引力支援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把探测飞船送出黄道面才有了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它必须在太空沿着弧形线路,先飞向木星并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支援再飞向太阳。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1号、曾分别在1979年和1980年,受到土星引力影响而偏了轨道,偏离黄道面分别达到17度和40度,但对于要有效观测太阳南、北两极的尤里西斯探测飞船来说,这种偏转还远远的不够,这里要求作90°的方向改变,才能满足要求。因此,科学家精心设计并安排了尤里西斯独特的飞行路线:1990年10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尤里西斯送入飞向木星的弧形轨道,速度每秒15.4公里,加上地球运行速度,相对太阳来说,其速度是每秒45.2公里,大约飞行16个月,也即在1992年2月抵达木星区域。这时离地球约6.69亿公里,距离木星1060万公里。为了使探测飞船充分利用木星的强大引力作用,获得速度支援并把轨道航向偏转90度,同时避免离木星太近而被它俘获,经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尤里西斯于2月8日先飞入距离木星表面37.8万公里的最低轨道,并用17天时间探测木星的磁场以及木星表面的等离子体、无线电波和X射线。此后,尤里西斯号将借助木星强磁场的作用,偏转航线,脱离由太阳系行星绕太阳运转构成的轨道平面,即进入垂直于黄道面的轨道面内飞行,成为经过两极地区飞行的太阳人造行星,这时它相对太阳的速度已达每秒126公里。

尤里西斯在过去任何探测飞船从未到过的这部分太阳系空间里进行探测并遨游两年多时间,于1994年5月25日到达太阳南纬70度上空,用大约4个月时间飞越太阳南极区域并对该极区进行首次三维立体观测。1995年2月初,尤里西斯由南而北,于离太阳2.2亿公里处跨越太阳赤道,在同年5月26日,飞抵太阳北纬70度地区上空,也用4个月时间对太阳北极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探测。1995年9月,它从太阳北纬70度地区上空飞离太阳北极区。经过5年的旅行,结束对太阳极区的探测考察任务后,尤里西斯便进入广漠的行星际空间。

太阳能量探源

太阳,光焰夺目,照射着大地,温暖着人间。从古至今,太阳都以它巨大的光和热哺育着地球,从不间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例如,生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江河湖海的出现,煤和石油的形成……,哪一样也离不开太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

太阳发出的总能量是大得惊人的。有人测量了地面上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能量,据测量,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在垂直于太阳光线的情况下,每一分钟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大约是1.96卡。换句话说,如果放上一立方厘米的水,让太阳光垂直照射,那么每过一分钟水的温度会升高1.96度,也就是接近两度。这个每平方厘米每分钟1.96卡,就叫做“太阳常数”。

有了这个准确的“太阳常数”,我们就可以计算太阳发出的总能量了。

我们知道,地球同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一亿五千万公里。1.96卡这个数是在离太阳一亿五千万公里外的地球上测到的。所以,只要把1.96卡乘上以一亿五千万公里为半径的球的面积,就可以得出太阳发出的总能量。这个数值是每分钟发出五千五百亿亿亿卡的能量,这个能量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从地球到太阳之间,架上一座三公里宽、三公里厚的冰桥,那么,太阳只要一秒种的功夫发出的能量,就可以把这个一亿五千万公里长的冰桥全部化成水,再过八秒钟,就可以把它全部化成蒸汽。

太阳尽管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但是落到地球上的却只有很少的一点点,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实际上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只占太阳发出的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正是这二十二亿分之一的太阳能量在养活着整个地球。

太阳是怎么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来的呢?它是不是永远这样慷慨地供应地球,永远也消耗不尽呢?人类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一直到今天,也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日常生活告诉我们,一个物体要发出光和热,就要燃烧某种东西。人们最初也是这样去想象太阳的,认为太阳也是靠燃烧某种东西,发出了光和热。

后来发现,即使用地球上最好的燃料去燃烧,也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拿煤来说吧,假如太阳是由一个大煤块组成的,大概只要1500年就要烧光了。后来又想到可能是靠太阳本身不断地收缩来维持的,但是仔细一算,也维持不了多久。一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渐揭开了太阳产能的秘密。太阳的确在燃烧着,太阳燃烧的物质不是别的,而是化学元素中最简单的元素——氢。不过,太阳上燃烧氢,不是通过和氧化合,而是另外一种方式,叫做热核反应。太阳上进行的热核反应,简单地说,是由四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要想使原子核之间发生核反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把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全都打掉,然后再使原子核同原子核激烈地碰撞。但是,由于原子核都是带的正电,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距离越近,排斥力越强。因此,要想使原子核同原子核碰撞,就必须克服这种排斥力。为了克服这种排斥力,必须使原子核具有极高的速度。

这就需要把温度提高,因为温度越高,原子核的运动速度才能越快。例如,要想使氢原子发生核反应,就需要具备几百万度的温度和很高的压力。这样高的温度在地面上是不容易产生的,但是对于太阳来说,它的核心温度高达一千多万度,条件是足够了。

