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03900000011

第11章 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3)

两节课后,她来向我请假,说头昏,想回家休息。我很吃惊,问她是不是因为早晨站得久了。她说不是,平时就头昏,是老毛病了。

第二天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请假,说安妮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我开始感到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可能安妮当时已经病了,可我竞罚她站了那么久。

我问她母亲安妮究竟是什么病,她母亲含糊地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就是……”

她不明说,可能有什么苦衷,我也就没有往深处问。

过了两个星期,安妮的母亲来学校,说安妮的病情比较重,得休学治疗。我在吃惊的同时,内心深处暗暗庆幸总算甩掉了一个包袱!

半年之后,安妮返校复学,降到了下一个年级学习。在校园里遇到我时,她总是羞怯而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喊:“李老师好!”

几个月后开始期中考试,那天刚考完最后一科,有学生来告诉我:“李老师,安妮今天早晨……死了……”

我不禁一颤,手中刚收上来的一叠试卷滑落到地上。20分钟后,我和几十个学生赶到殡仪馆。安妮的母亲迎上来,用哭哑了的声音对我说:“您这么忙还赶来,感谢您和同学们了。”

我心情沉重地说:“太突然了,根本没想到。”

安妮的母亲流泪说:“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3年。为了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许多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谢谢您啊,李老师。安妮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念李老师,想同学们。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可是,她就那么……”

安妮母亲的话让我心如刀绞。在安妮纯真的心灵中,尚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

我忍不住哭起来。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五千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写给安妮》。第二天,我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表达我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教育案例研究正在阔步进入教师学习与校本研究的领域。正如我国学者郑金洲所言,案例在一定意义上讲不是一个时新的事物,对案例的关注也并不仅限于教育领域,甚至教育领域对案例的研究远迟于其他相关的一些领域,如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

教育案例研究的含义

案例研究从1998年开始就被卡耐基工作组推崇为教师教育的核心,成为“联结理论与实践,揭示教师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如何运用高层决策技能的有效途径”(舒尔曼,1992)。那么,什么是教育案例研究呢?

一、教育案例的定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有一些不同的表述,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张肇丰讲,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吴义昌指出,从教师的角度笼统地讲,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事件,就是教师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一般以叙事的方式表述出来。王俭认为,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含有问题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富有典型性的事件。郑金洲对教育案例做了清楚的界定,他说,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从这一概述中可以看到,对事物的静态的缺乏过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信手拈来的没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案例;没有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案例。

案例点击教育案例:一个教育情境故事

上海市某中学的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位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当时对这个事例评论是这样的: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该教师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启迪。这里为了举例的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与案例相关的概念有个案、课例等。不论是案例或个案、课例,都是对一个典型事件或过程的叙述,都要采用叙事的方式,只不过它们的侧重点以及涉及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

个案,按照斯塔克的说法,是一个“有界限的系统”。所谓有界限的系统是指有范围的时间与空间,它可能是一个个体、场域、事件、行动、问题或是文件资料储存库。而个案研究是一种研究策略,是对一个有界限的系统如一个个体、一个方案、一个团体、一个地区等,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调查、实验等,协助搜集完整的资料,以作深入详实的描述、阐释和分析。粗略地说,个案研究是对一个对象(单位、个人或事例)进行调查研究,以求解释现象、探明原因,给予明确诊断或解决的方法。在对象上,强调“个”;在方法上,强调研究每一个对象的个性,重点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它是包括案例在内的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种研究策略。

个案与案例有所不同。个案包括个人、机构、团体,也包括事件;案例是对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的描述,也可以包含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事件来呈现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是同一主题,多为偶发事件,以问题呈现为特征,有一个详细的过程。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案例作缜密的研究。

课例,也称课堂教学案例或教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贴得最紧、也较便于撰写的一种案例形式。郑金洲认为,案例与课例的区别在于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并且实际情境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像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

综合上述,可以把案例看成个案研究中有代表性的一类,课例也可以归并人案例中,这样能使校本研究集中于实质而不过分在细节部分纠缠。

三、教育案例研究释义

一般认为,教育案例研究是指一种运用质性方法在案例描述基础上的反思、评点和分析,其目的是促进经验的提升、观念的更新或工作的改进。

列恩认为:“案例方法”、“案例教学”、“案例运用”这些术语在众多领域中的运用是相近的。事实上,我们确实也可将案例研究、案例分析等术语一起统称为案例研究方法。并且可将案例方法定义为:通过对有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些分析技术、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理解有关教育教学或者管理的事实,掌握教育教学的或者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与工作品质。

案例点击《鸬鹚》教学片段及其隐含理念的分析一、课例片段记述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们看,如果改用“一挥”多有力,“一擦”多刚劲!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

(生勾画、思考,同桌或组内交流,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很宁静,与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且“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防备伤着它;还可以看到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多精彩的研究发现!

