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0600000007

第7章  关羽像前的沉吟

郑长春/著

几十年后,你的现实生活已经抛弃了你的童年和少年,你已经变成了你自己所不认识的陌生人,你在梦里跌倒在一场铺天盖地的面粉里时,你徒劳地想呼唤一朵早年的梦中的花朵。这时,漫山遍野的宏大乐队开始轰鸣出一曲惊天动地和排山倒海般的乐章。这时你在梦中流着泪说:今生今世,原来他想是故乡!

——刘震云

“赊店有座春秋楼,半截插到天里头。”这句民谣,在古今赊店是家喻户晓、妇叟皆知的。但,有人却不知,这春秋楼里供的神像是谁?

是谁呢?

义贯古今、正气森严、忠勇义刚的三国名将,关羽也!

尽管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此楼被捻军焚毁,但遗址仍在。历史不容忘记。二〇〇五年春,一尊十二余米高的关公读春秋铜像及月台,在各界人士的欢呼声中庄严落成。

命运跌宕起伏的关公,再次从一代名将走上万众翘首的神坛!

作为社旗游子,我每一次从这神像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静静地投去虔诚的一瞥……

千年一叹

浩浩华夏,悠悠历史,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辈出,星光灿烂。短暂的三国,也不过是一个民族长河的浪花。然而,有人只会在滚滚红尘、大浪淘沙中埋天怨地,有人却在有限的时空里惊天动地!

无疑,关羽属于后者!

关羽的身世,世人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

此君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墓砖是这样记载的:关氏家其实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公元一六〇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享年59岁。

那是墓碑的文字,类如“家谱”,应当可信。《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有确切文字: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县)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需要故事情节“塑造典型”,便添油加醋“演义”出他们颇具传奇色彩的铮铮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越是同类的人,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予符节黄钺总领各路军马。这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秋天,樊城一带下起连绵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路兵马都被淹没。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又杀了将军庞德。

梁县、郏县、陆浑等地的各路盗寇,纷纷接受关羽的官印称号,成为他的支系同党,关羽威名震动中原地区。曹操提议迁离许都避其锋芒。司马宣王、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情愿。可以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许诺分割长江以南的地方封赏孙权,那么樊城之围就自然而解了。

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在这事以前,孙权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确实有些清高自傲,当众大骂孙权,并侮辱他的使者,不答应这门婚事。孙权当然心里窝火。加之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驻公安的将军士仁,向来都嫌关羽轻视自己。

关羽出兵征战,麋芳、士仁当供应军需物资,但非全力救援。关羽说:“回师后,一定要惩治他们!”麋芳、士仁都恐惧不安。

此时,孙权乘虚而入,暗地劝诱麋芳、士仁。而曹操又派徐晃援救曹仁,关羽不能攻下樊城,率军退回。孙权趁火打劫占领了江陵,俘虏了关羽的全部兵马和妻室儿女,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一部三国史,关羽就这样以义气出场,以悲壮结束。中间情节,写满传奇。正应了诸葛亮老先生《出师表》里那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若关公泉下有知,不知会发何感慨?

鹤立鸡群

《三国志》是晋人陈寿的史作,所处年代距三国时间并不长,其内容的“含金量”应该不可低估。至少,比后世的其他传记更有参考价值。

三国史学研究专家就认为,民间关于三国时期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传奇故事,大多都是根据这个版本演绎过来的。

因此,从史书到文学作品,再从历史小说到民间戏曲,实在是越演越精彩。

到明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就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传奇。

情节虽有虚构,内容绝对好看。

魏、蜀、吴各显神通,刘(备)、关(羽)、张(飞)闪亮登场。百年风云,城头变幻大王旗。从桃园三结义到八路诸侯讨董卓,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到“身在曹营心在汉”,从解围白马到单刀赴会,从水淹七军到逼曹迁都……可以说,关羽好戏连台,高潮迭起。这样的人,别人能不眼红么?

