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7000000034

第34章 见贤思齐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有位港台歌手,叫任贤齐,这名字取得好,有学问。“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一般人看到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内涵、有修养的君子、贤人,就想像他那样谦虚谨慎,彬彬有礼,想像他那样有涵养,想达到他那样的境界,想跟他一样有学问,受人尊敬;如果看到不贤的人,没有修养、语言粗鲁的人,最好当成自己的反面教材,用来自我反省。内自省的意思是,内心自我省察,恐己亦有是恶。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勉励人们效法贤者,及时自我反省。一个人一生之中做人做事都百分之百圆满,人人都说他好,从来民意测验都是百分之百,没有一个反对票,这也不正常,事实上也不太可能。所以在孔门中并不希求人根本不犯错,而是要人从检点过失中学习。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屡屡勉人要勇于改过,如“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失而不悔改,这叫做真正的过失)(《卫灵公》)、“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学而》)。当然,人不一定非要犯些错误、走些弯路,才能成熟,才能成为有仁德的人。

人获取知识,除了直接经验,还有一个渠道:间接经验,从书本上或者他人的劝告中减少走弯路的机会。人除了可以深切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进行反省,所以“见贤要思齐”,见不贤要“内自省”,以避免自己再犯他人早已犯过的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效法;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反省改正的借镜。)(《述而》)正是此意。本来改过迁善,也可借助朋友的规劝诱导,发觉自己的过错,但人总习惯于听好话,对于别人的指责,却多半听不进去。所以假借外力发觉自己的过失,不如靠自己。能“自讼”,“内自省”,这样便可像颜渊“不贰过”、像子路“闻过则喜”一样,走向良善的道路。克制自己本能的欲望,而能尽孝、尽忠、尽信,知识多少并不重要。当然孔门之学,并非轻视知识,而是德行为本,知识为末,以本贯末,以道德统知识,融学问于生命中,此一为学的本质并不同于一般的经验知识,这是需加以分辨清楚的。能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人,必是能时常反省、不断克己复礼的人。

孔门之学,既以成就德行为目的,所以能真正做到以上各点,其人虽未曾学,但其实其“学”已成矣。“见贤思齐”,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见先进就学,见到好人就模仿。今天的官样文章最喜欢说的是,先进典型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战争年代的黄继光,60年代的雷锋,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树起的典型在群众中引起“见贤思齐”的共鸣和行动。在《论语》中很多话像极了我们过去贴在墙上的口号,就比如这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学习、生活,一者显得有文化,二者也能够随时提醒大家,做学问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再比如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些话很有标语的感觉。榜样随处可见,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见贤思齐的古风,只是后来慢慢衰落了,少有人提起了,这是文化的不幸。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老百姓有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朋友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看一个人的修养,通过看他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难免会有“恶”的念头,如何让“恶”念消灭在萌芽状态呢?单纯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类的口号显然还不够,这就需要从小就养成“善”的修养,抛弃“恶”的行为,在“见闲思齐”的道德提倡下“隐恶扬善”。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进行自我反省。一方面要“思齐”,另一方面要“自省”。唐太宗李世民有个著名的“三镜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与魏征君臣和谐的故事流传千古。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敬佩唐太宗的英明,依然佩服魏征的勇气,他们君臣相携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奇迹。拿历史上的李世民和隋炀帝相比来说,见不贤而内省的,帝王之中,李世民做得最好。而隋炀帝呢?这个腐败昏庸的君主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他一手葬送空前富强的隋帝国。

这个教训太深刻,所以贞观君臣,时时都“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唐太宗更是容忍不同意见,只要对他的统治有利,他都听,虚心地听,像这样的明君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在一本《贞观政要》,隋炀帝出场机会比谁都多。当然都是反面角色罢了。其实,隋炀帝也是很有“见贤思齐”的精神的。他的“贤”的示范是一代雄主--汉武帝。他要向汉武帝看齐,隋炀帝也想这么雄才大略地干一番,对外四处惹事,经略西域、出兵高句丽。这番折腾,没让他变成第二个汉武帝,倒是成了第二个秦二世,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讽刺。有句话说,文人相轻,其实,文人相敬、见贤思齐的也不少。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赋闲归田,因为过分服膺于同朝诗人李商隐的文章,于是经常念叨:“我死了以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满足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以75岁之龄卒于洛阳。几年之后,已值中年的李商隐果然生了个儿子。出于对好友的怀念,李商隐便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叫“白老”。

