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11200000007

第7章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1)

(—)“法天地”与“无为而治”的治道思想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将“法天地”作为治国安民的起点。《圜道》说:“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也即治道要遵循天地之理。治国主要是君和臣等贵族统治阶级的事务,治国之道也是由他们来制定和实行,因而吕氏说:“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就治道而言,主圜臣方相互配合,国家就会被治理好。法天地其实也就是法自然,这种思想源于道家,战国后期许多学派受道家影响都将其作为政治理论的哲学依据。本章第一节中笔者论述《吕氏春秋》的天道观时已有述及。《大乐》篇说:“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又《知分》篇说:“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句中的“阴阳”指的就是天地,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化生,故而人及人事(政治)都应该效法自然天地。那么何谓“圜道”呢?

“日夜一周,国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甚久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留运为败,圜道也。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于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

作者先从大自然昼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运行,精气的流衍,物类的生成衰杀等去论证天道的运转不休。再从人九窍等生理机能之不能偏一留滞,来论证人生理活动之周循流转,进而归结出君王御臣用民“还周复归”的君主治道。何谓“地道方”呢?

“人之有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舜、禹、汤、武皆然。先王之立官事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今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宫徵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不受也。贤主之立官,有似于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

“地道方”主要是讲君王统驭群臣要像心使九窍一样,君王治国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治臣,作者将本应归之为治术的君臣论上升到治道的高度来认识。这种观点,《管子》书中也有,《心术上》篇把君制臣比作心使九窍,但二者尚有所分别的。这是《吕氏春秋》治道的一个方面,即从“天圜地方”的治道发散出部分治国之术,后文中笔者将加以论述。

另一个方面《吕氏春秋》的治道也提倡“无为而治”。汉代高诱曾说:“此书(指《吕氏春秋》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吕氏春秋·序意》篇自述其旨也说:“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可见无为的思想在《吕氏春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直接贯穿了对天、地、人的认识所构成的思想体系中,并以“无为而行”来指导社会政治和人事。但《吕氏春秋》的无为思想和道家的“无为”亦是不一样的。它一方面说“无为之道曰胜天”,另一方面它又说“治天下及国,莫若以德,莫若以义”。“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可见,《吕氏春秋》的无为和道家的无为是有很大区别的,道家的无为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去利”;吕书的无为则是将“无为”与“仁、义、德”等结合起来的,《吕氏春秋》的无为思想也可以用一个“杂”字来概括,吸取了各派的有关主张,从吕书无为的治道出发,展开“无为”的君臣之术和不扰民的无为统治之术。

(二)君王治术

1.理想“天子”

首先,《吕氏春秋》为即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设计了一位理想的“天子”。认为“天子”是时代的需要,它说:“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即天下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天子,没有共主,当此之时,秦已灭东周正在进行最后的兼并统一战争,代周而为天子者非秦莫属,故有此说。天下不仅需要一个天子,而且需要的是一位好的异于周代的天子——封建大一统的理想天子。《吕氏春秋》对天子进行了重新界定,它说:“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即未来的天子要能做到“养天之所生”和“全天为故”(顺天从事之意)。这其中包含着“无为”的精神。从对“天子”这个新的定义出发,《吕氏春秋》为新的“天子”确定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重生。《贵公》篇说:“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可以托天下。”意思是说只有在自己身上能实行不以外物害其生,不以天下害己生的人,他也才能够养天之所生,全天之故,也才有资格做天下的天子。因此它说:“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这也是战国晚期诸子尤其是杂家的一种显著的思维。将“治身”与“治天下”统一起来。治身与治天下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它说:“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因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由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这只不过是做了一种比附,即善于控制耳目鼻口等器官使之有利于“生”的人,也就是善于“治其身”的人,同样可以控制使用好百官、治理好天下。理想的天子所应具备的第二个方面的标准是,要能够“贵公”。《贵公》篇云:“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吕氏春秋》也多次提到“君道”要“利而勿利”。即“务在利民,而勿以自利而己”,卿利民就是公,能坚持利民为公,天下就会治理好。“贵公”和“重生”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他们是一致的。《贵公》篇对此有所阐述:“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事于君;治君者,不于君于天子;治天子者,不于天子于欲;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此天地之数也。”这段话将治身与治天下结合起来,在治身先于治政、治天下的理论前提下,作者在论述治身时将重生、贵己与贵公、去私融汇进去,认为只要天子顺应天地之性,治理好自己的“欲”,不要纵欲(就是去私欲、重生、贵己)就能利己、利天下(这是贵公),天子治理好己身,就可以治理好臣民、人事,就能治理好天下。《贵公》篇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也是从这个意思上去阐发的,即是要天子、君王利于天下,不要私天下,纵私欲伤身害民,并非真是要废除封建集权专制实行共有天下的民主;“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是警醒天子、君主不要自私(纵私欲、家天下等),“天下之天下”是要君主、天子利天下而非完全自利。从《贵公》篇整体来看,也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某些学者所理解的是反对封建集权专制,而是在天子集权专制下的治术罢了,即高压下的怀柔。

