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88600000012

第12章 纵然离经叛道,也想牵手共济——端木(4)

以上就是《端木与萧红》中有关端木抛下妻子离去的事件的记述。端木的离去,并不是出于他的自私,而是在萧红的吩咐下走的。诚然,在这里,端木也有着他的懦弱。他本可以以丈夫的强硬不听妻子的话,留下来陪着她;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端木如此做也是为了迁就萧红,不想妻子忧虑,也不想她因担心过度而伤了身体。若是从这方面看,可以看出萧红与端木是互敬互爱的。

可是,世人都觉得,丈夫照顾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紧要关头,男方就应该承担家里的一切难事,就应该是家中的顶梁柱。可他们也忽略了妻子体贴丈夫也是人之常情。爱着丈夫的妻子,哪一个不设心处地地为他着想?爱到深处,就算叫她去吃子弹,她也愿意。再加上,这个妻子是萧红,是一个为爱所痴的女人,一个追求自由又不愿被男人看低的女人。她在危难关头,一定是站在了男女平等的角度上,站在你我一样、并无性别之分的角度上,带着爱意让端木先走的。

在端木上船之前,他一定带着不舍与爱意,深深拥抱自己的妻子,就像他之后在医院里拥抱妻子一样,把她拥进自己那能融化一切的温暖怀抱。

所谓良人到头来也不过是水中捞月

1939年底,萧红与端木已来到了重庆。这一年,重庆也逃不过战火,四处烟火弥漫。

这天晚上,重庆上空又出现了日本轰炸机。“呜呼——呜呼——”尖锐的警报声响彻天空,敲击着人们的心房。

“快跑啊,飞机来了!”有人敲打着萧红的门。很快,这声音就出现在了别处,没过多久,这声音也不再喊了,被一阵阵的跑步声替代。

萧红听到声音,马上放下笔,抓了几张刚才写的稿纸,一边走一边往身上塞,紧跟在端木身后。她抬头看着天空,没有看到敌机,只见城市中灯光一闪一闪,像指示灯一样指引着道路。即使这些灯光真的是指示灯,有没有也是一样。每天,警报都会响一次,萧红走惯了,闭上眼睛都能走到防空洞。

她跑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没多久就要缓下脚步,或者要靠着墙停一停,缓一口气再接着跑。虽然附近的防空洞并不远,可萧红走起来还是十分吃力。她不仅仅要跑,还要避开人群的推搡,还要跟着人群跑,否则在惊慌的时候,人推人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接着就是人踩人。

端木跟着萧红一起跑的时候,他会牵着萧红一路小跑。端木看上去不是体育健将,可跑起来双腿像是装了翅膀一样,跑得飞快。他一只手牵着萧红,一只手拿着备用包。有时候,他见拉不动萧红,也会心急地说:“快点吧,飞机就来了。”

萧红还没缓过气来,又要急匆匆地跟着跑起来。

安然无恙地跑去防空洞,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防空洞里人多嘈杂,潮湿阴暗,空气稀薄,还弥漫着紧张。在这里要是不注意,也会发生人踏人的事。

每次,萧红都会选一个靠近出口的地方,尽量呼吸着外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实在让人受不了,有几次她都呕吐起来。

这次,她与端木一起被后面的人群推涌着,不知不觉走到了防空洞深处。萧红看着四周全是一张张茫然的脸孔,不禁抓紧了端木的手。那是一张张漠然到盲目的脸孔!白得可怕!冷得可怕!

空气中混杂着汗味与污秽物等各种腥臭味,萧红垫高了脚,想呼吸来自上方的空气。她觉得自己的肺部越来越难受。

等到出去的时候,萧红迫不及待地跟着人群往外走。她当时患有肺病,渴望能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在无意中,她被人绊倒了。她摔了下去,趴在地上站不起来,身边的人流分成两拨,没有一点空余的地方让她能支撑着站起来。