人生如戏,的确如此。

戏有主角,也有配角,有高潮,也有低谷。关羽毕竟是人不是神,在这部戏中也总得有别人露脸的机会吧。

于是,孙权和曹操出场了。好景不长,关羽的表演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被几个他从不加眼角的“小人物”给弄翻把了。致使背腹受敌,最后败走麦城。

历史就这样无情,人生就这样多变。我们不是常在嘴边挂着“细节决定成败”吗?其实,领导者最大的“成败”还不完全是某些细节,关键是看他平时会不会做好群众工作。

赤壁之战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由于关羽居高恃傲,东吴和曹魏都想统一天下,但荆州是必争之地,所以荆州的压力就空前的大。于是,东吴和曹魏利用一切正常的和非正常的手段,联合把关羽杀了。

我们不能说东吴和曹魏“狼狈为奸”,也不能认为“枪打出头鸟”。毕竟,那个年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世界风云变幻,群雄逐鹿,都在扩充地盘和军队,孰是孰非,物相竞争,适者生存。不过,话说回来,一盘棋的输赢,往往取决于一颗重要的“棋子”。

关羽就是“三国棋盘”上一颗大家盯了很久的“棋子”。

他一动,大家就要重新洗牌。

因此,关羽之死,成了必然结局,也成了三国的命运的转折点。

霜冷长河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与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首先,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经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如果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其次,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辱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最后,东吴臣子中,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

魏、吴的“阴谋诡计”,使“雄心勃勃”急于求成的关羽进退两难。

前后夹击中,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是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的进化法则。

看起来,好像是上帝给人类开的玩笑,比如你不管怎么烧香,偏偏让你“事与愿违”。其实,最会开玩笑的,是历史,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正叱咤风云的各路精英,偏偏在时代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人生正精彩的时候,却惊现“壮志未酬”的悬念,似乎故意在给世人留点遗憾,比如关羽。

有人把关羽的悲剧叫“大意失荆州”。

我觉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大意”,不能简单地视为“目空一切、麻痹大意”,而是一种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方面的“决策失误”。丢了荆州,败走麦城,不应该是关羽一个人的错。究竟谁该为这场战争负责,那是史学家研究的范畴。

我们在这里只说关羽的传奇。关羽留给我们最多的“传奇”,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英雄没死,英雄关羽不该死。这就像臧克家老先生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关羽就是后者。

说来奇怪,关羽死后,反而备受推崇,民间称“关爷”,雅士叫“关公”,更是“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全皈依;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代加尊号。”俨然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仁、智、礼、义、信、勇”的文化符号。

学人仕子仰其忠,武夫劲卒慕其勇,田叟村妪感其神,行商坐贾庇其荫。褒封不尽,庙祠无垠。如此“待遇”,古今中外恐怕只有关羽一人!

厚德载物

纵观文学作品和历代帝王赐封,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关羽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武将、忠臣、义士、财神到“关圣帝君”,关羽的文化符号逐渐升级,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神化轨迹。

自三国时代起,官方的宣扬与民间的崇拜使“关公”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最佳原型,千秋万代履行着中华民族道德先驱与文化榜样的职责。

真正史书上,对关羽的文字记载并不多见。《三国志》的观点,“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后世所流传无数经典战役,包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其中大部分不过是《三国演义》“移花接木”或虚构而来。民间也认为“吕布、马超、典韦”武艺都在关羽之上,后世以其为武将标志,主要是因为书中把他描绘为文武兼备,是少数能独自镇守一方的大将。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总领荆州;关羽死后,由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除了武功,关羽为后世称颂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诚。从桃园结义开始,对刘备不离不弃,《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称之为“随其周旋,不避艰险”。其中“屯土山约三事”、“挂印封金”、“护嫂千里走单骑”,直至最后败走麦城宁死不降,皆体现了他身为人臣的忠心耿耿。实际上,关羽身份被抬高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其“忠诚”的推崇有关,历代君王都会赐关羽封号,借此宣扬忠君思想,有益于对下属乃至百姓的统治。

忠臣之外,关羽更为普通人敬仰的是超越政治的“讲义气”。曹操就说“云长真义士也”,他用尽金银、女色、爵位,均不能打动关羽“降曹”。关羽曾叹道:“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如此做法,曹操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其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此后,关羽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最终还在华容道冒违军令状杀头之罪,放走曹操,有恩必报的态度使其忠义形象深入民心。

