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0900000006

第6章 电磁学的发展(1)

古代电磁学知识

我国是用文字记载电磁现象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雷”字;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发现刻有“电”字。西汉末年,《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的记载,它告诉人们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微小的物体。东汉王充已把顿牟被摩擦后可以吸引微小物体,与磁石吸引针的现象同时提出,这说明当时对这两种吸引现象引起了同样重视。在《三国志·吴书》中,曾有这样的说法:“琥珀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这就是说,腐烂的芥草不被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比较柔软易于弯曲的金属也不被磁石吸引。这个发现说明当时已经初步可以分清哪些物质可以被吸引,哪些物质不被吸引。晋代张华曾发现用梳子梳理头发和解脱丝绸毛料衣服时的起电现象。明代的都邛在《三余赘笔》中,曾记述了一种丝绸摩擦起电现象,“吴绫出火。吴绫为裳,暗室中力持曳,以手摩之良久,火星直出。”

号称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的干草叶。琥珀是一种矿物化的黄色树胶,在古代用于装饰,琥珀和金子一样发亮,因此当时被称为“琥珀金”,后来则称为“琥珀电”。古罗马自然哲学家普林尼(Pliny,公元23年~79年)曾讲了两个传说:其一是说牧羊人玛格内斯在克里特岛的艾达山上时,他的鞋被山石所吸,以至于很难行走;另一个是说,有一座沿海的磁山,它可以使驶向它的船四分五裂,原因是钉在船上的钉子,在磁山的吸引力作用下被拔掉了。这些传说证明西方古代也是很早就发现了磁现象。据说磁石这个词,是古罗马自然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从磁铁矿的产地,小亚细亚的地名Magnesia得来的。

为什么会产生前面所叙述的这种吸引现象,古代人曾试图给予解释。在《论衡·乱龙篇》中这样写道:“他类有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这就是说,琥珀和磁石为什么对有些类似的东西,不能产生吸引的效果呢?是由于气性不同,不能互相感应的缘故。东晋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其中写道:“磁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有冥合。”西汉刘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2年)等人著的《淮南子》中,对雷、电作如下的解释:“电激气也”,“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这就是说,当时把雷看做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把电则看做是激发的气。这种看法,是比较接近几百年后的近代关于电的学说的。

卢克莱修在他的《物的本性》长诗中,对磁石吸铁现象作了这样的解释:从磁石中发射出一种看不见的细小微粒,这种微粒通过空气进入铁中,从而引起磁石与铁的相互吸引现象的发生。宋代的陈显微在《古文参同契笺注集解》中,对磁石吸铁有过这样的解释:“磁石吸铁,皆阴阳相感,阻碍相通之理……”这就是说,磁石吸铁也是由阴阳相互感应引起的。

由此可见,古代对电与磁的吸引现象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阴阳感应作用引起的;一种是“气”或“微粒”的作用引起的。

磁石吸铁现象,在指南针发明前就有各种应用的记载,如《水经注》等书中,提到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就曾经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此外医书上还谈到用磁石吸铁的作用,来治疗吞针。

把磁石利用在指向上,是在发现地磁场对磁石作用之后,并且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最后制成了指南针。

最早指南的磁石,叫做司南,它是由磁石制成一种勺状的物体,把它放在光滑的圆盘上,勺底(球形)与盘接触,勺柄作为指向用。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对司南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他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就是说,把勺状的磁石,放在刻有表示方位的铜盘上,它的柄停止在指南方向上。虽然司南只是天然磁石的利用,它的灵敏度是很低的,但是它却给人以启示:有一种地磁存在,利用磁石可以指向。

北宋时期,已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一种新的指向仪器,这就是指南鱼。它的制作过程,有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采用磁化的方法。制作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使鱼形铁加热,达到700℃左右变成顺磁体;第二步再把鱼尾对正子位(北方)进行蘸水,使鱼磁化,成为一个指向仪器。

