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69400000003

第3章 泥人之乡(1)

明清两代是民间泥塑地域性特色形成的时期,全国出现了好多泥塑重要产地,被称为“泥人之乡”。

北京

北京泥塑在社会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兔儿爷”,俗称“吧嗒嘴”,极讨人喜爱。它原是我们祖先祭月的供品,后来渐渐演变成儿童的玩具。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传说兔儿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从明代起,北京人就有向家里请兔儿爷、向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请兔儿爷是请平安,送兔儿爷是送吉祥。

兔儿爷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节令玩具,是老北京中秋节的标志之一。旧时,中秋节前半个月,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西单等地都有卖兔儿爷的摊子,摊子上架设数层楼梯式的木架,逐层增高,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儿爷,人称“兔儿爷山”,为团圆佳节增添了不少的欢乐气氛。

兔儿爷兔面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五彩,或坐或立,或捣药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兔儿爷虽说是“兔面”,但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他部位还是人脸。也就是说,除了头顶上那对长耳朵和三瓣儿嘴是兔子模样外,兔儿爷的身体、脸形、姿态都是人的样子。

“爷”本是北京对于贵人的尊称,进而引申为对神的尊称,如“马王爷”、“灶王爷”等。那么,兔子为什么也成了“爷”呢?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月宫嫦娥看到人间到处是呻吟声,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为百姓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狮子或老虎,走遍了北京城。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后,又回到月宫。人们为了感谢玉兔,在她临走时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玉兔虽然走了,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骑凤的,有披挂铠甲的,有身着各种衣服的,千姿百态。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玉兔,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奶奶”。后来,兔奶奶渐渐演变成“兔儿爷”了。

老舍先生曾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对当时北京市场上出售的兔儿爷作了生动的描绘:“小兔儿的确做得细致,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75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孩子那样地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故宫博物院藏有多种兔儿爷,都是当年皇子皇孙祭月的遗物。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分别填入分成前后身的两个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再把前后身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胶水后再上色。大型兔儿爷高三尺,小的不到一寸。

除兔儿爷外,北京泥塑多以民间传说及戏剧人物为创作对象,也有泥娃娃、泥玩具等造型。

据《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记载:北京泥塑以北京泥人张为代表。北京的泥人张与天津的泥人张是地区不同的两个艺术流派。北京泥人张的创始人是张延庆,生于清代道光年间。他以做蛐蛐罐、小泥人起家,名扬京师。到第二代张寿亭、第三代张桂山时期,除了继承传统作品外,还擅长仿制明、清两代的陶制品,大部分卖给皇宫、王府和豪门。张家传人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工艺,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是张铁成,他的设计多次获奖。他的作品“三世佛”、“十八罗汉”被故宫博物院珍藏。他在继承泥塑传统手法的同时,开创了泥塑艺术的新天地。

天津

天津泥人张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流传最广的一派彩塑,创始于清道光年间。

道光六年(1826年),张明山出生于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名文书,后来到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13岁离开私塾,随父亲捏泥人,从事泥塑创作,借以养家糊口。

张明山心灵手巧,想象力极强,很快就能独立创作了。

那时,天津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张明山常去看戏,常拿名角为模特捏制泥人。

18岁时,听说京剧名角余三胜前来天津演出《黄鹤楼》,张明山便怀揣一块泥去看他的戏。张明山边看戏边把余三胜的扮相捏了下来,由于表情和身段都酷似本人,形象传神,一下子轰动了天津。从此,张明山被称为“泥人张”。

张明山不但有超人的表现力,在备泥和捏制工艺上也特别讲究。因此,他的作品至今虽然已近二百年了,却仍不燥不裂。

原来,张明山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对比,发现天津西郊古河道下一米处有一层红色胶泥,含沙量极少,特别适合捏泥人。那些纯净的胶泥经张明山风化、打浆、过滤和脱水之后,再放入棉絮反复砸揉,直至变成熟泥。张明山将用熟泥捏制成型的泥人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后入窑烘烤,出窑后再细心打磨着色,便成为一件完整的泥塑作品了。

