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84500000002

第2章 古玉器(1)

关于“玉”的解释,《说文解字》表述得非常简单:“玉,美石也。”在中国古人的概念中,美丽漂亮的石头皆可称之为“玉”。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度,也是一个盛产玉的国家,著名的玉种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以及辽宁岫岩玉等,被称之为四大名玉。实际上中国的产玉地远不止四处,除此之外还有青海昆仑玉、宁夏祁连玉等,但中国所产玉种大多为“软玉”,除新疆和田“羊脂玉”硬度较高,有很高收藏价值外,其他玉材的经济价值皆一般,当然,这只是指玉材而言,如果是古人加工过的玉器物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原始玉器的收藏与鉴别早在新石器时期后期,原始人类便将一部分漂亮坚硬的石头遴选出来制作成祭祀的神器,最普遍的器物有“璧”、“琮”、“璜”等。这一时期的玉文化代表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

原始玉器中,除玉斧、玉刀、玉坠等少量实用器外,大多为祭祀用神器,这些神器大多造型奇特,其做工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石制工具。如红山文化的“玉猪龙”、“龙形钩”;良渚文化的“玉面具”、“琮形管”;龙山文化的“玉铲”、“玉神人”等。这些人类早期制作的玉神器,虽然都采用国产软玉制作,但因为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加之传世量极少,因而考古价值和市场价值都很高。如一件红山文化的玉猪龙,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傅忠谟先生收藏、著录于《古玉精英》一书中的红山玉猪龙即以253万元成交。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山、良渚文化特征的玉器物赝品便大量涌现。如前几年台湾故宫博物院购进一批原始玉器,经内地专家验证,竟有十之七八为赝品,尤其玉猪龙赝品最多,所以现在玩古玉的人们几乎都“谈猪色变”了,最近一些拍卖行中的玉猪龙也大多以流拍告终。

其实如果我们对原始玉器的加工条件和工艺有所了解的话,要鉴别它倒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早期攻玉的工具,无外乎石英石、金刚沙、骨针、麻线等,因此原始玉器的制作,因为受加工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以下一些特点:

(1)古玉材的切割,多以线割的方式进行,又没有精细的量具,所以加工出来的器物,往往没有新做的齐整。玉器物的表面不会十分的平整、几何尺寸也不是很准确。

(2)原始先民以石英等坚硬石料或鲨鱼牙齿在玉器表面刻划纹饰,全凭腕力,故纹饰中的线条并非从头到底一气呵成,而是由许多短线断续相接而成,线槽呈V形。赝品一般用钢刀或电动工具刻成,线条滞涩,且线条凹底处不如真品坚利,呈U形。

(3)早期玉器的穿孔两端均呈喇叭状。因其是用尖状硬物从两端分别旋转攻入的,有些钻孔不直不圆,有时甚至中间的对接也不够准确,偶尔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而新玉以电动钻具一次性贯通,两端只稍做打磨,反而比真品顺直得多。

(4)原始玉器绝大多数为出土器物,玉材往往枯损沁蚀得比较厉害,没有新做器光亮润泽。赝品古玉往往用带有杂色斑的边角料来冒充古玉沁。

(5)原始玉器的造型十分拙朴,尤其肖形器,大多只强调某种动物的局部特征,以极概念的手法表现出来,赝品古玉大多造型写实,线条繁缛,失去了原始玉器的简略拙朴风格。

(6)最后,玉材也是判定真伪古玉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所用玉材都有差别,如红山古玉多用岫玉,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少量的碧玉和白玉,松石、玛瑙也有一些;而良渚古玉的玉质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鸡骨白玉、赭褐色玉与透明绿玉。

下面我们以两件良渚古玉极其仿品为对照来做一个分析:良渚文化距今四千余年,当时尚没有金属工具,也没有跎具和水凳,玉料的切割大部分靠线割,在大多数良渚古玉的器表,往往可见线割留下的弧形凹面。由于当时玉材珍贵,为了保持器形的完整,并不将这些凹面磨去,有些制作精细的大器,在凹面也一丝不苟地刻上繁密的纹样。新品为了尽可能地表达器物的精美,从未见这种弧形的线割凹面,更不必说在其上刻纹了。

