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15300000009

第9章 斯蒂芬逊

兴趣广泛的童年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在英国斯多林克顿居住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有的坐车,络绎不绝地向同一个地方赶去。

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那里要举行一次试车表演,一片人山人海,简直比过节还热闹。

忽然汽笛一声长鸣,只见一台喷云吐雾的机车,拖着6节煤车和20节挤满乘客的车厢,轰轰隆隆地向达林顿方向驶去。参观表演的人群,立刻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惊叫声。有些骑马的小伙子,催马向前,紧随在后面,一面跑,一面大声喝彩。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火车的出现,使陆路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为近代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发明世界上第一列火车的人是放牛娃出身的工人工程师——乔治·斯蒂芬逊。

1781年6月9日乔治·斯蒂芬逊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的一个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全靠父亲的一点工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在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贫困的家庭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磨灭斯蒂芬逊强烈的求知欲。

每当去煤矿给父亲送饭的时候,他总是围着轰隆轰隆转动的机器,入神地看个不够。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用泥巴来做蒸汽机,有锅炉,有汽缸,有飞轮,做得和真的差不多。

斯蒂芬逊14岁那年,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望着炉膛里熊熊燃烧的火苗,听着飞快转动的机器轰鸣声,他高兴极了。他一会儿往炉膛里添煤,一会儿给机器擦去油污,弄得满头大汗,一身油泥,也不肯坐下来歇一歇。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工人师傅都下工回家了,斯蒂芬逊一个人还呆在工房里。他借口清洗机器零件,把蒸汽机全部拆卸开,想好好了解一下这台机器的内部结构。拆散容易装配难。等他把一大堆零件重新装配起来的时候,室外早已是满天星斗了。

斯蒂芬逊完全忘记了饥饿。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怀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咚咚地蹦跳个不停,生怕第二天机器开动不了。要是耽误了生产,老板是一定不会饶恕他的。他越想越怕,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斯蒂芬逊便急急忙忙地赶到了煤矿。他生火加煤,试着发动那台修过的机器。没有想到,它比平常转得还欢哩。这时,他那悬在半空的心,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斯蒂芬逊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一台机器。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总工程师看。总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斯蒂芬逊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勤奋的努力

为了填补自己科学知识的空白,斯蒂芬逊决心从头学起。他白天要做工,还要抽空给人家擦皮鞋,修理钟表,好多赚点钱,补贴家庭收入的不足。直到晚上,他才能夹着书本,到煤矿的夜校去上课。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小伙子了,可是他不怕羞,每天都去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22岁那年,斯蒂芬逊成了一名机械修理工。

有一次,煤矿的一台蒸汽机突然发生了故障,许多机械师赶来抢修,可是谁也找不出毛病在哪里。总工程师也闻讯赶来。大家望着那台躺在地上的机器,一个个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就在这时,斯蒂芬逊走了过来,请求总工程师允许他试一试。那些机械师用轻蔑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似乎说,我们都没有办法,你还敢来逞能?总工程师担心煤矿停产损失太大,又了解他平时喜爱摆弄机器,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

斯蒂芬逊挽起袖子,把机器全部拆开,对每一个零件都进行了检查和矫正;然后,又不慌不忙地把机器装配好。他下令开车,蒸汽机果然轰隆轰隆地转动起来。煤矿经理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破格把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机械修理工晋升为工程师。那时候,斯蒂芬逊只有29岁。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能如此,是靠着坚强的不懈的开拓精神!

对火车的研究

斯蒂芬逊生活的十八、十九世纪,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

1768年,苏格兰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给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资本家生产出来的大批工业品,急需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尽快把它们输送到各地去销售。

1801年,英国人特列维蒂克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可是试车的时候,他在点火以后跑去喝水,等他喝水回来,机车早已烧坏了。3年以后,特列维蒂克又制造了一台机车,取名“新城堡号”。这台机车只有一个汽缸,机身很大,力量很小,靠齿轮传动,开起来声音震耳欲聋,一摇一摆,变换速度困难,经常出轨。特列维蒂克连遭失败,灰心丧气,就不再研制机车了。

1807年,美国的富尔登发明了汽船,基本上解决了水上运输问题,就在这一年,英国的特勒维也制造出了一个火车头。这个火车头重5吨,每小时能走8公里,最多拉十几吨货物,再加上经常出事故,许多人都讥笑他说:

“你的火车,还不如我的马车跑得好呢。”

