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8700000025

第25章 土豆

马铃薯也叫土豆,另外还有洋芋、阳芋、洋蕃芋、地蛋、山药蛋等名称。而在新疆,人们更愿意将其叫着洋芋。

在我的童年印象中,土豆并不那么受南方人喜欢。我的父辈对红薯的青睐远胜过土豆。而当我来到新疆的伊犁,红薯却变成了一种消遣或者说改善人们食物结构的一种辅助食品。这也许就是北方与南方种植结构的一种差别吧,就像北方主产小麦,南方主产大米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北方的南方人,对于土豆的观念自然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伊犁,土豆的种植面积甚为壮观。土豆既是一种蔬菜,又是一种可以果腹的粮食。如果说红薯是我老家的半年粮食,那么土豆呢?土豆无疑应当是我如今居住地的一种四季蔬菜和食粮,从适用这一点来说,土豆比红薯更加受到北方人的青睐。

伊犁有两种土壤种植的土豆让我印象深刻,一种是沙土,一种是黑土。沙土洋芋知名度最大,个大,洁净,颜色好看,无论切片炒着吃,还是土豆烧牛肉,甚或酸辣土豆丝,都有着很好的延展性,不容易碎。我对于黑土生长的土豆始终有一种偏见,黑土是大量植物腐叶长期发酵形成的具有丰富营养成分的优质土壤,非常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而其同样是微生物和虫类喜好的生存环境,它们对另类的土豆充满好奇,会毫无恶意地浅尝辄止土豆的味道,以此来使自己过于黑暗而单调的地下生活得到一些味觉的欢愉。因此在洋芋的身上总能看到地下生活者在其身上的唇印,其出土后的表面光洁度自然就不如沙土洋芋,并且由于土壤营养严重过剩,洋芋个大却肥胖有加,在口感上与沙土洋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土豆是地底块茎植物的丑小鸭。因为它的大众化,人们很少去挖掘其文化背景,或者说缺少必要的宣传策略,土豆只是作为一种创收的经济作物在进行大面积种植,它尽管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相比于伊犁某地的油菜,还是逊色多多。每到当年的七月上旬,当铺天盖地的油菜花金黄大土地之时,当地人就会举办一场与“油菜花”有关的节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感叹金黄遍野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起就在这片土地上,还种植着成千上万亩的土豆。这是一种遗憾,对于人们,对于有用的土豆。

而土豆并不因为人们的不关注其文化背景就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油菜有着同样的位置,在冬季蔬菜匮乏的年代,人们可以没有清油,但不能没有土豆。伊犁的冬季漫长,到处冰天雪地,蔬菜品种相对单一,因此世居的伊犁人都有储存冬菜的习惯。“萝卜、白菜、洋芋”是早年伊犁冬季蔬菜的“老三样”。有小院的伊犁人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规格不等的地窖,地窖在漫长的冬季,就像一个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滋润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地窖里存储洋芋、白菜、萝卜,当然还会有苹果、梨子等优质水果。在我当初的单位,到了初冬,采购“老三样”蔬菜是总务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那时候主要是到昭苏去采购洋芋,往往要用解放牌汽车拉上三车才够分,单位有的大户人家要购买两麻袋以上的洋芋储存到地窖里。

人有时候是不可思议的,当他讨厌一种食物的时候,一定会找到另一种食物来代替这种他认为讨厌的食物。在我幼年时候,因为有着红薯半年粮的经历,现在每当看见大街上的烤红薯,尽管香味扑鼻,可我的胃里总是有一种泛酸的感觉。因此,二十年了,我几乎没有吃过红薯。而对于土豆的喜爱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土豆不仅是我餐桌上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蔬菜,更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我以为,土豆是新疆许多美食制作必不可少的灵魂,离开了土豆,味道必然大打折扣。土豆,这种大众化的粮食(蔬菜)作物,已经成为新疆大地的一种符号。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上千米的高地上,古代印第安人种植土豆的历史已有三千年甚至更久。印第安人把土豆尊为“丰收之神”,并认为土豆是有“灵魂”的。如果某一年马铃薯欠收或严重减产,就必须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几个印第安人将被割掉鼻子和嘴唇,脑袋削成土豆的样子,借以取悦土豆神,祈求马铃薯神保佑丰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那种残忍祭祀方式被改用骡子等动物来代替人。有资料记载,1547年,一位西班牙人目睹了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他们把一头肥壮的骡子,浑身上下披挂彩饰,黄的似金,白的似银,辉耀夺目……五彩相映,装扮成一个神奇的庞然怪物。游行之后,大家围着这头庄严的怪物边歌边舞。然后首领首冲骡子捅一刀,祭祀者取出骡子的内脏,供奉在马铃薯神像前,其它人用马铃薯袋蘸着骡子的余血。”后来,这种祭祀成了印第安部族喜庆丰收的节目之一。

