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67600000003

第3章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每一阶段都有其辉煌的奇迹和让人不解的谜团,辉煌让人产生多少的希冀和梦想,谜团又让人产生多少的困惑和迷惘。中国的秦代,是一个迷惑的时代,许多不解的谜困扰在人们的心中:秦国是如何以一个边关部落成为一个雄霸一方的七雄之一;如何力扫六国,统一全国!又如何仅仅统治了15年,强大的秦国就昙花一现地成为了历史?更让人不解的是秦始皇在其短短的统治中,却创造了人类奇迹的地下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一个奇迹,一个让人叹服的奇迹。它也是一个谜,一个让人难以解答的谜。在秦皇陵东侧的广阔旷野上,依次开掘了四个兵马俑坑,井然排列着约8000件兵马俑,俨然一个兵种齐全、坚不可摧的古代军阵。这似乎让人觉得秦始皇的兵马俑是他炫耀军威,以武力治天下的一种方式,又是一种对远古恢弘气势和神圣力量的图腾崇拜。或许,这庞大的地下军阵,是秦始皇用以守卫他皇陵的地下御军,人们不得而知。

整个兵马俑方阵的排列是严格按照古代行军打仗的阵容进行的,仿佛看到战车隆隆,万马齐喑的场面。兵马俑的每个坑都编排不同的军种、武器和官兵,似乎千年的地下军阵又奔赴战场,再现了古代战争的万马拼杀的情景。

秦朝的兵马俑,在制作和保存上也让人叹服不止,观看每个俑兵,看到的都是做工精细,毛发毕现,喜怒表情栩栩如生,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它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

1.沉睡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的西杨村。这里原是一片柿子树林,地上砂石堆积,荒冢累累,常有野狼出没。地势南高北低,略呈缓坡状。兵马俑坑共有3个,加上1个未建成的俑坑,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坑内的约8000件兵马俑,就在这片荒瘠之地的下面沉睡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为了妥善保护遗迹和遗物并便于中外各界人士参观、研究,国家决定建立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展览大厅。与此同时,秦俑考古队继续对秦始皇陵东侧进行勘探。1976年4月,在一号俑坑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同年5月在一号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在一号俑坑的中部北侧20米处,发现了1个未建成的兵马俑坑,即四号坑。

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巷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但建筑形式、平面布局各不相同。一号俑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东西两端及南北两侧各有5个斜坡门道,正门在东边。俑坑内四侧有长廊环绕,坑中有9条东西向的过洞,过洞的两头与俑坑两端的长廊相通。过洞与过洞之间以夯土墙相隔。这种建筑布局比较规整、简单,是根据军阵的布局而设计的。9个过洞内是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的庞大的军阵主体,全部面向东方。军阵前面有前锋步兵俑,后面有后卫步兵俑,两侧有翼卫步兵俑。二号俑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正门在东边。二号坑的平面结构,大体可以分为4个单元。第1单元位于东端,放置立式和蹲跪式的弩兵俑,为弩兵的壁垒。第2单元位于坑的右侧,排列64辆战车,是车阵的壁垒。第3单元位于坑中部,排列的是战车、骑兵和步兵,是车、步、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的壁垒。第4单元位于坑左侧,排列的是骑兵。这4个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自成体系,又彼此密切相连,形成一个地下军事营垒。三号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只有520平方米,是秦俑坑中最小的一个。坑的中部有1辆战车,车后有4名车兵。坑的南北部对称布置长廊、过道和大厅,都有担任警卫的武士作夹道式的排列。这个坑虽小,陶俑虽少,但地位却很重要,它是秦俑坑的统帅部,古代叫做军幕。武士们面对面站着,机警地保卫着统帅部的安全。坑内有鹿角及动物朽骨一堆,这是古代打仗前举行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时遗留的迹象,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并进行鼓动性誓师,称之为“祷战”。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个指挥部中没有发现主将。三号坑的这种设计,说明将帅还未任命,虎符正掌握在秦陵地宫中的秦始皇手中。

