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52500000022

第22章 一座几千年前的伤城(1)

1.废都

时间在漫长的岁月和漫天的风沙中更迭,一座辉煌的城也可能成为一段记忆,或者连记忆都不复存在。那座繁华的记载着人类最早文明的城市,静静地被掩盖于泥土之下,弥漫在历史的尘埃中模糊不见,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让人找不到它的一丝丝痕迹。

直到在几千年后的一个清晨,一个英国游客的驼铃才把它从睡梦中惊醒。

在距那座城消失近四千年后的十八世纪的一天,一个英国人带着他的印度向导正在横穿印度全境,他们终于来到了印度河上游的这个叫拉维河谷下的一片平原地区。

这个叫詹姆斯·刘易斯的英国人已经沿着印度河的上游旅行了几天,一路上很少见到人烟,这个叫旁遮普的地区并没有想象中的一些神迹,而是略显得荒凉和贫瘠。他不知道脚下的这片大地实际上正蕴藏了印度最古老文明的开始,那一个正待揭开的古老都城将给世界一个奇迹和惊喜。

詹姆斯·刘易斯刚刚和他的印度向导穿越过一片荒漠,见到河流和田野的欣喜很快被荒无人烟的地貌给冲淡。这是一片被洪水冲积出的平原,方圆几百公里见不到人类居住的痕迹,只有荒草与芦苇蔓生的湖泊,还有低矮的灌木丛,有飞鸟和小型动物穿行其间。

刘易斯庆幸自己带足了食物和必备品,还有一支单膛的猎枪。但就是这样,他也有些烦躁,特别是晚上蚊虫的叮咬更让他难耐。他骑在骆驼上一遍遍地抱怨着印度的天气,还有那些大老远跑到印度来作威作福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他在印度的导游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唠叨,这是个住在德里的四十多岁的印度人,服务过不同的英国主顾。对于这些习惯了红茶和咖啡的外国贵族来说,印度还带有一些原始意味的生活确实难以与伦敦媲美。

这时他忽然听到刘易斯的尖叫,“看啊,一座城市。”

印度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在天际的晚霞下,一座宏伟的城市坐落在田野的尽头。它有着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城门,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成群的马队与驼队在进进出出。城里面的庙宇与宫殿也仿佛在云层的下面露出高大的屋顶,有旗帜在飘来飘去。

刘易斯兴奋地说:“快让我们到那里面好好地享受一番吧。”

他们急切地催赶着骆驼向着那边赶去,但是就像海市蜃楼一样,他们无论如何拼命地追赶,那座繁华的城市也如远处风景一样,怎么寻找也遥不可及。

临近黄昏,大汗淋漓的刘易斯终于找到了城市的入口,他们却大吃一惊。

在落日的余晖下,风尘滚滚,到处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的砖瓦,尘土和黄沙一层层地掩盖了城市的细微轮廓,只有一些大致的起伏的曲线还能证明这里曾有人类生活和居住过。

英国人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是上帝给我的启示,还是这里面有什么宝藏?”

他问印度人:“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印度人耸耸肩,摊摊手,表示不知道。

刘易斯翻出地图和关于印度的资料指南,一一对照后也没有查出这里的地名。他只有自我解嘲似的也摊摊手说:“大概,这就是你们的神给我们的临时旅馆,我们今晚就可以露宿在这里了,至少这里的蚊子和蛇会少一些。”

他们将帐篷支在了废墟上,并在旁边点起了篝火。

夜晚来临了,天上的星星照着这一片曾经生机盎然而今沉睡的土地,而在这被遗忘的废都之上如今又有了人类的脚步,他们将揭开一个千年前的文明与秘密。

在清晨的时候,英国人急匆匆地摇晃起他的印度同伴,还没等对方明白怎么回事儿,他就兴冲冲地嚷嚷起来:“太神奇了,太神奇了,我们真的在一座伟大的城市上面。哈哈,大概我们现在就睡在一个宫殿的上面。”

印度向导不知所以,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刘易斯则依然沉醉在兴奋中,目光炯炯地望着帐篷外面阳光洒下来的那一地瓦砾。

他说:“我昨晚梦见了一个王,你们很久以前的大酋长。他说这下面就是他们的皇城,那是有着四千年的一段文明,是你们印度最早的文化和都城。那时候他们的文明就很先进,有歌舞、耕种、游牧,很多很多现在我们的东西,甚至有你们现在很多人学习的瑜伽。

“他们会用青铜和金银做很多首饰和工具,还发明了车与船。他们也有战争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他们也会谈恋爱,有很多爱恨情仇的故事。”

英国人站了起来,用脚踩跺着地面说:“就在这下面,就在这下面,他们的城市就在这下面。”

印度导游用手使劲揉了揉眼睛,大致听清了他的意思,问:“先生,那么这座城叫什么名字呢?”

