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7000000024

第24章 言而有信

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用尊敬贤人的心,来代替爱好美色的心,照顾父母,能够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不能不遗余力地奉献心智,和朋友交往,能说话可靠,讲信用,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他很有学问。一个信字值千金。信,是儒家五德之一。哪五德呢?儒家认为,信与仁、义、礼、智是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五常”,是人人应该遵循的五中基本道德规范。儒家代表人物几乎都认为:信这一道德要求是言语内在的精神实质,是德行言语观的基石。孔子不信守承诺看成是耻辱,“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孔子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现在在商业界经常被引用,他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帮,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言而有信是人在社会上能够通达无阻的必要条件。后儒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孟子曰:“言语必信”(《孟子·尽心上》)。

朱熹则说:“语言,物也;而信,乃则也。”(《朱子语类·论语三》)朱熹明确地肯定了“信”是言语的德行原则,不能含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言而有信,是理想人格的标志之一,在孔子看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这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言而无信,人就不成其为人,是小人;而在长期处于穷困中仍能信守平生的诺言,就是君子,是达成了“成人”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表现。因此,儒家主张在说话之前就要怀有诚实守信的态度,“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二章》),把信当做是言语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老板,博取员工的信赖是第一位的。《论语·颜渊》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如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如斯二者何先?”曰:“去食。”什么都可以丢弃,信不能丢弃。北京人在骂人的时候,有一句口头禅:“瞧你这德行。”德行一词,勉强用今天的话来解释,意思大概相当于道德性情、道德准则,也就是理想人格。

“言而有信”的“德行”就是“言而有信”,就是言行一致,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否则不是人,甚至连小人都算不上。儒家认为,“言必行,行必果”《子路篇》)意思是,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言之必可行”(《论语·子路》),做到了言行一致,也就是在言行关系上贯彻了“信”的德行原则。在《礼记·缁衣》里也有这样的话:“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行,以成其信”“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所谓君子一定是“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按照《中庸》的说法:“唯天下至圣……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即德配天地的圣人也是具有这一品德的人。所以,在孔子看来,“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论语·宪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如果不守信,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规范。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

重商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五十两,果然不出所料,有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历史有一个“卓恕千里赴约”的故事。卓恕是三国时东吴名士,史书中称赞他“为人笃信,言不宿信”。就是承诺的事情,他一定会兑现。有一天,他从建业(今南京)回老家会稽(今浙江绍兴),向好友诸葛恪辞行。好友问他何时回来,他说了归期。转眼已到卓恕的归来之日,诸葛恪宴请了很多宾客,为卓恕接风洗尘。开席前朋友们都很惊讶地说:“会稽与建业相隔迢迢千里,卓恕信口说说,岂能如期到达?”话音未落,卓恕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宾客们都很吃惊。“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历史上很有名。曾子的老婆一大早去赶集,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妻就哄儿子说:“乖儿子,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妈妈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儿子一听,不哭了,安心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曾妻从集市回来时,发现丈夫曾子正准备杀猪呢。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为儿子做了酱汁烧的蹄子。无论对谁,都应该言而有信。

曾子那个时候已经懂得了诚信建设要从娃娃抓起了,要让诚信成为人人自觉的道德品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特别有意思。狐假虎威的故事来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后人就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欺压人。这故事一听就是寓言,无非说明狐的聪明、狡猾。这则寓言的关键词在于“假”。什么可以“假”?又该如何“假”?学问大了去了。电影《功夫熊猫》中龟仙人反复强调“世间无巧合”。刘禹锡的“陋室”都要变“豪宅”了,这种和文化与智商不搭界的狐假虎威,居然被人玩得其乐无穷。别以为这是闹剧,再看看“深圳盐田投资9亿建老子文化园”,后来被澄清是企业炒作的“大忽悠”。

和狐假虎威比邻而居的,除了指鹿为马,还有弄巧成拙。为什么狐假虎威的事件会有如此之多?要么是有人已经从中得到了好处而毫发未损,要么就是非“虎”则无威。希腊的神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即便放在老虎身上那也是相当管用。在这个“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已是公开秘密的时代,也许道德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没有道德则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茅于轼先生颇有感悟地说:如果道德与一切人的利益恒相对立,我怀疑这种道德原则能否坚持下去。它和苦行僧哲学有多大差别?它是不是人类理智的产物?现实社会中有的所谓饱学之士不是假“官威”就是“洋威”。这是因为,狐假虎威之所以能成为各方都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处世原则,皆因为和与虎谋皮的残酷现实比起来,“假”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成功的可能。老子曾说过:“轻诺必寡信。”许多人标榜“大丈夫不必拘小节”,其实不过是给失信于他人寻找借口罢了。生活是由许许多多小细节组成,细微处失信,与大事能守信吗?