考古工作者根据一些遗物、遗迹来判断,秦俑坑的修建工程,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到公元前209年被迫停工,前后费时约10年。原来计划建筑4个俑坑,现已发现的一号俑坑为右军,二号俑坑为左军,三号俑坑为指挥部,惟独缺个中军。四号坑就是拟议中的中军,此坑未建成的原因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大部分修建秦始皇陵的刑徒被调去应付起义军,修建工程仓促中止了。一、二、三号俑坑早已塌陷,出土的陶俑、陶马基本上都已破碎。种种迹象表明,俑坑在建成不久就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以一号俑坑为例,它受到过两次自然因素和三次人为的破坏。第一次自然破坏是由于俑坑内灌进了大水,俑坑底部的淤泥层中出土大批成束的铜箭头、弓、弩和弓囊,以及车马饰件等遗物,这是受水的冲击散落于淤泥中的。这次破坏程度较小,陶俑、陶马未受到很大的损坏。第二次自然破坏使俑坑内的隔墙受水浸泡后塌陷,陶俑和陶马受坍塌土的挤压而倾倒,腿多折断。这次破坏与第一次破坏的时间相隔不远,很可能是接连发生的。对一号俑坑破坏最大、最严重的是三次人为的破坏。第一次是俑坑被焚塌陷前人为的破坏。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遗物已被移位。例如,有1个过洞本来没有战车,而却出土有车上的铜构件;有1个过洞内的陶马尾巴和耳朵,在长廊内发现;有的陶俑被打破成碎片并移位;还有许多铜兵器已被人拿走,这说明在俑坑塌陷前已有人进去过了。第二次是火烧的破坏。俑坑的木结构部分几乎全部被烧成炭迹或灰烬,陶俑和陶马身上的彩绘颜色经火烤大都脱落,有的青灰色陶俑被烧成红色。俑坑经火焚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完整的很少。这两次破坏可能是秦亡后项羽进入关中毁坏秦始皇陵时所为,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第三次是后世的破坏。一号俑坑的上部密布着近代墓群,时代早的为明末清初,晚的则到1949年前后。

为什么要在秦始皇陵旁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坑呢?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是陵园建筑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具体作用,有人认为兵马俑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内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有人认为它们是送葬的俑群;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秦始皇陵园东门大道以北的丛葬坑。更多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坑一是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宣扬统一大业,它象征着秦王朝的军事力量。秦用武力统一六国,秦始皇充分认识到军队的作用,因此,他希望自己在死后所进入的地下王国里,仍然拥有强大的“秦之锐士”;二是避邪厌恶,防神驱鬼。从中国俑的发展史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俑,到明代时,俑逐渐消失,俑都是作为陵园的陪葬品出现的,塑造俑都是为了陪葬。一切葬仪制度,都是基于人们对死者有灵魂的认识,认为人死后的鬼神生活和人世间一样。人有战争、有防卫,鬼神也有战争,也要防卫,所以随葬物要有兵器,要有卫队。以大批的兵器和兵马俑陪葬,是合乎中国的葬仪制度,合乎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的中国传统观念的。

也有人认为秦兵马俑坑不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不属于陵园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这种看法的根据是:自战国末年至统一全国之后,秦对六国战争连年取得胜利,好大喜功的秦始皇为表彰这些重大的事件,就以修建秦俑坑的办法来宣扬武功。秦俑坑位于首都咸阳以东,面向东方,表示秦坐西向东,吞并六国,统一全国的决心和气魄。秦俑坑内没有铁兵器,是因为俑坑具有纪念军功的意义,不需要将当时战场上正在使用的新式武器放在这里,而只能陈列已被淘汰的青铜武器。更有人认为秦俑坑与秦始皇无关,它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比秦始皇早死55年的宣太后。宣太后是楚国人,曾参与秦国朝政,权力很大。她死后,其子秦昭王命人塑造真人大小的俑来为她殉葬,布置了一个辎重车队,目的是象征性地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地。这两种看法虽然颇具新意,但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2.秦俑三号坑之谜