“乃莹!乃莹!你在哪里?”她听到端木在叫她。她大声叫:“我在这里呢,在地下。”终于,端木看到了她,一把把她拉了起来。

萧红站稳脚后,发现自己的双手湿湿的,一看是鲜红的血,伤口上还混着泥沙。她拍一拍手,说回家包扎一下就好。但是,对于这次的事故,她还是心有余悸。

后来,她跟端木商量,不如再次出走。每天这样躲防空洞,不仅影响她写作,还让她的病情加重。端木也觉得的确如此。于是,俩人便商量着要去哪里。

当时,文化界人士一般聚集在桂林与香港。俩人就这两个地方商量起来。端木是主张去桂林的,他说:“你想,现在桂林有很多我们的老朋友,像胡愈之、千家驹、张铁生、范长江、郭沫若、夏衍、巴金、艾青、田汉、叶圣陶等,都是我们认识的。去到那里,如果有需要,他们也许会乐于帮忙。”

萧红摇了摇头,说:“桂林那边是有很多朋友,可是我就怕桂林那边时局也不够稳定,你看,广州沦陷了,武汉沦陷了,现在重庆又整天被轰炸,照着这个局势,恐怕日军还会向西南推进。到时,又要从桂林转移。不如去香港,比起来,会稳当些。”

那时候,《新华日报》的副总编辑华岗也建议他们:“看形势,你们还是到香港避一避较好。”于是,俩人与香港那边取得联系后,就乘着飞机,在1940年初飞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端木就与重庆复旦大学的董事长孙寒冰先生取得联系,在他那里谋得了一份工作。这位孙寒冰先生,在香港办了一份《经济评论》杂志,让端木为他编其中的《大时代文艺丛书》和《时代文学》。

事实上,端木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他本想着到了香港,能够安静下来,不如潜心写作,不用为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奔波,也能好好照料有病在身的萧红。不过,又想到初来乍到,家里也需要用钱,再加上朋友们的怂恿与支持,他就答应了。

这样便接下了这份工作,也就埋下了一个隐患。他与萧红的感情被这忙碌的工作阻挡了。

端木没有想到这些,只是潜心工作。最后,经过多方努力,《时代文学》赢得了一些非常有才干的左派文学家的支持,像上海的许广平与巴人,还有丁玲,都会为杂志写稿。一下子,《时代文学》强大的作者阵容震动了香港文坛,成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刊物。

在这段时间,萧红不用每天去跑防空洞,她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写作了,尽管这时候,她还需要分一部分精力去抵抗她的病。对于香港这座南方城市,萧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倒也不是喜欢,也不是讨厌,而是在二者的拔河中,常常会生出另外一种异样感觉。

“也许,是这里天气热的时候太热,不像重庆,不像武汉,更不像呼兰河。”来到了香港,她总会不自觉地想到呼兰河。“绝对不是想念,那地方已经跟我没有一点关系了。如果可以,我倒希望能看一看爷爷的墓。”

在被这种别样思绪主宰着的时候,萧红拿起了笔,写下了她人生中最重要作品之一《呼兰河传》。在写作时间里,萧红专心而专注,对身外事一点也不在乎,而对端木的早出晚归也不以为意。也许这就是作家们的通病,当他们通过写作来治疗内心的创伤时,对周围的世界就都冷漠得可怕。

此时,外界传说称端木与萧红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他们认为,萧红对于端木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感情,随着相处时间的加长,他们俩人性格中的差异性,成了他们婚姻的绊脚石。

端木看似软弱,但他绝不是一个软皮球,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就如同萧红所认为的,他是软中有硬。加上他从小就受到母亲的娇生惯养,性格中不免也有缺陷。萧红年纪轻轻就离家出走,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使得她在弱女子的外表下有着自己的坚强与倔强。如此俩人,在婚姻生活中,没有一人忍让的话,绝对会有不少矛盾。话说回来,夫妻之间,哪一对是没有一点矛盾的呢?

就在各种矛盾中,俩人无论是感情还是婚姻,多少都出现了问题。冷漠出现在这对夫妻当中,他们俩虽住在一起,对话次数却越来越少。由于不适应香港潮湿的空气,萧红的肺病越来越严重。

终于,她不得不住进了玛丽医院。

现在看来,肺病是一种不大不小的病,绝对是能够治愈的。可是,在当时,患上肺病,就等同于患上了绝症。依据当时的情况,玛丽医院让萧红接受阳台空气疗法。这种疗法,实际上就是让萧红多吹吹冷风。