因为白居易生前,比李商隐大四十有余,一个“老”字,包含着李商隐对白居易极大的尊敬。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的儿子“白老”成人之后,愚笨非常,丝毫沾染不上一点诗人的气质。于是,他父亲的好友温庭筠经常拿他开玩笑说:“让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没了白侍郎吗?”还有,宋代王安石对杜甫非常推崇,曾写诗说:“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苏轼非常推崇白居易。苏轼号东坡,就是取自白居易的诗歌,如“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如何”,苏东坡用此种方式向白居易致敬来着。有趣的是,今日西湖上双堤,白堤、苏堤遥相呼应,也算是两位先贤以另外一种方式相遇了。还有陆游陆务观的名字,是因为他父亲仰慕才子秦观秦少游而照搬的,好在陆游算是很把这个名字发扬光大了一把。当然,文人相轻、相掐甚至相咬的例子多了去了。苏东坡就曾因一帮小人构陷的“乌台诗案”而险些丧命。他的弟弟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因为对方名气大,才华出众,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事在历史上很多。韩非与李斯曾一同师事荀子,秦王读韩非著作后连连拍案叫绝,赞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一来却触犯了大臣李斯和姚贾的私利,便设计挑拨秦王与韩非的关系,韩非便被囚入狱中被迫服毒自杀。也有人批判“见贤思齐”,说其目的是通过“贤”的示范,齐一人的行为,确立道德范式。寻求参照与选贤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惯例,离开这两个东西便无所措手足。道德可比乎?钱穆先生一语中的:道德是不可比的。既然不可比,“见贤思齐”的范式效应自然也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诚然,“道德是不可比的”,但是,道德却是可学的。无论是老子也好,孔子也好,他们都知道,不可能每个人最后都成为圣贤。老子说:具有最高智慧的人闻道而勤行之,中等的人半信半疑,下等的人大声嘲笑大道。孔子教弟子,分为中等智慧以上和中等智慧以下两种人,对七十二弟子讲“六经”,对三千弟子讲“诗书礼乐”,对其他人多少讲一点东西。

这就是所谓“因材施教”。“见贤思齐”是孔子为我们开出的一条接近或者成为圣贤的门路,他并不要求每个人最终都成为圣贤,却又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一条路。因此,孔子的这条路是敞开的,对所有人来说是绝对平等的。尤其是孔子并不是强求人们去走这条路,因此,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从庶人到天子都可以走的,只是有人不愿意走,有人走到一半,有人能走到最终。贤人,按今人理解,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中紧要的是道德高尚。看看周围的人,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某人在某个方面是不是比我要突出一点呢?在某个方面是不是比我要做的好一点呢?既然人家在这个方面比我做得好,我就应该去向人家学习,以争取达到甚至超过他的水平。当然,在某方面我也有自己的长处,那就让我做他们的榜样了。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取长补短的话,我们的整体素质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那样的话,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乃至于一个国家,自然就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同类推荐
  •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

    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位血液里流着语文热情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智慧结晶。全书不仅记录了春来老师十年的追梦心路历程,而且全面展示了春来老师对语文的解读对语文问题的思考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 可怕的奇幻怪物

    可怕的奇幻怪物

    本书汇集了欧洲、希腊与罗马神话、历史、史诗、游戏影视、知名小说中的怪物,让读者探索食人魔、小精灵、行尸、独眼巨人等怪物世界。
  • 走向天边

    走向天边

    本书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混沌初开、青春激扬、追逐太阳、天边那朵云彩、高处不胜寒和走向天边,都是作者日常的一些人生体悟,是一本凡人生活的写实记录;一本能够传递快乐情感的散文随笔;一本有益身心健康的草根作品。
  •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热门推荐
  • 追妻81次:我才是你爱的那个人

    追妻81次:我才是你爱的那个人

    【本文配角为男同,多多见谅】操场上,临梵红着脸,丝毫看不出平时高冷的样子,“江灵,我喜欢你……”江灵诧异,“欸,你,你,你……不对吧,你不是喜欢男生的嘛?”临梵满脸黑线,“谁说我喜欢的是男生!”江灵囧了,“你不是喜欢韩朔的嘛?”临梵,“……”恰逢沐夏岚强拉着韩朔经过,“他喜欢我家朔朔?!”沐夏岚那如温玉一般的脸上,明显有着不爽!“我才不喜欢他呢!我喜欢的是江灵……”临梵拉走了江灵。韩朔:“不就是因为那天的胡萝卜嘛,那么凶做什么……”沐夏岚“……”这是肿么一回事?!
  • 万斛春

