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11600000006

第6章 代表人物(1)

阴阳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立派基础,将天象、地物和人事统一起来,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哲学。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思想史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说阴阳家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上的自然主义派,是古代中国人所能想到的至理。量子力学的奠基人玻尔说他创建的量子力学曾受到中国阴阳五行学说的启示。

阴阳家向世人揭示了自然底蕴,那就是邹衍的大九州说。

阴阳家的哲学不仅限于自然哲学,还向世人揭示了社会本原,如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在春秋时期的九大学派中,阴阳家是第一个学派。虽然在西汉后期,阴阳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阴阳五行思想并没有消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发展,这说明它所揭示的宇宙本质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此外,一些杂家也精通阴阳学说,对阴阳学说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约生于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也有的学者认为生于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少年丧父,与老母相依为命。因生活贫苦,过早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管仲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后来从军,到了齐国。几经周折,经鲍叔牙举荐,管仲担任了齐国的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有《管子》一书传世。《管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是汇集了从春秋到秦汉各家学说的一部论文集。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及医学等。

《管子》书中有两组文章具有独创性,一组是以精气理论著称的《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四篇,另一组以《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四篇为代表,其中有丰富的阴阳五行思想。《幼官》等篇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框架的阴阳五行模式就是在这几篇中定型的。

《管子》中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一组文章是较成熟的阴阳五行学说,配成了阴阳五行图式,标志着阴阳与五行的合流。

阴阳与五行本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彼此独立的状态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最终走到了一起。阴阳与五行的合流是由《管子》实现的。

管子以五行相生的循环序列为构架建筑起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的内容或精神实质是阴阳学说。管子认为,自然界的四时流布以及人类社会的农政教令等,一方面是按照五行图式的安排来运作的,另一方面又是由阴阳消长的规律所决定和支配的。

四时教令的思想最初与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达成的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有关,但其上升到天人关系的理论形态并与社会政治发生联系,则有赖于阴阳思想的发展。把四季的推移看成是阴阳的流行是非常自然的,因而阴阳与时令的结合是水到渠成的。四时教令的思想几乎可以说就是阴阳说的全部内容。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阴阳五行说”作为理论基础的。《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的著作集,而在《管子》中,古代科学与阴阳五行说的结合已初露端倪了。

阴阳说与五行说最初为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分别发展。到战国时期,《管子》开始将阴阳说和五行说相互融合,以气为本原,以阴阳为“天地之大理”,融阴阳说与五行说于一体。

《管子》不仅最早融阴阳说和五行说于一体,建立了统一的阴阳五行说体系,而且还把阴阳五行说与自然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了古代科学。

《管子》所建立的阴阳五行说实际上是在当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描绘的一幅关于自然界整体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阴阳法则为自然万物的总规律,决定着万物的运动变化;而万物都处于一定的时间、空间之中,并且都可以归入五行。

《五行》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五季与五行相配,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界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幼官》篇为了与五行相配,把动物中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学上的脊椎动物的“兽”分为五类:羽兽、毛兽、倮兽、介兽、鳞兽。羽兽相当于现代分类学上的鸟类,毛兽相当于兽类,倮兽指人类(包括猿猴类在内),介兽相当于龟鳌类,鳞兽相当于鱼类和蛇类。这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动物分类法。

《地员》篇在按照阴阳五行说对九州土壤进行分类时,对各种土壤上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进行了描述,反映出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水地》篇运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人体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其他人体器官之间的关系。《水地》篇说:“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膈,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这里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阴阳五行说所描绘的关于自然界的整体图画,把丰富多样的自然界塞进阴阳五行的框架中,显然包含了许多牵强附会的东西,但其中也包含自然界有机联系的思想。

对此,恩格斯说:“他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一些后来的发现,但也说出了一些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

《管子》虽是齐国的宰相管仲的著作,但现在公认《管子》一书不是管仲一人所为,而是管仲学派的集体创作。

中国哲学上的“精气说”就是《管子》一书中提出来的,精气就流于天地之间。气又分为阴阳,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阴阳又推动四时的变化,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又说天地精气有五,这五种精气就是五行。在《管子·四时》中有更为翔实的描述:“东方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南方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中正无私,实辅四时;西方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北方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

上古时期由黄帝所创的十月历,按七十二日为一季而划分为五季,每季有不同的气候、物候和农事,还包括政务活动等。但这种历法至汉代已经失传,历法由五季变为春夏秋冬四季了。

(二)邹衍

邹衍,齐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60年,活了八十多岁。他活动的时代略晚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曾在稷下学宫学习儒术,后改攻阴阳五行学说,自成一家。

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外筑起大厦,广招天下贤人在此讲学授徒,参议国家政治,史称稷下学宫。其后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思想和学说的学派,人称“稷下学”。

