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9400000010

第10章 从心所欲(上)

孔子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它包含着一种很深刻的辩证的哲理,从心所欲而又能够做到不逾矩……实际上我们知道,孔子到七十岁以后,只活了三年,到七十三岁就去世了。所以到了这种最高的境界,也只有三年的时间。那么,孔子从心所欲的“欲”,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或者说,七十岁的孔子,他内心中还有什么样的“欲”呢?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欲”还能不逾矩的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们这些人能够从心所欲,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没有任何代价,没有任何的惩罚,我们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或者说,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干不出来?所以你这样一想,你就能够理解到从心所欲而又能够不逾矩,真的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魔鬼!孔子也同样如此。所以只有到七十岁的时候,他才敢说,他能够从心所欲。也就是说,经过漫长一生的不断战斗,与自己战斗,他才最后把魔鬼从心中赶走。

我们如果简单地分析一下,从心所欲就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那么“矩”是什么呢?“矩”就是这个自由意志所必须面对的所有约束,比如说自然、社会、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等。我们看孔子一生从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直到七十岁最终得到的结果,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然、和社会的和谐。是自由意志吗?是的,为什么呢?从心所欲,完全发自内心的欲望,没有约束自己,没有克制自己,没有压制自己,“所欲”是自由意志。同时有约束吗?也有。因为有“矩”,有“矩”在那个地方,没有超越这个“矩”。所以我们说,他从心所欲了,但是他又不逾矩了。

我们还要注意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从五十、到六十、到七十这么一直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孔子本人一生实际上是一个修养自身,改造自身的一个过程。人生一世,确实就是要不断完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长,随着我们生命进程自然的展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道德上的性命修养,这是孔子对我们的一个启示。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孔子只有到七十岁才能够从心所欲。我们反过来一想,也就是说在七十岁之前,孔子还不能够从心所欲,如果从心所欲,就有可能逾矩,说明什么呢?说明即使像孔子这样的人,他心中的一些欲念,最初也未必是符合道的,所以,在从心所欲之前,一定要经过一些过程。

七十岁的孔子达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他能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孔子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那么在他七十岁之前,孔子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才逐渐到达人生最高境界的呢?

这些过程是哪些过程呢?首先,是克己。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老师,你告诉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达到仁德的境界?孔子告诉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什么叫“克己复礼为仁”呢?克制自己,按照周礼来行事,这样才是通往仁德的必由之路。我们注意,“克己”的“己”就是欲,“礼”就是矩。按照周礼来行动,必须要克制自己,这是人生的最初阶段。而最高的阶段,就是既按照周礼来行动,又不要克制自己,既从心所欲又能够符合周礼,那是最高阶段了。但是,在道德最高阶段之前,一定只有通过克制自己,才能够符合周礼。所以孔子在他七十岁之前,他也一直在克己。

然后,孔子还要求我们能够自讼,什么叫“讼”呢?我们知道法庭上的争辩叫“诉讼”,那么这个“自讼”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诉讼自己,自己在内心里争辩是非,在自己的内心里判断是非,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所以孔子曾经讲过: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治长》)

孔子希望我们一般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在自己的内心里争辩是非、判断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

克己、自讼、还有自省,就是反省的意思。孔子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到比我贤德的人,我就想着要跟他一样,看到不贤德的人,我就马上反省,是否自己的内心里也有相同的毛病,这就叫自省,自我反省。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讲过类似的话:“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这种自省也非常重要。我们说,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必须要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要从心所欲也必须先有一个克制自己欲望的过程。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克己、自讼、自省。

有欲望很正常,但是,问题是我们这些欲望是否和周礼相符合?是否合乎于道德?如果不合乎道德的欲望太多怎么办?所以从心所欲之前,我们要知道,孔子本身还有一个无欲的过程,什么叫做无欲呢?就是克制自己欲望的过程。所以有一天孔子感慨,“吾未见刚者。”在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慨方面,我没有看到刚强的人。听到孔子这样的感慨,旁边就有人说了:老师,怎么没有刚强的人呢?申枨不是很刚强吗?申枨这个人大概比较勇敢,性格上、体格上都可能给人感觉很刚强,可是孔子讲的不是性格上的刚强,也不是体格上的刚强,他讲的是人格上的刚强。所以孔子就反问了一句:

枨也欲,焉得刚?

你说申枨这个人很刚强,像申枨这样,有那么多的欲望,他怎么可能刚强呢?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治长》)

这一句话讲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说,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是问题在于有些欲望是不正当的,正常的不一定就是正当的,或者说仅仅通过正当的手段是不能够实现的。那么对于这一类欲望怎么办?这就需要调动我们自身的道德意志和精神力量来加以节制。否则我们就会被欲望控制而不能自拔,否则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苟且,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所以,有欲望往往就有破绽,就有软肋,就有致命处,人的堕落就是从这样一些不正当的欲望,或者说,通过正常的手段不能实现的欲望开始的。

我们常常听人家说,我们是被某某人拉下水的,或者受环境影响变坏的。实际上追根溯源,一个人堕落也好,一个人下水也好,最终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拉下水的。有欲望你怎么可能刚强呢?有那么多不正当的欲望,或者通过正当手段不能实现的欲望,你怎么可能刚强呢?所以,孔子提出了无欲则刚的观点。

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修炼,自讼也好,自省也好,克己也好,节制自己的欲望也好,不是为了把自己修炼成心如死灰,形如槁木。孔子是有欲的,而且是有蓬勃勃生机盎然的人生的欲望,有了这些欲望,孔子才生机勃勃,孔子才可爱,孔子才生动,他也才能够快乐。