1976年5月11日,钻探人员在一号兵马俑坑西北侧25米处,又探出三号兵马俑坑。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喜讯。1977年3月,考古人员对三号兵马俑坑作了小型的试掘,发现这是一个形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于一、二号坑的奇特的地下营帐。考古人员不得不费尽心思,小心翼翼地按照它原有的遗迹脉络进行发掘。它的形状完全呈现出来,人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奇异的俑坑。建筑面积仅为300平方米,尚不到一号坑的1/20.然而它的建筑形式特殊,坑内结构高深莫测,难以作出确切的结论。一号俑坑平面呈长方形,二号俑坑平面呈曲尺形,惟有三号俑坑平面属于一个不规则的凹字形。它的东边为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俑坑陶俑的保存情况远不及一、二号坑。一号坑陶俑虽然有破坏的迹象,并有许多陶俑被打碎、陶片被移位、兵器被盗等现象,但这些陶俑的头却大部分留在坑内,经过修复后,陶俑缺头者并不多。而三号俑坑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的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坑内也不见残破陶片的踪影。由此,可以推断三号俑坑曾遭受过比一、二号俑坑更加严重的洗劫。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三号俑坑的建筑未遭火烧,而属于木质建筑腐朽后的自然塌陷。这种奇特的现象在令人们想起了程学华先生“自焚理论”说的同时,仍然未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假如三号坑是自焚,那么土层塌陷后这些俑头、马头又是如何跑掉的?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随着发掘的不断进展,三号俑坑的南半部通道、车马房和北半部已得到了大面积的清理,昔日的风采再度向人类展现出来。与此同时,一个古代军阵指挥部的形貌也一览无余地出现在后人的面前。三号俑坑作为古代军阵指挥部完整的实物形象资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史上惟一的发现。它的建筑布局、车马特点、陶俑排列、兵器配备,都是人们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战争及出战仪式等方面难得的珍贵资料。

从三号坑可以看出,秦代军队在战争中指挥机关已独立出来并置于整个战阵布局西北方向。这个指挥机关的产生和位置的选择,既有利于将领研究制定严密的作战方案,又便于观敌阵,知己知彼。更为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保障,避免出现出师未捷指挥将领首先阵亡的情形。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号坑的发现,使人类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作出古代军事战术至此已完全成熟的结论。

既然三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机关,它的形状结构以及坑内的布局自然变得特殊。我们看到的车马房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东与门道相对,北与北厢房相连,南与南厢房相通。车马房中有彩绘木质战车一乘,这乘车的形制与一号坑发现的战车明显不同,不仅彩绘着华丽而鲜艳的文饰,同时在车左侧还发现了一个直径为42厘米的彩绘花盖。战车上没有发现兵器,战车的背后,俑的数量也不同于一号坑。在一号坑出土的战车上往往只有3件陶俑,而且车后尚有数量不等的随车徒步兵。而三号坑出土的战车上为4件陶俑,中间的御手俑和军吏俑呈一前一后排列,其余两件车士俑位于左右两侧,军吏俑身穿短褐,上披彩绘花边的前胸甲,头戴单卷尾长冠,右臂微举,手作按剑状,从它的冠式、铠甲、手势分析,身份高于御手,但似乎又低于一号俑坑车后站立的将军俑。其余两件陶俑从衣着打扮可以看出地位更加低下,应为普通的车左或车右。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一种乘坐4人的指挥车。三号俑坑的战车无疑属于这一类。但从总体上看,这种战车又似乎不同于春秋时期的驷乘指挥车。那么这辆指挥车的用途和作用又是什么?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对此作了这样的结论:“二号俑坑的车位于队列的最前端,似为前驱车,又可名为先驱军,行军的导行在先,作战时挑战先驱。即在战前向敌军致战,表示必战的决心,然后两军开始交锋。”这种解释也许合乎历史。但从现代战争的眼光看,是否也可完全否定这种“导行在先”的理由作为指挥者的“专车”,以视察战场局势的巡视车呢?

三号俑坑南北两个较大的空间,所以称为厢房,是考古人员在两个空间的前廊和车马房相接处发现有朽木门楣遗迹。门楣经过髹漆处理,并装有等距离环首铜钉4件。根据遗迹推断,门楣上的环首铜钉当是用以悬挂帷幕之用,继之推断当时车马房进入南厢房入口处是悬挂着帷幕的,借以将两个空间相隔,各自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而北部的空间与南部相同,门楣、铜钉遗迹俱在,只是建筑形式稍微简单一些。

考古人员把这两个空间命名为南北厢房,通过对发现的帐钩等饰件的分析,断定南厢房是军事将领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和休息的寝室,有40件披甲的武士俑成队地站立着。而北厢房同样没有这类的遗迹,相向排列着22件武士俑均为男人模样。看来这两个厢房是一个阵前指挥部,不是起居室。

