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一种行走。从光脚行走开始,在父母的期盼下从纯色的无知无畏走向了彩色的酸甜苦辣,没有人能够遏制其前行的脚步。从“山是山”的单纯顽皮,到“山非山”的激情叛逆,最后到“山还是山”的禅定稳健。睹景听音,如同观照自我。
小时候,那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的旦旦信誓,逐渐在现实的折磨下颓然于为一碗饭而奔波的匆匆脚步里,为孩子换洗尿布的忙碌身影里。角色扮演的纷繁里,生命在这个时候,似乎乱了阵脚,脆弱的心灵常常在说也不能说,忘也不能忘的折磨中一如怯光的蝙蝠,振翅于黄昏的角落,擦着汗,喘着气。难得有“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叩问。
缔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稻盛和夫说过,生命就是让你去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说今天的我在不断地否定昨天的我。然而做到超越生命的关键是你能在无绪与茫然中做到禅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戒、定、慧”的轨迹中寻找出一份适意的心态烛照前行的脚步和方向,因为方向永远比位置重要。这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两个小孩子,甲、乙在一起玩耍,甲是驼背,乙就问甲:“你的背上背了什么?”
甲很不安,很难过,不知如何回答。
乙就说:“你的背上背的是装翅膀的盒子。有一天天主会把它打开,你就能飞上天去做天使。”
可见,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心理感受的问题。老太太对卖伞的大儿子和对卖豆腐串的小儿子的叹息,只是没有改变角度。看问题的角度改变了,无论晴天与阴天她都该是高兴的。
我们常常会感叹命运的摆弄,而其实没有发现自己才是在自作自受,有时一种心情的牵制影响了自己的主张。因此当某一种心情来临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地思考一下,或者选择静静地坐一会儿,发呆一会儿,也可以欣赏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或曲,就这样慢慢地发现一个不同的自己。
事实上,对于黑暗本身来说,它只能笼罩我们的心灵,而不能吞噬它。对心灵的变化,关键是要给它全面的生长空间、多角度的活动环境,给它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这样,心灵才会在生命活力的推动下,在一边落下时,从另一边升起。
演绎“生当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当如秋叶一样静美”的无形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