    万斛春

    娘家富贵显赫,夫家更胜一筹,周宝珍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只需在后院看花看水也就过去了。岂知富贵背后危机四伏,夫君野心勃勃,不是每个男主都喜欢不走寻常路的女子的,看一位古代闺秀,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没有金手指,不能日进斗金,没有智计百出,不能帮男主上阵杀敌,没有重活一遍,不能未卜先知,看她凭着自己的智慧及柔软,同男主一起开创出他们的皇图之路。本文男主强势霸道,女主在男主面前看似包子柔软,但其实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 锦绣嫡女:毒医三小姐

    锦绣嫡女:毒医三小姐

    前世乃上古神秘之族嫡长女族长,长老陷害,自爆身亡,今世相府毒女,出生毒死亲娘,毒残奶娘的嫡三小姐,性子看着怯懦温软,谁能知道隐藏在体内真实的她觉醒会如何?!她安晏要做就做京都最锦绣的小姐,替嫁入侯府,一双毒手享誉天下!风云变,往昔,究竟谁对她好谁才是最坏的人?还有那个那个,面皮比城墙还厚的男人,没想到他的身份层层剥开后竟是那般让人惊愕.....“夫人,可否赐予为夫一毒,以毒天下?”“不给。”....“那为夫只能以身试毒了!”“滚!”
  • 入世光明

    入世光明

    从辉煌到失落,到后来的重生!重生之后的他会在这娑婆世界留下一个什么传说,他凭什么改变了末法时代人的心!
  • 末世重生之陪你狂

    末世重生之陪你狂

    前世,对她好的人,她往死里恨。对她不好的人,她十分的呵护。哈哈,天底下哪有她这么愚蠢的人呢!不过幸好幸好可以重来一次,来弥补她的过错。这一世,就由我来呵护你,我的哥哥。
  • 占心师

    占心师

    这不是读心,只是另外一种法术,这种法术除了读心还有其它。天道轮回,他,等了她几世;她,真的是他前世的那个女孩吗?
  • 贪财小红娘快到碗里来

    贪财小红娘快到碗里来

    她,冥界小红娘,在六界内可谓是无神不知,无鬼不晓。据说她牵的红线条条必灵,造福了众多六界内的子民。但她冥界小红娘的线可是要钱的!一百两黄金一根,给钱拿线。这是小红娘的原则,有钱是大爷。所以在六界中也是无神不知,无鬼不晓,小红娘贪财出名。他,神界月老,在六界中可是众人敬仰的存在,他牵的红线可谓是不计其数。可一句“我要勾搭你”就让他把那个穿着红衣,调皮、俏丽的女子深深的印入脑海是怎么回事?自从月老从冥界回来后,就对六界发布了一个消息——要月老红线?拿钱来,一百两黄金!故事就此展开……
  • 豪门隐婚:在劫难逃

    豪门隐婚:在劫难逃

    毫无任何关系两个人被卷入了一场根本就没有任何感情基础而言的婚姻,本以为她只是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佣人,可不知何时他的心里早已有了她的存在。“我很庆幸遇见的人,是你。”
  • 女配才是真绝色

    女配才是真绝色

    她不幸穿越进一本看过的玛丽苏小白文中?却没有穿成那个套着“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主角光环的白莲花女主!而是穿成了教科书般的人物——恶毒女配!坑爹呢?未婚夫爱上女主无法自拔,嫡亲兄弟疏远她却百般讨好女主。自己三天两头找女主麻烦,却落得一个众叛亲离、名声狼藉、清白被污,惨死乱葬岗的下场。她表示鸭梨山大,摆脱命运从我做起!白莲花既然你非要不依不饶的踩着我上位,那就别怪我将反派进行到底了!且看她揭穿白莲花伪善的真面目,勇斗主角光环!只是,男主男配们……你们那么如狼似虎的盯着我干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咏悠染

    血咏悠染

    她本为“神之一族”,却被那个人变为吸血鬼,那个人计划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的一生;那并不是命运的邂逅、更不是巧合的重逢,那是被设定好的命运齿轮。20年前悄无声息消失,20年后归来,相信与等待是唯一活着的理由,却不知道,其实自己一直都被注视着。黑暗再度席卷,命运无可避免,世界的公敌死灰复燃,再次在黑暗中萌芽。也许只要回头,就能够看到,那些一直在守护自己的……“master,你让我情何以堪?”罗悠夜恸哭的声音响彻天地。“悠夜,你要活下去。”轻轻的吻上罗悠夜的双唇,直到着最后,德古拉才露出、才承认自己已经动情至深。那个人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自己也会深爱着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