英国人拍拍脑门:“叫戈达斯,戈巴斯,哈巴斯,哈巴拉?有点想不起来了,反正是三个字。叫哈拉帕?”

最后他坚定地说:“对,就叫哈拉帕。”

两个男人拎着工具在阳光的暴晒下整整在哈拉帕的废墟上忙碌到了中午,也没有挖掘出什么金银财宝和有价值的文物。泥土与沙石下面除了残砖碎瓦还是瓦砾与残砖。他们大汗淋漓地坐在泥土中,大口大口地喝着水瓶里的水。印度人小心翼翼地问英国人:“先生,我们还挖吗?”

“当然,我相信你们印度的神,梦中的大酋长不会骗我的。”

英国人说完再次挥动起手中的锹把。又挖了一阵后,他听到了一声清脆的响动。英国人欣喜若狂地丢下了工具,用双手把一个泥土包裹的物件捧了起来。

这不是一个碎砖片,因为它的响声非常特别,不是那种沉闷和嗡嗡声。

英国人用碎布和水仔细地洗去它上面的污垢,一块画着图案的黑色印章出现在面前。在那块几千年前的黑色石头上,刻着一个有着三个面孔的神,他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双足对抵,上身赤裸,生殖器勃起。左下方有水牛和犀牛,右上方有老虎和大象,正上方有着神秘的铭文。

显然这是印度传说里的大神,而他,正在做印度里面的瑜伽修持——冥想。

英国人把黑色印章举起,眯着眼睛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喃喃自语:“上帝,这莫非是几千年前你的样子?”

他一把抱起印度人,然后像疯了一样蹦蹦跳跳地大喊大叫:“我们发现印度河文明了,我们发现印度河文明了,天啊,印度的历史要向前迈进两千年了。”

他说得没错,他的发现,揭开了印度最早的文明,我们现在称之为印度河文明。因为最早发现的那座城市被命名为哈拉帕,所以又称为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文明产生于大约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500年(但也有说法认为哈拉帕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比后来的恒河文明早了近两千年。而那些刻在黑色石头上的印章,就成了最初印度居民生活与文化的记载。人们现在的文明与繁华,是建立在那曾经的文明与繁华的废都之上的。

2.文明

前面故事里我们称之为欲望之城的戈达斯城,确有其原型。它存在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印度河之畔,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后来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称它为哈拉帕。

哈拉帕的发现大约在18世纪,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英国人刘易斯的偶然发现,虽然为了描述方便用了一些虚拟的情节,但是哈拉帕这座都市确确实实存在于印度河上游的田野上,我们那个有着魔幻的穿越上下五千年的传奇或许真的曾经有过。

经过断断续续近两个世纪的挖掘和考察,在无数的探险家和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哈拉帕的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千年前的繁华都市和那些形形色色的生活才掀去了神秘的面纱,在历史的尘埃中让我们可以还原一些几千年前的场景和故事。

印度河文明是一种以农村为依托的农耕文化。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人们已经学会如何取水修坝、饲养牲畜和耕种农作物。手工业也较为发达,从遗址里发现了牛车模型、青铜制品、金饰和珠玉,以及从其他地区输入的物品。

当时以哈拉帕为代表的城市已经设施完整,功能齐备。城市由卫城和下城组成,卫城有高高的城墙,形成城堡。里面设有谷仓、厅堂和大浴池。下城则是居民区,有整齐的街道与较为完备的下水设施。

印度河文明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阶级分化相当严重。这从陪葬品就可以看出死者的地位和财富。有些是用金银珠宝做成,有些则是用泥土和贝壳做成。从发现的一些赤土陶像我们可以看到奴隶的低下与卑微。他们头戴着布满刺痕的圆形便帽,双手紧抱双膝蹲着,颈上还有一个前面突出的镣铐。发掘出的印章上也有奴隶主拷打奴隶和用奴隶祭神的记载。

