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85400000052

第52章 郭嵩焘:试图直立行走的猴子

在晚清的官员中,郭嵩焘无疑是思想先进的一位,是和传统之爱国者有些不同的一位。换句话讲,他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的视角,都与常人有异,是思想解放队伍中的先驱之一。然而,朝廷内外,皆有人把他视为“汉奸”。

郭嵩焘是清末外交官,字伯琛,号筠仙。出生于 1818 年,卒于1891 年。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光绪元年(1875 年)授福建按察使,又任总理衙门大臣。次年首任出使英国大臣。1878 年兼驻法国大臣,次年以病辞归。

“以病辞”,多数时候是政治操作。1909 年 1 月 2 日,摄政王载沣将袁世凯开缺回籍,清廷的诏书谓“其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

实际上,是惧怕袁世凯的权力威胁到皇权。摄政王本想杀掉袁某,因张之洞极力反对才作罢,只令他回乡养病。

与袁世凯“足疾”有一点不同的是,郭嵩焘之“病辞”,并非清廷官方单方面行为,也有郭嵩焘自己不能不如此的原因,也就是他自己“托病”辞职。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铁路,开采矿产,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并极其关注西方的议会制度。这在古老的中国是不得了的言论,遭到顽固派的猛烈攻击是必然的。

郭嵩焘当大使期间,处理了很多具体事务,维护了中国的权益,一生与“汉奸”无缘,那么为什么得“汉奸”之名呢?郭氏的副手刘锡鸿对他的举止颇看不惯,向朝廷参劾了郭嵩焘,指出郭嵩焘有三大罪:

(一)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二)见巴西国王,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国主致敬!(三)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在刘锡鸿看来,这三件事都是大伤国体的,是“媚外”的行为。在那个年代,清廷是“天朝上国”,郭嵩焘的行为与此相悖,还不是有失国体?刘锡鸿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汉奸”二字,但其义自现。其实,郭嵩焘“汉奸”之名并非走出国门之后才有的。

郭嵩焘出使的直接起因是“马嘉理案”。马嘉理案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1874 年,英国陆军上校柏郎率领一支近 200 人的武装探路队探测从缅甸到我国云南的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馆派遣翻译官马嘉理前往滇缅边境迎接。1875 年 2 月,马嘉理引领柏郎一行未经知会云南地方官进入中国境内,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马嘉理首先开枪打伤一名群众,愤怒的群众将马嘉理及其数名中国随员杀死,柏郎一行也因此受阻,退回缅境。事后,中英双方经过一年多的交涉,先后签订了《烟台条约》和《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手足无措,只得答应英国的种种要求,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清廷决定派一向以懂洋务著称的郭嵩焘担此重任。消息甫一传出,舆论大哗。人们或替郭嵩焘惋惜,或劝他千万不要干这种丢人的事。郭嵩焘的家乡湖南听说他要出使外国,群情激愤。1876 年 10 月 4 日参加乡试的考生在玉泉

山集会,声讨郭嵩焘,并扬言要砸郭嵩焘家。郭嵩焘原来“激昂慷慨,本不以远游自阻”,但这次实在招架不住了,他一再向朝廷告病假,并想回湖南养病。慈禧太后于 1876 年 3 月 4 日、9 月 6 日两次召见郭嵩焘。

郭嵩焘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后一次召见:“问:‘汝病势如何?’答:‘臣本多病。今年近六十,头昏心忡,日觉不支,其势不能出洋,自以受恩深重不敢辞。及见滇案反复多端,臣亦病势日深,恐徒使任过,孤(辜)负天恩,不敢不先辞。’慈禧说:‘此时万不可辞。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我原知汝平昔公忠体国,此事实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又谕云:‘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你看此时兵饷两绌,何能复开边衅?你只一味替国家办事,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谕:‘这出洋本是极苦差事,却是别人都不能任。况是已前派定,此时若换别人,又恐招出洋人多少议论。你须是为国家任此一番艰难。’慈安太后亦云:‘这艰苦须是你任。’”最后,郭嵩焘成行了。

郭嵩焘生活的年代,清王朝已经远离了“盛世”光景,列强觊觎之志日逞。但在清政府的骨子里依然以“天朝上邦大国”自居,强调“夷夏之防”,自大情结一如从前。郭嵩焘到了国外之后,对那里的制度、风俗所作的介绍,打破了人们牢固的“夷夏”观念,比如《使西纪程》

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多所赞扬;推崇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认为西洋“是非则一付之公论”。总之西洋是君民兼主,而中国专制政体“随声附和,并为一谈,则弊滋多”。

