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7000000009

第9章 不耻下问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者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草根、真心诚意向比自己层次低的人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有一天,子贡问他老师孔子,老师,孔文子这个人何德何能?他怎么能得到“文”这个谥号呢?孔子很巧妙地回答说,孔文子这个人,非常聪明,却又很好学,经常虚心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才得到“文”这个谥号。成语“不耻下问”就由此而来。孔文子,姓孔名圉,是卫国的大夫。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子贡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把“文”这个谥号给一个普通的官员真的这么值得大惊小怪吗?没错。按照谥法,“文”是很了不起的人,在历史上绝对响当当的人,才能拥有这个谥号。

那么什么才叫“文”呢?“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孔子最崇拜的周文王,演八卦、定礼乐,死后先至谥“文”,一个普通的大夫又可以谥“文”呢?孔子回答阿子贡说:“孔圉既聪明又好学,又够谦虚,不耻下问,所以就可以谥'文'嘛。”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官员们都很在乎名声,包括死后的名声,因为死后要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封一个谥号,比如,湖南人曾国藩,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后人叫他曾文正公,李鸿章是晚清名臣,内忧外患之际,为将倾的王朝勉力支撑,李鸿章死后,老佛爷慈禧太后说,非忠字无以明其德,故谥文忠。岳飞,又叫“岳武穆”,这“武穆”就是他的谥号。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柳下惠,他是鲁国的贤人。其官职是士师。士师管贵族狱讼。旧注都说,此人即《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和文公二年的展禽。展禽,名获字禽,排行为季,也叫展季。柳下,是以居于柳树下为号,古代邑里,往往以树而名。惠,便是他的谥号。明朝的那个大名鼎鼎的学者王阳明,阳明是他本人的号,死后被加谥为文成。

孔子本人死后,鲁哀公前去吊唁,尊称他为“尼父”,后来的统治者,见到孔子就矮三分,从西汉到晚清,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孔子追加十五个谥号,孔子后来就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历史上所谓“盖棺定论”,在书面语言中叫“定谥”。文正、文忠、文成,这些谥号是皇帝给予的非常的高的评语,留下这样的英名,子孙后代也都跟着自豪的,祖先没有给后代留下不好的名声--这一点对后代很重要。很多忠臣良将拼死也要和奸臣斗,也要保住自己的名节,在乎的也就是死后这一个字的评价。按照谥法,“定谥”不光对大臣很重要,对皇帝本人也一样重要。皇帝死后由大臣集体开会讨论,由专职的史官作出评语,比如说文帝,武帝、隋炀帝,等等。如果一个皇帝生前把国家弄得很糟糕,民不聊生,那大臣们就叫他“哀帝”,这样的皇帝连其后代脸上都无光,因为这等于替子孙后代留下了臭名,让后代抬不起头来。看《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了傀儡。

汉献帝的“献”这一个字,就是他的谥号,他连自己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曹操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样没用的皇帝,不就等于把王朝“奉献”给乱臣吗?这是很悲哀的。因为谥号对皇帝也好,大臣也好,都意味着“盖棺定论”,所以每每在给皇帝定谥的时候,有的大臣会犯知识分子的软骨病,不自觉地给皇家献媚。比如说,慈禧太后,她的全称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这样的女人,差不多、算得上祸国殃民了吧?死后却得到几乎所有的美称,这也成了一种讽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谥号意识”,无论皇帝和一般官员都怕死后留下万世骂名,所以一般都会对自己的名声负责,而不是简单地“活在当下”,一般不会有“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虽然做到的人不多,但至少很多人还是有这种理想和追求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确实不容易做到。

通常情况都是“敏而不学”、“不耻上问”,聪明人不好学了,往往以天才自居,总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一看就懂了,周围的人不如自己,太笨了,所以就不好学了。“敏而好学”已是难得,“不耻下问”更属罕见。官越大、地位越高,越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自己了不得,好像官大了,学问也随着大了,不然怎么大家见我都点头说“是”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鼓掌,这样的人,一般是耻于下问的,怕有失体面,只会向比自己官大的“请教”。一个人做到“敏而好学”易,做到“不耻下问”就难了。现在知识更新快,无论多么渊博,遇到不熟悉的领域,不明白都是正常的,“闻道有先后,术也有专攻”嘛,不耻下问,有何丢人的?在西方哲学界,没有人怀疑苏格拉底的学问渊博吧?可是,苏格拉底却经常不耻下问,喜欢跟任何人包括卖菜的小贩辩论。有一个小故事: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使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这就是苏格拉底!他不会因为身份和地位的束缚,导致他即使不懂也不愿意向地位和学问都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叫做“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他还说自己年少时家境贫寒,所以什么粗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他渊博的学问是处处留心学习得来的。即使在他弟子遍天下时,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他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你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

同类推荐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从中国古典诗、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通过比较研究,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的演变过程,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热门推荐
  • 倾血之殇——面具之约