同类推荐
  • 温暖人心的灯光

    温暖人心的灯光

    《温暖的故事:温暖人心的灯光》为著名故事作家李洪文先生的温暖故事集。其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矫折百变。里面有令人心里发暖的温情,里面有令人如沐阳光的亲情,里面有春天般的励志……《温暖的故事:温暖人心的灯光》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一定会在故事中,忘记烦恼和忧愁,并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插上故事的羽翼,遨游在故事的长河中吧!……
  •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是作者本人将近40年的生活、学习、实践中的所闻所见、所学所想、所经历一一记下的资料(心得、感想等)。怀旧忆往,谈古论今,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经验和性情交相辉映。历经沧桑的耿直感悟,深厚博大的处世哲学尽在其中。可喻为:思极深而不晦,情极衷而不伤。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热门推荐
  • 皇族后裔

    皇族后裔

    以屠杀亲人而获得权势,倒不如在世上乞讨为生;因亲人的死亡而拥有一切,那充其量不过是戴上沾了血腥的王冠;我无法解读这身体的忧伤,即使拥有大地也无法让我快乐;如果杀了这些贪欲者,我不知道自己的贪欲和他们有什么两样······
  • 过路人的不凡路

    过路人的不凡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百无聊赖中,一个黝黑不失明亮,沉稳不失睿智的少年口中衔一根溪草,有意无意的絮叨这所谓不错的顺口溜。有的人活着碌碌终身,而有的人活着走的必然是不凡路,即使是个过路人……
  • 掌上星河

    掌上星河

    网文的道路,注定是孤独和凄苦的。小枫已经写废了许多小说了,如果把我所有写的小说字数加起来,也有几百万了。可以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小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希望能够将更好的作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总有一天,我们还会相见。
  • 契约血脉

    契约血脉

    身具沸血弃脉,孜然一身,孤苦伶仃,看他如何翻身,绝望的契约,意外开启改命之旅!萌新勿喷
  • 帅哥校草别逃

    帅哥校草别逃

    之前,雪晗休受了委屈,某个男的嘲笑她:“哈哈哈,活该。”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走了。之后,雪晗休受了委屈,找寒易方控诉:“他们说我喜欢帅的!”寒易方挑眉:“难道我不帅吗?”“他们说我神经!”“是有点......”“......”有你这么说你女朋友的吗?“还有,他们说我不喜欢你。”寒易方眉头一皱:“谁说的?走!算账去!”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
  • 压上花魁:将军求负责

    压上花魁:将军求负责

    他是她这辈子的最爱,却将她伤入骨髓!当她被人推向祭坛时,她便开始恨他!她恨他,深入骨髓;他爱她,用满满一生来报答。“风将军,不若你我赛上一场?”握着手中的弓箭,她笑得妖娆。“好,赌注是什么?”“若我输,任君处置;若你输,终身为我禁脔!”她冷冷的说……
  • 当代太监

    当代太监

    年轻快乐的单身汉们来到山里烧石灰窑。一日,兄弟们逮到一只百把斤重的大獐子,大家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道十分难得的美味摆在了简陋的八仙桌上。兄弟们有美味吃,个个兴高采烈,人人开怀畅饮。兄弟们酒足饭饱之后,觉得浑身热血沸腾,这时有人提出下山到村子里抢寡妇……
  • 伊默星空

    伊默星空

    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夏默伊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气成反比,温和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可是,她感觉不到半点温暖,因为,她看见了他。是错觉吗?不是,那双冰冷的双眸,她,不会看错。“夏默伊,我,永远不会原谅你……”这句话,从很久以前,就常常萦绕在她耳畔。
  • 倘若想你再七年

    倘若想你再七年

    不愿毁了这世间美丽的少年,他把心跳声遗落给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