关于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方法,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1035年~1095年)的《梦溪笔谈》的第24卷《杂志一》中。其中对指南针的制造有这样的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说明沈括不仅发现了针状的指南仪器,而且也发现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此外,沈括还提出了四种简单的指南仪器的结构。第一种是水浮法,就是将指南针穿在几节灯芯草上,并使它浮在水面指示方向。这就是后来常用的在远海航行中曾使用过的水浮磁针仪器。第二种是指旋法,就是将指南针放在拇指的指甲上,经适当的转动而指示方向。第三种是碗唇法,就是把磁针放在碗沿上,待磁针停稳后以指示方向。第四种方法是丝悬法,就是用芥子那样大小的一滴蜡粘接一根蚕丝,并把磁针用丝缕悬挂起来,以指示方向。这种丝悬法最接近近代的各种指示仪器的方法。对这四种方法,沈括自己有一个评价,他认为前三种方法都有明显的缺点,唯独丝悬法最好。

沈括所记载的几种方法都没有方位盘。不久磁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使指南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罗盘的出现为航海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方便的指向仪器。最早在我国出现了水罗盘。南宋朱继芳的航海诗中就有:“沈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的诗句。后来,我国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西方制成了旱罗盘,罗盘的磁针支在一个固定的钉尖上,可以自由转动,而钉盘就是刻有方位的方向盘。到了16世纪,欧洲出现了航海罗盘,这种罗盘的结构,增加了两个铜圈组成的常平架,小铜圈正好内切于大铜圈,并且由曲枢轴把它们联接起来,然后再把它们安放在一个固定支架上。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为航海提供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指向仪器,而且也为研究地磁三要素创造了条件。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针的南北指向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是说存在着一个磁偏角。但是这个偏角多大,当时并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在海上航行时,发现罗盘上的指针并不是指向北极星,而是向西偏5~6度。在陆地上最早对磁偏角进行定量测定的,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哈特曼,他在1544年3月4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指出:“磁针指北端稍向东偏9度左右,并且还发现磁针并不保持水平,其中一端向下倾斜。”他在信中向友人表示,磁针向下方倾斜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磁倾角的大小,是由罗盘制造者、英国地质学家罗伯特·诺曼测定的。他在1581年出版的《新奇的吸引力》小册子中,介绍了他实验的结果。他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磁倾角测试仪,并于1576年测得伦敦的磁倾角为71°50′。他还发现悬浮在水面上的穿在软木上的磁针,尽管方向上发生偏转,但只是在原位置,并不产生移动。于是,他断定使磁针发生偏转的力,不是移动力而是一种定向力。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力矩。

对地磁的另一个要素——强度的测定要稍晚些,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博达于1776年利用磁针振动法测得的。

静电的奥妙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任何两种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一根干燥的细长圆木棍搁在椅背上,使它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拿一张干燥的报纸平铺在门板上,用干燥的手心(也可以用干燥的刷子)在报纸上来回地刷。刷一阵子以后,报纸像刷了浆糊那样地贴在门板上了。揭下报纸,挨近木棍,报纸就把木棍吸了过来。慢慢移动报纸,木棍也跟着转动。这是经过摩擦的报纸带了电的缘故。

你可能会有疑问,所有物体都能摩擦起电的说法不对。一手拿金属棒,一手用丝绸去摩擦,金属棒就没有起电,不能吸引轻小物体。但是,如果戴上干燥的橡皮手套重做这一实验,金属棒一定会带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金属棒、人体和大地会传递电荷,摩擦产生的电荷被迅速传到大地上;而橡皮不会传递电荷,因此在后一种情况下,金属棒就带电了。

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金属、碳、大地、人体、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叫做导体;不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琥珀、橡胶、玻璃、石蜡、塑料、纸、油类、干木材、空气等,叫做绝缘体。当然,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随着条件的改变,绝缘体的导电能力也会增强,甚至变成导体。比如木材湿了,玻璃加热到红热的程度,就都变成导体了。

物体摩擦可以起电,这电从哪里来的?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叶做了下面的著名实验。

