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7400000034

第34章 激情之旅:自我的废墟 (2)

直到80年代,人群控制难题依然是摇滚屡屡挨禁的原因。1981年,美国俄亥俄州的纽瓦克便因此而禁止了拟在该市一家公园举办的演唱会。而在1983年加州迪瓦尔为期三天的美国音乐节上造成44人受伤,87人被拘留,一人因吸毒而死后,当地一位法官将这类地方称为“纯粹是动物园”。同年,在黛安娜·罗丝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演唱会上,由于一帮小青年公然抢劫财物而引发了一片混乱,纽约市府决定严禁在此举办类似演唱会。这一禁令直到1991年保罗·西蒙那场平安的演唱会时才被打破。

然而,保罗·西蒙演唱会的平安并不意味着90年代的摇滚乐演唱会已经归化为圣诞夜弥撒。虽然“骚乱”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频繁,但其激烈程度依然不减当年。1992年10月,当“枪炮与玫瑰”、“金属”与“背信”乐队联手进行24城市巡回演唱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因“金属”乐队的主唱赫特菲尔特被舞台装饰柱爆炸烧伤而送往医院,“枪炮与玫瑰”主唱阿克斯尔·罗斯情急之下嗓子嘶哑,难以为继,演出匆匆结束。狂热的歌迷将未能在演唱会上尽情发泄的满腹不满倾泻到了警察和路边的汽车、商店之上。其结果是十数名观众和3名警察受伤,12人被拘留。摇滚乐又一次陷入了同样疯狂的火网之中,曾经因粗暴对待“滚石”歌迷而臭名昭著的该市警察更是咬牙切齿,对所有摇滚乐队大加诅咒。一家地方报纸则干脆将“惹事的”几支乐队称为“四处乱窜、无事生非的半疯”。

而在9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起步的摇滚乐队一度被当作“不安定因素”而被迫处于地下状态: 即使在他们偶尔露面的今天,在每一次难得的演唱会上,我们便会看到那些比一般观众“疯”一点的青年总是会很快受到警告或者干脆被带离现场。可能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摇滚乐演唱会还从未引发过“骚乱”。但任何一个到过崔健或“唐朝”等乐队演唱现场的人都会对中国观众也会爆发出那种近乎疯狂的情绪没世难忘。在1990年的“亚运之光”演唱会上,正是这种并未导致“骚乱”的“疯狂”本身就已经使“唐朝”在出场一次之后便被禁演(这是几乎每一支中国摇滚乐队都曾有过的经历)。中国人以歌迷的“不过瘾”为代价成功地维护了演唱会的秩序。但即便如此,对摇滚乐引发“疯狂”表示难以容忍和理解者依然大有人在,许多人据此而将摇滚乐理解为“飞沙走石、昏天黑地,能使人疯狂”。1993年初,当美国一支三流乐队“南方派”为北京申办奥运而义演一场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到场之后“频频颔首”自然就成了新闻。由此,在《中国青年报》上,对摇滚乐作“能使人疯狂”观便成了“一种可笑的偏见”。

然而,从摇滚乐纷乱的“骚乱”历史而言,那种理解却并不为过,大可不必文过饰非。“南方派”毕竟代表不了摇滚。值得探究的恰恰是“骚乱”及其压制者拳脚来往之间的丰富意蕴。在“秩序”的大旗之下跃马压制真正“群众的反叛”的,无非是权威们以理性铁律攥成的铁拳,而“群众”赖以反叛的基石则是在一切“骚乱”中皆可窥见的集体激情。在摇滚的“骚乱”及其压制之间,又都隐藏着双方各自未能觉察的悖论。这一悖论可以最简单地表达为: 以自我的发现成就了自我的消亡。

在世界近代史上,“群众的反叛”催生出的恰恰是被称作“个人主义”的东西。这一点虽然出乎伯克的意料,但却是托克维尔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上,如果没有对上帝和国王的摧枯拉朽的一击(起码是对其“合法性”的怀疑),所谓“自主”从根本上就难以产生。这就是为什么哈耶克坚持真正的个人主义始于洛克的原因之所在。

