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85400000046

第46章 胡服对汉服的一次胜利

汉服、胡服相互影响、融合,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此番服装改革,粗看起来似乎仅仅是穿什么式样的衣服的问题,其实际意义则远远超出这个范围。这些改革,不仅与政治相关,更与“球藉”相连,也就是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禁忌很少,今日的人们常发思古之幽情。

确实如此。春秋战国以后,思想界有多少创新呢?没有多少,人们几乎用全部精力阐释那时的思想——一句话,先贤营造的思想厚土后人挥汗如雨去挖,也没有挖出多少。但我们侧过身,向古人的生存环境张望一下,也会手心冒出冷汗。春秋初期,诸侯国尚有百余个,经过多年的争霸战争,到春秋末年,只剩下晋、楚、齐、秦、越五个大国和鲁、宋、郑、卫等几个待亡的小国。战国以后,晋国分裂成赵、韩、魏三国,再加上秦、楚、齐、燕四国,成为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七个国家。

“战国”之名就因这七大国不断进行征伐攻战而来。随着中小诸侯国大量被兼并,各大国在战国后期,进行了互相吞并的激烈战争。刘向曰:“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王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乱象、惨象大体如此。仅以战国后期秦国进行的吞并六国战争而论,死亡人数之巨,颇使人震惊。周谷城先生的《中国通史》采录了斩首数字。

惠文君……七年(前 331 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

七年(公元前 318 年。惠文王十四年,复改为元年,故此处的七年,与上面的七年不是同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韩将),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十一年(前 314 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

十三年(前 312 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

武王……三年(前 308 年),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前307 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前 301 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十四年(前 293 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三十二年(前 275 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

三十三年(前 274 年),客卿胡伤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卬、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

四十三年(前 264 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四十七年(前 260 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万尽杀之。

五十年(前 257 年),……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集解”称徐

广曰:楚一作走。“正义”按,此时无楚军,走字是也),流死河二万人。

五十一年(前 256 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五十二年(前 255 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自公子昂与魏战,到周之初亡,秦所屠杀或掳去的六国民众,竟达一百三十九万八千人。

那个时候,各国的总人口虽无准确数字可供我们采用,但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估计秦初的人口也就是两千多万。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统计,从前 481 年至前 221 年的 260 年间,发生战争、变乱的年份有 217 年,占了全部年份的 84%,没有战乱记载的年份仅有43 年,占 16%。战乱发生频率如此之高,被吞并的危险如此之大,任何一位执政者都不得不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厚的改革意识。在赵武灵王之前,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都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此外,齐国、韩国、燕国等国的变法也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

战国时期涌起的改革大潮,是环境推动的,因此改革的实际功能在那个时期得到了无以复加的重视,不是为做姿态,也不必要做姿态。不改革就没有生路,在战国时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今日还好好的一个国家,过几个月就可能已沦入别人之手。在这个大背景下,赵武灵王在他的国家掀起改革风暴,实在没有什么新奇的,相反,如果他不改革,得过且过,倒是不太正常。

然而,赵武灵王的改革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改革,粗略而言,就是改掉不合理的地方,使社会更加雄伟强大。赵武灵王的改革,也没有溢出这个轨迹,倘若要说不一样,也决不在此处。他的不一样,在于实

事求是,摒弃妄自尊大。单凭服制“全盘胡化”这一点,就足以使别的改革者相形见绌。所有的改革,就其实质而言,都是为了国柄的稳固和国运的长久,但也存在遭人误解的危险。首先是参照系的选择,其次是改革的力度。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他继位时,赵国只能算二三等国家,国势比较弱,经常受到强国的欺侮,曾被齐国、秦国打败,不得不割地与秦国求和。我们可以推断,赵国求强求富心情之迫切,可能比别的国家更甚一层。但赵武灵王可圈可点之处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勇敢无畏地选择了“夷狄”作为学习的对象,以少数民族之长补己之短。

一般而论,“夷狄”向中原学习,中原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显示了中原文化的伟大,也是把先进文化发扬光大的好机会。文明如水,就其大势而言,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问题的难点在于,有些中原人,持万古不变的观点,一味强调自己的优长之处,把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然后觉得人皆不如我,然后悠哉乐哉,陶醉其中。优越感使他们自高自大、闭目塞听。其实,文明大势千变万化,哪有万古不变之理?

