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88600000021

第21章 微弱的光芒,带来向上的力量(1)

红玫瑰与白玫瑰——萧红与张爱玲仰望着同一片星空——萧红与丁玲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生死场》

红玫瑰与白玫瑰——萧红与张爱玲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是近来比较出名的一首歌,也是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一种较为经典的诠释。

萧红作为民国时期鼎鼎有名的才女,在这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时期里,与活跃文坛的另一位才女张爱玲齐头并进。她们都是这个时代活跃于文坛上的女作家,而作为同一时代的才女,人们也经常将她俩拿来相提并论,无论是才情、爱情还是作品。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萧红:“她就像是一个总是步履蹒跚、艰难笨拙地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孕妇。她随处漂泊与流浪,她的人生一直处于被人弃之不顾的状态中,而且——还是在她临产前,在她最艰难的时候。”

这个比喻或许不够生动,却是最形象的。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才导致了萧红的作品风格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

她真实而感性,坚持把人生的个人感受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她并不羞愧于自己挫败的人生,而是勇敢地直面自己的经历,以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作为通往更深的剖析命运与人生的道路。她,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令人难忘的铿锵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或许就是对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个女人最完美的诠释。

张爱玲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男人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相守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也许每一个男人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若说张爱玲是那宛如月光的白玫瑰,那么,萧红就是那段历史中最为火热的红玫瑰。她们总会被世人不自觉地拿来相提并论,有时,这种相提并论并不仅仅因为她们的文学造诣,更是因为她们坎坷曲折的人生与爱情。

或悲或喜,或悲天悯人或百转千回,都荒诞了岁月,却惊艳了时光。

萧红一生恣意飞扬,敢爱敢恨,其作品也是这样。因鲁迅帮助而成名的她,其实受鲁迅的影响十分深重,而她那充满浪漫色彩的人生,也让她也有了不同于鲁迅的创作风格。她以灵魂写书,她笔下的女性在挣扎,她展现着集体的灵魂荒漠,却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而张爱玲,虽然也一样是女性视角,但具有古典情怀的她没有像萧红那样把目光放在了田园、农妇上,而是放在了纸醉金迷的伤害、吴侬软语的贵族小姐身上;同样是以心灵在写书,笔下的女性也都展现着被封建传统所压迫的痛苦精神面貌,在她们笔下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人评价,萧红的写作风格是热情如火的,她的“荒漠”中显现的是火热,悲哀过后看到的是希望和启蒙。而张爱玲则是以一种近乎于绝望的悲观在描绘人生,这种冷眼旁观的超然,让人感觉到的是“就放那里吧”的无奈。

或许,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白玫瑰”,才更显得萧红这朵“红玫瑰”的炽如热火。令人觉得萧红像是一把剑、一抹蚊子血,重重刺入了心头,画在了心上。

曾有一个研究萧红的人也说过这么一句很经典的话:“她不肯残忍地面对自己,所以轮到别人残忍地对待她。”

对于萧红的一生来说,这句话虽然带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却又不得不令人嘘唏感慨——真是形容得恰到好处。

萧红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才情,她洞察入微、笔触细腻、善于思考,却又有点叛逆,她有主见,也一直在找爱的永恒的精神家园。可惜,她的一生却处处空留遗憾,每一次都勇敢追求,每一次都只能得到残破的结局。她一生跟了三个男人,却未能成就一段佳话。

其实这也正表现出了她的内心向往,还有那与众不同如热火般“红玫瑰”的选择。这种焚烧生命般地活着的方式,终究给她的人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与她同样爱情坎坷的张爱玲则对爱情坚贞执着,可惜“白玫瑰”也不得好,她那悲天悯人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用凄凉来形容也再贴切不过。

白玫瑰的张爱玲,红玫瑰的萧红。两人的不同之处,正如在爱情上,一个忠贞执着,一个主动热情。有人说萧红是因为害怕孤独,所以才习惯依赖,不断地寻找与开始。在性格上,张爱玲则成功把自己困在了自己所编织的矛盾里……相比之下,萧红更能拿得起放得下。

这就是白玫瑰与红玫瑰。

两人结局相似,而人生轨迹却又有所不同。对比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悲情女子的人生之路,确实是萧红的生活更显得恣意而放纵。

她的放纵并非在于过度“解放”自己,她有她的追求,有她的渴望,她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放弃从绝望里生出希望来。她那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共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最多也只是不甘,不甘如此而已……

