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23日,任6井抢下套管完成后,工人们迅速接好管线,打开套压闸门,开始放空求产。
随着闸门慢慢旋转,一股高压气流尖啸着喷出管线,吹起的尘土和杂草在空中飞舞,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紧张和期盼的注视着管线的出口。几分钟过去了,出口依然喷气,不见一点油星;又是几分钟过去了,依然不见油腥儿!有人沉不住气了,开始小声议论:
“不会总是出气吧?”
“不会,再等等!”
人们议论着,等待着,随着强大的气流在管线出口处发出的尖啸声,逐渐减弱。紧接着,管线内发出一阵沉闷的震颤,再接着,一股黑色油流咆哮着,怒吼着,喷涌而出。
多少个春夏秋冬、日月轮回;多少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的足迹;多少双期盼而坚定的眼神儿;仿佛一下子都凝聚在了这一刻,这一刻人们似乎忘记了欢呼;忘记了自我;而很长一段时间只有眼泪,在这些共和国开拓者们的脸上,伴随着咆哮的油龙,奔流而下。
经过进一步的试油和酸化,这口井的日产量竟达到了1509.6吨,这又是一个千吨井;又是一个大金娃娃,而且是古潜山碳酸盐岩层的又一口高产井,这意义十分重大。
10月26日下午,即任6井出油的第三天,会战指挥部任丘新区前线祝捷誓师大会,在任6井现场召开。
井场周围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就连附近的村民也都扶老携幼的赶来看热闹。工人们更是无一例外的洋溢着一张张喜气洋洋、朴实而憨厚的脸。鞭炮声和锣鼓声混合在一起,响彻云霄,这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3269钻井队的英雄们,披红戴花从人群中走过。人群中有试油工代表、酸化压裂(作业工)工代表、还有物探、采油、水电、运输及油田保卫等等。
王卫油和高晓红,作为试油工代表,也列席其中,此时的王卫油已经是试油大队的副大队长了。
主席台是用两辆平板大拖车临时搭起来的,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侧悬挂着巨幅标语,左边是:“学理论,抓路线,大上新区创样板。”;右边是:“鼓干劲,争上游,高速拿下大油田。”
沧州地委、任丘县委、以及任6井所在公社的负责同志,与石化部、物探局、河北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领导,纷纷走上主席台。
下午2点50分,张文彬宣布大会开始,并宣读了《石油化学工业部的贺电》,这可是沉寂了多年之后,石油工人们,又一次听到了北京的声音。
一时间,鞭炮声、锣鼓声、还有唢呐声响成一片。
石化部部长康世恩首先讲话,他阐述了任6井喜获高产油流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并代表石化部及他本人,向参加会战的第二钻井指挥部、战区各二级单位的工人代表、支援油田建设的农民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这位戎马半生,早在玉门解放初期,第一任石油战线的军事总代表,最后满含泪花激情四射的说道:“任4井和任6井,两口千吨井,两个大金娃娃,都是3269钻井队打出来的,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依我看,这是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钢铁队伍;你们为石油人树立了一面旗帜,一面永远也不到的旗帜……!”
会场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连同人们脸上流溢着的泪花儿,经久不息。
康世恩亲自把一面绣着“钢铁钻井队”字样的锦旗,庄重的授予了3269钻井队,之后,他走下主席台,来到油池旁,为任6井喷油剪彩。
一位老工人,手持管钳,用力搬动闸门,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碗口来粗的黑色油龙,喷涌而出。
工人们奔跑着、欢呼着、拥抱着,手套、铝盔、帽子被抛向了空中。至于那条奔腾的油龙,是否就是当年被大禹制服了的那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已经无关紧要了,可它毕竟代表了亿万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们——期盼已久的崛起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