张明山在继承传统泥塑艺术的同时,还从戏曲、绘画、民间木版年画等其他艺术中吸取营养。

张明山高超的泥塑技艺引起了达官贵人的兴趣,纷纷出重金请他塑像,就连清末军机大臣李鸿章也请他塑像。张明山为人正直,就像良史秉笔直书一样,连对方的缺陷也如实地刻画出来,决不为了取悦他们而加以美化。因为塑像逼真,酷似本人,对方即使想挑剔,也不好说什么。

张明山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塑造生动,作品极具生命力。

泥人张有时反映民间习俗,有时取材于民间故事,有时取材于舞台戏剧,有时取材于《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

张明山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地。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设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厘米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架上雕塑,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作用。

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

张明山的作品精美,传遍全世界,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苏州

明清两代,苏州虎丘地区出现了很大的民间工艺品市场,出售民间玩具,其中就有泥玩具,被誉为“虎丘耍货”。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他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即阖闾大城,也就是现在的苏州,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阖闾大城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位于江苏南部,太湖东岸,规模宏大,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虎丘是一座小山,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十里。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山,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虎丘高十余丈,古树参天,山虽小,但景多。五代时修建的虎丘古塔矗立山巅,已有千年之久。虎丘依托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苏州泥塑工艺有捏像(又称“捏相”,“塑真”)、耍货两种,都集中在虎丘一带,所以又称“虎丘泥人”。

清顾禄《桐桥依棹录》介绍捏像时说:“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今虎丘习此艺者不止一家,而山门内项春江称能手”,又说苏州泥人“其法始于宋代袁遇昌,专作泥美人、泥婴孩及人物故事,以十六出为一堂,高只三五寸,彩画鲜艳,……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泥鳞、泥介、皮老虎、堆罗汉等”。《吴县志》里也说:“宋时有袁遇昌,吴之木渎人,以捏婴孩名扬四方。”

苏州泥塑与潮州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泥塑、无锡惠山泥塑并称为中国四大泥塑,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州泥塑确定了鲜明的特点和崇高的泥塑地位。

“虎丘塑真”即照着真人捏泥像。虎丘塑真的技艺相当高,捏出的人像惟妙惟肖,连皮肤的质感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清代晚期,虎丘塑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微型的泥塑头像。原来的塑真头像大约有鸡蛋大小,专供案头摆设或馈赠亲友。后来,头像以小为贵,越做越小。清光绪年间,泥塑头像小得仅有瓜子那么大了。这种袖珍头像并非微雕艺术,而是艺人发挥了聪明才智,用“缩模”工艺巧制而成的。

原来,泥土形成后在晾干过程中要失去水分,泥土分子的组合结构会相对变得紧密起来,整体的体积就会收缩了。一般较细的黏土在晾干后,体积缩小8%—10%,有些泥土可缩至12%。缩模工艺正是经验丰富的泥塑艺人根据泥土的收缩特性创造的:先用泥土捏好惟妙惟肖的头像,晾干后翻印成泥模,泥模晾干收缩后,放入火中烧成陶模;再用陶模翻制头像,头像晾干收缩后又制模烧成陶模……经过如此多次反复,直到头像缩到瓜子那么大。这样,小头像眉目清晰,比例正确,决不走样。

虎丘塑真是一种延续了几百年的民间工艺,是多年来民间艺人苦心孤诣探讨研究而发明的工艺手段,在中国民间工艺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直至今天仍有极高的价值。

现在,这种特殊的缩模工艺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苏州泥塑是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研究中国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集民俗、宗教、雕塑、绘画、书法于一身,具有艺术、历史、观赏、收藏等价值。

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泥塑于2008年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锡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无锡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大运河在境内流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称“太湖明珠”。