良渚古玉,颇多浮雕,且多以减地法为之。新仿品虽亦用减地法,但制作不够地道,多数仿品仅减去了纹饰周边的一圈,以使主体纹饰相对凸出,而非整个地子的降低。例如玉琮四侧的纵向凹槽,仿制者仅加深了竖槽两边的深度,对竖槽的中心并不减低,从横向观察,竖槽的剖面显得弧度较大,如一座拱桥。而良渚真品则是整个竖槽一起减低,剖面弧度极小,自然古朴。

原始古玉器身上往往有各种穿孔,一般用于穿绳系挂,由于长期摩擦,导致孔内光滑异常,色泽温润,毫不逊于抛光处理的玉器表面,但新仿品在这一点似乎未引起足够重视,此类穿孔一般未经抛光,仅凭这一点便可断其真伪。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较为普遍常见的原始古玉的作伪方法,并不包括某些熟知原始制玉工艺的高手在有原形器物(大多以近年出版的古玉图录作为蓝本)作参考的基础上制作出的高仿古玉,则要仔细鉴别了,不然台北故宫的专家怎么都上当了呢。

二、奴隶社会时期(包括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与收藏奴隶社会赋予了玉更多的神性与崇高的地位,《周礼》载:“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以赤璋礼南;以白琥礼西;以玄璜礼北。”六器中的琮、璧、璜,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有出土,商周时期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礼器,这才有了一块“和氏璧”需要15座城池交换的故事。

在商周遗址发掘中,出土玉器数量和品种都是前所没有的,而且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仅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了玉器755件,其中礼器约占23%,仪仗约7%,工具约9.8%,用具约1.2%,装饰玉约56%,杂器约2%,装饰玉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礼玉。

发达的青铜铸造业为玉器琢造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技术,提高了玉器的制作工艺,扩大了玉器的制作规模,拓展了玉器的表现领域。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较粗略,但种类却很多。以片状为主,也有少量圆雕,其中的动物形象很多,有人头、人面玉身。此时的工匠还运用了一种双勾线法,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将一条阳纹呈现其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增强了图案的立体感。

西周玉器没有商代活泼,显得拘谨,但它在继承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又独创了一种粗细线结合的镂刻工艺,并被广泛地运用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饰上。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变革,周室的衰微,导致了“礼崩乐坏”。礼玉在战国墓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具有艺术价值的佩玉却不断受到重视。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根据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人的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之说应运而生,乃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此,用“环佩叮当”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君子”却是再贴切不过。

奴隶社会时期的玉器,虽然比原始社会时期玉器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商早期玉器,其造型大都比较简单,雕刻工艺相对也比较粗略,但其中也偶有雕琢精细的。从造型上来看,由于受青铜器的影响,其外形具有夸张、概略、神秘化的特征,在纹饰处理上,与青铜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很多青铜器上的纹饰被直接移植到玉器的雕刻上。

春秋战国时期,玉制品朝小型方向发展。由于佩玉的美饰功能被强化,玉雕工艺更加精细巧妙,题材也更为丰富,甚至作为崇高礼器的璧、玦、璜等也被异化为小型的玉佩件,此时的玉雕工艺继往开来,制玉技术发展迅速,玉材开采量增大,和田玉开始输入,为王室诸侯们竞相选用。大量有民族特色的龙、凤、虎形玉佩问世,其造型多富于动态的S形,纹饰出现了隐起的谷纹,并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阴线叶纹,既协调又充实,此外还有人首蛇身玉佩、鹦鹉首拱形玉佩等。另外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个完整的玉佩,难度非常大。

这一时期的玉器,出土器居多,因为时代的久远,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钙化或色沁。新仿品大多以带有杂色的边角玉料来模仿这种钙化和沁色,再参照图录依样画葫芦,但为了与图录的标准器有所区别,往往将甲纹饰挪于乙器形之上,甚至将不同时代的器形和纹饰加以组合,造成一种张冠李戴、不伦不类的怪异效果。

