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38000000001

第1章 古代的原子学说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这首《春日》诗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的画卷。苍茫大地,江河横流,万物峥嵘,一派生机。正是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追求与探索。什么是构成大自然的基元?这千姿百态变化的根由是什么?物质微观世界是怎样一种图景?……这些疑问一直是古今人们关于这个客观世界的最诱人的话题之一。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人们曾有过许多美好的臆想。

众说纷纭

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的殷商时期,人们就将天、地、山、泽、水、火、风、雷这8种物质形态看作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基本要素,称之为“八卦”。《易经》中指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就是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太极生天地,天地生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由这4者再演变为代表阴阳成分不同的8种抽象形态,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公元前700多年的西周末年,盛行“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5种最基本的形态。

战国时期,李耳——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用“道”的观念统一宇宙万物。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只有阴阳二气的统一,才能调整宇宙万物。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墨家,把组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称为“端”。《墨经》中记载:“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端,无间也”。意思是说,一个端里,没有共同的东西,自然不能再分割了。因此,在墨家看来,“端”即为物的初始。

战国时期,名家则称为“小一”。名家代表人物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年)指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意思是说“小一”这东西不再有内,自然也就无法再分了,“小一”便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儒家名篇《中庸》明确指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莫能破”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西方一些自然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的。希腊的泰勒斯(公元前640—前546年)主张水元素说,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母”。也有人主张火元素说、气元素说等。古代的巴比伦人和埃及人认为,水、气、土为宇宙万物的3种本原。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0—前430年)提出“四根”说,认为土、水、火、气是物质的4种基本元素,它们相互组合,而且不生也不灭。

古代的这些自然哲学家、思想家对于问题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他们都是以物质为依据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研究自然的组成,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古代也有一些哲学家,把世间万物的形成归于上帝。以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认为,万物来源于神,上帝创造了世界的一切。他们强调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而可感的实物世界则为第二性的。在柏拉图等人看来,实物仅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论观点。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虽然不同意这种“理念论”的思想,承认物质是客观实在;但是,他也并没有完全摆脱神主宰世间一切的思想。他仍然认为存在着一个纯粹的,即脱离物质世界的“自我思维”的理性。因而,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莫破”质点

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提出了原子学说,被誉为古原子论的奠基者。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能再分割的基本单元;构成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原子,仅仅在形状、大小、位置和次序上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同,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它们是永远不变的客体;原子始终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些朴素的思想便是早期原子学说的萌芽,称为“古原子论”。如今,人们通常使用的原子一词,就沿用了古希腊的atomos(原意是不可分割的)。在古印度,将原子称为anu(译为“微”,意思是“微小”)。

我国学者严复(1853—1921年)翻译的《穆勒名学》一书中,首次把原子(atom)一词介绍到我国。当时,他把atom译为“莫破”,把atomtheory译为“莫破质点论”。

原子真的是不可破坏、不能再分割了吗?差不多与建立“古原子论”的同一时代,也有不少人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亚里士多德等人就明确指出,物质是连续的,是可以无限分割下去的。古希腊的阿那科哥拉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物质的第一性要素(物的种子)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并且有着无穷的质的多样性。这些要素以各种各样的不同方式结合成物质,进而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

在我国,以战国时期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也是主张物质无限可分的。名家断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近几百年来,物理学一直在检验着2000多年前提出的这种臆想是否正确。

从公元前几百年到16世纪末的2000多年中,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人们对物质微观世界的探索也在不断地深入。“古原子论”、“物质无限可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为近现代人们进一步揭示微观世界的秘密奠定了思想基础。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原子学说是近二三百年内才出现的。17世纪,原子论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受法国思想家伽桑狄(1592—1655年)的影响,玻意耳(1627—1691年)试图运用物质和运动的概念,对所有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做出解释。牛顿(1642—1727年)全盘接受了这种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了物质结构的微粒说。牛顿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坚固的、有质量的、硬的、不能穿透的、不停止运动的粒子——原子所组成的;原子赋有一种固有的属性——惯性;原子可以结合成物体,并保持其本身的特性不变;原子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原子不能再分割,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原子形状、大小、密度等是不相同的。

18世纪后半期,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年)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倡导化学研究普遍应用天平,从而使化学研究开始向近代的定量科学过渡。俄国著名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在定量燃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不灭原理的思想。

18世纪70年代,通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化学家们发现,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也应该保持不变。

德国化学家李希特(1762—1807年)从研究酸碱化合中的比例关系入手,发现了酸碱中和定律,并运用数学方法寻找其规律性的东西,于1791年提出了当量定律。由这一定律人们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分子必定是由整数个原子组成的,在一个分子里不会出现半个原子或13个原子。在李希特当量定律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766—1844年)通过各种化学反应间定量关系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原子论。1803年10月2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学会会议上,他作了题为《论水对气体的吸收作用》的学术论文报告,第一次阐述了他的科学原子论,并公布了他的一张原子量表。道尔顿的原子论明确主张:相同元素的原子形状和大小都一样,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不相同;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重量都是固定的、不变的,原子的相对重量是可以测量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是以其原子量为基本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物理学的史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当时一些化学家的眼里,原子最基本的特征是不变性,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原子是不是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原子是“莫破”的,还是可以继续发割下去,这一争论了2000多年的问题,直到1897年电子的发现才得出了答案。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物质的构成分为许多层次,各层次之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重复,彼此存在着质的飞跃。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差异,才使微观世界呈现出奇妙无穷的绚丽图景。