正因为有这样坚毅果敢的心,于是,就连她的作品也跟着觉醒起来。

她用自己的方式,在创作中救赎了自己。

洪流般的史书中,白玫瑰与红玫瑰,尤其是萧红这一朵热烈的玫瑰,终究是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非凡的精神财富。

仰望着同一片星空——萧红与丁玲

若把萧红生活的那个时期比喻成蒙着幕布的星夜,那么,萧红就是这片星空下极少数点着灯笼仰望这片星空的人之一。

作为生活在父权压迫下的人,萧红从小就因女子的身份受父亲冷眼相待,她的出生带来的并非是愉悦,而是失望。从少不更事时起,她就承受着各种冷漠与不被待见,这种心情是从未经历过的人难以理解的。

萧红的压抑并没能因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反而因为弟弟们的出生,使她陷入了一种更为尴尬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之下,萧红逐渐生出了“反叛”的心理。

她憎恨这个世界对男子的重视、对女子的轻视,她觉得男女就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因性别而轻视谁,萧红的“女权主义”就这样萌芽了。

而在这个时代,还有另外一个与她一样提着灯笼看星空的女人。

丁玲也是一个颇具“主权”思想的女子。她与萧红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约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所以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萧红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单。

丁玲从小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她的母亲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那个年代,人们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她的母亲却格外有主见,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独特的看法和体验。这些独特的体验,直接让她产生了这种朦朦胧胧的意识——纵然是女子,也能够主宰自己的人生。

萧红在婚姻大事上是逃过婚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十分离经叛道,足够显现出她的“自主”。而在这一件大事上,丁玲也是这么干的。她也以无比坚定的态度,解除了祖母对她和表哥的包办婚姻,用自己的行动,投入到了这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中去。

在这女子受尽父权折磨的时代,作为两个“女权”意识的唤醒者、号召者,萧红与丁玲应该算是“志同道合”的,用仰望着同一片星空来比喻,当不为过。

萧红的一生都在逃离父权、夫权。她受男性的压迫太重,几乎没有任何人生自由,她被父亲的鄙夷与冷漠所伤害,这些都令她对这样一个社会现状深恶痛绝。所以,萧红理所当然地举起了“女权”的旗帜。

丁玲虽与她稍有差异,却也最终是以手中的笔,高举起了这一盏“明亮”的灯笼,用自己所能用的方法,去照亮更多被罩在夜幕中的人。

与丁玲的激进女权写作色彩相比,萧红的作品视角更尖锐,创作手法也更犀利。她表达出了一种女性的绝望,力图唤醒人们心中的这女权意识。

萧红本人就深受父权主义的压迫,致使她身心却受了极大的摧残。在怀孕的时候被父亲与丈夫双双抛弃,遇到萧军后长期生活在一起,又被控制于夫权之下,最后还受尽别人的冷眼、鄙夷和嘲讽。她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底下,而这些眼光则带着令人难以接受的色彩。

她之所以会遭遇这些苦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试图冲出这样一个一般人已习已为常的枷锁。她的女权意识太强,她太需要获得尊重与爱护。

萧红爱自由,她不断地想追求自我,可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又受到时代的局限,因而不够独立……她受制于个人感情的小世界,十分痛苦,在这种痛苦中,她的女权意识觉醒,因而她的文字也蕴含了更深刻的内容。

与萧红不同,丁玲则是因为从小深受颇具女权意识的母亲的影响,又从小失父,所以有着新锐的女权意识。她受的迫害不够深重,加之从小受到了这样“自由”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她的女权意识,不像萧红那样有着切肤之痛。

丁玲看到生活在封建思想下的女人们,她们的血肉和思想一点点地被腐蚀,“自我”被一点点地吞噬,被社会与男人们用杀人不见血的方式扼杀,她很担忧,于是写了一篇名为“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文字,提出了对男权文化的抗议。

在这一片女权的星空下,两个人虽然有着区别,但也有着灵魂上的共通。通过与丁玲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萧红独特的女权主义视角和她独特的灵魂的表现。

丁玲在1942年写过一篇文章,叫“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评论了当时存在于延安的男女不平等的情况,这书差点让她命丧异乡,所以从此以后,丁玲收敛了自己那锋芒毕露的女权意识。