太阳正是在这样的高温下进行着氢的热核反应。它把四个氢原子核通过热核反应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在这种热核反应中,氢不断地被消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阳在燃烧着氢。但是它和通常所说的燃烧不同,它既不需要氧来助燃,燃烧后又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新的元素。

同类推荐
  • 海洋变迁:趣话海洋知识

    海洋变迁:趣话海洋知识

    本书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丰富精美的插图,并配以准确、科学的图解文字,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知识世界中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轻松愉快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本书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
  • 百科知识-科学百科-激光科技(科普新课堂)

    百科知识-科学百科-激光科技(科普新课堂)

    本书从发现激光开始谈起,纵横演绎了二十一世纪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以及发现后人类把它运用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意义,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的一幅巨幅画卷
  • 奥秘世界(彩图版)

    奥秘世界(彩图版)

    本书是光明日报出版社重点图书工程——光明彩图书系发现系列中的一种。编者力图以科学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宇宙、地球、海洋、生命、动物、科学、历史、艺术、文化、军事、建筑中蕴含的种种玄妙莫测的现象、事件全方位、方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新颖别致的版式,与内容相契合的全真图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奥秘世界”。为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家庭音像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家庭音像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丰富,容量大,实用性强,此书在手,万事不求人。
  •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图文版)(套装全4卷)》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热门推荐
  • 竹马太欺人

    竹马太欺人

    传说,梦塘里箭毒木满山栽,胡蔓花遍野开;箭毒木见血封喉,胡蔓草肠穿肚烂。传说,梦塘里生活着诺基族人,心如毒蝎,面目獠牙;以人血为饮,以人肉为餐。梦阑珊这个“一带名医”对梦塘和诺基族骨寒毛竖。所谓的“一带名医”就是南街周围一带,大家只叫她名字,不称大夫的医生。没有官方认证,没有文凭行医,一代名医和一带名医就成了永远的一字之差。她职业悲催,感情更凄惨。两竹马,一只竹马是梦塘里的诺基族,一只竹马是杀父仇家。穿越人生如此让人捉急,让她如何在这里风生水起?!
  • 圈养前妻

    圈养前妻

    两年的婚姻带来的是耻辱,薛子扬对她说,是她的任性无知导致了一场失败的婚姻,而他早有所爱,一向痛恨第三者的她却成了第三者,思想上的压力几欲将她压得崩溃。伤痛欲绝,她带着愧疚消失于人前。半年后,她回来照顾病重的父亲,却被告知她的不幸原来都是一场阴谋,幕后之主是……
  • 最恶时代

    最恶时代

    这是一个最恶劣的年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 重生:复仇千金来袭

    重生:复仇千金来袭

    当21世纪叱咤风云的火花女王,转眼成为林氏集团的懦弱千金。强者之魂,霸气重生。各种白莲花、绿茶婊给我听好了!你们欠我的我会一点一点让你们还回来!呵呵!妹妹!终有一日,她要夺回属于这个名字的一切,重塑昔日辉煌,搅翻你们甜美的生活,走出一条青云大道。“姐姐。对不起,我不想死。”梨花带泪,让人好不心疼。“呵呵。对不起?我的好妹妹。姐姐说过的,你欠我的我会让你十倍偿还,现在时候到了。”“小欣欣,人家没地方睡了,带人家回家嘛!”谁能告诉我这只妖孽那里蹦出来的!明明是只公的,哦不,明明是个大男人,怎么那么....
  • 时空效应

    时空效应

    第四维度——时间,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自从宇宙大爆炸,它便随着宇宙的产生而产生……人们认为它们总是不可分离的,并称之为“时空”……但在交错的时空中,他的经历是意外?还是天命......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TFBOYS花开半夏

    TFBOYS花开半夏

    她——景惜,她——任汐晗,她——于萱她们三个人为了TFBOYS来到了重庆。一次接机,他们相遇了,他们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知。渐渐的,小凯喜欢上了,景惜。景惜也喜欢上了小凯。但是,每个人的爱情都要经历过坎坷,小凯的好友:李芯,回来了李芯处处针对景惜。她为了小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 黑色皇朝

    黑色皇朝

    中华上下五千载,事态演变度虚年;民族部落纷盛起,炎黄争霸夺中原;为保华夏平安史,黄帝涿鹿斩魔皇;史诗战歌仍传承,中华大地延轮回。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都说明了我们是黄帝的后代,作为后代的我们,都知道黄帝陵,里面埋藏的尽是黄帝的衣冠,可有谁知道黄帝的真身尸体去了哪里?难道真的如传说一般飞天成了神?这至今是个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世上确实存在轮回,但是经过轮回转世的生命,都会与前世完全的隔绝,并且失去关于前世的所有记忆…那都成了历史,但我们还在继续…
  • 寒门闺秀

    寒门闺秀

    穿越古代农家女,她展露锋芒,誓带家人脱贫奔小康。鼓励爹爹考功名,支持哥哥谋官位。知府公子来退婚?退就退,有通房小妾的丈夫坚决不能要!一朝哥哥中举,来到京城,身边桃花更加旺盛,高门公子,少年将军,温润皇子,她到底要嫁谁为妻?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