《使西纪程》经总理衙门刊印后,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口诛笔伐者大有人在。李慈铭斥其“记道里所见,极意夸饰,大率谓其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清廷立即下令毁版,禁止流行。1877 年 12 月 15 日翰林院侍讲张佩纶上奏,请朝廷将郭嵩焘撤职调回,原因是“其《纪程》之作,谬轾滋多”,“今民间阅《使西纪程》者既无不以为悖,而郭嵩焘犹俨然持节于外”,“愚民不测机权,将谓如郭嵩焘者将蒙大用,则人心之患直恐有无从维持者”。清廷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换郭嵩焘,才使他免于立即被召回之辱。最后郭嵩焘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奏请因病销差,清廷立即诏允并以曾纪泽接任。1891 年 7 月 18 日,郭嵩焘溘然长逝。8 月 26 日,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伏念该侍郎服官中外,历着勤能,圣朝轸念前劳,自有恩恤之典。至其政绩学术,卓绝可传,应请旨宣付国史馆立传,并饬下湖南巡抚录其所著书,咨送史馆,以垂不朽……可否特予褒嘉,以劝学行,出自逾格恩施,非臣所敢擅请。”8 月 29 日,清廷回答:“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

认识上的差距,实质出自观念。不仅仅是某个人的思想意识,更是朝廷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在弥漫着“自大”观念的氛围内,唯一不受指责的行为就是与固有的一切保持一致,人云亦云。郭嵩焘不知掩饰地宣讲西方比中国强,忘记了“夷夏之防”的祖训。在虚假充斥的世界,人们挂在嘴边的是虚言假语,真语实言只能藏在肚子里。郭嵩焘虽然是官员,但本质上还是文人的成分多一些,讲话不知避讳。

当然,在封闭环境生活久了的人,会表现出某种软弱,郭嵩焘也是如此。他从不主张“拒夷”,总是把挨打的责任归于中国的落后与愚昧。

实际上“挨打”的因素是复杂的,制度落后会挨打,这不假;然而我们不能认为制度落后就该挨打,“会”与“该”,不是同一个概念。封闭之国的人民初出国门,内心难免脆弱,其思想作风也难脱此途,以后就会不治而愈。

对外开放,不是轻松嘻笑的话题,初期总是伴随着种种无奈和不如意,郭嵩焘正是如此,我们后人不能用眼下的思维方式对前驱求全责备。其实,他的思想比起同时代的人来,要深刻得多。郭嵩焘较早地看透了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强调学习西方应从科学技术上升到政治制度、人心风俗的层面上来,仅此一点就高于“中体西用”的文化取舍模式。

“爱国”是内涵确定外延却极其丰富的一个概念。在“爱国”思想的统率下,其行为因行业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有多种,诸如教育爱国,工业爱国,杀敌爱国,革新爱国等等。郭嵩焘具有强烈的爱国民族意识,只是他的“爱”与盲目附和统治者不同,也不是那种“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的思想。郭嵩焘主张通过对外开放,吸纳西方物质上的“长技”、“朝廷政教”和“人心风俗”,以期完善封建专制政体与封建纲常伦理。郭嵩焘的思想显然太超前了,以至于他的爱国心不被理解,成了“汉奸”。实际上,他的心比任何一个骂他为“汉奸”的人,更盼望中国富强。

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说,猴子为什么终于是猴子呢?就因为猴子不肯变化。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但许多猴子不许它站立,把它咬死了。郭嵩焘的命运,比起那只试用两只脚走路的猴子来要好,清政府虽然对他不满意,至少没有杀掉他。至于不被人理解,先驱的命运大体都如此。

同类推荐
  •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山西洪涝之灾,数日大雨倾盆不止,临安县内有一程家村跟赵家村,两村间有一河流以为界,此河不知多少年岁,村里老人亦不知,只道古时两河间不通往来,后来建一木桥以通之。两岸村民皆饮此河之水。这年天涝,大雨已连绵下了数日,村民皆去龙王庙里以祈福。一日,雨骤停,忽见天色半青半红,似一道霞光。村民皆以龙王显灵去庙里还愿。这时有人惊呼发现河中之水与那天色一样,皆是半青半红
  • 重生之前太子

    重生之前太子

    秦少天穿越了,让本来应该死去的大旗帝国前太子秦蒙又活了过来。只是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已经被自己的表哥篡夺,忠于自己的大臣不是已经被杀就是隐没于山林,秦少天一穿越得了一个前太子这种没有人买账的便宜名号,还好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得以瞒天,否则他面对的将是篡位表弟的无尽追杀。但是秦少天怎么可能人受得了这种不敢以真名示人的日子,他决心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 飞騨内岛氏物语

    飞騨内岛氏物语

    本文从1548年开始,主角是飞騨国一隅的小势力,通过合并江马氏,降服照莲寺、消灭高山氏,在2年后击败国内最大的势力三木氏,之后将国内诸如小岛、古川、牛丸、田边、神冈、白川、鹫见、中山等豪族一一收拢麾下。至此完全统一飞騨国。而此时,飞騨国东面是即将统一信浓的武田信玄、北有长尾氏的臣从大名、南有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西有朝仓、浅井,周边均是战国大名,下一步该如何走出,内岛氏理依然毫无头绪。。。。。。。。。
  • 正说东周风云

    正说东周风云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词牌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它告诉了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心态。《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云从龙,风从虎”,本书要讲很多东周时期龙争虎斗的故事并且整个是按照正史,基本上是以《二十四史》的记载跟《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作为基础,我们尽量抛开小说家的演义和附会,讲历史的本来面貌。
  • 大齐雄风