惠山又称慧山,位于无锡市西郊,是江南名山之一。因山中多泉,又名惠泉山,有“天下第二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著名的惠山泥人就产自于这里。

惠山泥人的原料取自惠山东北山脚下的黑泥,泥质细腻柔软,弯而不断,可塑性极强。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明代(1368年—1644年),惠山泥人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无锡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由于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

自清朝以来,惠山泥人一直驰名中外,成为中国泥人的代表。

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称为“耍货”。春季,江苏有不少地方要举行迎神活动,还要赶场,进行交易活动。这时,惠山泥人大量上市。早期作品主要有“大阿福”、“小花囡”、“老寿星”、“皮老虎”、“车状元”、“大青牛”、“观音菩萨”等。有不少品种可以活动或发声,通过拉、摇、吹造成音响效果,极受儿童喜爱。

泥娃娃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阿福”,是一个或一对健康甜美的胖娃娃。成对的阿福称“对阿福”,一男一女,身着梅花五福袍,怀抱金毛大青狮,微微带笑,稳重端庄,令人见而生爱。

“阿福”源于当地流传最广的“阿福降狮”的传说:从前,惠山上有一种妖狮,专吃小孩,无数无辜的儿童葬身狮口。后来,天上下来两位神仙,英勇无敌,降伏了妖狮,为民除害,把幸福和安宁带给了人间。因此,百姓感激他们,塑出他们的形象,家家供养。因为他们给人间带来了幸福,所以取名叫“阿福”。这个传说反映了百姓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多年来,经过艺人们长期反复的提炼,阿福的形象更加完美,寓意更加明确。阿福成了幸福的象征,成为人们对生活的祝愿。

“阿福”除标准造型之外,还有多种变化,有“团阿福”、“小阿福”、“扑满阿福”等,都达到了“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程度,人见人爱。

阿福不仅在中国出了名,在世界上也被交口称赞,载誉多年,成为中国泥娃娃的代表作。

惠山泥人中的另一个重要品种是花囡。江苏方言称小姑娘为囡,花囡指好看的小姑娘。花囡的基本造型是一个笑眯眯的小姑娘,天真淳朴,喜气十足,造型简洁。

花囡有多种造型,有如意囡、双桃囡、西瓜囡、团囡等。花囡的装饰纹样多用大红、天青、紫、绿等颜色描绘,鲜明中透出古拙,活泼中带着凝重。

泥娃娃中还有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手持宝盒的胖娃娃,称“和合”,寓意和谐,表示了“和为贵”的思想。

取材于儿童形象的泥人作品体现了我们祖先朴实真挚的传统道德观念,并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希望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感情。

惠山泥人题材广泛,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戏剧情节、知名人物都成为这一类玩具的创作题材,如“草船借箭”、“关羽看兵书”、“武松打虎”、“唐僧取经”、“小尼姑下山”、“哪吒闹海”、“十八般兵器”、“八仙过海”等。这一类泥玩具除了娱乐、观赏之外,还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早期惠山泥人中有一种玩具叫“大青牛”,遍体青黄色。当地民谣说:“摸摸青牛头,种田不用愁;摸摸青牛角,种田用得着。”大青牛象征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殷切期望和对牛的感恩之情。

“蚕猫”是深受农民喜爱的作品。无锡地处江南,种桑养蚕的农户极多。老鼠是蚕的天敌,猫是蚕宝宝的保护神。蚕猫的式样丰富多彩,既是玩具又是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对蚕的保护。

惠山泥人作品还有“车状元”、“车老虎”、“吉庆有余”、“一团和气”、“福寿三星”、“聚宝盆”、“刘海戏金蟾”等。这些玩具具有活动、音响等效果,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对全国各地的泥玩具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惠山泥人造型简洁、生动,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绝无斧凿痕迹,形成了饱满圆润的风格,具有和谐含蓄的气质,深沉素雅,明快凝重。艺人在用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配绿,一块玉;红配紫,一块死。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切忌花里胡哨。”