稷下学宫是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舞台。邹衍是稷下学宫有名的学者,他知识丰富,一生著述甚丰。《汉书·艺文志》在阴阳家类著录《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著有《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邹衍在音乐、科技方面也颇有造诣。

邹衍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成者。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的治学方法从时间上来看,他先从人所共知的黄帝谈起,推而远之,直到天地未生之时,甚至更加久远,以至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从空间上来看,先列中国的名山大川、珍禽异兽、水土植被,再推至海外人所未见之物。

邹衍的思想十分宏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

邹衍的学说主要包括“五德终始说”“五行相胜说”“大九州说”和乐律学等内容。

“五行相胜说”认为众胜寡,因此水胜火;精胜坚,所以火胜金;刚胜柔,所以金胜木;专胜散,所以木胜土;实胜虚,所以土胜水。邹衍根据土、木、金、火、水五行之间的这种循环相克关系创立了“五德终始说”,用以解释朝代的更替。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运,它们之间存在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的关系。历史发展按照这种顺序循环往复,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德与之相配,由德运决定这个朝代的命运。新的朝代将要兴起之时,上天必然会出现某种符瑞作为征兆,如黄帝时出现大螾大蝼,螾是蚯蚓,蝼是蝼蛄。黄帝说:“这是土气胜了。”因此黄帝属土,崇尚黄色。大禹时,草木秋冬之季仍不枯萎,大禹说:“这是木气胜了。”因此大禹属木,崇尚青色。商汤时,金刃生于水,商汤说:“这是金气胜了。”因此商汤属金,崇尚白色。周文王时,赤鸟衔丹书落在周社上,文王说:“这是火气胜了。”因此周属火,崇尚赤色。按照五行相胜的原理,邹衍推测出代火者必为水德,而且会出现水气胜的征兆。因此拥有水德者崇尚黑色。但是,如果拥有水德者不做好准备,就会失去继承天运的机会而转为土德。这样,邹衍认为五行之间的相胜关系形成了一个循环过程,由此造成了王朝的更替和历史的周期性变化。

过去,统治者总是宣扬自己接受了天命,将传之万世,永世为王。邹衍的学说对他们可谓当头一棒,让他们头顶上失掉了神秘的光环。邹衍的理论认为,只要优越,只要有德可以胜过当今在位者,便可取而代之。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进步理论,代表了新兴力量的呼声,为改朝换代制造了舆论,提供了理论根据。

“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五德终始说在诸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邹衍因此受到各国的礼遇。邹衍到梁国时,梁惠王亲自出城迎接他,并对他行宾主之礼。邹衍到赵国时,平原君站在路旁为他擦去座位上的尘土。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为他扫路、引导,请求做他的弟子,还在碣石为他建造了一所宫殿,亲自听他授课。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

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从理论上断定了改朝换代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推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由于刻薄少恩,推行暴政,秦朝立国不久,三世而亡,为汉朝所取代。汉朝皇帝相信皇帝是承五德转移之运而王,但汉朝究竟以何德而王,颇有争论。有人说,汉朝取代秦朝,因此是以土德王。但是也有人说秦朝太残暴,太短促,不是合法的朝代,因此汉朝实际上是替代周朝。最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04年正式宣布汉朝以土德王。邹衍不仅用五行相胜说解释政权的兴废,还用五行相生说解释自然界的季节转移,制定四时教令。

邹衍的五行相生说认为木性温,钻之灼之可生火,故言木生火;火炽热,能焚木,木燃烧成灰,灰即土,故言火生土;金居石中,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言土生金;金遇冷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附着于金的表面,故言金生水;在水的润泽下产生万物,故言水生木。这样,木、火、土、金、水就构成了循环相生的关系。依据五行相生的顺序有春、夏、季夏、秋、冬五季,天子应在相应的方位(东、南、中、西、北)穿相应颜色(青、赤、黄、白、黑)的衣服,这是明堂制度的内容之一。邹衍认为天子应当住在一所特别的屋子里,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正厅和两个厢房,这些屋子总称为明堂。天子每个月应换一个地方居住,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所听的音乐、所祭的神、所办的事等等都按这个月特有的规定去做,十二个月轮完一圈。大院子中间又有一厅,供天子在季夏之月居住。另有一说,认为每一季里抽出十八天住在这里。邹衍认为明堂可以上通天,可以符合五行的运行。

邹衍认为天子要把东、南、中、西、北与春、夏、季夏、秋、冬相配,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这叫明堂制度。如天子居明堂时,按五季不同,所用来取火之木也不相同。春属木,要用青色的榆柳之木;夏属火,要用赤色的枣杏之木;季夏属土,要用黄色的桑柘之木;秋属金,要用白色的柞楢之木;冬属水,要用黑色的槐檀之木。这一顺序就是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其中以土居中。在距今遥远的战国时期,邹衍还石破天惊地提出了“大九州说”。