三号兵马俑的发现和发掘,使困惑中的史学家又终于看到实证。在俑坑中除陶俑陶马和兵器外,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二号俑坑中没有的一堆动物骨骼朽迹和一段残缺不全的鹿角。这些实物的发现,无疑证实了秦代卜战仪式仍然存在。至于这种卜战仪式在秦代大规模的战争活动中如何应用和发生作用,也许随着秦始皇陵园遗迹的不断发掘会逐渐得到解答的。

3.隆隆犹在的战车

秦是著名的军事强国,拥有上千辆战车,数万匹战马,百余万步兵。秦始皇凭借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兼并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在秦代军队中,战车是主要的军事装备。秦始皇陵的3个兵马俑坑中埋藏有战车130多辆,从已出土的战车遗迹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秦军中奔驰如飞、卷起漫天尘雾的隆隆战车。

俑坑出土的战车,可分为4种:一是一般战士乘的战车,二是高级军吏乘的指挥车,三是两人乘的佐车,四是四人乘的驷乘车。这些车都是单辕车,由四匹马系驾。车的主要结构分为乘载的车厢,转动的轮轴和赖以牵引的辕、衡三大部分。秦代战车与秦以前的车子相比,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车辕较长,为3.5-3.96米。长辕使车易于平稳,较省力,不但利于在平原地区奔驰,也宜在坡地行驶。其次,轮辐增多,为30根。辐条多说明轮子坚固耐用,也反映了制轮工艺水平的提高。轮圈的两侧为弧形面,车行时产生离心力,使泥不致粘附在轮圈上影响车速,利于在沼泽泥泞地上行驶。第三,车厢增大,长1.40米,宽1.10-1.20米。车上一般乘坐3人,车厢大,人在车内不致过于拥挤,也便于战士在车上持兵器与敌人格斗。第四,战车一律无盖,便于车兵立于车上或持弓弩远射,或持戈与敌格斗。

秦俑坑中出土的战车一般为双轮、单辕。辕端有一横木称为衡,与辕十字相交用革带捆绑在一起。衡上缚有两个人字形用具,称为轭。车前驾有4匹马,中间的两匹马称为服马,服马两侧分别为左骖马和右骖马。两个人字形轭驾在服马的颈上,骖马颈上无轭,是用一条环套状的皮带套在骖马的胸部用以承力拉车,马胸部肌肉宽厚,承力面宽,易于使力。它的严重缺点是:由于颈带压迫马的气管,马奔跑得越快,呼吸越困难,马力无法充分发挥。

秦俑坑有两辆驷乘车,二号坑的位于车阵右前角,三号俑坑为一、二号俑坑军阵的指挥部,里面有一辆驷乘车,可见这两辆车居于重要的地位,可能有特殊的作用。

二号兵马俑坑左侧的骑兵阵地前有战车两列,共六辆,每辆车上有御手和武士俑各一个。这种车叫佐车,又称副车,是骑兵阵中军吏的后备车。骑兵的军吏主要乘马,车作为备用,这种车又可以作为骑兵阵中的机动车使用。

兵马俑坑中战车与徒兵俑的编组有两种:一种是战车在前徒兵在后。兵俑都身穿铠甲,手持弓弩或戈、矛、戟等长兵器。这种编组方法,古代称为“鱼丽阵法”。作战时先以战车冲击敌阵,后面跟随的徒兵协同辅助战车作战。一旦战车把敌军冲垮,使敌军阵脚大乱,徒兵可乘机杀敌扩大战果;如果车战不利,徒兵又可护卫战车,二者紧密配合。这种编组队形,适用于行军、追击敌军以及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作战,便于发挥车的威力。另一种情况是徒兵俑居于战车的前后左右。这种编组方法的优点是增强了护卫战车的力量,防止敌方从两翼对战车的攻击,也增强了战车两翼的攻击力量。车前徒兵负责正面挡敌,左右两翼徒兵为之策应,攻防结合,车步协同,互相掩护,使车阵坚如磐石,不易被敌方击溃。