就在这种情况下,斯蒂芬逊下定决心开始研究火车。他想,煤矿上的蒸汽机能把深井里的水抽上来,特列维蒂克和特勒维造的机车,能拉得动十几吨重的东西,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细心观察,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火车要想拉得多,跑得快,全靠“大力士”蒸汽机。

为了掌握蒸汽机的原理,斯蒂芬逊不怕吃苦,长途跋涉,步行1000多公里,特意来到瓦特的故乡苏格兰,在那里整整工作、研究了一年。他不知疲倦地阅读了许多有关蒸汽机的书籍,研究了蒸汽机的发展演变历史,实地考察了各种类型蒸汽机的特点。

从瓦特的研究到改进蒸汽机的过程中,斯蒂芬逊懂得了飞轮可以积蓄能量,保持机器的匀速运转;通过曲柄连杆的传动,可以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成车轮旋转的圆周运动。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能的转变和能量守恒定律。

煤燃烧放出能量,水受热变成蒸汽得到能量。一下子他明白了是蒸汽的能量推动活塞作往返运动,带动车轮旋转,火车便向前运动了。所以,汽缸里的蒸汽温度越高,能量越大,火车就可以拉很多的货物,而且比马车跑得更快。

斯蒂芬逊在总结和掌握了前人制造蒸汽机车的经验教训以后,便开始了研制新的蒸汽机车。他把当时的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锅炉,用扩大炉膛的办法,来增加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气量。而且,把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高度降低,行走、转弯也就平稳、灵活多了。此外,他还在车轮的圆边加上了轮缘,防止火车发生出轨事故,保证行车安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斯蒂芬逊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了试车表演。试车结果,这台经过改进的火车头,果然比以前的火车头拉得多,跑得快。可惜的是,这个火车头的震动仍然太厉害,在试车过程中,由于机车上的螺栓震松了,以至翻了车,把一名乘车的英国国会议员和英国交通公司的董事长摔伤了。于是,嘲笑指责,挖苦讽刺,时有所闻。有的人甚至危言耸听地说,听到火车的汽笛叫,连天空的飞鸟也会跌下来。一些原来赞成试验火车的官员,现在也极力反对,断言用蒸汽机作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困难面前,斯蒂芬逊并没有像特列维蒂克和特勒维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决心对火车头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为了减轻火车行进时的震动,斯蒂芬逊在火车上装置了减震弹簧。

为了进一步提高锅炉的受热面和蒸汽量,加大机车的牵引力和延长锅炉的使用时间,斯蒂芬逊在锅炉里面增设了20多根小烟管,让炉膛里冒出来的高温烟汽,从小烟管排出去。

为了防止温度太高而引起锅炉破裂,斯蒂芬逊从薄玻璃杯传热快、不会炸裂中得到启示,没有采用增加锅炉壁厚度的办法,而是在锅炉的烟道中添置了一些预热管,使废热气从管外经过。这样,加入锅炉的冷水先经过预热管预热,然后再进入锅炉,就可以避免加入冷水时,因温度剧烈变化引起锅炉破裂。

为了流通空气,减少噪音,斯蒂芬逊把汽缸里的废气,用小管通到烟筒里去,利用小管里蒸汽向上的冲力,使煤烟出得比原来更通畅,使炉膛中的空气循环加快,煤也就烧得更旺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斯蒂芬逊终于造出了牵引力大、运行安全的“旅行号”机车,为火车的制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1823年,斯蒂芬逊应聘负责修建斯多林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逊驾驶着“旅行号”机车,在这条铁路上进行试车表演。当这列火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越过中途的一个大斜坡,安全到达终点站达林顿的时候,斯蒂芬逊才发现,列车上还有450名乘客,火车的载重量已经达到了90吨。

在成功的荣誉面前,斯蒂芬逊并没有就此止步,自我陶醉。而是继续运用勤劳智慧的刀斧,在铁路交通运输事业上,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不久,英国政府决定,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两大城市之间修筑一条铁路。

斯蒂芬逊被聘请为负责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项规模空前的大工程。他和工人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很快就把这条铁路修成了。与此同时,斯蒂芬逊继续致力于火车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并与他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逊一起,设计制造了一台取名“火箭号”的新火车头。