其“义举”,也恰好符合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信条。

毋庸置疑,关羽的形象是经过文艺作品与统治阶级的一步步“加工”,逐渐成为仁义智勇礼信的“完美化身”。其美化标志之一,就是自宋代开始在民间日趋增多的“关帝庙”。

因民间流传关公保佑“尽忠尽义”之人,而这样的信条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人们必备的美德,所以儒、释、道等宗教均将其作为神灵供奉。而且,最大的奇迹是,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没有信仰冲突。可见,关公精神的博大精深和深入人心。

有点不可思议的是,除了原先供奉关公的军人、武师外,其他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其中,商人以拜关羽像昭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义守信不背叛承诺。此外,据称关公像朝向大门,既可招财进屋,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日久经后人神化,渐有“武财神”之名(历史上有武财神赵公明、关云长,文财神范蠡、比干)。

据考证,关羽在成为“财神”前,统治阶级、军人好汉、知识分子阶层比较崇拜。在其宗教化与财神化后,才真正贴近普通百姓,而且历久不衰。甚至,在整个东南亚乃至西方国家均存在对关公的膜拜。

更荒唐的是,高希希(电视剧新版《三国》导演)在新版《三国》中,将关羽设置成自杀,曾引发人们的极大不满。高希希对此解释,当时是饰演关羽的演员于荣光提出,英雄的死需要有气势,被万箭穿心死得既不好看,也太没尊严,所以建议改为自杀。而高希希也觉得这样改编挺好,“有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觉”。这种设置能突出了关羽的忠义一面。他强调编剧朱苏进也觉得关羽是“天下第一自傲的”,因此不会允许自己被别人杀掉。

看看,演员都这样崇敬、这样爱护、这样美化关公,添油加醋、移花接木,甚至不惜外界的批评“篡改原著”,简直近乎“捧杀”,更何况普通百姓乎!

夜读春秋

故事中的关羽多以勇猛英武面目出现,为何在“天下第一馆”——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的春秋楼内,却独独选取关羽读春秋这样的“光辉形象”来展示“关羽精神”呢?

这得从关羽喜读《春秋》的历史说起。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

这里有《三国演义》的情节为证:关羽寄身曹操麾下时,曹操曾欲“乱其君臣上下之礼”,只给破屋一间,结果关羽奉二嫂入住,自己却在院中秉烛夜读《春秋》,令曹操感慨万分。第二天曹操便赶紧给两位刘夫人另行安排后室居住,后室前有一水池,名曰“雷池”,关羽每日清晨必向两位嫂嫂问安,但从不跨过“雷池”进入后室,“不越雷池一步”就是由此来的。

需要做些说明的是,《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此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旧说《春秋》为孔子所作。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它应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因早在孔子出生前就有《春秋》流传。《论语》、《左传》中都记有孔子对春秋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可见这是孔门弟子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时正值社会剧变,礼坏乐崩,“天子失官”之时,原属官府掌管的《诗经》、《尚书》、《春秋》等典籍散播民间,成为孔门教学的宝贵资料。

将世代相传的国史《春秋》作为教材,传抄流布,大约便是孔门后学所为。传说孔子晚年的学生子夏即为擅长《春秋》的大师,而将孔子生卒记入《春秋》也当出于孔门后学对先师的敬意。孔子虽不曾编写过《春秋》,但讲述研习《春秋》却应肇端于孔子。

现存《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经文大同小异。《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以大量翔实丰富的史实传世,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据考证,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春秋》的不足。

但在政治方面,《春秋》又具有不可与《左传》等同的意义。汉以后,《春秋》被尊为孔子编撰的圣经,在政治上、学术上处于至高无上的尊位。

历代不少儒生对它曲解依托,尽情发挥,使它在经学和史学领域,以至政治生活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齐晋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老夫子我们自不必多言,大家早已如雷贯耳。那么,《左传》作者左丘明是何许人?