在车战时,车的进退或停止都要保持一定的队形,否则就要吃败仗。车与车之间互相呼应,密切协同,而队形不整,车不衔接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古代军事家非常重视车阵的编列。据文献记载,战车的编组分为易战和险战两种。易战是5辆车为一列,列与列的前后左右间距较大,队形疏散,适于地势平坦辽阔的疆场,以及追击或与弱敌交战。险战是以10辆或20辆车为一组,前后左右的间距较小,队形密集,适于攻坚及在地理环境险恶的地区作战。这两种车队的编组都是以五为基数,秦俑坑战车的编组情况与此不同。从二号俑坑战车编组情况来看,一种编列为方形车阵,64辆战车组成一个方形整体,其接战面和纵深相等,不易被对方从两翼切断,同时,由于纵深力量较强,便于冲击和切断敌方的队列,这种编组比较坚牢,坐如磐石,动如滚雷;另一种编列是19辆战车组成一个竖阵,即长方形军阵,其接战面窄,但纵深力量雄厚,利于突破、切断敌军,缺点是触敌面窄,易于被敌方拦腰截断,所以在这个长方阵的左侧配置有骑兵阵,右侧配置有方形车阵,车后跟随着徒兵,互相配合接应,才能发挥长方形竖阵的威力。

秦俑坑出土的战车附近,往往伴有修车用的工具,如铜凿、铁锤等。另外,战车上还备有铁铲,以便遇到坎坷或泥泞的道路,用来开道修路,保证战车畅通无阻。

4.坚不可摧的军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使人们透过欣赏这一奇迹的表层,同时也窥到了它隐匿于表层之内的深刻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的脉络。这无疑是古代一幅完整的陈兵图的真实再现。

三个兵马俑坑作为不同形式排列绝非是随心所欲的安排,它完全真实而形象地向后人展示了秦代精湛的军事布局。一号坑作为异常规整的长方形出现也绝非偶然,这是一个方阵格局的典型代表。

阵中的车马和武士俑背西面东,给人们显示了整个俑群已具备了锋、翼、卫、本几个在方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坑中的最前端横排三列共计204件武士俑,他们中除三个头戴长冠的“将军俑”外,其余均是身着战袍,腿扎行膝,足登浅履,免胄束发,手执弓箭。军卒的装备显然是古代兵书所云的“善发强弩、远而必中”的摧锋之士。这同二号坑前端左翼安置的弩兵俑群一样,反映了这是一支攻击型的部队,其战法必定是在战斗开始的瞬间万箭齐发,迫使敌军突然乱阵。后续的38路大军乘机源源不断地冲击,形成白刃格斗,斩将擒敌的阵局。在大军中间的特定位置上,战车上站有手握青铜宝剑的将军予以指挥,从而形成一个方阵的主体布局。

在俑群南北两旁的武士俑,身披重铠,手执劲弩,面向军阵两侧呈放射状,这无疑是整个方阵中的“两翼”。在俑群的后部,有三排锐士作横队排列,背对大军,这便是方阵的“卫”。两翼和卫的作用在于防止敌人拦路截击或包抄后路,以保障自己军队的战斗行动不受敌人的夹击,从而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

从军事战略的高度上分析,一号坑兵马俑所组成的庞大方阵,提供给后人的便绝不是一张固定而呆板的图画,从这个战阵的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军事战略沿革的脉络。

一号坑方阵的组成之本,在于以众多的步兵簇拥战车从而组成强大的决斗力。步兵手执矛、戟、铍等具有强大杀伤力的长柄兵器用以决斗刺杀敌军主力。车兵和弩兵则是用以射杀突出与明显部位的敌军,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这个方阵与春秋时期大排面的车阵不同的是,它充分发挥了步兵的战斗作用。战车所布之阵,可显示军容,威慑对方,发挥集体作战的威力。

一号坑军阵无论从哪个角度透视,都难以将其整体予以分割开来,和一号坑不同的是,二号坑兵马俑军阵明显地分离成四个不同形状的军阵布局。第一个空间是由334件弩兵组成的方形集团,第二个空间为64乘轻车组成的方形队形,第三个空间由19乘重型战车和百余件随车步兵组成的长方形劲垒,第四个空间则是由6乘战车和124件骑兵组成的力量。