邹衍认为过去儒者所说的中国以及自大禹以来所划分的九州并不是整个世界,中国以外如赤县神州者共有九个,乃是真正的大九州岛。这大九州岛中的每一个都有九个小州,合计有八十一州,外面有大海环绕,九大州之间也有海水相隔,中国实际上是大九州的八十一分之一。

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天地什么形状?日月星辰如何运行?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研究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人们仰望天空,似乎天顶中心非常高,四周渐渐低下去,于是人们便凭直观想象天应该像个倒扣的盆子,日月星辰都沿着盆底移动。这种说法称为“盖天说”。

反对盖天说的人提出疑问说:“如果这样,那么太阳在什么地方过夜呢?”盖天派回答说:“盆子的盆边是很宽的,好象斗笠或车盖。太阳白天横过天空,晚上从盆沿绕回东方。我们晚上看不见太阳光,是因为太远的缘故。”最早的盖天派以自己头顶的天作为天的中心。后来,他们看到北斗绕着北极转,又认为天的中心是北极。

有些不满盖天说的人提出一种新的说法:“天和地都是浑圆的,天好比蛋壳,地好比蛋黄。天包在地的外面,好像蛋壳包着蛋黄。”这种学说叫浑天说。那么,太阳在哪里过夜呢?浑天派解释说:“太阳是绕着浑圆的地转动的。当它转到地的上面时,就是白天;它转到地底下时,就是黑夜。太阳在地底下过夜,并且从西边地底下绕到东边地底下,再从地平线上冒出来,于是天就亮了。”盖天派对浑天派说:“广阔无边的大地,虽有高山、平原之分,总的说来都是平的。有人远行几万里,所见到的都是平地,并没有钻到地下去,怎能说地是浑圆的呢?就算地面是弧形的吧,海不可能是弧形啊!因为水是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的。”浑天派当然不能否认海是平的,所以他们说:“地是浑圆的,但这只指大陆。而海是在浑圆的大地之外,充满大地的四周,直到天边。浑圆的大地有一半浮在海水之上,就是我们所居的陆地;还有一半是沉在海水以下的。”

同类推荐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本书精选尼采经典话语,这些“咒语”体现了尼采的深邃思想或精彩见解,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和个性,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人生与心灵的诸多问题。翻开《每天1句尼采的咒语》,每一句尼采“咒语”都能让你有所顿悟。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宁夏掌故

    宁夏掌故

    本书以亲历、亲见为主,自清末民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凡与宁夏文史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及人物等等方面。
  • 泽被乾坤

    泽被乾坤

    天地万物之道,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上古大能遗留魔戒,揭起圣冥一度血雨腥风,九幽邪皇,笑藏刀。少年怀大志,顶天立地在苍穹,无私无畏斗魔凶,踏圣冥,独当一道,武道乾坤!
  • 颈项门

    颈项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溺宠:娘子别再跑

    总裁溺宠:娘子别再跑

    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人你是否愿意为了她(他)放下一切如果伸出手,你还会不会不顾一切跟他(她)走
  • 过往随笔记录

    过往随笔记录

    这些是我个人曾写过的一些短篇,全当是随笔做下记录吧~
  • 步步惊华:废材逆天小姐

    步步惊华:废材逆天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美食家,跆拳道黑带七段的高手。在飞往辽宁的飞机上,发生了意外事件,最后死亡。非常幸运的她重生到了凌天大陆护国将军府唯一的嫡女身上。废柴?开什么玩笑。在她手中,再废柴的人终会变成天才。
  • 重生之年光荏苒

    重生之年光荏苒

    我们走散的时光,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心慌。爱你,记忆如初。
  • 碧影蓝颜,过往三生

    碧影蓝颜,过往三生

    吟一首千古长歌,叹一场千年因缘,前世的风,今生的尘,谁为谁生,谁为谁亡……苍穹天空,是谁笑到最后,冥古世界,是谁成为王者;一场千年赌局,为何能续千年感情,她,黄泉道上的彼岸花妖,为何屡入轮回,他,冥界里的千年仙尊,为何相伴奈何,赌局之中,谁导演着一切,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 仙迹

    仙迹

    天地乱,神魔舞!一曲仙魔诵,路在何方?乾坤变,落花终是流水!
  • 修仙大学

    修仙大学

    帝国末世,大厦将倾,官僚泛滥,贪腐横行,权臣当道,地方割据。皇族欲挽狂澜,奈何人才凋零。“承载皇家厚望,修仙大学特开设修仙专业精英班,面向全国高考应届生选拔天才少年。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四年,小班授课。免收学费食宿费,资助灵石丹药,优秀者还可获得高额奖学金。毕业后推荐工作,帝国公务员系统及皇家企业优先录用。”——修仙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最强少年王风,进入修仙天才班,却发现进入一个官僚主义横行、形式主义霸道的社会。且看王风如何自(中)强(二)不息,修仙得美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