相比于土豆,欧洲人只相信谷物,尤其是小麦。欧洲人认为只有未开化的民族才吃土豆。在迷信的法国,因为无法证实土豆的历史渊源,也就是土豆这种植物的文化底蕴。因此被认为是会引起麻疯病、梅毒、猝死和性狂热的巫婆和魔鬼造出来骗人的东西。当时除了水手和一些猪偶尔食用外,无论是贵族还是老百姓,都很难接受。而此时英国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使土豆更加声名狼藉。英国探险家和历史学家拉雷夫爵士从美洲探险带回一些土豆,并种植在自己的庄园里。为了献殷勤,他把整棵的土豆进献给了英王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陛下的厨师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蔬菜,又不愿放下高傲的身份向人求教,他自以为是地把土豆扔掉,用土豆的叶子烹制成一道菜——土豆的叶子含有毒素,吃了土豆叶子的达官贵人都轻微中毒。伊丽莎白女王盛怒之下,下令严禁土豆。

“小麦是向上指,指向太阳和文明;马铃薯却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见地长成它那些没有区别的褐色块茎,懒散地长出一些藤叶趴在地面上”(迈克尔·波伦)。如果小麦有高贵、阳刚之美,那么马铃薯则是黑暗的、异教的,是邪恶的东西。因此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土豆并不是被当成蔬菜或者粮食,而是一种奇怪的草药。种植历史悠久的印第安人把土豆当成疗伤治病的药物。他们把生的土豆切片敷在断骨上疗伤,或者涂擦头疼的部位解除头疼,或者随身携带土豆以防风湿,或者连同其他食物一起吃,以防消化不良。西班牙航海者发现,土豆是防止坏血病的良药。土豆富含维生素C,大航海时代,船上的食物以腌制的鱼和肉为主,长期得不到维生素C的补充,很多船员都因坏血病而死亡,土豆被药剂师们纷纷种植在了各国的医药实验田里。

对于土豆神奇的疗效,我是一个有着实践经验的经历者。在我从事修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土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无以伦比——土豆帮助我治好了严重的眼睛紫外线烧伤。我当初学习电焊技术的想法很简单——能够自己焊接一个漂亮的洗脸架。于是我弄来了铁条,在一位师傅的指点下,将铁条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我拒绝他们的帮忙焊接,我需要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者说学到一些焊接经验。整整一天,我用去了比熟练师傅多十几倍的焊条,洗脸架焊接成功了,虽不怎么漂亮,但我还是沾沾自喜并用白酒以示庆贺……后来,我在梦中被疼醒,眼睛有无数根钢针在穿刺……到了第二日白天,我的眼睛不能见光,一见光就疼痛难忍。有经验的师傅告诉我那是强烈的紫外线烧伤,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可以看得出,他的话意味深长。我缠着他,要他告诉我治疗的办法。买了一阵关子,他才告诉我育龄妇女的奶水可以治,要我找一个育龄小媳妇。我生性腼腆,没有采纳建议。在极度的疼痛中又过去了一天,第二天早晨,另一位好心的师父告诉我,用洋芋试试。我把洋芋切成薄片,敷在我的眼睛上,一股清凉直透眼帘深处。半个小时过去了,疼痛缓解,从眼睛取下的洋芋片上,有一道道黑丝,那是是洋芋从眼底拔出来的毒素。待到第二遍敷完,我的眼睛就可以见光了。

