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9100000002

第2章 建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2)

综合上述特点,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重点不在教材上,而是在课程目标上、指导思想上。当然课程目标总是要落实到教材上,但它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并引起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展望已不限于课程改革,在事实上它涉及到了整个教育系统,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和方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的一系列变革。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变革,科技在不断发达,因而教育改革也不可能有穷尽,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的改革就又在悄然开始兴起了。对于今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实在难于预测,只好与过去相比较。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知识不重要,而是出发点不同。不是为知识而学习,而是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认识。例如学习了地理,就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了水,就要知道节约用水;学习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就要激发爱国主义感情等等。

第二,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强调要以社会实际为依据。过去学习是为了升学,现在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除了学科课程外,强调设置实践性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所谓“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科学技术已经不是神秘的东西。在当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人人都要懂得科学技术。当然这种大众教育并不排除培养少数精英,使他们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创造更新的技术。但是培养少数精英也需要建立在提高大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为此,课程要有灵活性,把必修课的标准定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水准上,同时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各种选修课,允许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

第四,在课程设置上,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性,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现在更强调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也即个体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与教育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是不矛盾的,只有在个体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国民素质提高了,自然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因此,要把为人的发展服务与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统一起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第五,由此而引起的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处理各种信息,抵制不良信息,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未来的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他们的信息和知识可能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学生的需要。所以未来的教师将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有人认为,在网络时代教师的职业将消失。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角色会有变化,但不等于教师将消失。青少年是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尚不成熟,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很差,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弱,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何况教师的身教言传,教师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

第六,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教学的变革,变革的趋势是学生自主学习将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将降低。因此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中都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七,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许多国家都设置综合学习课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第八,教学方法、评价制度也要相应地改革。由于篇幅有限,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展开,需要专文论述。这里只作简要的提示。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二是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三是鼓励学生创新,敢于提出与众不同、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四是评价标准多元化,很多问题不只是一种答案,尤其是社会科学要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总的来说,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这种客观现实的大环境,要求学校课程不断改革,而课程改革又会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这种变革。

课程观演变与现代课程改革

一、课程观与课程

每一种课程都是在一定的课程观指导下编订出来的,每一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也都是受一定课程观的制约。应该说,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课程观是什么样子的,就会随之产生什么样的课程。下面就中外课程发展史上的几个例子,简单作以说明。

(一)儒学课程观与课程

儒学课程观是孔子(公元前551~前470)始创的,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学校课程建设都是受其指导的。儒学课程观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士”为教育目的。可以说,儒学课程是完全是为了培养“士”。而孔子所要培养“士”的规范就是君子。大体上说,君子修养是指知礼和以仁的精神灌输到礼的形式中去。在当时春秋时代,诸侯纷争,礼坏乐崩,社会混乱之际,孔子认为在这种情形下,亟须以礼正名,主张知礼是君子的主要德行之一。礼与仁互为表里,相互结合。在孔子眼里,君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这种道德标准的表现形式则是礼,所以,孔子将礼与仁看作是儒教的主要内容。《论语》的《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这四方面教育内容中,后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德育范围,而且“文”中也渗透着德育。可见,重在德育是儒学课程观的主要特点。根据这点可以得知,孔子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经过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上述基本教材,主要培养君子知道做人的道理和从政的手段,但也有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如有传授天文知识和教学生“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孔子轻视劳动、农业和商业,在他的课程中,不设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人文主义课程观与课程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人文主义,反对欧洲中世纪维护封建统治的神本主义,强调要重视教育对象,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以培养人的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人文主义还反对学校以宗教教条为主要教材去麻醉和愚弄人民,主张学习人文学科和古典语文(希腊文、拉丁文)去发展人的智慧和个性。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从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把人文学科和古典语文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还开设了天文学、算术、代数、几何、绘画、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测量、道德、历史、地理学、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韦杰里奥(P.P.Vergeio)认为,心智训练与身体训练是课程的两根支柱,进行心智训练的基本科目应有历史与道德、诗歌与音乐、数学、天文学和自然学,为进行身体训练而开设的科目是游戏、体育和军事训练。

(三)功利主义课程观与课程

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H.Spencer)。他用价值(功用)判断的标准设置课程。他说“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一种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的判断,就要看这种功能的完成程度如何为准。”他把人生的完美生活活动依自然的排列主要分为五类:“为维持自己生存上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为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为获得生活上的必需,为维持自己生存上有间接关系的活动;关于抚育教养后嗣为目的的活动;当闲暇时为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斯宾塞觉得科学是能为人类上述种种活动作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确立了科学知识在课程内容中的中心地位。适应人类生活的五种主要活动,斯宾塞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设置意见:适应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设生理学、解剖学和卫生学;适应间接保存自己的活动,设算术、几何、物理学、机械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学;适应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设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理学;适应维持社会政治关系的活动,设历史和社会学;适应从事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休闲活动,设文学和美术,包括诗歌、音乐、绘画、雕刻等。

