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71100000010

第10章 “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礼》

“三礼”通常指的是《仪礼》《礼记》和《周礼》。其中《周礼》被认为是古文经,《仪礼》为今文经,《礼记》则今、古文相杂。“三礼”的中心就是论述礼的制度、规范和意义,以及实现礼的途径等。

(一)《周礼》记述的古代政治制度

《周礼》是西汉早期发现的先秦古文经,原名《周官》。《经典释文·叙录》说:“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博士),以为《周礼》。”《周礼》被认为是古文经的正统所在,但它的出现与承传都不很清楚,自刘歆争立古文经博士以后,《周礼》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周礼》这部书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记述周王朝中央分别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为名的六部官制。但是,汉初发现它的时候只有五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根据生产的线索,用一本讲手工业生产的《考工记》来充数。因此现在看到的第六篇题目叫《冬官考工记》。所以,《周礼》是一部残缺的书。倒是《考工记》这部可贵的古代技艺学著作因此而流传下来。

过去古文经学家说《周礼》是周公作的,今文经学家又说它是刘歆伪造的,都没有根据。一般认为是战国人根据古代的资料写成的。但是也有人根据它的语言文字特点来推断,它应该作于东周初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了。

《周礼》在经学内部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古文经学的代表,在历史上它也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周礼》六官的建制对我国历代王朝有相当大的影响。传统社会的官制建设都参考《周礼》,例如隋唐以后直到明清,中央政府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建制,和《周礼》的六官一一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其次,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变法行动都是依据周礼展开的,例如王莽变法、苏绰定制、王安石变法等,我国近期的官制也有许多是采自这部书的。

(二)《仪礼》记述古代礼俗

“三礼”中在西汉立于学官的是《仪礼》,五经中的“礼”指的就是《仪礼》。《仪礼》在汉代只称《礼》。因为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所以又叫作《士礼》,相对于《礼记》而言又称《礼经》。《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这就是今本《仪礼》的最早来历。因为这部礼书主要讲“冠、昏、丧、祭、饮、射、朝、聘”等典礼的仪注、程序,所以晋朝以后称为《仪礼》。

《仪礼》在汉朝有今古文之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礼》有今文经17篇,古文经56篇。今本《仪礼》就是17篇今文经,古文经已经失传。《仪礼》相传是周公所作,那是没有根据的。但《礼记·杂记下》说:“恤由(人名)之丧,哀公使孺悲(人名)之孔子(到孔子那里去),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写下来)。”

可见,《仪礼》所收材料很早,孔子教学生演习礼仪,用的应该就是这些材料。因此,《汉书·儒林传》说孔子“缀(整理)周之礼”是有根据的。

(三)《礼记》反映的儒家礼治主义

先秦时代还没有《礼记》这样一部定型的专书,那时只有许多阐释《礼仪》的材料,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礼”的论文、杂记,这些散篇文字统称为“记”,就是“记述”“笔记”的意思。“记”的原始形式大概多数是以附记的方式写在经文后边。今本《仪礼》中许多篇章之后都附有这种解说性文字。

“记”在先秦是不少的。但经过秦以后,传到后代的已经有限了。《汉书·艺文志》所记只有“《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礼记》为“记”,不是“经”,乃孔子七十二弟子后学所作,是先秦到汉初儒家思想资料的汇编。《礼记》在两汉没有立于学官,它之所以被以后的社会和学者列入“十三经”中,是因为它通俗易懂、阐释详细,若无《礼记》的解释,《仪礼》的规定和先秦儒学的具体内涵是无法得其详的。旧说西汉礼学家戴德编过一个85篇的选本,人称《大戴礼记》,简称《大戴记》。戴德的侄儿戴圣编过一个49篇的选本,人称《小戴礼记》,简称《小戴记》。但是经过后代学者研究,其中既有今文家说又有古文家说,而西汉传经家法森严,不会今古文混编,所以怀疑这两种选本东汉人曾经改编过。但无论怎样,这两部书是今天仅见的汉代选本。《大戴记》尚存38篇,有注本行世。《小戴记》就是《十三经注疏》中的《礼记》,49篇全存。《礼记》在经学中的地位不高,但在我们现代的经学研究中,《礼记》却是我们研究早期儒学和“三礼”的重要典籍。