    倾血之殇——面具之约

    这本书是首作~希望大家能喜欢.__类似魔幻小说她,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异瞳。她,有世界上仅有的魔法。但是,不知怎么,从五岁那年...她,不会笑了。7岁,她母亲被杀害,被父亲抛弃7岁,她,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你说你会守护我一生一世。却看见你抚她青丝。——————[箬儿]
  • 宁做王妃不为后

    宁做王妃不为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文文慢热,耐心看文哦)石妍情在现世中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岂料,居然穿越到了东西南北四国之首的东国。身为丞相的父亲为了保全三个美貌的姐姐狠心将自己嫁给一个半死不活的丑王爷。石妍情以慕容雪菲的身份来到了王府,却发现康王相貌俊美异常,只是,却包含了一颗争权夺位之心,想要当上东国之主,而与太子产生了斗争。而当自己爱上他后,康王楚砜诀却将她伤透,她只得逃离王府,前往北国狼族之地,想寻得一地清净。在北国,救下了一八岁孩子,却身怀功夫,聪慧过人。遇见了北国的皇子,将军。而为了救楚砜玦,她甘受心头滴血之苦,却不想楚砜玦回了他的江山弃她而去。
  • 罗浮

    罗浮

    这是个实力为尊的世界,这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存在便是修真者,无数凡人前仆后继,走上修行的道路。修真者正是一群逆天而行的凡人,为了强大的实力和悠长的寿命不断的修行,在修行中寻找突破不断变强。沈重的目标,是修真的终极……PS:一直对非现实类作品没什么感觉,最早看的仙侠,就是起点的《罗浮仙缘》,对作者的想象力大为惊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凡人,阳神,仙傲……一路看下来,本书取名叫罗浮,为纪念带我走入创作殿堂的第一本书,希望看书的客官多多支持,票票,收藏……
  • 百家武典

    百家武典

    六界长存,屠戮世间万万年!证道归真境!至尊位降临!九星连珠,红尘劫,谁是天启者?
  • 成长的一点一滴

    成长的一点一滴

    这是我童年的一点一滴,那些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快乐的与不快乐的,都记录在这本小说里,因为我希望,我能不忘记这些童年的一点一滴......
  • 苍蓝之怒

    苍蓝之怒

    斯卡尔纳的雨季打开了魔力潮汐的序曲,新的纪元即将开启,领主与暴民之间的乱战,王国的崩塌,魔物的侵袭,被时间抹去了痕迹的先民即将回归,这是一个混乱而又崭新的时代,这是英雄的纪元。
  • 浪漫元朝

    浪漫元朝

    此元朝非比“元朝”,而是一个新的时空,它叫天洛王朝,年号元。星寒写文不多,但是只要是架空,天洛王朝是发生一切故事的地方。本文是讲述天洛王朝如何建立?而建立过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浪漫爱情故事,产生了一对对江湖情侣,还有火焰刀、六脉神剑、一阳指等等,本文还有个特色,穿越的不是人,是一只可爱的兔子。
  • 鸳鸯蝴蝶梦

    鸳鸯蝴蝶梦

    她无欲无求,只想过闲云野鹤的潇洒生活。他是万圣之君,纵使后宫粉黛三千,他的心里仍只有她。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应该有着不同的人生。即使爱着又能如何?她或他能迁就对方吗?前路困难阻碍重重,倘若他们为了彼此都放弃最为珍贵的自由与名利,那么他们一定会幸福吧?答案会让事实来证明……
  • 寻缘三生石之倾城皇后

    寻缘三生石之倾城皇后

    纳尼?!好玩不玩玩穿越?虽然在现代没什么值得眷恋的,但是这不符合逻辑啊,拜托拜托,我只是在做梦,老天啊,你别耍我了,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回现代的方法啊。冷酷王子?这是校园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吧,不对,貌似这个冷酷男好像不是天生就是冷酷的,既然一时半会回不去,就现在这里研究一下这个冷酷男吧。什么,居然有个神秘的老奶奶告诉我这里是我的家乡?怎么回事?难道我本来就是一个古代人?这么说,回不去了,好吧,顺其自然吧。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该死的冷酷男干什么啊!居然把我召入宫女扮男装当乐师?告诉我,到底还会发生多少荒唐至极的事情?
  • 妾心明珠

    妾心明珠

    她的人生原则是这样的——只要能给她好吃、好睡的舒服日子过,其它随便你。生活在哪里没有关系;世界天翻地覆不必在意,有书看就行。虽然不是一个米虫的崇拜者,然而如果现实必须如此屈服的话,那她也不会太过挣扎就是了……呃……现在是什么情况?竟然就这么重生了——也就是时下流行的穿越时空?重生是吧?穿越是吧?很好!没几个能有这能耐的!更好的是,她竟穿越到一个不知名朝代的不知名朝代大房、二房、三房,还有家妓,现在连丫鬟也……唔,他作什么拿那双迷人的美眸像盯猎物一样盯着她?还为了她,特意在妓院过夜?这……这什么跟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