城市居民从事制造业和商业。青铜和黄铜是主要材料之一,用来制造各种工具,如斧、凿、刀、矛、箭头、锯等。也有大量的如镜子、灯、烛台及人物和动物雕像的用具和艺术品。其中有一个青铜舞女的裸体小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金银制品也为数不少,特别是银器比较普遍,制成品有首饰、念珠、垂饰等。在一些遗址中发现有金银器厂、铜器厂和制珠厂,制作了很多比较精细的项圈、手镯、戒指、脚镯、耳坠等珠光宝气的首饰。

大量出土的彩陶制品更是种类繁多,做工精细。有念珠、护符、印章、小容器、首饰、塑像等。还有玩具,如会点头的羊、会穿孔爬绳的猴子等,还有骰子和梳妆用具。

家用陶器已经成批生产,大部分是素陶,烧制工艺很好。也有许多陶器是用红赭石上红釉作底,再涂黑釉彩饰,图案有鱼鳞状等。

石制工具仍占重要地位。除了在哈拉帕文明遗址发现的石刀片外,住房和街道采用石条,而下水道上的盖子用石灰石块制成。还有用玉、贝壳、象牙加工的工艺品。在手工业方面也发现了棉纺织品的碎片,尽管数量极少,但它说明当时人们的衣着已经有了发展中的纺织业提供。加工过程中已经有了可以染色的大染缸。

同类推荐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无调性文化瞬间

    无调性文化瞬间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文化短论和思想随笔数十篇,显示出作者的多样风格和兴趣。既有偏重理论的思考,也有结合了知性与感性的随想。本书涉及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诸多问题,有对文学现象和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古典音乐、当代电影、当代大众文化的最新评述。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热门推荐
  • 补天彩石

    补天彩石

    天地灵气,共分五行,红之火,绿之木,金之金,黄之土,蓝之水。当各具不同属性的五个人走到一起,共同完成那补天大业。但补天非补此天,一段惊奇的冒险在等待着命运中的五人。
  • 菩提守护

    菩提守护

    三千世界,万族争锋。少年自结界相引,被神秘少女相救,一番炼体,开启修炼玄力的强者之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修炼一途,需天地阴阳之和,亦需强者之心。为守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登武之巅峰,掌菩提之灵,握天地之权,斗世间邪物。
  • EXO千年默恋

    EXO千年默恋

    “我们在一起是不被祝福的,去找一个更爱你的人吧”鹿晗“凌儿,我可以等你,千年万年都无所谓”张艺兴“我最后再告诉你一遍,我不是我哥哥,我只是边伯贤!”边伯贤“你的命是我的,想死想活都由我说的算”吴亦凡“你都把我看光了,难道还不准备负责吗”吴世勋“夏夏,能不能回头看我一眼?不管如何,你一定要记得你身后还有我”朴灿烈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任性千金的夫君们

    任性千金的夫君们

    她是当朝丞相千金,有美貌,有才华,却很任性。他和她从小就认识,可却不是她第一个喜欢的人。他和她在皇宫相遇,可是她已经有喜欢的人了。………………。他们在她被所爱之人一次次的伤心之后,和她相爱了,溺爱着她的任性。
  • 傲娇大哥:双面娇妻呆萌妹

    傲娇大哥:双面娇妻呆萌妹

    他高,她矮;他傲娇,她会撒娇;他智商无限高,情商无下限,她智商无限低,情商无上限。两个人走的是两个极端,她却不屑:“你懂什么,这叫优势互补。”虽然别的地方她很蠢,在这一点上还是认同的。“她配我,刚刚正好。”一场扑朔迷离的棋局,不料两个人都是深陷其中的棋子。最终还是等来一句。“我的哥哥值得这世上最好的女孩,可是那不是我。”
  • 冷眼看文坛

    冷眼看文坛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坛批判的专著,部分章节已经在期刊发表过,涉及到当代热点文化现象探析、当代文学代表作家批评、当代文坛弊端批判、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探讨、当代期刊观察、作家协会制度研究、网络文学批评等。
  • 孙明复小集

    孙明复小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你说,真正的快乐,和虚假的,有什么不同?”她天真单纯,不参杂任何污秽;他狡诈险恶,不留半点的仁慈。对她人们心痛怜悯,喜极而泣;对他人们恨之入骨,只差上去将之剥皮削骨。也许,只有虚幻的世界里,人才会这样鲜明,或是善或是恶,总能一眼看透。想来,人生也不过一场大欢喜。有一天自己醒来的时候,依然面对死亡,真或假又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