《礼记》是一部儒学资料汇编,所以其内容很杂。大体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理论文章。如《礼运》讲儒家礼治思想,《学记》讲教育的重要性,《乐记》讲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第二类是关于各种礼仪、礼制、礼节、守则的杂记。比如《祭义》讲祭祀的根本意义在于“敬”,《昏义》讲婚姻的作用在于“合二姓之好”等等。再一类是有关礼和礼治的逸闻、故事。如《檀弓》里讲孔子的弟子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争论。此外还有两篇像《仪礼》那样记述礼法的文字,即《投壶》和《奔丧》。所以《礼记》很像一本礼学杂志。

《礼记》尽管杂,却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旨,那就是儒家的礼治主义,也就是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儒家认为,远古时代“天下为公”,那时人没有私欲,一切都很美好。后来天下被君主私家占有,就产生了种种社会弊端。为了维持封建秩序,就规定出种种礼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社会也还算安定。但到了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动荡,旧的礼法不起作用了,在儒家看来就叫“礼坏乐崩”,天下大乱。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恢复(古代主要是西周)礼法,加强礼制教育,以期维护封建宗法关系而求得社会安定。这就是儒家礼治主义的基本思想。

为了贯彻礼治主义,儒家给各种礼都定了特定的社会意义。比如结婚本来是爱情的归宿,但是从礼治主义的立场看,性质就不同了。《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至于青年人的爱情、幸福等是根本不去考虑的。

《礼记》把礼治的作用讲得非常明确。《礼运》篇说:“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意思是说:礼是根据天理,效仿地德而制定,要布列于鬼神,贯彻到冠礼、婚礼……中去。圣人用礼指导一切,国家就可以走上正轨。礼是君主的重要工具,是用来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

《经解》篇又从反面论述:“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防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旧的堤坝)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水患),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儒家把礼看做防止动乱的堤坝,毁了堤坝就要发生水灾,废了古礼就要发生动乱。《礼记》从正反两方面把礼治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部《礼记》的总纲领。

伴随着对礼的阐述,《礼记》里也表述了许多精粹的思想。《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就是说:在大道实现的时代,天下公有。那时选举贤明的人主政,讲究信义,倡导亲善。所以人们不只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自己的子女,而要让老人都能安度晚年,青壮年都能有所作为,儿童都能得到抚育,孤儿孤老和残疾人都有生活保障。男人有事干,女人有婆家。财物怕的是弃置浪费而不是归自己所有;劳力怕的是不得发挥而不是为自己谋利。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偷窃、叛乱、害人的事也不会发生,晚上连大门也用不着关闭。这就叫“大同社会”。

这种“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它给后世立志于改造社会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思想材料。

《礼记》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作过深入的讨论。比如《学记》篇论教育学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理论,至今还是教育学上的至理名言。

总之,《礼记》这部书,精华与糟粕并存,神气与腐朽杂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一般的社会属性来说,“礼”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准。我国素有“中华礼仪之邦”之称,如果排除儒家的封建宗法观念,代之以新社会的人际关系,爱国爱民、廉洁奉公、敬老尊贤、尊师重教、先人后己等一系列“礼”的合理内涵,正有待我们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二十四史-宋史

    二十四史-宋史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本书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 晋祠文物丛谭

    晋祠文物丛谭

    本书主要介绍了晋祠文物,内容包括晋祠古建筑和文物考略、晋祠圣母殿的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我国古建筑物上的斗拱等。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热门推荐
  • 如玉娘