然而曾几何时,“自主”变成了“自制”。这首先是因为个人主义并非像中国人常常望文生义对其所作的理解一样,是个人的为所欲为。事实上,无论对个人主义作出怎样积极的理解,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必然坚持的最后一道防线便是个人的对等原则,亦即虽然个人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但这种对个人的尊崇应当被运用于每一个个体;任何对自我的思考、判断、决策行为妄加干涉和破坏的东西,都是不合理、不道德的,但任何一个对别的个人妄加干涉和破坏的个体,同样不合理、不道德。而对此作出保障的一是律法,一是“自制”,在此我们看到的是悖论之一: 律法和压制本身就是自我的意愿;悖论之二:“真正的”自我是自制的。

当洛克断然宣称个人先于社会,社会无非是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人的契约行为的结果时,律法还只是抽象的外在物;然而,当卢梭认为由于每个人贡献了同样的分子给社会,因而社会不会伤害个人时,当康德以律法是个人自由意志的立法者为由,宣称放弃一切妄动,循规蹈矩才是真正的自由时,我们看到了“自制”观念的最终基础。这种被视为“深刻”的逻辑推演也是许多自称是“个人主义者”的人同样热衷于压制和鄙视摇滚乐一类大众文化、反感其所引发的“疯狂”的最终基础。

而使更多绅士派人士远离并恼火摇滚的,是落实于每一个人身上的“自制”观念。如果说在19世纪以前,“理性自我”与“激情自我”的分裂还只是一种空想的话,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对人类心灵中黑暗王国的发现则使其成为了“科学”。从黑格尔到荣格,从华滋华斯到爱默生,从莎士比亚到尤金·奥尼尔,从《公民凯恩》到《红高粱》,这一两种自我的思维定势超越了思想纷争和时空界限,成了人类思想中常存的基本事实或假设。它以人类历史和个人经验中曾经有过的从无知和愚昧中解脱出来的事实为出发点,认定这种获得解放、学得知识的自我才是“理性的”、“真正的”、“更高层次的”自我,是“自主的”、“非他人导引的”自我。而那种为情绪冲动所主宰的、疯狂的、激情难以自制的、相互模仿刺激的自我则被判决为“低层次的”、“不负责任的”、“他人导向的”、“不真实的”、“疯狂的”自我。由此,深陷于摇滚现场的狂热气氛而不能自拔者,无疑是受后者的控制而走火入魔,自然应当用“真实自我”格杀勿论。这就是摇滚在引发“骚乱”后所遭受的攻击中,“疯狂”、“无法无天”、“野蛮”等字眼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所在。

然而此一判决和格杀方式远非完善或合理之举。如果说因摇滚而“骚乱”的青年作为个体的破坏举动勉强可以用此类判决以明了是非,则反摇滚合唱中将此标准从“自我”上升至摇滚本身,从而宣判摇滚本身的累累罪状,便显然是以主观界定的抽象的更高“自我”将其他一切“自我”宣判为“低等”、“疯狂”的自我,这恰恰是为“自我解放”而设定的两种自我观念的异化;它也破坏了作为理性个人主义前提的平等原则,而自觉走上了维护不平等状况之路。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人类的全部思想史和政治史(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视“人欲”为“天理”对立物的封建传统国家的历史)都已证明手握权柄或自恃真理在手者往往(必然?)由此走向专横残暴之路却心安理得。不是吗?教皇可以宣布异教徒们是被蒙昧掩住了双眼,使自我不幸地远离神的荣耀而沦为“行尸走肉”;政客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初一十五不一样”,因为大众在日常经验中迷失了“自我”,只有他才懂得别的“自我”真正需要的一切;学术权威则可以对背离“真理”走上邪路的叛逆当头棒喝,痛斥他“丧失理性”;“秩序”的代理人自然更可以视引发“骚乱”的摇滚之类为“陷入疯狂”。

尤其让他们舒心的是,当他们以“真正的自我”、“理性”、“秩序”为名痛打、压制、摧残被判决为“丧失真正自我”者时,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喊,这一击是为了人类的前途,那一击是为了社会的安定,而全部的打击则是为了使受打击者找回真理和“真正的自我”,这无疑是父母对儿女的爱。1969年12月,在加州奥特蒙特音乐节上,组织者误用了当地恶名昭彰的飞车党徒“地狱天使”为保安人员,结果造成了杀死观众的可悲事件。“地狱天使”们以“秩序”的名义对观众凶狠地追杀,其疯狂程度比摇滚观众的狂热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如反摇滚斗士们猛扑摇滚的疯狂比观众的狂热更加令人胆寒。我们不禁要问,那所谓“真正的自我”和“自制”何在?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雕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雕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像狗饮水