2.君臣论

《吕氏春秋》有着系统的君臣之论。在君臣关系方面,《吕氏春秋》也提倡“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的主张。《君守》篇说:“君也者,以无当为当,无得为得者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君主的无为是为了臣子的有为,君主不任事是为了让臣下去任事。君主的无为和臣下的有为是建立在“正名审分”的基础之上的。《审分》览说:“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处分》篇说:“凡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逾节而上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其本也者,定分之谓也。”“审分”与“正名”是相辅相成的。《吕氏春秋》也提倡“正名”的思想,“至治之务为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将“正名审分”用于政治上,就成为君主驾驭君臣的“马辔”,《审分》篇说:“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君臣的名分定了之后,君和臣的职责也就分清楚了,君的工作就是操辔以御臣,臣的工作就是尽力于具体的事务。这样的话君主才可“以无当为当”。臣下也才可以“有为”于事。如果君主用一己的私智去“为”去任事,就会妨碍使用众人的智慧。君主只需要掌握“静”“因”之道御臣用臣就行了,这就引出了吕书的帝王权谋之术。

“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故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责而不诏,去想去意,静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督名审实,官使自司,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实。”

这主要是说君主要“静”“因”无为,不要代替臣下做具体的事,即“不(伐)〔代〕之言,不夺之事”,君主只需要正名定分“督名审实”按照臣下的名分职责审查考核他们的政绩就行了。因此,君主就不得不用权谋之术了,《吕氏春秋》说:“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所谓的明君执术指的就是虚静无为之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都讲虚静无为之术,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刘元彦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三大区别:其一,吕书所说的虚静无为,只是让君主不要代替臣下做具体的事,《韩非子》则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术”是驾驭臣下的,不表露出来的权术。其二,《吕氏春秋》主张“凡君也者,处平静任德化以听其要”,“虚静”同“德化”是联系在一起的;“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为”的目的是让臣下把各自的事情干好。在《韩非子》,则是“虚静无为,以简见疵”,“明君无为于上,群臣君竦惧乎”,君主用“虚静”的权术窥察臣下的毛病;君主“无为”于事而“为”监视控制之能事,使群臣在恐惧中过日子。其三,《吕氏春秋》的君道无为,包括着“任贤”的内容,强调任用贤人的重要。它说:“古之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官事。”寻找贤人是君主必须做的。“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韩非子》与此相反,它反对任用贤人,担心贤人不利于君。他说:“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以上这些不同,刘元彦认为源于他们对君臣之间的关系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是完全的敌对关系,《韩非子·扬权》篇说:“黄帝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而《吕氏春秋》不这样看,《应同》篇把君臣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同气”列为最高理想,依次为“同义”“同力”“同居”“同名”。《韩非子》的君臣之间“一日百战”的情况,大约属于最下的“同居”“同名”。笔者以为,《吕氏春秋》和《韩非子》这三点不同,前两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一,《吕氏春秋》所谈的君术也有驾驭臣下的意思,例如《知度》篇所说的“执百官之要”“督名审实”就是驾驭群臣之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韩非是用“藏之于胸中”的阴谋权术,而《吕氏春秋》所用方法则是更为公开一些的阳谋权术,这是对法家君王术的修正。其二,《韩非子》御臣术“以简见疵”“群臣竦惧乎下”的目的也是为了臣下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二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吕氏春秋》将“德化”融入君王治术之中,在御臣之术中加入了柔性的东西。

3.君民关系论

对民众持什么看法和态度,这是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吕氏春秋》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首先,《吕氏春秋》提出了“顺民心”“从民欲”的思想。《顺民》篇说:“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以古喻今,目的是说明顺民心才能够使“大功名”得成。当此之时的“大功名”应是暗指秦即将完成的统一天下的大业。只有顺民心,才能用其民,才能立大功名于世。《用民》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汤武非徒能用其民也,又能用非己之民。能用非己之民,国虽小,卒虽少,功名犹可立。古者多由布衣定一世矣,皆能用非其有也。”顺民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从民欲”“爱利民”。《吕氏春秋》认为,人的生理需求和追逐物质利益是人们共同的情欲。《情欲》篇说:“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即是说人都有欲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共同的本性。这种欲望就是欲“利”,为了“利”人们可以不顾生死。《离谓》篇说:“凡事人,以为利也;死不利,故不死。”为了获得民心而用民,只有顺从民众欲利的天性。这个道理君主一定要明白,尤其是想统一天下的未来天子更是不可不察。因此,《功名》篇才说:“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为欲》篇又说:“人之欲虽多,而上无以令之,人虽得其欲,人犹不可用也。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审矣。善为上者,能令人得欲无穷,故人之可得用亦无穷也。”“民欲不达,此国之郁也。国郁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如果使民众欲“利”之心长期得不到满足,国家就会“百恶并起”、“万灾丛生”。既然达民之欲是如此重要,《吕氏春秋》才直接将其作为治民的纲纪来看待。“用民有纪有纲,一引其纪,万目皆起,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实也。赏罚皆有充实,则民无不用矣。”以“荣利”和“辱害”对民众的欲望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制民用民的目的。