弩兵和骑兵尽管在战国末期特别是秦代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兵种,但在战场上却不能构成独立的军阵。尽管这时的弩兵已形成集中的兵团并排成相应的队形,做到了前后相次,射时前无立兵,队无横阵,张而复出,射而复入,更发更上,番次轮回的战斗效能,却无法做到军阵所要求的千变万化,因战局的不同而进退自如的功能,因其行动缓慢、兵器杀伤效能单调,决定了其在战场上必须同其他兵种配合的特点。与此相反,骑兵尽管行动迅速、机动灵活,可惜他们手中的兵器不是枪、刀、剑、戟而是劲弩。兵器的局限使骑兵不得不同其他兵种配合。因为劲弩使用不便,况且鞍马没有脚镫,这样的兵种假如独立成阵,其在战场上的使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历史倒转几百年,位于第二和第三空间的庞大车队,完全可以形成“先编后伍”的“鱼丽之阵”。从战车与步兵的布局来看,也符合阵法所要求的先把战车编成纵横队列,再在车后安排步兵,成为车前步后,并在车与车之间以步兵填之,形成制敌要领。但这种以车为主、步兵为辅的全正面进攻队形,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弱点而无法再适应战场的形势变化。到战国末期,这种以车为主的队形已无法单独作为军阵出现,便只能和其他兵种配合,成为阵中的一个部分。

尽管二号坑中的四个军事集团不能单独成阵,但是他们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杀伤力和攻击效能的曲形阵,这种军阵一旦应用于战场,必将是所向披靡,威力无穷。这种多种配合形成的强大阵容的战术思想,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军事家的重视。当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列阵思想就渗透到现代化战争中,从而形成了规模更加庞大、兵种更加复杂的“立体”军阵。

既然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模拟的是两个实战的军阵,三号俑坑又作为指挥部出现,那么这三个俑坑无疑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军事集团。这种不同兵种的排列组合方法,是遵循什么样的军阵原则?

很明显,这个大型军阵的排列,完全不同于春秋以前的阵法了。秦俑坑军阵布局和兵种的排列,隐现着一种随战场情况变化而军阵和兵种配置也随之变化的迹象。执弩的前锋射击后,可随即分开居于两侧给后面的主力让路,骑兵则根据不同的敌情,以迅疾的速度冲出军阵,和步兵主力形成犄角夹击敌人。

秦俑军阵无疑是“雁行之阵”的再现。当战争一经开始,阵前的弓弩手先开弓放箭,以发挥其穿坚摧锐的威力。一号坑的步兵主力乘机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二号坑的骑兵与车兵避开敌军正面,以迅猛的特长袭击敌军侧翼,一号坑步兵主力在接敌的同时将队形散开,和车骑兵种共同将敌包围,致使敌军呈困兽之状,从而达到歼灭的目的。这种布阵方法,可谓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结,又有各自摧锐致师的性能和目标。曲阵的神奇变化,迅疾勇猛,方阵高深莫测,雄壮威武,使得这个雁行之阵,用之对敌,则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术思想,血荡中原,席卷天下,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伟大使命。

同类推荐
  • 夕光录

    夕光录

    没有人的漆黑,那是梦一场诱人的时间,开始逆转我醒来,你在哪?接受这个现实?还是……这是一个叫夕林的人,变成人的故事。(封面太丑别介意哈~)
  • 回到异世做纨绔

    回到异世做纨绔

    莫不凡意外穿越回古代,重生为将军之子,利用自己老子的职权,立志走出一条纨绔大道,可是他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智慧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 降神荒

    降神荒

    桃林十里,灼灼其华,琴声婉转悠扬.“你倒是像极了我的一位故人.”“我姓墨,翰墨时招侣,丹青夙在公.”男子眉目如铺在纸上的远山水墨,矫矫不群,日光透过枝蔓斑驳在他耳鬓,背影里有开了绵延十里的灼灼桃花。“也是,那个人已经陨落千万年有余,再像你与他也终究不是同一人.”抚琴的纤手顿了顿,琴声嘎然而止,那绣着精致攀枝花纹的玄裳上,晕染开了水渍的痕迹.三月春花渐次醒,迢迢年华谁老去.
  • 踏上神的足迹

    踏上神的足迹

    葛天玉龙,一个在错误的时间站队了位置的上古人物,通过自身的经历,埋藏了一个旧的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奸雄曹操

    奸雄曹操

    书友群:奸雄曹操交流群587409046一个是乱世之奸雄,一个是救世之能臣一对好兄弟,一对好战友如何携手在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重振大汉于危难之际两个人物,一段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热门推荐
  • 老婆的近身侍卫

    老婆的近身侍卫

    一纸合约,与冰山老婆的都市故事,也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历史。
  • 封仙泣