甲乙两人并立在和地面绝缘的蜡板上,丙直接站在地上。开始,甲用手摩擦玻璃管,使玻璃管带电。然后乙用手指接触甲手里的玻璃管,乙身上也带了电。最后,甲乙两人分别同丙接触,结果在接触的时候都出现了电火花。但是,如果乙和甲手里带电的玻璃管接触之后,又和甲的身体接触,那么他们分别接触丙的时候,就都没有火花产生。为什么呢?富兰克林解释说,甲乙丙三人所带的电本来处于正常状态,因为摩擦使甲身上的一部分电转移到玻璃管上,乙接触玻璃管的时候电就转移到乙身上。这样一来,甲身上的电减少了,乙身上的电变多了。因此当他们分别接触电量处于正常状态的丙的时候,就产生了电火花,使三者所带的电重新处于正常状态。如果乙接触玻璃管以后又接触甲,电就会在他们之间流通,使甲乙达到摩擦以前的正常状态,因此甲乙接触丙的时候就不会有电火花。

富兰克林认为,电不是摩擦“创造”出来的,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且在任何一个绝缘体系里总电量是不会变化的,这是电荷守恒定律的最早表述。在这次实验中,富兰克林首创了用“-e”表示甲身上的电荷,用“+e”表示乙身上的电荷。这是电学史上第一次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说明两种电荷的性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有“玻璃电”、“橡胶电”、“松香电”等,自从富兰克林提出正电、负电以后,人们发现,无论哪一种电都可以归结为正电或者负电。于是就规定,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后来建立起来的电子论,完全证明了富兰克林假设的正确。电子论认为,任何物体都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绕核转动的电子所组成。由于正负电量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整个物体也是中性的。原子核里的正电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的数目却不难改变。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它就带正电;得到额外的电子,它就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其中必定有一个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得到额外的电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只是把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就是把玻璃棒上的一部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就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就带等量的负电。

让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如果带负电的物体把额外的电子完全传给带正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就都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中和。如果让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火花,同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当你从身上脱下毛衣和头发相擦的时候,会听到细微的爆裂声;如果在黑暗中,还可见到点点闪光。这是摩擦产生的电在你身上形成的现象,通过放电正负电荷得到了中和。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半张干燥的报纸剪成十几个窄条,每条都不剪到头,使它们的上部仍旧连着。然后把剪过的报纸铺在门板上,用一只手按住上部,另一只手在纸条上来回刷一阵子。取下报纸,手捏住报纸上部,围成圆圈。这时,这些纸条不是竖直下垂,而是向四周散开,好像一条张开的“裙子”。假如你用带负电的橡胶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裙子”张得更开了;如果用带正电的玻璃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还没等伸进去,纸条立刻都聚拢到玻璃棒上,经过摩擦的纸条带上了负电,就张成“裙子”,这是负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带电体所特有的这种相互作用性质,简单叫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最早是在178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测出的,他从中总结出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定律。当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距离小得多的时候,这些带电体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就是电荷好像集中在一个点上。

库仑指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点电荷用q1、q2表示,距离用r表示,写成公式是:F=k(q1q2/r2)这就是库仑定律,力F称做库仑力,k是一个和单位选定有关的比例常数。电荷同号的时候,库仑力是正的,表示排斥;电荷异号的时候,库仑力是负的,表示吸引。

电荷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呢?原先人们都以为它是用无限大的速度在两个带电体之间直接传递的,叫做“超距作用”。后来,法拉第认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传递,而是通过中间媒质用有限的速度传递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媒递作用”,是电场概念的起源。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电荷周围,总存在着电场;正是通过电场,才对场中其他电荷发生力的作用。静止电荷周围形成的电场,称做静电场。静电场对场中静止电荷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也就是库仑力。

同类推荐
  • 科学保鲜

    科学保鲜

    所谓“保鲜”,即保持蔬菜、水果、肉类等易腐食物的新鲜。简单来说,可分为:普通保鲜、恒温保鲜、低温保鲜、气调保鲜、真空保鲜。那么,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些保鲜知识呢?《科学保鲜》一书将为你作详细介绍。
  • 科学文库——唱响生命绝唱