但是,这种疗法让萧红觉得不适应。医院就又尝试了多种办法,就连当时最先进的打空气针治疗法,也让萧红尝试。

站在冷风中,萧红的身子骨受不了。打空气针,她的肺部又痛得受不了。此时,端木为了筹集医药费,很少到医院去探望萧红,这让萧红有了怨言:“再怎么忙,你也可以抽时间来看看我啊,白天筹集医院费,晚上就不能来看我吗?”端木沉默了,她说得对,再忙,他也应该来医院多看看病中的妻子。但是,他每次来到医院,闻到那一阵阵的消毒药水味,就会反胃。他觉得消毒水的味道似乎捆绑在了萧红身上,让她成了一具失去生命力的形体。他害怕这股味道,更害怕看到萧红没有血色的脸。像逃避他们婚姻出现的问题一样,他也逃避着去见萧红。

“医院不是讨人喜欢的地方,先生已经算是尽心尽力了。”旁边的护士帮着劝解。

“我真恨你。”萧红看着端木,一字一顿地说。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恨,不过是病重的人的一种发泄。她天天躺在医院,没有欢乐,只能呆望着天花板,还要忍受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她需要更多的关怀与爱护,可端木呢,只想到了现实问题,没有及时给予妻子精神上的关怀。

那些本就对端木有怨言的人们,就当然地认为做丈夫的打算要再次抛妻弃子,甚至把阳台空气疗法当作对萧红的虐待。端木没有虐待过萧红,即使感情上已经疏远了她,他也希望萧红能尽快好起来。他也四处寻师问药,还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替宋庆龄看过病的大夫为萧红治疗。只可惜,这位大夫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萧红的生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殆尽,被病魔牢牢地抓住。偶尔像离水的鱼儿般扑腾几下,随即又沉寂下去。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不少医院被日军征用。端木产生了恐惧,怕日军会抓他们这些左派文学家,就想为萧红寻找一个没有被日军接管的医院。同时,他的心里也产生了突围的想法。

“突围?”萧红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惊讶地问丈夫。她睁大眼睛,眼里写满了恐惧。

“我知道,你是要离开我了。”萧红黯然地说。

“没有的事,我想带着你突围,我是不会离开你的。”

“那你这段时间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一直不来看我?为什么你把我扔给骆宾基,就对我不管不顾了?”

“我不是不管你,你住院需要医药费,我要给你筹钱,再说,我也在忙着给你联系一家没被日军接管的医院。”端木内疚起来,继续说着,“我还要回到我们的住处,整理我们的东西,像你的《呼兰河传》这些手稿,我都想整理好。”

“那些东西重要,还是我重要?”萧红质问着。她不解,有一个卧床的妻子,为什么做丈夫的只想着这些无关紧要之事。在病床上,萧红也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对于生死早已是置之度外,只有偶尔产生不甘的情绪时,才会重新点燃求生意志。除此之外,她不过只是想能有一个人陪伴在自己身边,跟自己说说话,在痛得厉害时能握着她的手,跟她说有他在。这个人,本该是端木,可偏偏由一个年轻的骆宾基代办了。由此滋生出的巨大失落,是萧红说不出口的。

在念着端木时,萧红也会生恨,她不只对端木说出她的恨,她也会写下她的恨。她在孤独寂寥之时,叫人拿来了纸,认认真真地在上面写道:我恨端木。

真的恨吗?那是当然的。那个最应该出现的人,却久久不露面,怎能叫她不恨?端木让她想到了曾经抛弃她的未婚夫,曾经朝思暮想的萧军,曾经爱着她又远去了的祖父。那是一个个拥她进入生活,又一个个抛她而去的人。

那端木呢?即使俩人的婚姻存在矛盾,可也不至于令端木心狠到极点,置妻子的死活于不顾吧?那倒不会,毕竟在萧红死后的十八年他才再娶,且在十年动荡之后,他也是年年都去祭拜前妻的陵墓。如果说他对萧红没有爱,这是绝对不合情理的。

也许,那时候的端木的确是被懦弱的性格攫住了,他害怕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害怕医院,也害怕看到萧红如同僵尸般的病态。同时,他也需要取款、筹钱,去为突围准备好一切。就这样,他在有意无意之中,错过了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四十四天。