史书载:左丘明乃春秋末期鲁国人。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可见,关公读的书籍档次相当高,结交的朋友也很有水平,大多是社会精英。所以,在我看来,不管是孔子版的《春秋》,还是丘明版的《春秋左氏》,至少可以说明,关羽平时一直在跟高尚的人对话,在从经典著作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英国数学家巴罗就认为,一本好书的力量不可低估,不仅可以武装人的头脑,还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和胸怀。

因此,关羽一生能够恪守的信条,拥有与众不同的英雄气概和儒雅风度,绝对与他平时阅读《春秋》有关。

当然,这个故事的精彩,并不在于关羽读的是什么书,《春秋》也好,《左传》也罢,其内涵在于这是关羽“忠诚”的最好的体现。

关羽忠于刘备,所以牢记住刘备的嘱托,信守对兄长的承诺。在那个礼仪缺失、黑白颠倒的年代,关羽视兄长的命令为生命,护送两位嫂嫂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四处追寻,尽管历尽千难万苦,丝毫都不能动摇英雄的信念。这,大概便是关羽最终被称为“人杰”的原因吧。

朝圣之路

按照中国人“盖棺定论”的观点,关羽的一生可是说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而且是光明落磊、忠诚智勇、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一生。他参加战争近四十年,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蜀国革命事业和复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刘备集团蜀军及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蜀汉丞相诸葛亮称赞关公是“绝伦逸群”。这是蜀国对关羽同志的最高评价,也是社会对关羽同志的最高评价。

用现在的官话说,关羽是“蜀国伟大领袖和导师刘备的亲密战友、蜀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为争取大汉复兴事业英勇斗争,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为蜀国建立了卓越功绩。关羽同志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关羽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仁人志士的坚强信念和崇高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羽同志在为蜀国和人民的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勇武气概、高远追求、忠诚思想、斗争智慧,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小时候,我家堂屋的正墙上,挂的就是《关公夜读春秋》的“年画”。

年画上的关羽面目透红,浓眉细眼,身着蓝色龙袍,足登云头靴,左手握《春秋》,右手捋髯,两旁分别站着持戈拿刀的张苞、关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望而生畏。

至今,在中原一直流传着“国中关帝庙无穷,赊店春秋楼最灵”的口头语。

一些人总是迷信地认为,天敬之风调雨顺,地敬之五谷丰登,人敬之一生平安,官敬之平步青云,商敬之财运亨通。

何哉?

关公忠汉,赊店乃刘秀赊旗,汉室中兴之宝地。

赊店春秋楼,又名大节亭、节义亭,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竣工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秋楼由主殿、卷棚、左右配殿、东西廊房组成。楼进深39米,宽20米,高37米,由48根擎天大柱撑起,高耸入云,巍然屹立。楼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泥像,楼因此得名。咸丰七年八月,捻军攻入社旗镇,一些地方士绅财主仓皇携械占据山陕会馆春秋楼,凭楼顽抗,被捻军焚毁。

有关史料记载,社旗山陕会馆前身为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初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创建春秋楼碑记》:“镇兴伊始,立庙之初,即谋卜地为建楼之基,而未逮者,以事巨用广,工大费奢,尚施有不给,胡以观成。”据说此庙规模已很庞大,建有大殿、卷棚、戏楼、东西廊楼、牌坊、道房等,虽不知其具体建筑布局和形式,但其建筑内容却与今日之山陕会馆极为相似。据口碑相传,春秋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竣工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历时二十余年。楼为两层歇山三滴水建筑,东西面阔七间,南北进深六间;上下各有立柱三十六根,外围一周回廊,楼高十丈十尺;楼前有两层台基,外周立玉石栏杆,正面设左、中、右三道踏步阶路。

清代社旗山陕会馆的营建应该是康熙初年开始,直到道光年间。有关碑刻等资料显示,这次营建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包括春秋楼、刀楼、印楼、大座殿、悬鉴楼、东西辕门、琉璃照壁、东西廊房、临街群房及铁旗杆等,基本完成了山陕会馆的建筑格局。春秋楼遗址位于会馆主院最后一进建筑,其内供奉关羽夜读《春秋》神像,因此而名。

据馆藏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创建春秋楼碑记》记载,其楼乃山陕商贾募资创立今会馆时首建,是时为建此楼,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首事诸君,各输其诚,各展所长,或识优而审其向背,或奖善而劝其募代,或效奔走,取材于楚,泛江河而来宛郡,或周知四方,寻访名匠集工锤之技于庙建。凡数阅寒暑,而百物备,五材具,然后辇山而石,剧地而陶,巍然落成。”建成后的春秋楼巍峨壮观,碑文形容其“第见洛洛巩固,迥出霄汉,金碧辉煌,光映日星,试置身其上,凭照宇内,皆在运眺旷览中。”而翘首南向,又若可附视焉。巍呼登临岳之峻,初不知身向碧云边也。