    大齐雄风

    重回战国,协助齐国共创霸业,收服燕赵。智取天下
热门推荐
  • 喂,阿三

    喂,阿三

    “喂,阿三!”“你够了,我不是。”“你是我们宿舍年龄第三的人,好哇。”天,以后我算是栽了么,我会让你躺在我身下的!
  • 史诗起源

    史诗起源

    仙庭末年,天道沉沦,适时仙帝逝去,无尽异域邪魔降临,杀劫连环,生灵涂炭,仙庭纪元覆灭若干年后,三千道宫自仙庭废墟间崛起,执掌天下,护佑苍生,然终究难逃覆灭之命运。那一日,无尽黑色渊流自界宇星空之中降临,上接天,下连地,将一切生命抹杀但是坚强的人族不会放弃。现在,四十九座独岛自废墟中冉冉升起。。。。。。。
  • 异世星主

    异世星主

    上价神作,求书迷,求点击,求小毛一个军人的界任性之旅。
  • 俏女人的尾巴

    俏女人的尾巴

    从小岛上走出来的美丽女孩王洁,看上去单纯幼稚美丽善良,在她进入龙城饭店之后,锋芒初露,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管理才能和营销水平,深得饭店老板的器重赏识。她穿梭在香满楼和醉仙楼之间,用自己的身心彻底让香满楼饭店老板万光在无奈之下将饭店转让,她用情感的伪装和心计的诡秘彻底征服了久战商场的老江湖刘云涛,最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醉仙楼。可是,当她从医院回到饭店,看到了刘云涛留给她的一纸黑字之后,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晕倒在沙发上。。。。。
  • 存在最后的答案

    存在最后的答案

    宇宙的生命即将结束,幸存的智慧生物该如何面对,毁灭还是重生?穿越过去,寻找那存在于最后的答案!
  • 帝君的冷情娇后

    帝君的冷情娇后

    她是苏木儿,有着倾城之容,却自毁其容的,一个生存的意义只为追寻着一个答案的可怜女人,他是君曜冷酷的帝王,冷情无心,他这一生中拥有所有,却唯独得不到她,她是百花宫宫主,有着绝世武功,有着一身傲人的毒功,他是叶,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爱管闲事的叶,他着傲人的武学,甚至拥有着那像冰雕的玉人儿,为了得到她,他甘愿当个小人,强占她的身体,为了逃避他,她躲了五年,也恨了五年,当再次相遇,却是人事已非,不变的是那颗执着的心,原来,她早已爱上了他,所以,她愿意为那男人生下一对双生子,可以重来吗,可以再得到他的爱吗,可是,老天不愿再给她机会了……
  • 帅哥排排站:颜媚天下

    帅哥排排站:颜媚天下

    冉夕颜,一朝穿越,附身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身躯。他,叶赤上尘,温润若玉美得似谪仙人一般,可就是这谪仙人一般的他对才十岁她说:记住了我叫叶赤上尘,你未来的夫君!从现在起你要离那些觊觎你美色的男人远一点。她心中一个打了个冷颤,我才十岁呢,就算有人觊觎我的美色那也只有你!
  • 龙魂战记

    龙魂战记

    人族的“希望之星”——六皇子许龙陵不甘受皇宫生活的束缚,选择逃离家门去历练,旅途中却遇到其他种族高手的猎杀,原来,这件事的背后酝酿着一个天大的计划……在种族林立的大陆上,弱小的人族成为其他强势种族要征服的对象,惊天的阴谋正在酝酿,席卷大陆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在这关乎人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身为皇子的许龙陵如何在爱情、友情与种族大义间做出抉择?如何与伙伴们共同完成这场人族有史以来最光辉的保卫战?
  • 那年暮尽晗时

    那年暮尽晗时

    她是一直为北魏皇室主宰浮沉的神秘山庄——巫灵山庄主,拥有绝世容貌和洞古悉今的幻术。十六年前,一场令人始料未及的惊天朝变也令巫灵山从此匿迹于世间。为解开巫灵山没落之谜以及她的身世之谜,她必须寻得五幅古画练就上古秘术,却在寻画的旅程中卷入了南北朝的皇室斗争中。她一面透过五幅古画,穿走在一段段今生前世的爱恨纠缠里,看尽各种情仇;一面需要从纷乱的国家间的明争暗斗中拨开迷雾,找出真相。这一路的纷争迷乱,谁才她最终的爱情归宿?那年,初雪晓春,那人黑衣银面,眸如星辰;那年,秀色青青,那人白衣素艳,眉目含笑;那年,樱花烂漫,那人锦衣寒威,眼波娉袅;那年,暮尽晗时,弦动今生,梦前尘!
  • 圣帝

    圣帝

    三十三重天外,九大天圣坐镇天都,号令诸天执掌三十六界。主界之外,武界之中,一位神秘的少年陪练,顺承天命逆天而为。他的道,是顺?是逆?不由命!不由天!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