不少人会为萧红喊冤,数落端木的懦弱。其实,人们在唏嘘和怜惜萧红的悲剧之余,或许更应该存有一份包容之心,去理解在面临天灾人祸时人性的弱点。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这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春秋名相:管仲

    春秋名相:管仲

    该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助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有千古第一相之称。他的富国强兵的治国设计图和理财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发挥作用。该书详细介绍了春秋时期管仲主持国政,锐竟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辅佐齐恒公成就一代霸业的过程,展现了这位春秋名将的风采。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热门推荐
  • 我们的小时候

    我们的小时候

    儿童阅读有多种方法,如经典阅读、亲子阅读、分级阅读、班级阅读等。儿童阅读的工具与手段也有多种多样,除了我们久已习惯的纸媒图书,现在还有点读笔、手机、IP网络、手持阅读器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与工具,其核心与实质还是“内容为主,品质第一”。因而“绿色阅读”是各地开展儿童阅读活动所坚守和倡扬的理念。就当前儿童阅读运动的整体态势和亟待改进的问题而言,我认为必须强调品质阅读、分级阅读与民族阅读。
  • 召唤元素师

    召唤元素师

    21世纪她是一名中医谁在呼唤我,快快醒来吧我的孩子,不要让你的的痛苦在沉浸下去了只有你才可以重新拯救你的最爱让一切都会恢复吧
  • 兵道之魂

    兵道之魂

    兵道,诡道也,当然在这里,兵道的意思其实很是浅显,兵道就是兵器之道。
  • 诛临

    诛临

    万古神魔大战,神界之皇巨天,魔界至尊乌魔在那一战后从此消失于洪荒。魔族战将损失殆尽,后代魔族再无惊艳绝伦之人,在神界强势,魔界式微的情况下,魔界希望,乌望被送往人界,祈求勿忘大仇,望其诛杀神界众霸主,迎回魔界盛世。邪不压正,我便要改一改这天数,邪到极致,依旧踏破虚空,成神魔主宰!神魔双修之体,浩瀚九域,强者如云,乌望战恶少,诛天才,灭神佛,踏破九州十二虚空界。魔子降临,逆转天地,破碎神化!
  • 逆清1847

    逆清1847

    当穿越到1847年的特种兵上尉李云帆偶遇当时年仅16岁的石达开时,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居于历史潮流这副大棋盘中的一个个人物是否还会重复自己似乎注定的命运轨迹?近代中国那一幕幕让人扼腕叹息的苦难历史是否还会继续?世事如棋,每一不甘随波逐流的人物既是棋手又都是棋子,李云帆能够以一己之躯扭转这沉沉末世,能够给四万万同胞觅得那一份向往追求了几千年的“太平”吗?此书可解!※※※本书读者群:读者1群(33651534)读者2群(17818906)读者3群(61652640)
  • 骑马与砍杀之剑与荣耀

    骑马与砍杀之剑与荣耀

    卡拉迪亚大陆上,二流国家的二流领主的二流儿子想用剑与荣耀吟唱一首属于帝国的凯歌!
  • 冬泪

    冬泪

    冬泪,带着寒冷和悲伤。当然,还有我们不堪回首的爱情。
  • 我是鬼

    我是鬼

    我是一只鬼,一只会捉鬼的鬼!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为了鬼魂,但在别人眼里,我仍然是一个“人”!他们可以触碰我的身体,我却只能看着自己的手穿过心脏直到后背却无能为力!我想要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或许只有【三生簿】可以帮我,那是一本能够改变一个人前世,今世和后世命运的神书!
  • 符腾

    符腾

    兽分两类,人仍是人。结符印,召图腾,一人一兽,冠绝洲区。解阳谋,破阴诡,五重身份,天大地大,任我逍遥......
  • 利未安森

    利未安森

    她身披战甲,站在被海水打湿的礁石上,她的黑发随风飘起,她的翅膀张开,她的旗帜在身边飞扬。汹涌的海水中充满了长着尖利獠牙的凶猛海怪,但只要看到了她,它们就马上俯下骄傲的头颅,向她臣服。她是来自混沌中的不死生灵。她的黑色旗帜上是一只屹立于风中的巨鳄。它高昂着的头颅蔑视的俯视着海中的生灵,它紧密的银色鳞甲反射出太阳一样的光芒。———利未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