惠山泥人集中地体现了江南民间艺术的精神面貌,被誉为南国民间艺术精品。

惠山泥人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多位著名惠山艺人应邀出访美国、日本等国,进行表演,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凤翔

陕西凤翔泥塑造型奇特,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多是空心的圆塑,也有浮雕式的作品。

同类推荐
  •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本书收录《书家·文化·艺术》、《临帖与审美》、《三书并记》、《灵感》、《王羲之与顾恺之》、《关于圣教序》等文。
  • 收藏兴趣热线

    收藏兴趣热线

    本书主要有关青少年收藏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邮票、玉石、奇石、陶瓷、书法、古玩、印章、烟标、火花等内容。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绘画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绘画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热门推荐
  • 轩辕游之七情破晓

    轩辕游之七情破晓

    七情啦!!破晓破晓破晓啦!七情破晓啦!.。
  • 冰焰战神

    冰焰战神

    一本仙魔道三界禁忌功法,开启了主角修炼之路,身含天阴之气,吸纳万物之魂,丹有天地奇火,燃尽焚天之力。冰魂雪魄!血染焰阳!
  •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年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和短章》,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作者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 樱花落地成霜

    樱花落地成霜

    她们本来是一群单纯,要好的朋友,莫然和华芊却因为一个席殇城,闹的不和成为对手,而一旁的方玘和萧唯都有自己的归属,她们一路走来,变的冷酷无情,甚至不再是以往那般美好,青春的回忆满满都是伤痕,而职场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 血脉龙神

    血脉龙神

    古老传说中,人类的血脉之中蕴含着太古神魔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毁天灭地,能够遨游星空,能够焚江煮海......不过,这股力量一直潜藏血脉之中,直到有一天,血脉沸腾,力量爆发,整个世界为之而改变。获得了一丝龙脉精血的少年王亮,开启龙神天赋,化身龙神少年,纵横天下。ps:已有两本百万字之上的完本小说《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修行者犯罪调查科

    修行者犯罪调查科

    “你好,这里是修行者犯罪调查科。”“啊,警官。我家的猫跑到树上了,能帮忙抓下来么?”“……”这里有毒舌的颓废大叔,这里有热血的小鲜肉,这里还有又暴力又漂亮的冰山女警!!这是一场鸡肋部门逆袭诸天万界的大冒险!!!。谁说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 tfboys之红颜倾绝

    tfboys之红颜倾绝

    三个闺蜜回到重庆,上学重庆八中,他碰见了他们三人,这些年来,校园发生的种种事件,他们最后能否走到一起?他们能否翻越过一个个的困难,相信彼此呢?想知道答案的,就进来看看吧
  • 不是钱的事儿

    不是钱的事儿

    负气少女,离家出去,却惨遭玷污,意外怀孕,无助之下,幸得他出手相助,她才知,他是这家私立医院的老板。他好心收留她,是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他了吗?那她是如何被冻进冰柜里的?她和他的相遇究竟是一场金风玉露的相逢,还是一场山河永寂的哀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昌硕里

    昌硕里

    总有人喜欢问我以前的经历,我想如果时间能够在往后倒退一点的话,那时我正驾驶着一辆破旧的金杯行驶在一条市级公路上,我透过车窗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越来越亮,车流也越来越稀少。但是我却必须时刻注意着燃油表上的指示灯,因为它早已经在提醒我油量不足了。如果我不能在燃油耗光之前找到下一个收费站或加油站的话,我将会在这条偏僻的公路上抛锚,而后果也会很严重,因为我根本没有做好在野外露宿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驾照上那可怜的分数并不比我上学时试卷上的分数多。我想如果我不幸碰到交警的话,我将要面临着“留人不留车或留车不留人”的两难境地,更有甚者人车俱扣。
  • tfboys之爱的幸福圈

    tfboys之爱的幸福圈

    你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为你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我的生命,你的容颜,将一直在刻在我的心里,永不会抹掉,也不会毁掉......默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