    如玉娘

    本文偶有重口味,有腐有青春,有泪有甜还有帅哥一枚枚且看金枝玉叶如何集宠于一身,腹黑卖萌,勾三搭四未必女尊11,一切结局见分晓
  • 灼灼狐泣

    灼灼狐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世人眼中神秘莫测的狐为何祸国殃民?一是因狐的妖媚乱人心,二是因狐的一生起伏,飘忽不定,等到你真真正正找到时它已经死了,无法揭开它们为什么会变成人的秘密。诸人的贪念也源于狐的——长生不老。当从不哭泣的狐落泪时就证明它们抛弃了身为狐的无情。传说,只有狐爱上了某个人才会落泪。青叶主君之子清溪、九尾坠狐未然、以卜为的迟府大公子迟歌、还魂换心的芸如初、为情所伤附身凡人的清瞳,以及居于幕后的芸夫人、未央都是被云城这个节点卷进来的人。千万年来狐的传说,终究在此磨灭。他们,或许能逃过一劫。
  • 半亩方塘

    半亩方塘

    都市女偶得鸡肋空间,没有良田没有森林没有牧场,只有半亩小池塘。好吧,鸡肋空间也不错,没事养养鱼,闲来种种莲,发点小财斗斗极品亲戚。半亩方塘随身带,生活果真乐无穷,只是,家里冒出来的这只包子是怎么回事?
  • 逍遥武皇

    逍遥武皇

    一名少年的成长历程;一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一条武者的巅峰道路;一代明君的天下大业;
  • 美国历史(英文版)

    美国历史(英文版)

    《美国学生历史》(英汉双语版)出版问市后,受到众多读者欢迎,不少读者期望能买到英文原版关于美国历史的教材,《美国历史》正是为满足这部分读者纯英文阅读的需求。这本全英文版的《美国历史》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比尔德编写,以西方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殖民地时期到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文明发展。《美国历史》按不同历史时期,分知识点,一一讲述,便于理解记忆。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章的重点和难点,每章末尾还附有练习题和思考题。文中还配有相应的插图,便于对不同地域和各个时期人物及事件有更直观感受。
  • 立梦于墟

    立梦于墟

    自霜流汇聚的那一刻起,投影发生偏折。原型被扭曲,世界被延展。立于废墟之上的,是梦境还是另一个真实?一点点拼凑起来,一卷一人,一人一世,一世共一界。“待时机到达,吾将燃尽一切,湮灭......这本就不该存在的世界。”“但在此之前,汝,必须消失。”非爽文,非小白。新书望支持。
  • 九觉逆空

    九觉逆空

    巍然九觉山,始于荒古时期未知年月,集天地之灵气,成仙家之所,而其中秘密却多而复杂,群雄纷争,窥其神物。天下神兽时乌之类,传言可逆转时空,究竟其在千万年后能否现其真身,独霸天地?又究竟谁能拯救天下苍生,力挽狂澜,飞升渡劫?此中精彩,尽在《九觉逆空》!!!请关注新书《无穷鬼道》。。。。。。
  • 圣魔天图

    圣魔天图

    续走世界旅程宗派,诛仙横扫亿兆生灵涂炭。丹药,一丹河炼浮沉九世轮回。符文,一点神纹跌宕起伏世界。炼器,一锤定制无尽乾坤海洋。……………………………………………………——欢迎阅读血眉《圣魔天图》
  • 冰封尘爱之追忆徘徊

    冰封尘爱之追忆徘徊

    几个不同的种族少年少女因青春的萌动发展的故事最后却一一死去这其实是个阴谋你......相信吗?
  • 光辉道路

    光辉道路

    21XX年10月10日午夜,中国西南腹地,十万大山深处,世界第一大公司寰宇生物科技集团研发基地中心大楼外,十几台巨大的镭射探照灯交叉扫射,把四周的草坪照耀的比白天还要明亮,配备了最新型高斯来福枪的装甲机器人在路面上来回移动,用红外线扫描器和生命探测仪不停地将是四周的动静,随时准备大开杀戒大楼内部,用吸光材料制成的漆黑帘幕悬挂在墙壁内侧,八米多高的超级计算机主机摆在大厅正中的位置,十六个五边形、四米多高的存储器呈放射型分布在主机的四周,六十四个巨大的屏幕悬挂在大楼四周的墙壁上,屏幕上面飞速滚动着一行行代码;数十名身穿防护服的技术人员飞快地敲击键盘,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尼莫书友群:43115683,欢迎各位书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