其次,对于君主来说,治民以“顺民心”“从民欲”尚是不够的,还得有一颗爱利民之心,以德治民。《精通》篇说:“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适威》篇说:“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爱士》篇亦云:“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君主能爱利民,民就会亲附君主为君主所用,甚至为君主而死。光有“爱利民”也是不完备的,治民尚需辅之以“威民”,即以刑罚驱策民众。《用民》篇说:“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恶乎托?托于爱利,爱利之心谕,威乃可行。”也就是说君主以刑罚威民需要以“爱利民”为基础,否则“威愈多,民愈不用”。由此看来,《吕氏春秋》治民思想的“爱利”民和“威”民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

同类推荐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语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语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首席宠妻Nobody!

    首席宠妻Nobody!

    陆安染怎么也没想过,夜里无意挑逗的男人,竟然是前一天父亲带回家的那人。“安染,叫哥哥。”那一刻,她慌了神,在那人轻抿的薄唇之间,落荒而逃。以为能离开他的那一晚,成了她无法忘记的噩梦。她哭腔着求他,几乎绝望:“不要……不要毁了我。”可耳边传来的,却是他凉薄的笑意——“乖,听话。”他将她带入成年人的世界,让她在退缩中不得不接受。却在她真心爱上不顾一切时,弃她在无边的黑暗中——“陆安染,你很脏。”多年后他的婚礼,她盛装出席,笑靥如花:“哥,新婚快乐。”
  • 死亡特种兵

    死亡特种兵

    一个从山里出来的功夫小子,从打工到黑社会,从黑社会到死刑犯,然后成为了特种兵,代号死亡
  • 快乐生活一点通:生活中来的5000个窍门

    快乐生活一点通:生活中来的5000个窍门

    过日子不难,开门就过,但要把日子过得滋润从容,却也不易。能否将每天的生活都调理得合乎口味,则各凭各的手艺,各有各的窍门。灯红酒绿、红红火火的生活,青菜豆腐、平平淡淡的日子,您都得一招一式地应付。简单实用的窍门犹如味精和盐,能将生自学成才调制得有滋有味。本书选辑的小窍门行之有效、现用现查,内容涉及到医、用、吃、穿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用于一般的生活常识,都是在实践中验证过的技巧和智慧,所用的材料司空见惯、随手可得,能让您摆脱烦恼和纷扰,使家庭生活变得轻松简单。打造健康优质的生活,需要简单实用的窍门。您不妨自己动手,尝试一下书中的这些奇谋怪招,相信会使您受益良多!
  • 我的真心铸就了你的绝情

    我的真心铸就了你的绝情

    一个社会青年,胸怀大志建功立业,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摸爬滚打不断成长的心酸历程!
  • 还在心上,别来无恙

    还在心上,别来无恙

    儿时的约定,14年的青梅竹马,在第15发生的意外转变,青梅竹马变得形同陌路。她变得嗜血冷漠,同时掌握商业命脉,游走在黑白两道。也使他跌入深渊,邪魅的外表,冰冷的心。她的承诺永远都不会变,就算伤的再深,也只会默默守护。而他的承诺,她今生今世恐怕无福消受....“媳妇,快跟我回家!”一个诱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我决定了!我以后要...”还没说完,声音越来远远,之间一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扛走了一只小绵羊...这智商.....
  • 暗之战士梦比优琳奥特曼

    暗之战士梦比优琳奥特曼

    梦比优斯的孪生妹妹梦比优琳的成长故事,【会解释清楚梦比优斯奥特曼里边梦比优斯说自己没有妹妹的原因的】虽然奥偏向黑暗化,但是依旧是以守护为主的!主角会拼尽全力的守护自己以及哥哥在乎的人以及东西的哦~~
  • 南方的忧郁

    南方的忧郁

    追忆流水年华,感叹岁月蹉跎。往事如烟,青春不在。
  • 惊风乍起

    惊风乍起

    传统武侠。心血旧作。技艺、笔法可能欠缺,但笔下绝无敷衍。
  • 未来英雄战纪

    未来英雄战纪

    对于平凡的谷枫来说,怎样成为享誉世界的英雄本是一个不可能的话题,然而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他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 生化之丧尸突击

    生化之丧尸突击

    当人变成了丧尸后,他们就不再是人了。必须尽快消灭他们,来不及为他们举行丧礼了。没时间去挖洞,掩埋这些鬼东西。只要我们活着,他们就不愁吃喝。他们若是愁吃愁喝,那么就说明我们人类死绝了!们以人为食物,请勿到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