哪一个民族兴旺,谁的经济力量强大,谁就是老大。民族兴则文化兴,民族亡则文化亡。这正如时下英语的命运。现在,英语几乎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们的学生说起汉语来如小儿咿呀学语,人们不着急,大街小巷补习英语的这种班那种班却多如牛毛。其实,直到二战结束初期,许多国际组织、国际场合还是以法语为主,英语并不显赫。就因为近代以来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两个国家刚好是英语国家,英语便成了语言队列的排头兵。服装亦如是,如果一个国家实力比你强大,文化也就处于强势,服装就会大范围扩张,反过来便销声匿迹。

什么是胡服骑射之“胡”?其实就是北方草原地区各民族,古代人对居住在那些地区的民众泛称为“胡”。《汉书》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辞海》载:匈奴称为胡或北胡。乌桓、鲜卑等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西域各族在匈奴之西,故泛称西胡。与少数民族比较起来,当时中原地区文明相对发达,有点“牛气”。居发达地区而向不发达的胡人学习,赵武灵王面对的阻力可想而知。华夏文明,博大是博大,精深也不是虚言,但喜欢把事情与伦理主义挂起钩来,什么都牵扯到政治。

而赵武灵王的改穿胡服,恰是强调服装的功能性,淡化其伦理色彩。争疆夺土的战争本身,关注的是服饰与骑射的彼此适应问题,而根本不是那些“牵强附会”的道德伦理。世事艰难之一,不仅在于莫衷一是,同时在于是非混杂,在于似是而非,在于似非而是。有无上威权的赵武灵王,在胡服的是是非非面前,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所谓“胡服”,即短衣齐膝、窄袖、左衽(左边开襟)和紧身窄袖,下着裤装的衣装,与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长袍大袖式汉装有较大差异。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将当时华夏人习惯穿的服装改成处于游牧阶段的少数民族的服装,将华夏人打仗依靠车战和甲兵的方法改为骑射作战。地处北方的赵国,常常被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赵武灵王与众人一起分析了赵国四面受敌的不利形势,表示要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为胡服。

这是大事,涉及到改革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赵武灵王担心改变周公、孔子传下来的衣冠礼仪之俗将受到谴责。他对大臣肥义坦露心迹:“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果然,他的叔父公子成铿锵有力地讲了一番道理:“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简单理解这些教诲,无非是说:中国是文明人所居之所,万物汇集之地,圣贤推行教化之处,习用的是诗书礼乐,技术发达,是蛮夷倾心学习的榜样。现在君主舍弃这些而穿胡服,改变古圣贤的教导,更改古时的规矩,违背百姓意愿,伤害学者,背离中国传统,所以希望君主慎重考虑这件事。这番话,政治色彩极强,任何时代都是杀伤力很大的观点,也是造就人们求稳妥求平安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很少有人敢于明确说丢掉传统,眺望未来。你看历史上敢于明目张胆提倡外族服饰的人,除了赵武灵王,举不出几个例子来。胡服对汉服的全面胜利,也只有赵武灵王时代。实际说来,赵武灵王宣扬“全盘胡化”,还不是为了政权长运久安?