可惜,一八五七年捻军一把大火,将春秋楼前原有拜殿、两侧刀楼、鼓楼,及东西廊房焚毁。后仅留一方空空遗址,静静地守候着风云变幻的岁月。

听这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清时期,赊店商人就名正言顺地以关公的“义”来约束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客,摒弃欺诈、伪劣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对于关公忠义、诚信的美德,这里的老百姓仍然十分赞赏和尊崇,每逢初一、十五,成千上万的香客前来会馆拜关公。

问道赊店

二〇〇四年八月初,社旗县开始清理出遗址。次年春,阳光普照,鼓乐声声,春秋楼遗址上,一尊十二余米高的关公读春秋铜像及月台落成,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金光闪闪的关公读春秋铜像及月台,从此再现赊店成为华夏之奇观,使赊店山陕会馆成为海内外倡导关公忠义、诚信精神之胜地。

驻足在高大雄伟、熠熠生辉的关公像前,夕阳的余晖竟显得那么耀眼和温存。

恍惚中,似乎我早已穿越现实,挺立在三国的圣殿上,与久违的关公对白。

依然慈眉善目,依然踌躇满志,依然卓尔不群,这就是关公!

我心目中的圣人!

面对关公,我在寻找过去,清洗灵魂,关照当下。

当下的世态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物质丰富的“社会转型期”。

但随着物欲膨胀、生活剧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悄悄地改变,一些优良传统和游戏规则在这场改革洪流中,开始受到严重冲击和颠覆,道德缺失、谎言泛滥、假货成灾、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丑闻不断见诸报端,令人触目惊心。更有甚者,就连警察开枪击毙了杀人凶手周克华竟也是“疑声一片”!

“德之不存,道之焉附?道若失依,术有何用?”换言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品德都已丧失,那么他的处事准则就会失去依附。准则失去了依附,再有本事也是枉然。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

我不知道,在我们物质生活超前丰富的今天,缘何会爆发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是我们政府的引导不够,还是人们真的吃饱了没事干?

假如我们的民族素质都达到了一千多年前关公的层次,这样荒唐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夕阳下,关公在思考,在他的《春秋》里寻找答案。可是,答案在哪里呢?

突然间,我想起了国民党元老、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为关帝庙撰写的一副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今天的“忠义”是诚信文化的一部分。《春秋》一书的内涵,说到底就是“仁、智、礼、义、信”。诚信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古来圣贤皆视“诚信”为道义至高境界,大到天下社稷,小至个人日常。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也说过:“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生命了!”所以我们说,信乃立身之本,诚为立品之源。

其实,社旗重铸关公像,何尝不是在重塑一种高贵的民族精神,坚守伟大的诚信之本呵!

同类推荐
  •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时间关节点,不仅本身绚丽多姿,而且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甚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贡举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关节点。如果说有宋三百年以科举得人最盛,那么嘉祐二年(1057)的贡举则尤为突出。
  •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继出版《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爱你就像爱生病》《辣笔,小心!》等备受青睐的作品后,时隔两年,庄雅婷携新作《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再度为广大青年男女带来情感妙方,解读人生、爱与美。这是一本字字珠玑、鞭辟入里的随笔集,读后让人反思自己的人生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人生方向。诚然,作者的话题依旧围绕着爱情、美、生活,只不过是通过另一种眼光,另一种态度,令人耳目一新。关于爱情、美学、生活,作者有很多话要说。
  • 哲理精粹

    哲理精粹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哲理精粹》分册,书中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还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热门推荐
  • 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本书从六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学会忍耐,并用忍耐的精神去获取人生的成功。具体内容包括:学会忍耐;忍耐是通往成功的先决条件;梦想使忍耐更显珍贵等。
  • 桃花渊