    像狗饮水

    周润发、张国荣、张学友、刘青云、黄秋生、张家辉、王菲、葛优……《阿凡达》、《盗梦空间》、《岁月神偷》、《无间道》、《打擂台》、《让子弹飞》……这是一本才气横溢的娱评随笔集,被文坛大佬们称为“野孩子”的评论家金成浸淫香港媒体圈数十年,对香港影视红星、庶民生活及流行文化了如指掌。他把消费、潮流看得透澈晶莹,有把明星当常人看的敏锐,有对社会不平事的仗义,也有对生活忐忑无常的倾诉。一手的私密材料,看得人惊心动魄。狡黠的文字,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却直入人心,读来酣畅淋漓,“有一种野孩子打赢公子哥儿的快感”。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货币起源及金属铸币出现的时间是古钱收藏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述,但这些记述大都是捕风捉影之谈,缺乏确实佐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学科也不断出现。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学科——古钱学诞生了,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部门,它对历史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有着重大意义。
  • 伤花怒放

    伤花怒放

    这本书是中国出版的关于西方摇滚最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热门推荐
  • 侠悟苍天

    侠悟苍天

    众人为侠,谁悟苍生!天下之大,能人异士颇多,但是放眼望去又有几人可担一个侠字。不同的江湖人,不同的江湖经历,不同的侠者。
  • 穷丑搓剩男相亲记

    穷丑搓剩男相亲记

    一本当代社会小说,讲诉了故事男主角的悲剧相亲事情。更多的反应当代社会问题,书中有讽刺,有幽默,有玩笑,
  • 邪魅三公主的复仇恋曲

    邪魅三公主的复仇恋曲

    冷血如她,妖娆如她,温柔如她。她们,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世界。却未曾想,自己也会被最信任的人所伤害!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冷血!——冷血如她。虐待我是吗?我会一点点,一点点的还回来!——妖娆如她。呵呵~我会很温柔的将你们杀死!——温柔如她。
  • 古剑奇谭之缘分未满千年

    古剑奇谭之缘分未满千年

    上一世,他为天下离开了自己爱的人。这一世,她为了他失去了性命。他们两个都重生了。并且相遇了,可是相见却已是陌生人。
  • 古代神异故事之怪力乱神

    古代神异故事之怪力乱神

    草稿中!本书选择古书中有意思的神异记载,用简单易懂的文字,稍加发挥,演绎成小说。基本根据古文直译,保持原汁原味。一章一个独立的故事,不相连贯,轻松阅读。主选古书包括:太平广记、历代笔记小说、其他道藏、禅宗记载等。
  • 妃寻常王奈何

    妃寻常王奈何

    帅气长情的洛王爷,美丽温婉的乐王妃,杀机重重的江湖,错综复杂的恩怨,看他们如何守住一方爱的疆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明随风

    大明随风

    打,打,打!打败一切觊觎中华的入侵者,打出民族融合,打出百年江山和平!杀,杀!杀!杀尽所有祸害国家的贪官污吏,杀出政治清明,杀出万里丝绸之路!
  • 总裁独宠契约妻

    总裁独宠契约妻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恩爱入骨,其实只不过是在演戏。沈先生有三不规则。一,不许触碰他。二,不许喊他老公。三,不许上床!那这个婚结个毛用?她不服,每天专心致志撩他,勾他,结果玩大了!沈先生邪魅一笑,“现在想到害怕,晚了!”
  • 学院灵异录

    学院灵异录

    张曼菲是个能通灵的人,但也仅仅限于感官。自从住校后认识了拥有阴阳眼的白萱后,奇怪的事情也在渐渐发生。一次,张曼菲她们在网吧被不知从何处来的纸团打中,却收到了不知何人寄来的电子邮件,起初她们也只是以为无非恶作剧,却不知这邮件慢慢道出一个二十多年的秘密。而在这个时候,白萱的阴阳眼又似乎看不到灵体了,但却一直对张曼菲谎称自己依旧可以看清。而后又认识了新同学李悠月、又再次遇见已经死去的慕容。故事到最后,她们才发现,原来猜不透的不是结局,而是人心。
  • 云岭树海

    云岭树海

    生存就是一场尔虞我诈的游戏,没有谁对不起谁,也不必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