同类推荐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有一个词语“沧海桑田”,原意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 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从古代奥运会的诞生、波折到现代奥运会的重振、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奥运比赛项目体系设置、比赛规则、奥运礼仪、历届奥运最出彩的项目、最闪亮的人物、最有趣的故事、药絮以及青少年最想知道的奥运基本知识。
  • 解释世界秩序的工具——数学

    解释世界秩序的工具——数学

    数学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因此,它也和我们生活中的人文景观、天文气象、自然之谜等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数学的应用和发展异常广泛且迅速。本书从数学的发展、数字的神秘、数学符号、几何图形等方面入手,用生动形象的话语让青少年去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不仅能让青少年从中学到更多和数学有关的课外知识,也让青少年明白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好处,因为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无处不在。通过本书,你将知道数学是一种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破解的天书(下)

    破解的天书(下)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朔方科普夕拾

    朔方科普夕拾

    本书由作者发表和出版的众多文集中精选出的43篇文稿汇编而成,绝大多数都是宣传宁夏地质科学知识的,对宁夏山川宝藏的科学内涵给予了深刻揭示和热情颂扬,将晦涩难懂的地质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普通读者。
热门推荐
  • 凤倾天下:绝色皇妃太腹黑

    凤倾天下:绝色皇妃太腹黑

    这是什么奇怪经历,是老天嫌她日子太平淡,打算让她一天死两次?什么?朝云郡主?这是她的新身份?这个男人好奇怪,他是有多难看,天天戴着面具,还有事没事变个声调说话。好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吧!这是她要魅惑的男人吗?只是他是不是不能人事啊?为什么对她的种种挖空心思的接近与勾引都无动于衷?怎么又出现一个?他说他会一直保护她,是真的么?天啊,到底哪一个才是良人呢?
  • 七星逆天珠

    七星逆天珠

    本文写的是陈星从一个废物,从缈小的家族中,利用七星逆天盘,努力提高自己,坚持不怕困难,从逆天界,七大中得到逆天宝物,七颗明为不同力量的珠子,融和一起让他从一个废物,成为绝世中逆过天的武神。。。
  • 凭谁细话

    凭谁细话

    单机游戏《新绝代双骄三》同人文,主CP江云(解星恨)X仇心柳。参照原游戏主线,情节变动较大,武侠玄幻兼并。凭谁细话,醉又何妨?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情未央,地老天荒。颔首诉衷情,记取眉间心上。封面是自己做的,心柳也是自己画的,喜欢的亲一定要收藏哦!
  • 对不起下辈子再来爱你

    对不起下辈子再来爱你

    这本书是来针对80-00年代的他们的幸福生活,以及他们为了爱情,事业不屈不挠,整个小说围绕的主题是他们这群人生活方式,有酸有甜也有苦,他们笑过,也哭过。他们失恋过,也纠缠不清过,他们。。。。。。总之我会写好这本小说,这是继我的武侠长篇小说《笑傲天下英雄传》同步的长篇言情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多谅解。
  • 黑化总裁之异国爱情

    黑化总裁之异国爱情

    女主:小子,不要这么嚣张,老姐我可比你大!!!男主:大婶,你这么老了,还有人要你吗?长得也平凡,一点身材也没有!!女主:你说什么,本大姐要什么有什么,你懂什么,与臭味干的小子。毛也没长齐,敢评论我!男主:是吗?大婶,那要不要试一试与臭味干和毛还没长齐的厉害呢?女主:不要啊!!!!!!男主最终扑到了女主。
  • 挽风悠悠

    挽风悠悠

    她说: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因为青春所发生的事情,这辈子不会再发生一遍。她说:青春是用来演绎的因为我们的青春的演员,这一生一世只能演一次。可我想说:我的青春是贯穿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她叫林笑,我想她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姓林,父母希望她一生无怨一生安康一生快乐一生自如所以就取了一个笑字吧。而我想说就是我和她的故事,这不是小说只是一个记录片,只是一段回忆,我希望我可以把这个回忆记录下来,献给那个我这辈子爱过的女孩,献给那个这辈子都不会回来的女孩,献给那个我会等她一辈子的女孩。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乱世倾歌

    乱世倾歌

    .那个草长莺飞的美丽江南那幅雄壮辽阔的塞北风烟那幕杳无人迹的皑皑雪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旧事那些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弥漫硝烟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相思错付情缘都是真实存在的么?时间久了,记忆已变得模糊。我努力回想,任一场曲折迷离的梦境铺陈开来。..............................................谁言歌者痴痴者岂独我.
  • 古坟野鬼

    古坟野鬼

    凌云山脉巍峨雄峻,层峦叠嶂,绵延数百里。山中珍禽异兽、飞瀑奇岩,在所多有。景色幽险奇峻,天下无双。更有众多修真宗派隐于其中,于灵气浓郁之地施法布阵,开辟洞府。偶露行踪,世人皆以为仙。在凌云山麓脚下,有一小城,亦以“凌云”为名。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座小城说起……-------------------------------------------------------------野鬼群1:87420536
  •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她调皮可爱,却又脾气火爆冲动,爱打抱不平,他冷酷无情,处事完美无缺,命运的邂逅让他们相遇,还有他们的朋友的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