萧红则一直到最后都还坚持女权意识。她是喜欢爱情的,也是喜欢浪漫的,她也想要安乐永久的幸福。可是在人生路途中,她经历了太多不如意的风景,她因为对父权、夫权对女人的伤害有着切身体验,所以也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与忘怀。

正是因为过去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她想要“女性解放”的毅力与信心,她相信同样深受其害的人终究会觉醒,会站起来。在当时,她能清晰感受到男性意识对女性的围剿,于是她便更加坚定了继续创作的决心,坚定了女性视角的写作立场,最终创作出《小城三月》及《呼兰河传》等具有女性色彩、充满女性意识的着作。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抉择,还有这一部部优秀的具有女性色彩的作品,才让后人将她铭记于心。这样一个爱自由又有思想,不断被生活打败又不断勇敢前行的她,她的人生,其实也就是一部女性解放史。她的人生与作品,就是对那同一片星空下的人,给出的一种虽不圆满却值得深思的答案。

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

在萧红最后的人生中,写下了这么一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

同类推荐
  • 安倍晋三传

    安倍晋三传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他的《离骚》里的主人公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这位以屈原为模特的诗人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
  •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本书讲述了柳永的一生,内容包括:初露锋芒的少年柳永、风流潇洒的青年柳永、艰难跋涉的壮年柳永等。
  •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本书是对李开复在人生各个关键阶段的经历的回顾。内容包括: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择等。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当我眼里只有你

    当我眼里只有你

    十六岁的安楠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大火烧死,公司被顾国邦收购,而自己却成了纵火犯住进了监狱,于是,她改容换貌,想尽一切办法接近仇人之子,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报仇。顾冷川真心喜欢傅浅言,为了她宁愿忤逆自己父亲的安排,为了她跟所有人为敌,他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真心,但他们之间不只是交易而已。可是,当真相揭穿的那一天,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女人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他顾冷川什么都肯吃,但绝对不肯吃亏,他发誓,他一定要把自己迷失在这个女人身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取回来,让她生不如死!
  •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述报法兵侵台纪事残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与校花同行

    爱与校花同行

    一个小人物,一个可爱漂亮的校花,当一个小人物喜欢上一个校花会怎样呢?会追到她吗?而且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喜欢恶搞的校花老喜欢在他们之间捣乱。那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 执剑醉江湖

    执剑醉江湖

    一诺义云天,毁了百年山庄;十年磨一剑,终能傲剑称雄;江湖风云起,英雄行侠义;浊酒醉江湖,爱恨情仇永不休。且看铁铮在族人战死,庄园被毁之后如何寄人篱下,靠着一己之力崛起江湖……————————————————————无仙侠、无玄幻、纯剧情奉献!
  • 三校草的绝宠千金

    三校草的绝宠千金

    她,冷漠。她,火爆。她,腹黑。他,冷酷。他,花心。他,温柔。她们遇上了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看下文.
  • 歌神在身边

    歌神在身边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以娱乐圈为背景,以豪门为衬托,歌神男主找回了失散十年的女主,一路相互扶持情比金坚期间爆出一连串错综复杂的豪门恩怨以及亲情友情爱情情仇交加的故事……这已经是本人修改的第三版简介了,简介无能掩面泪奔%>_<%
  • 地府qq群

    地府qq群

    地府欢迎你,入群任务,上交女尸!年度任务,操死人逼!任务已出,失败必死!一条看似玩笑的消息,让我几度徘徊鬼门关。村中怨龙出,山间大妖现;判官断生死,天师来索命。阴阳眼的宿命如何破解,活死人的现状怎样更改,我,能活过20岁吗?
  • 妾要逆天:倒转流年

    妾要逆天:倒转流年

    有女江画,穿越架空,寻寻觅觅,坎坷人生。一颗千年遗珠引发的穿越,一块琼花玉佩隐藏的秘密,一个科学错误导致的笑话~看女如何逆转真爱,如何获得最后的胜,带你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 中学时代的青春

    中学时代的青春

    小心;“我该怎么做”代阳:“小心,,我爱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前刚:“你不能爱她。她是我的”婷婷:“代阳,你回头看看我的心吧”梅梅:“前刚,我错了,”
  • tfboys之一切都是偶然

    tfboys之一切都是偶然

    本小说是虚幻的,请勿笑喷女主:欧阳云,慕容凝,夏沫汐男主: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