这是一个奇迹,我当时对洋芋充满无尽感激。

探寻土豆的历史,我发现其对于世界的意义在于它养活了更多的人。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亩土豆田和一头奶牛就可以养活一家人。在18和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土豆的重要性可以与汽车和铁路相提并论;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因为马铃薯大面积绝收爆发“土豆大饥荒”,100多万人死于饥饿,并导致150多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在1756-1763年欧洲发生的“七年战争”,尽管法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多次入侵普鲁士导致农作物遭到严重损失,但普鲁士人却靠生长在地下的土豆躲过了灾难。在俄国和东欧,土豆代替面包成为贫穷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且具有同样的价值。而对于瑞典人来说,食用土豆,几乎改变了他们的性情——土豆解决了每一个人的温饱,人们在平凡中从容不迫地生活。他们由性情狂暴的海盗,变成了爱好和平,热爱自然和追求知识的文明人。

土豆进入我国较晚,最早关于土豆的记载是公元1700年的福建《松溪县志》上。植物学家吴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其中的“阳芋”篇,首次具体地描述了土豆的植物学性状。而有的农学史家考证说,马铃薯是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开始传入台湾省,然后传到福建、广东等地,以后逐渐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

土豆的种植方式是,将精心挑选的块茎按照其表面的芽眼切成大小不等的小块,然后拌上草木灰、六六粉等,埋在土的表层以下十公分左右。这些块茎在地底下萌动茎叶并伸出地面,在每年的夏天开出白色或紫色的小花,因为小花的普通,因为茎叶的不出众,基本不会引起人们关注的目光。而当地下的块茎再次呈现在地面上时,人们的脸上洋溢的必定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因为超高的产量和可观的市场价格,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种发家致富的经济植物——土豆有着可观的销售市场,并且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每年新上市的土豆价格甚至每公斤可以卖到10元以上。它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种植植物之一。就拿这十几年兴起了一道风靡全国的名吃——新疆大盘鸡来说,虽然每年需求的土豆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可那一定是一个令人咂舌的数字。

新疆大盘鸡的发源地在新疆的沙湾,后来就传遍了新疆,进而全国都为新疆的大盘鸡叫好。而大盘鸡之所以味美,是因为有了洋芋的搭配,洋芋是大盘鸡的灵魂。为什么要放上洋芋?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我曾经尝试着在大盘鸡中使用萝卜什么的来取代洋芋,可是结果可想而知,味道远不如原创之味。大盘鸡也许本身就应该用洋芋来搭配,我想。

在新疆,我甚至认为洋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就餐习惯,比如炖肉,离不开洋芋,比如炒菜离不开洋芋,我还在餐厅吃到了土豆泥,土豆泥的味道鲜美,滑而不腻。我咨询餐厅大师傅土豆泥的做法,他们秘而不宣。我就凭着自己的想象自己制作土豆泥。我的做法是,先将去皮的土豆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将其碾碎,加上调味料放在一个盘子里再蒸上一定的时间,待土豆充分地凝固成形,出笼后再放上一些香油,依据口味需要可以洒上一些芫荽,竟然和餐厅制作的土豆泥非常相似。还有一道菜叫“拔丝洋芋”,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色。炒勺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入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糖液冒起小针尖样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上桌。洋芋色泽明亮,用筷子夹时,银丝飞舞,香甜可口……而在当今的以土豆为原料的食品中,其品种更是数不胜数,在西餐厅有炸薯条、超市各种包装的薯片等等。

土豆朴实,貌不惊人。在有关词典上,对土豆这种植物的解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或蓝紫色。地下块茎肥大,卵圆形,富含淀粉,可食用。

土豆是地府的(迈克尔·波伦),因为其果实藏在地底下,可以想象,在漫长的黑暗中生长,每天与黑暗为伴,和同样是地府的蚯蚓为伴,共饮黄泉之水来营养自己的身体。当地面上的西红柿、辣椒等高挂枝头的时候,土豆才低调地从地下钻出来,并不是为了和这些大红大紫的植物比美,它来到地面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在短暂的时间里,它们和阳光接触,随后就将面临更加漫长的黑暗。随着天空飘落雪花,他们从黑暗的地下住进了同样黑暗的地窖。从此时开始,人们时常会想起它,当然,也是其为人类鞠躬尽瘁的时刻。在漫长的冬季,它们为人们的肠胃前赴后继。最后剩下的一些更丑的“丑小鸭”在地窖里,寂寞地萌动生命之河,当人们来年清理菜窖的时候,那些更丑的“丑小鸭”正在用饱满而修长的白嫩藤蔓奋力向上,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和天空。这样的一幕往往会让人们油然而生恻隐之心。人们会慢慢地把它们清理出来,放在潮湿院中,如果没有意外,它们还会继续生长,且根须奋力向下,朴素的叶片向上,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代表着一种品质,亲近尘世的品质。

土豆朴实但不平凡、有用但并不是不起眼。很大程度上说,土豆给了人们生活的营养以及精神的某种需求,我们应当感谢土豆,感谢生活!