赵武灵王毕竟是改革家,公子成的观点对他而言并不陌生。他指出,“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然后清楚地分析外部形势,指出彻底改革的必要性。他说:“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史记·赵世家》)除公子成外,坚决反对的大臣还有不少,武灵王就又威又怒地说:“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后来终于成功易服。实行胡服的第二年起,赵武灵王领兵四处征战,到处打胜仗。他西攻林胡,林胡王不得不献马求和。前 296 年,灭掉了中山国。

赵国的成功,在列国间产生轰动效应,产生模仿行为。王国维指出:“战国之季,他国已有效其服者。”

公平而论,阻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人,未必就是改革的反对者。

他们所反对的,是赵武灵王激进的改革方式,害怕那种不顾传统的改革会给社会带来伤害。否则,公子成也不会为赵武灵王的言辞所打动。然而,这些人与现实的隔膜,对既得利益的看重,也于此可见。其实只要睁眼看看紧迫的现实,哪里还有反对赵武灵王的闲心?过分看重既得利益,有时与戕害改革区别不大。赵武灵王最后饿死宫中,与改革丝毫无涉,是选择接班人不当惹下的大祸。

我觉得,赵武灵王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浓厚的改革意识,而在于他的改革敢于触碰中原文化那根敏感的神经。自孔子以来,华夷之辨的重要辨识点之一就是服饰问题,服装与中原人的正统观念相连,甚至与政治意图缠绕在一起,以汉化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拍巴掌;以胡化汉,人们就会认为不怀好意,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赵武灵王则完全抛开了这一点,凭借威权,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现在有人认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同一种性质,实为大谬。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恐怕两个方面不能不提。一是汉文化确实比较先进,二是出于取得正统地位的目的。在拓跋氏入主中原以前,男女婚姻关系比较混乱。父子、兄弟共妻,兄弟姐妹为婚。为了改造拓跋氏鲜卑旧习,冯太后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执政后,实行了更为彻底的民族改革,禁同姓婚事,禁止使用鲜卑语言、服装等,提倡与汉族大姓联姻,讲汉语,着汉服等,汉化改革成效卓著。

另外,南北朝时,对峙的南北双方都自称中国,而将对方视为夷狄。

孝文帝曾召开会议,认为北魏是西晋合法的继承者。着汉服是一种标志,服饰的汉化具有高远的政治意义。北魏制定冠服经历的时间很漫长,用了 113 年。冠服制度的建立,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人们追随先进文化的证明。然而,就其勇气来讲,孝文帝不如赵武灵王,就其耐心和长于谋划来讲,二人都可谓是挺立潮头的人。

同类推荐
  • 大唐一字并肩王

    大唐一字并肩王

    “什么,现在是贞观十六年?”李慎满脸难以置信地喊了起来。“什么,我当今太子李承乾……”“什么我谋反失败了,被李二陛下打入天牢之中。”…………李慎彻底不淡定了,看来得想办法逃出这皇宫之中才行,按照历史记载李承乾这基友,好像被流放出去没有多久就嗝屁了……
  • 水煮宋王朝

    水煮宋王朝

    一个人想成功,就得有成功的条件,比如背景,比如才华。李京来到这大宋朝,外忧内患纷纷扰扰,各种改革纷至沓来,李京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 我是程咬金

    我是程咬金

    玄幻版,无节操,极品屌丝“程咬金”传记!
  • 仁富

    仁富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清末红顶商人中,胡雪岩是二品,王炽是一品;英国《世纪大典》把王炽评为上世纪10名世界首富中的第四,此排名没有胡;说下场,胡财尽人亡,王炽则得善终,李鸿章称其为清廷之国库。清廷诰封其“三代一品”封典,成为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王炽的第一桶金很干净……中法战争,中方需饷甚巨,独有王炽借垫白银六十万两做饷银。晋、陕、甘数省大旱,王炽捐银数百万两赈济灾民、兴修水利。王炽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王炽垫付数十万两白银筹办云南铜、锡矿业。兴办昆明第一家电灯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引进西门子公司发电机,建成我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力发电站等。讲急公好义,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热门推荐
  • 古典音乐一本通

