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涵(整理)
我叫张素珍,是锦州市婵娟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我公司占地20亩,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生产能力2000吨。主要生产水饺、汤圆、面食及冷饮4大系列40几个品种的速冻食品,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和河北、内蒙古及大连等沿海地区。企业先后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我本人也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再就业明星”、省“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市“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1990年,我和爱人先后下岗。刚下岗时,心情非常苦闷,经常暗自掉眼泪。爱人心疼地劝我说:“你千万不要上火,只要靠我们双手劳动,维持家里的生活没问题。”听完爱人的话,我心想,下岗又不是我一个,下岗也许会带来新的机遇,更何况家庭也需要我重新振作起来。当时社会上刚刚兴起美术装潢热,我经过市场考察,下决心开个美术装潢服务部。因为什么都不懂,我请了几名内行的师傅。两年我净挣了10多万元,第一次尝到了自己创业的甜头。这更加坚定了我干一番事业的勇气和信心。
1992年的一天,女儿从锦华商场买了两袋速冻饺子。吃完后,我感觉味道不错。拿起包装袋一看,产地是北京。当时我心想,咱锦州这么大的地方就没有生产速冻食品的企业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和爱人骑上自行车走遍了锦州的大小商场,一问锦州竟真的没有。大一点的商场摆的都是北京、天津的速冻食品;小一点的商场根本就没进过。回来的路上我跟爱人说:“咱俩也别小打小闹了,就办一个速冻饺子厂吧。”我们俩一拍即合。第二天,我们把各自的生意处理好,分头行动。首先是筹集30多万元资金,然后租厂房,买设备,办营业执照以及各种相关手续。
仅仅一个多月,我们自己生产的速冻饺子就问世了。看到自己的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当时我的心情有说不出的兴奋。我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骑上自行车,驮着速冻饺子,到各商场去推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所到之处,经理们的反应都是摇头,“个体小厂生产的产品,我们不敢卖,要是国营的,还可以考虑。”我当时就急了,诚恳地说:“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我负完全责任。请帮个忙吧,你们给我代销,如果卖得不好,我立即拿走。”可任凭我怎么说,人家就是不肯收。这可咋办?产品刚刚问世时的喜悦荡然无存。产品卖不出去,意味着什么,我比谁都清楚。那些天我急得满嘴起泡,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我一个劲地给自己打气,干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说啥也得坚持下去。
我想白天到商场推销,人多嘴杂,说什么的都有,不如晚上到经理家登门拜访。我想尽办法,打听到一位商场经理的家。三九天,外面下着大雪,我来到经理家楼下。一看灯灭着,好像没人,我就在外面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大约晚上11点钟,我看到经理家的灯亮了,急忙跑上七楼叫开了经理家的门。这时候我已经冻得连话都说不好了,我只好拿出了自己的名片,慢慢讲清来意,请他看在自己在外面足足冻了4个多小时的诚意上,将这几袋速冻饺子留下。我的诚意感动了那位经理。“婵娟”的第一批产品终于被推销出去了。以后,凭着产品的货真价实,凭着企业的信誉,“婵娟”产品陆续占领了辽西及东北的大部分市场。
“婵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党的优惠政策,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扩大企业规模,1996年我投资购买了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工业开发区的20亩荒地,准备扩建厂房。然而100多万元的各种收费,让人望而却步,无奈中购买的土地在那闲置了3年。就在我快要失去信心、失去希望的时候,得到了锦州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个通常需要两年才能建成的企业,仅用半年的时间就竣工了。
扩建成功后,为了感谢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找到市总工会,要求把“婵娟”企业作为市总工会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基地。
下岗特困职工谷敏,爱人长期有病,并有一位25周岁、只有1.4米高的儿子张宝。这孩子因为个子矮,打工无人要,自尊心又强,所以毕业后几年来一直呆在家里,从来不出门,并流露出厌倦生活的情绪。谷敏在上班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发生意外。我知道她的情况后,对她说:“你把孩子带来让我看看,如果说智商没有问题,就到咱这来上班吧。”当时谷敏感动得直哭。第二天,谷敏把儿子带来了,我一看这孩子除了个子矮小,没有什么别的毛病,就对张宝说:“孩子,人家残疾人都能自强自立,活得有滋有味,何况你是个健全的人!阿姨收下你,希望你能干出样来,给父母争口气。”张宝到“婵娟”上班以后,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天都高高兴兴的。
截至目前,我公司已经安置下岗职工120多名。在公司的帮助下,已有20多名特困职工家庭基本实现了脱贫。为了使职工在公司工作感到“家”的温暖,我们成立了工会组织。并设立了1万元的互助保障基金,用来解决职工的燃眉之急。
在关爱着本企业职工的同时,我始终没忘记给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自己的一份情,一份爱。原锦州市纸箱厂的下岗特困职工刘利英,患有尿毒症。当时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市总工会同志为她捐款,使她成功地做了换肾手术。手术后的用药问题依然使她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送给她2000元钱。事后,我还经常为她带去换季的衣物,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作为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啊,不要光靠社会上给你‘输血’,你要学会自己‘造血’,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你的生活境遇。等你身体恢复好了,我帮你办一个营业执照,利用你住的一楼开个小食杂店吧!”她流着眼泪说:“婵娟大姐,你真是太好了,让我怎么感谢你呢!”如今,她已无后顾之忧,生活得非常开心。
几年来,我们“婵娟”公司帮扶过的特困职工有80多人次,帮扶、救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物资和现金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
或许是因为我的乐善好施,或许是因为我靠自己的自强敬业为下岗职工闯出了再就业、再兴业的新路,在锦州,上到市领导,下到素不相识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叫我“婵娟大姐”。1998年的一天,下着雨,电话里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婵娟大姐,我知道您是好心人,求您救救我儿子,我马上就要死了!”我听了她的话,急忙说:“你在哪儿?我马上去!”到了那个人的家,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瓶安眠药,哭成泪人。她一见我就给我跪下了,抱住我说:“大姐,我和丈夫都下岗了,孩子他爹又要和我离婚,我15岁的儿子正在上学,我可怎么养活他呀!求你收下我儿子吧,这样我死了也放心了!”我急忙把她扶起来,对她说:“做父母的应该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要教会他自尊自强。像你这样遇到挫折就不活了,能不给孩子留下阴影吗?这3600块钱你拿着,自己做点买卖,以后有困难再找我。信我的话,为了儿子,活出点儿样来。”就这样,这个名叫张兰琴的下岗女工,后来真的在沈阳五爱街做起了服装生意,母子俩过得非常幸福。
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成功之路就在于它不满足现状。前不久,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我公司已与香港新华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准备投资1亿元在锦州繁华地段创办辽西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预计能安置下岗职工2000多人。新华集团董事长蔡冠深评价我们“婵娟”企业说:“‘婵娟’懂拼搏,重形象,有信誉,我们愿意让这样的人富起来,好扶持更多的人再创业。”
作为一个经历过困境、如今有了一点成就的企业家,我感到很幸运。我付出了汗水,我得到了事业的回报;我付出了爱心,我得到了真情的回报。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要自尊自强;要想享受幸福的生活,你首先要为生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