(四)实用主义课程观与课程

同类推荐
  •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本书以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旨趣,介绍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探讨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分析教师专业和专业发展、学生群体的学习过程,进而阐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管理,力图有机整合高等教育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程教育评价的背景及基本走向、课程评价原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余生我宠你

    TFBOYS之余生我宠你

    一次又一次抛弃,让她彻底绝望了,她想死,想离开这个世界,可老天就是那么不近人情,又让她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一次她一定要好好珍惜。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切巧合,让她遇到了那三个男孩,他,温柔体贴,他,可爱迷人,他,高冷霸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执念:要守护好她......
  • 命中注定的一生

    命中注定的一生

    青春,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还有无法述说的痛苦,为了你,我奉献了自己四分之一的年轻时光,还有全部的快乐,当你泪眼模糊的挥手告别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所有的幸福都被无情的现实破碎了……当你匆匆的从我的身边经过时,那时我正在想,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是女朋友离自己的距离近呢?还是妹妹?可是不管怎样当你以一个妹妹的身份向我招手时,那时我的心里好痛,依然是一种失落的失恋感觉,拥有,失去,得到,离别。
  • 网游之陨落星辰

    网游之陨落星辰

    上一世我含泪而终,这一世我将呼风唤雨称霸◤圣陆◢
  • 赤色最强

    赤色最强

    魔法禁书目录同人。“喂,你……输过吗?”“输过啊。我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输中度过的。”“那就说明有比你厉害的人喽?”“对。”“你一直都是让着别人打吗?”“也有即使使出全力也胜不过的对手啦。话说你一直说这种话题很烦哎,到底想问什么给我说清楚。”“我只是想知道,最强到底是什么?”“这种弱智问题我还要回答你多少遍啊。既不是无敌也不是不败,更不是第一。我就最强!任何概念都无法与我相提并论!”
  •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常有,这种人自命不凡,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对结果也是马马虎虎。有这样心态的人小事肯定也是干不好的,如果连小事都干不好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 神仙难为

    神仙难为

    一朝穿越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了一个小小土地神,虽然那是个废材……不过神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一个貌美绝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狐狸神使。虽然那是个毒舌……且看废材土地神如何一步步修成正果,名利爱情双丰收。又且看貌美毒舌狐狸神使,如何披荆斩棘,培养一代废材土地神,坐拥城池,纵享天地自由与逍遥。
  • 冰山公主的守护骑士

    冰山公主的守护骑士

    五年后!z国机场出来一位身着黑色皮衣的美女,戴着一副先下最流行的一款墨镜!一头咖啡色的长发在太阳的照射下有种耀眼的光芒!左手拉着一个迷人帅气的小帅哥,身穿一身牛仔服装让他看起来更加可爱!情景一“妈妈,舅舅来接我们?”,“对啊!小墨,舅舅一会来接我们,你要乖乖的哦!”情景二“叔叔,你是妈妈的朋友?为什么和我我和我长得那么像?你是我的那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女人,很好竟然把我的孩子拐跑!还说我不负责任!很好!”
  • 我在异界开网吧

    我在异界开网吧

    某三星宗门宗主:“嘿嘿,凡哥,让我玩会呗。”“啥?档次太低,不行!”某幻天境强者:“小友,这是绝品丹药,你看可否?”“嗯?这不是我每天当糖豆吃的吗?垃圾!”我是网管我怕谁,想玩游戏?可以,先哄我高兴再说。
  • 君心唯诺:绝色世子妃

    君心唯诺:绝色世子妃

    她失踪归来,性情大变,强势捍卫自己所爱的人和家人。看曾经伪痴傻的辅国公府大小姐如何穿梭在权妾与恶妹之间,将尔虞我诈玩弄于掌心。又是如何吸引了一只绝色而腹黑的世子夫君,与其一同斗天斗地斗皇权……这是一个关于女子是如何一步步与她所爱的人肩并肩共同站于天地顶峰的故事…..
  • 《梦染江山》

    《梦染江山》

    文艺版:他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冥月宫之主,一袭白衣胜雪温润如玉。她是惨遭灭门的即墨氏孤女,在生死之间悬崖之下,他将她救起,从此她甘愿做他手里的一枚棋子。移花接木暗换身份,奉命入宫忍辱负重,命运错乱交织中她的一片痴心暗付是否终成空?谁的年少轻狂曾为谁负尽天下?普通版: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无以为报时我们有志女儿家当以身相许也。虽知自己身负血海深仇,但她仍只想着如何把自己许给恩人,奈何恩人偏不要她,不要就算了还设法让她扮作丞相庶女去勾引太子。伤心难过气愤无奈之下,她只有试着勾搭了一下..咦?!是她的错觉么?貌似这个冷面腹黑傲娇太子爷好像还挺喜欢她的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