斯蒂芬逊在研制火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大大鼓舞了人们研制火车的兴趣。1829年10月,在利物浦附近的赖布尔,举行了一次火车比赛。应征参加这次比赛的共有三列火车,一辆马拉车,比赛刚开始,有一列火车因为锅炉破裂,退出了比赛。另一列火车跑了44公里,因为汽缸破裂而失败。只有斯蒂芬逊的火车——“火箭号”,以46.4公里的时速(平均时速22.6公里),拖着17吨重的货物,安全行驶112.6公里,顺利到达终点站曼彻斯特,它的速度比那辆四套马车高出2倍以上,荣获比赛冠军。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848年,终生致力于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斯蒂芬逊与世长辞,终年67岁。

现在,铁路已经遍布全世界,新的铁路,已经修建。无数的火车,不分日夜,正飞奔在城市、乡镇和国家之间。先进的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牵引力高达好几千吨,时速高达好几百公里,已经取代蒸汽机车。更先进的机车、火车和铁路,正在研究、设计和试验中,前景十分动人。正因为这样,作为火车的发明人斯蒂芬逊,特别是他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与地球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类与地球

    本书从地球起源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形态特征、地球位置形成以及和其它星球的关系,并且还介绍了地球的灾害,地球的未来等。
  • 探索未知-话说材料

    探索未知-话说材料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汇集这些跨国界的污染话题,引起人们的警示与反思。在社会朝着更加快捷、现代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毕竟,人是要靠一定的环境才能够生存发展的。如果环境被污染破坏殆尽,人类也就失去了依存的空间。
  • 探索未知-中国的名胜古迹

    探索未知-中国的名胜古迹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科技难题博览

    科技难题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崇尚科学的力量,所有的事物总是可以得到一个科学的解释。但在历史上却有很多事情给了科技一个难题。让人们猜不透,弄不明,不知道它是如何而形成产生的。大概是人们还没有找到合理去解释它们的方法,或许有一天总会得到科学的解答。
热门推荐
  • 俊玺

    俊玺

    俊熙与苏玺的日常生活,一枚萝莉与一枚美男子的婚姻……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朴灿烈,你是我的暖阳

    朴灿烈,你是我的暖阳

    “你休想我爱你!”“你怎么会这样啊,你害死了我的父母,还害死了我的孩子,你怎么这么残忍啊啊啊啊!”“对不起,我错了,回来吧,不要离开我”
  • 神话异界帝皇

    神话异界帝皇

    神话游戏顶级大神武风烟,穿越到了神话异界之中。却被逗逼七仙女暴力拉拢,加入了她的势力才发现自己掉进了神仙窝。广寒宫海岛各路神仙齐齐上场。土地公,嫦娥,杨戬,哪吒......作为这一群高高在上神仙的总瓢把子,武风烟压力山大呀。
  • 阴阳师秘录

    阴阳师秘录

    十九年前,我出生于苏北某偏远红色山村,抗日时候被屠村过,经常发生些灵异事件。因为我爷爷是村支书,我有幸见证了这些诡异的案件。讲述这些年我亲身经历的“老树杀人案”“水井藏棺案”“肢解儿童案”“借尸还魂案”……挖出隐藏在罪恶背后的真相,杀人的并不一定是人!
  • 天剑玄书

    天剑玄书

    两晋隋唐的历史充满了生杀予夺,攻伐叛乱;一时间,豪侠挥剑舞情仇,墨客吟诗叹古今;仙道抚琴凌六虚,佛门钟声了无尘。本是豪侠佛道恣意的江湖,实难偏安一隅;也是波诡云谲,杀机四伏;这段历史纠缠,江湖纷争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阴谋真相,多少恩怨情仇,却鲜有人去涉足;故作斯文,以飨同道。
  • 吉验篇

    吉验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笙箫又起

    笙箫又起

    “你叫什么名字?”他不经意一瞥,下意识便出了口。他骑着白马,踏着碎金的阳光,一滴水珠从他尖削的下巴滑落。她自是桀骜,扬起巴掌大的小脸,答:“如花!”众人狂笑不止。他认真的看着她的眼,她无所畏惧的迎上。风轻轻吹过,撩起她额前的碎发,也同时撩动他的心。他抿嘴轻笑,“很好听的名字。”声音如山涧中露水滴入清泉,轻淡绵长。“如花美眷,逝水流年。”她身形微怔,随即嫣然一笑,“那你呢?”“无言,叶无言!”或云笙,易云笙……
  • 撒旦总裁惹不起

    撒旦总裁惹不起

    在她躺在医院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还不去死?”她去了,死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连具尸体都没有留下。整容,训练,她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化身另一个女人来到他的身边,将他勾引的神魂颠倒,就为了有朝一日,将匕首亲手刺入他的心脏……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