由于有了机器磨床,器物表面大多平滑光洁,没有自然沁蚀和摸搓把玩的包浆效果。鉴别这一时期的玉器赝品,还应把握其时代精神,除了多看该时期的玉器图录外,再加看一些青铜器图录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秦汉以后玉器的收藏秦代因为存世较短,出土玉器不多,所以市面少有仿制者。其制玉工艺基本延续了战国时期的风格并有所发展,写实风格略有加强。汉代玉器综合了秦以前的玉雕精华,完善了以礼器、佩饰为主体的儒家玉器体系,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的生产、制造和使用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汉代玉器主要有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类,其中最有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在秦汉时期的丧俗观念中,玉具有防腐和辟邪的功能,所以产生了大量为陪葬而特制的玉器物,如“金缕玉衣”、“握玉”、“九窍器”等。而更为出色的是陈设玉,这些具有写实主义倾向的陈设玉多为圆雕和高浮雕作品,摆脱了以前平面化的表现形式,具有深厚豪放的艺术风格。在汉代众多的玉兽制品中,玉异兽尤为引人注目。

当时,玉异兽一般作为镇坐席的玉镇使用,因此一般为屈腿,重心较低,不易碰倒。常出现的异兽造型有玉天马、玉螭虎、玉辟邪等。

同类推荐
  • 世珍拾羽

    世珍拾羽

    我喜欢一切美且好的事物。每天清晨,当我从一夜憨实的睡眠中自然醒来,睁开双眼,透过卧室那半敞的门扉朝门厅望去,目光一定会落在那柴木嵌老花板的柜子上的雕漆剔红花好月圆圆几上,于是,我一天的好心情便宛如圆几上那丰满的牡丹花般灿烂起来。感谢上帝,把这些我心目中美且好的事物送到了我的面前,让我与它们,不,它们与我朝夕相伴,使我这颗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的心几乎很少再纠结、挣扎、烦躁、不安。想到它们,我的心便如母亲般柔软,充满温暖和感动,因为,我爱它们。有人说,收藏是件奢侈的事,我从来不觉得,当然,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点玩意能算作收藏。细想想,收藏一词多少是有些狭隘的,收到了,藏起来,有什么意思呢?
  • 绘画人生

    绘画人生

    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使我懂得一个道理,人一生不会一帆风顺的。何况我这一辈子,早年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年代里,青年生活在新旧社会变革的年代里,中年生存在与极左路线斗争之中,长期生存在艰难险阻之中,能够活过来也是很不容易的。到了晚年才活得像个人样子。我生来诚实好强,想对人类文明做点贡献,觉得比登天还难。
  •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本书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以导游的角色带领读者游历中国的各种著名建筑。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在那天空之上的

    在那天空之上的

    “大破灭”之后,人类拥有了强大的异能却丢失掉了曾经的天空,如今的强大却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天宇之上出现了一座空中岛屿,被夺去天空的人类终究无法一探空岛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时光如梭,“王”们出现了,他们突破了桎梏,背生双翼,展翅飞翔,前前后后一个接着一个,生生撕开了禁锢的力量登上了空岛,传说他们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而“王”一共七位,他们被称为“七王”。
  • 相约在樱花树下

    相约在樱花树下

    高中生王雪樱和同学好奇闯进了学校怪谈的樱花树下,却遇到了幽灵,使她们进入了一个叫梦云霞的地方,展开了一段冒险
  • 捉鬼狱警

    捉鬼狱警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叫做人间,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空间,狱间,人间有人间的警司,狱间也有狱间的警司哦...
  •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The Life of Francis Mar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月下逐天曲

    月下逐天曲

    世间传说有轮回,每个人都在轮回中,一世一轮回,每一段轮回都是忘却过去,一切重新!但是如果可以操控轮回呢?让一个人回到前生,让一件事情再发生一遍!那又会怎样?一个自以为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少年,在得到一份特殊的快递之后,开始了他的轮回路!当然这段路上,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等着他!
  •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斜行,坠落

    斜行,坠落

    听说码字有助于心灵健康,欢迎围观,点评,或者谩骂
  • 复仇公主的血爱

    复仇公主的血爱

    复仇,是她们华丽蜕变的来源;复仇,牵引着她们难以捉摸的心;复仇,是她们活着唯一的希望。复仇之旅,一股爱的气息正蔓延着……
  • 末世储藏者

    末世储藏者

    毁灭还是拯救?当你拥有了决定世界命运的能力时;你会作出怎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