    封仙泣

    乱世纷纷,群雄并起。天下变,我心不变。有恩于我者,舍生必报;有仇于我者,舍命必究!父恩如山,母恩如海!父尚在,怎可不寻?!母尚存,怎可不亲?!仙路渺渺,阻我前行者,哪怕是整个苍穹,必叫他天翻地覆......
  • 再爱你一万年好不好

    再爱你一万年好不好

    四个好姐妹终于回到了祖国,为了让自己的天生丽质不引人注目特意乔装打扮进了学院,无奈气质非凡的她们最后还是成功吸引了校园里四大校草们的关注的目光~原本希望生活平淡一点的梦想被残忍破灭,遇上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恐怕四位童鞋再也逃不掉了吧~~
  • 城市轮回

    城市轮回

    17岁少年吴天,遭人陷害全家无端横死。生命就要终结之时,突有奇遇。不但获得了城市轮回者的资格,还重生到了柔弱少年李若颖的身上。从此为了复仇踏上了强者之路。。。。。。本书封面由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封面组,感谢美工甜②7。
  • 落魄嫡女:宠爱美男很刁蛮

    落魄嫡女:宠爱美男很刁蛮

    她二十一世纪当红一线女演员,一场阴谋,竟让她陷入古代的勾心斗角。比演技?你有我会演?府中庶女对她使尽阴谋诡计,却被她当垫脚石一脚踩去。怀着满心腹黑,她一步步踏上了没有回头的路。一次次从死亡中回旋,终于让她立志,一定要将天下美男尽数收为男宠,为她所用。“怎么样,做备好做我的皇后了吗。”“回皇上,民女不敢当此重任。只求一日一美男,一生保平安便可。”身居高位的男子顿时头顶一阵乌鸦飞过。
  • 相公太坏太腹黑:驭狼

    相公太坏太腹黑:驭狼

    一人、一狼、一剑,行天下!哪怕如狼嗜虎的男人们,在阴谋阳谋中穿梭自在!惊艳!畏惧!要得便是这个效果!什么前情后债,通通与她无关!护我该护之人,爱我该爱之人!是圣女又如何?挑起责任又能如何?照样玩得转!
  • 狂徒降世

    狂徒降世

    他们是一群狂妄之徒,杀魔诛神,无所顾忌。他们是一群无路可走的可怜人,浪迹天涯,只能互相依靠,生死与共。他们是一群有傲骨的人,不愿作顺民,宁鸣而生,不默而死。他们有共同的暗号,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组织——“狂徒”。不是他们改变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他们,在这个百家争鸣,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降世,踏上一条创世之路。PS:老书《斗魂九霄》已经完本,人品绝对有保证,风格同往常一样,玄幻加漫流,希望大家喜欢。
  • 魂宠世界

    魂宠世界

    萧雪雪不小心目睹谢莫拦路打劫后惊声呼喊:“你怎么可以这样?”谢莫一本正经地说:“我这是在教育他们野外生存的技巧。”“那也不能把别人的衣服扒光啊。”“这件可是魅影狐皮编织而成可值钱了。对了,小妹妹,你一个人?”“啥?”“姑娘,我看你浑身上下煞气居而不散,最近恐有血光之灾。老夫决定舍生成仁借你宝物一用替你挡灾。“....”--------------------------------------------------------------这是一个魂宠的世界,波澜壮阔的苍蓝巨鲸、飘蓬断梗的通天灵木、赤翼遮天的绝世凶禽。懵懂少年从学院走出,却震撼了这个世界。
  • 闪婚强爱:秦少宠妻无度

    闪婚强爱:秦少宠妻无度

    莫名其妙地发生了一夜情,莫名其妙地被要求负责说去领证结婚,沐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惹上这座城市最不能惹的大人物:秦朝阳。只是男人的情绪变化太快,让她无力吐槽,前一秒还在调戏她,下一秒,居然生气。“我是姓秦,可我不叫禽兽!我叫秦朝阳,是第一声的zhao,而不是第二声的chao。而且,我明天就会成为你法律上的丈夫,别到时候别人问你,你连自己老公叫什么都答不上来。”沐晨:“……”
  • 炫风小魔王

    炫风小魔王

    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偶然被人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神秘而又残酷的世界中,为了摆脱侵占自己身体的阴影,为了躲避敌人追杀,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朝不保夕,危机四伏的荆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