(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他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先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关于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我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生在小组内研究)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好,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中的哪儿读懂“一抹”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的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眼光,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这一抹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丰收的喜悦。

生:还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享受一下,把你最欣赏的句子读出来,大家一起来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评点:此课例充分体现了在班级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获得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展现了超越文本的灵性,反映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有机整合。

二、隐合理念分析

1.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即一个教学活动。在课例《鸬鹚》的教学中,学生对“一抹”内涵的体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觉得用“一挥”、“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还体会到“一抹”表现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以及表现出他们之间的默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多元解读还超越了文本,体会到“一抹”还抹出了富裕、喜悦和幸福。而完成这种意义建构的外在因素就是由师生、生生交往互动构成的教学环境。因此新课程从过去的强调教师单因素,转变成了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课程就是由这四种因素构成的一系列教学事件的总和;从另一方面说,教学就是一种课程开发。

2.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知识。从“课程是经验”的角度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将学生引入活动过程中,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

知识是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构建起来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集体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协商调节而完成的。课例在《鸬鹚》的教学中,学生对“一抹”的理解是通过小组学习集中集体的智慧,获得共同分享的三种感受和体会。每一个学生都从同学那里获得了一种新鲜的体验,受新的启发,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一种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会体验到“学习是幸福的”。因此,这个课例还鲜明地体现出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交流者

教学不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创造和开发的过程。真实的课程发生在学校中,发生在课堂里,发生在师生互动中。《鸬鹚》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是将自己的理解或教参的内容转述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只是充当作者、作品与学生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没有真实的课堂情境,没有交流、碰撞、点拨、引导,全班对“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一抹’都抹出了什么”这些问题就只能有一种答案,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不会有超文本的创造。

教育案例研究的特点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是一种有着既定范畴和要求的行动研究,同时它也运用到叙事的方法,所以它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教育案例研究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

①从研究主体的角度看,教师的案例研究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情境性、倾向性、内驱性等特征。与以往常见的研究手段和方式(如做课题、写论文)相比,案例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现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作用;展示丰富而简约的教育涵义;表达深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本书对世界名人名言分学校教育篇、家庭教育篇、理想奋斗篇、人生处世篇、美德修养篇、友情爱情篇、文学艺术篇、健康幸福篇八篇进行了收录。
  • 社会文明学导论

    社会文明学导论

    本书试图在对人类社会文明进行总体统观、系统反思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消解一系列文明危机和矛盾的学理呼唤。从研究难度来看,本书所涉及的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社会文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社会文明主体及其构建问题,社会文明交往与借鉴问题,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问题,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问题等,都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热门推荐
  • 武尊帝皇

    武尊帝皇

    晋元大陆,以武为尊。在这天才辈出,妖孽横行的世界,少年江尘在沉寂三年后,再度崛起,以无上圣体踏上风云际会的争霸之路,武道一途,缘劫一线,看我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睥睨苍穹,武临天下。
  • 囧女穿越之疯狂的翔

    囧女穿越之疯狂的翔

    什么?!她不就做了个马桶嘛!!这么特么就穿越了!?某女一脸想不通的表情,坐在马桶上,突然,天降一坨翔,金光一闪,貌似穿越鸟~好吧!穿越也就算了,这特么的,大名叫霓贞玫(你真霉)!小名居然,居然,就叫做。。。翠花。。某女继续无节操的想着你真霉就你真霉,她一样也能惑乱江山!看我的吧!!美男我来啦~哈哈哈~因翔而穿,为翔而战!耶!
  •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那一夜,他强行要了她并承诺婚礼,她意外离去,三年后从返归来,誓与他厮守终身
  • TFBOYS南开一恋

    TFBOYS南开一恋

    “江璃,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凯说。“思颖,我喜欢你,做我女票好不好?”源说。“星瑶,我喜欢你,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千玺问着
  • 落泪半夕

    落泪半夕

    从来都不觉自己会是公主,可事实就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王子,可事实就是。当他们相遇,只是一场遗憾的邂逅。
  •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

    本书介绍了目前各大媒体聚焦度最为集中的分众传媒及其年轻总裁江南春。对于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户外广告媒体商和它的领军人物,本书一方面以分众传媒的建立、成长与发展为时间推移的主线,另一方面又将江南春个人的创业经历穿插其中,娓娓道来的不仅只是分众传媒的发家历程,也并非江南春的成长传记,而是将二者凝结在无形的时间与空间的叙事当中。
  • 樱花下的你的爱

    樱花下的你的爱

    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花开了又谢,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就这样长大了。青春给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一切的一切都将珍藏在心底……
  • 校花的神级高手

    校花的神级高手

    超级系统认主普通高中生,从此一飞冲天,逆袭成神!韩少枫:简单粗暴做事,横行霸道做人,小爷专治不服!
  • 农民工商业传奇

    农民工商业传奇

    他从一个农民的孩子,然后成了农民工,他没多少文化,他性格懦弱又很朴实,他认为善良就够了,他做着和大家一样的梦,怎么多赚点钱?他该怎么做?他遇到很多事,又该怎么选择……后来他开公司,办工厂,搞发明专利,引发科技革命,提速社会生产力等等,叱咤风云。但是每一件事都很艰苦,最后他成功了
  • 轻金属狂潮

    轻金属狂潮

    前秦皇室符图真在升学考试中,被自己的亲兄弟陷害,被一脚踹进了帝国有史以来最破烂,最草台班子,最野蛮的军事院校,和一群蛮荒杂虏混在一起,超级暴戾的击坠女王,垃圾王般的室友,神经病般的同班同学,残暴狂悍的带队大哥..........一起和这个外来人意外的碰撞在一起,上着乱七八糟的课,搞着乱七八糟的乐子,谈着乱七八糟的恋爱,从熟悉又到生死信赖。伊星霜:“有后悔吗?城里人,被我们这些野蛮人给活活带坏了。”符图真:“没关系啊,我本来就不想当个好人。”没有异能和魔法的王牌机师成长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