同类推荐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
热门推荐
  • 霸宠娇娇娇王爷

    霸宠娇娇娇王爷

    黑街大小姐穿越成剩女招亲,不好意思暴力男她不要,干脆绑个温顺的回来,她是随意可是不是随便哦,所以当她拿着安胎药的方子兴冲冲的跑回家的时候却发现整个世界安静的就像他从不曾出现过……当真相浮出水面是谁杀了她全家,是谁长了那张似曾相识的小受脸,又是谁的女人多如笙萧?他衣冠禽兽的跟别的女人调情做前戏却禽兽不如的在床上折磨她!他还会当着她的面吸食人血,看他嗜血禽兽的样子,只是,他,是人是还是兽?……
  • 怒剑狂神

    怒剑狂神

    我画一条线,线的路径就是故事的前沿,也就是瞎扯的过程,只能尽量保证线不断,过程中的幻想望君海涵。
  • 她来了,请闭眼.

    她来了,请闭眼.

    【切记,这不是恐怖小说。。。。】有些妖冶,有些神秘,有些邪魅。。。。有些高贵,有些霸道,有些冷漠。。。。“除了我!谁也别想得到他!”一个声音响起。黑色曼陀罗在慢慢绽放,复仇的怒火在蔓延。“蓦寒!你要冷静!你还有我!”他用尽全力抱住了她。“是吗。。。我还有你。。。”她在黑夜中喃喃道。。。“对呀,我是来找你的。。。”她在黑夜中也抱住了他:我不是来复仇的。。。。我是来找你的啊。。。。
  • 天地法门

    天地法门

    为法门寺写的一个短篇,希望喜欢的读者不要错过!一段被淹没千年的历史,一场关乎功德气运的交锋。从执掌裁决的龙魂,到数次犯险的守墓者。当穿越时空遇到爱情,责任和生命处于两难时,他将如何抉择?
  • 痴情王妃

    痴情王妃

    她是景国第一才女,知书达理,容貌倾城,朝中老臣温丞相之女温清欢:他是玩世不恭,花心无比的景国王爷摄政王墨涵轩。他们的大婚到底是旷世绝恋,还是阴谋围绕?
  • 不多不少

    不多不少

    程小雨的爱情是否让你感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程小雨的爱情故事吧!青春的年纪,留给我们的更多是爱情的回忆。和程小雨一样我们也有我们刻骨铭心,不管结局怎样,曾今他(她)都是我们最爱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时不是他(她)们而是我们的问题!也许生命本就不该带着太大的奢望,也许不多不少就好。可是当不多不少的他(她)出现时,又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满足与珍惜?
  • 爱恨恢恢

    爱恨恢恢

    诸天湮灭,六道不存,无尽的时空还留下什么痕迹。新人,文笔不行,写书是为了圆自己的小说梦。不喜勿喷
  • 卡尔·维特的教育

    卡尔·维特的教育

    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作者的儿子小卡尔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书中详细记录了小卡尔在父亲的教育下,从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变成一个天才的全部过程。小卡尔生来普通,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小就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0岁进入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岁任专职教授。这一惊人的教育成就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让人们首次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东皇洛麟

    东皇洛麟

    木兰府的二公子木兰悠然,因生就一双银瞳而备受父亲厌恶和污蔑;而他与生俱来的恐怖奇术,竟与失传千年的大陆禁术如出一辙;五大名宗群雄逐鹿,玄修武道谁主沉浮?九星轮回法身奇特,惊天际遇塑造传说!无极魔皇的功败垂成,让九翼魔龙琥珀重新掀起了飓风;高悬九万万空域的神奇方界,魔族与人类的终极宿命!终于,本该一统地底魔界的孤傲少年,一步步登上了东方大陆的皇座!是传说?不是传说!东皇洛麟存在的传说!(新书发布,各位读者大大蜂拥点击收藏推荐吧!)
  • 异世三重天之虚灵境

    异世三重天之虚灵境

    意外得到一颗珠子,来到虚灵境,最爱的女人雨儿的死去,让原本单纯的少年符炎一心想成为强者的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