    古典音乐一本通

    本书以时间为序,用最幽默、最时尚、最轻松的方式解读古典音乐。资深音乐DJ倾情演绎古典音乐家们背后的故事——“音乐之父”巴赫,“含着眼泪微笑”的莫扎特,“李尔王”贝多芬,“海顿老爹”,“疯人”舒曼,高贵的勃拉姆斯,趣闻轶事和名曲佳作尽在书中,带给读者轻松愉悦的视听体验。大量图片和音乐术语解释,令古典音乐不再高深莫测,以亲切而优美的姿态走近普通读者。
  • 霸道总裁:潜你没商量

    霸道总裁:潜你没商量

    娱乐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要么被人潜规则,要么被现实潜了你。那一夜,情迷,她甚至捕捉不到对方的一丝气息。他,明朗而又柔情他说,小纤,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不在乎他,优雅从容,他说,离开程诚,我能给你一切你想要的他,神秘高贵他说,如果累了,就靠近我,程逸能给你的,我能给,他不能给你的,我也能给!华丽蜕变之后,真相揭开,她又该何去何从?
  • 中国罪犯改造机理研究

    中国罪犯改造机理研究

    本书介绍了犯罪改造的定位、罪犯改造目标、罪犯改造价值、罪犯的可改造性、罪犯改造的基本条件、我国监狱理性运行机制、系统论与罪犯改造等17章内容。
  • 异世美容

    异世美容

    “眼睛不够大?简单,贴个双眼皮,化两条眼线,再沾个假睫毛,保证你迷死人!”墨竹头也不抬说,“最近手气不太好,唔~带串檀香木珠子,擦点檀香精油再去,赢了别忘记常来光顾喔!”墨竹笑着说。“丰胸?这有点麻烦。先回家炖点花生炖猪蹄吃,多喝些牛奶,补充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一个月后再来。”墨竹邹了邹眉头说。“算一下你带什么精油?真命天子是谁?这个可不能全信啊,听听就好,把你生辰八字写下吧。”墨竹正经地说。往下拉一点点,书评上方有作者调查,参与者貌似有加分哟~~O(∩_∩)O~看了请记得随手赏张推荐票,外加收藏到书架,都是免费地支持优雅,给优雅更大的写作动力
  •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不论是楔形文字,还是象形文字;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家庭,还是职场。历史的变迁、地域的隔阂、工作的转换……却不妨碍我们对责任相同的理解,责任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使命,应该承担的后果。
  • 只爱吴世勋

    只爱吴世勋

    虽然是帮忙发表,但是作者才华还可以!内容不错的嗒!
  • 凤隐天下

    凤隐天下

    洞房之夜,她从新嫁娘转瞬变为弃妇,弃妇成为和亲公主,替嫁到蛮荒寒冷的北方。只是,无人知晓,她从来就不是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劫法场、隐身份、战场谋、巧入宫,化身清丽小太监,她踩着刀尖前进,在各种势力间斡旋,拨开层层迷雾,终以颜倾天下!
  • 东欧之弧

    东欧之弧

    一个穿越到2010年乌克兰的年轻人,拥有了随身携带的“战争系统”,美国陆军武器系统,波音公司的航空航天武器,英国军情局的情报系统等等的装备和人员都可以廉价兑换出来。在动荡的东欧中,面对奢侈糜烂的西方,虎视眈眈的美国,不怀好意的俄罗斯,暗中操控世界的能源组织和共济会,主角怎么样才能制造出东欧弧形带?
  • 独霸苍宇

    独霸苍宇

    神秘的碎片,不仅让杂役沈铭踏上了修炼之路,更是让他开始了逃亡生涯,一路血战,沈铭逐渐成长为一方青年俊杰,踏着敌人尸骨,沐浴敌人的鲜血,逐渐让万族重视起来……
  • 夙生何以为卿离

    夙生何以为卿离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可笑我浪费了这么多年,却还是失去了站在你身边的资格。或许多年以后的梦中,我想我还是会回到从前,一步一步走过来时的路。几回花飞花谢,几回草长莺飞。当最后一个音符响起,想念被逼画上无尽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