    科学文库——唱响生命绝唱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荷叶铁线蕨、莲中之王、亚洲针叶树之王、南方红豆杉、热带雨林巨树、奇异的长命树、中国的鸽子树、大鲵、奥里诺科鳄鱼、斯比克斯鹦鹉、黑鹳、苏门答腊虎、国宝大熊猫、金丝猴。
  • 探索未知-奇妙地理景观

    探索未知-奇妙地理景观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建筑科技解说(下)

    建筑科技解说(下)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人类奇闻怪事总集

    人类奇闻怪事总集

    《人类奇闻怪事总集》通过世间民族的奇特、奇特的孩童、各色的奇人、人类奇闻怪事、谎诞的女性、奇特的男性、趣味运动竞技等七章,以大量故事的讲述,揭示人类奇闻怪事之谜。
热门推荐
  • EXO绘爱.会爱

    EXO绘爱.会爱

    一切都可以抛弃,一切都可以不要。唯独你,吴世勋,不可以不要。......
  • 无限的人

    无限的人

    无限的时间,无限的时间,还有无限的人。武侠,动漫,漫威,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 网游之无良宅男

    网游之无良宅男

    张东立是一个内向拘束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只能孤苦的依靠周氏神功“左右互博”来慰寄自己的小悲男,一次上街吃饭的途中邂逅实习女警刘晓翎,一场误会将两人撮合在一起,从此张东立桃花不断,美女接踵而来,什么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小萝莉,御姐,堕落女,冷酷女,女强人,日本女佣应有尽有。一身荣光,万般宠爱,小宅男激情勃发,人见杀人,佛见杀佛,触逆鳞者虽远必诛
  • 一念动乾坤

    一念动乾坤

    “下流,你简直是没有下限的无耻下流,”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无耻吗?那好,他就无耻给他们看。“冷血,你的心是冷的!”他冷吗?【“我想一辈子跟着你,”少女昂着头,仰慕的看着他。他挑眉,很是不屑。她说:“我知道你。”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撞进少年心中,令少年心弦猛地一颤。一句话简介:阴差阳错萝莉的她成他剑魂,与他一起闯天下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公案奇局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公案奇局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出现的“说话”(即讲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讲(讲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加,适应……
  • 萌包子的复仇计划

    萌包子的复仇计划

    蓝蒲英换了一颗兽心后,身体发生变化,本该隐居坐吃等死的她,因为姐姐的意外死去出现在人群里。本想用自己不多的时间去复仇,却发现原来事情没那么简单,原来身边的人都那么复杂。能够穿越时空的摇月摘星,能够起死回生的秘密,都在她的手里,顿时成为了奸人的目标。“这不是我的心脏。”“我想我的墓志铭应该是这样的。”生时顿顿包子满肚,美男时时身边保护。奇怪夜夜梦千百度,原来冥冥安排有数。(一部以现代为背景,夹杂点玄幻、穿越、都市的大杂文,伏笔多多,所到之处尽是坑,不喜勿入。新人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各种!)
  • 艳鬼惊魂

    艳鬼惊魂

    我搞不懂,为什么村头的女人死了偏偏会缠上我。自从她死后,我的生活全变了。主动引诱我的女同学,看似清纯的女鬼妹妹。这一切又有什么联系?
  • 青坪

    青坪

    我喜欢写一些简简单单轻松愉快的故事,下笔却总不知轻重越描黑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猜谜语、躲猫猫这类的游戏,我劝你还是还是别点开这本书了
  • 天狼帝国

    天狼帝国

    一个宇航员意外钻入黑洞,来到神武世界,修炼神武功法,最终成为绝代高手。
  • 超神富少

    超神富少

    一个休学的富少兵王,突然被表妹逼学,走进学校,变为校草,身边美女如云。走在街头,回头率,百分之百。传奇一生,就一直逍遥吗?一个阴谋在滋生,危险在逼进。他应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