    桃花渊

    是缘、是怨、还是你我不能挣开的渊源。凡世与我何干,后位与我何干,帝位与我何干!我,郭婉莹过的从来都只走我自己的路!来来来,面瘫老公咱们把你面瘫的坏习惯改掉好不好?一睡穿越,迎面砸来的是狗血人生。郭婉莹白眼一翻,深吐一口气,砸来一个便宜儿子。算了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杰若如曦

    杰若如曦

    她喜欢跆拳道,他就做陪练;她喜欢看星星,他就做陪看;她喜欢读书,他就做陪读。终于有一天,某杰:够了够了!我这都“三陪”了,她为啥还想不起来呢?某夕: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另有所图?难不成他是贪图我的美色?(@[]@!!)
  • 凌驾万道

    凌驾万道

    一个出生就背负着使命的少年,一只生死相伴的战宠,一次密谋已久的阴谋,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待少年成熟之时,巅峰就一步步靠近
  • 许仙新志

    许仙新志

    无奈投河自尽,却意外重生成了许仙。他风骚无限的站在西湖边,果如其然的等来了白素贞,还有个大和尚法海。本以为打跑了法海,就能抱着媳妇生个娃。却不想这一顿打,竟然捅到了和尚窝,成千上万的和尚,从西方涌入神州。生死存亡,他必须挺直脊梁,擎起喇喇欲倾的天。
  • 欠揍的天王巨星

    欠揍的天王巨星

    江宝本应碌碌无为的一生,却因一款来自一千年以后的欠揍娱乐系统改变了自己,从此妞不缺,钱不差,世家找虐我打世家。杨Mi、赵Li颖、刘Yi菲、杨Ying、刘诗Shi、陈妍Xi都是我老婆。求虐系统:不管受到任何伤害,第二天秒自愈。任务过程中,受到任何伤害,第二天秒自愈,并且获得一定的基础属性提升。还有做任务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各种神器的物品以及异能哦!江宝的敌人们:江哥,我服,我服,别骚扰我了,我给钱还不行么。
  • 黄泉摆渡

    黄泉摆渡

    摆渡人,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他们把滞留在阳间的死灵带上冥河的渡船,为永生付出了代价,摆渡人永远行走在黄泉的边界,这,是很危险的!
  • 华夏武魂之自然门

    华夏武魂之自然门

    华夏武学传承数千年,江湖360余拳种,种种精妙,却也传承艰难,痴家,唐惠昌年传承至今,却渐落寞,看痴狂子,如何再名江湖
  • 动漫二次元

    动漫二次元

    命运之神你特么是在玩我吗?一定是这样吧!穿越到穿越者身上,性别什么的就不要谈了,说来就伤心,但为什么那个穿越者的灵魂还在啊!这种事情简直太坑爹了吧!不过俗话说得好,有失必有得。于是……大能力者VS超能力者,“美琴,bilibili~……no!别照着我发超电磁炮啊!”精灵VS精灵,“精灵‘Cora’,参上。”魔法少女VS魔法少女,“见陇原,魔女之夜,圆环之理诞生!”百合花开,花开雷霆崖,血染见陇原!【作者菌的节操可是有十万元的!——某红白。】
  • 凰破九霄:病娇魔尊滚下榻

    凰破九霄:病娇魔尊滚下榻

    【欢脱萌,坑品保证】玉卿儿作为神偷玉家的独苗,却因某些让她恨不得撞死的原因过劳死,简直能将她十八代老祖宗气的灵车漂移。当她借尸还魂为玄魔大陆的废柴召唤师时……按照剧本本该变身凹凸曼逆袭,步步高歌踩炮灰,升级打怪抢宝贝。当她大展神威召唤玄魂之时……小手一抖…豌豆射手?!当阴魂不散的豌豆射手萌哒哒地摇身一变…啊喂,这个能吐神丹能卖萌耍宝的小包子是谁家的种?寒冰射手君是高冷傲娇的暴力法师?一头火红色长发的炸毛少年树桩火炬是无上炼器师?……当萌娃绕膝之时,某娃咬咬粉嘟嘟的唇,怯怯地打量了一番某个风华绝代的妖孽,揪揪某卿的衣角……:“娘亲,他不就是泥说的四肢生疮,脚底流脓,骗财蹭吃的怪蜀黍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