孔子经过了克己、自讼、自省,并且克制了不合乎道德的欲望后,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克制欲望是否同时意味着快乐的丧失呢?孔子“从心所欲”中的“欲”指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刚才讲了欲望有几种,一种是正当的,一种是不正当的,或者通过正当的手段不能实现的。那么孔子到了晚年,他既然可以从心所欲而又能够不逾矩,那么他的这些欲望,到底是哪些欲望呢?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实际上孔子的欲望,大概有这么一些。首先,孔子热爱大自然,他对于大自然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有一个现象,在《论语》里我们看不到一个苦字,一部《论语》一万多字将近两万字,没有一个“苦”字,与“乐”相对的一个词——“忧”,是作为动词的,但是孔子又说了“仁者不忧”。“仁者不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仁者只忧国忧民,他不为自己的得失而忧,是这个意思。所以一部《论语》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快乐的,在这些快乐里面,其中有一种东西,能够给我们提供快乐的源泉,提供极大的快乐,那就是自然,就是山水,所以孔子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注意这个地方我们说,“智者乐,仁者寿”并不是说智者只快乐而不长寿,仁者只长寿而不快乐,并不是这个意思,是说相对而言,智者更快乐,仁者更长寿而已。

我们看,在孔子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当然,实际上也是我们道德的源泉。在孔子看来天人合一,那是极致的快乐。孔子喜欢登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登到东山整个的齐鲁大地尽在眼底,登上泰山,整个天下尽在眼底,那样一种人生的感觉,那样一种人生的境界,是多么快乐啊。

登山与临海往往对称,孔子有没有临海?我们现在不好判断,但是孔子至少说过他想去大海,他有一次感慨: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

我的大道行不了,我就乘着一个小木筏子,到大海上去吧,到了那个时候,能够跟随在我身边,大概只有仲由吧。这就看出来,他对大海很向往,他有一种浪漫的情怀。而且,他把到大海上去的这样一种场景,想象得特别浪漫,“乘桴浮于海”,不是乘着一个大游轮,“浮”是什么?小木筏,我们可以想一想,烟波苍茫之中,万顷茫然之中,一桴二人,何等苦难,何等风流,又何等伟大!

有一次,子贡曾经问老师,说:老师,君子一看到大水就一定要停下来,好好观赏一番,为什么呢?为什么君子这么喜欢水呢?孔子告诉他说:君子喜欢水,是因为君子从水中看出了品德。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孔子家语·三恕》)

它广泛地施与别人,毫无私心杂念,这就是它的德。只要水流到的地方就有生命,这就是它的仁。它总是往下流,曲曲折折,它的流动总有一定的方向,总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它的义。浅显的地方,它总是在流,它深的地方深不可测,这就是像它的深不可测的智慧。当水从山谷中奔腾而下的时候,虽然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但是水流下去的时候,毫不犹豫,毫不畏惧,这就像它的勇。看水有仁、有德、有义、有智、有勇。所以孔子说,君子看到大水一定要停下来好好看一看。这是孔子对大自然的一种爱。怪不得扬雄说仲尼多爱,爱义也!

(《法言·君子篇》)

后来苏轼的一段话,也可以作为爱大自然那种天人合一意境的注释: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前赤壁赋》

孔子还爱艺术,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这是舜的时代传下来的音乐,听到了这样的曲子以后,孔子被感动得三个月吃肉也没有味道。他自己感慨,没想到音乐能够把人感动成这个样子,他自己都觉得很奇怪。

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懂艺术,我觉得不是看他是否具有很多的艺术知识,因为艺术知识本身不是艺术。掌握多少的艺术知识,也并不能够就证明这个人具有多高的艺术鉴赏力。一个人是否真懂艺术,在我看来,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能否被艺术感动,在这种感动中被陶醉。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人叫桓子野,桓子野有一个特点,他只要每次听到好的音乐,就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说两个字“奈何”。感慨万端,但是只有两个字,“奈何”。什么叫“奈何”?奈音乐何,对这样的音乐无话可说,无可奈何,我只能被它感动,我只能被它陶醉,别的话我什么没有。

实际上,在桓子野之前,还有一个人被音乐感动得比他还厉害,那就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身陷其境,不能自拔。如此热爱艺术并被艺术陶醉感动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肃得可怕的人呢?他是一个时时流露真性情的可亲可爱的人啊。但孔子对于艺术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好,不也是一种欲吗?爱山水,爱艺术,这也是人生的欲望,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欲望,他怎么能够逾矩呢?他怎么能够对别人造成伤害和造成妨碍呢?

有一次,他跟师襄子学古琴,学一个曲子。孔子已经弹了十天了,也不换其他的曲子,一直就弹一个曲子,师襄子觉得很奇怪,我教了那么多的学生,这个曲子也教了很多人了,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教了十天,你还一直不换新的曲子,所以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增加一点新的曲子了,不要老弹这一个曲子了。孔子怎么说呢?孔子说: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这个曲子我倒是弹得很熟练了,但是我还没有掌握这个曲子的内在规律。又过了一段时间,襄子告诉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规律了,换首曲子吧。孔子说还不行:

丘未得其志也。

我在这个曲子里,还没有领悟到这个曲子所要表达的人生志向、人生的境界。所以他继续演奏,又过了一段时间,襄子说: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这个曲子所出现出来的人生境界和志向了,你可以换曲子了吧?孔子说还不行:

丘未得其为人也。

我还没有领悟到作曲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弹了一段时间,在孔子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人,孔子告诉这师襄子,说:我现在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这个人皮肤很暗,而且比较黑,神情比较忧伤,个子比较高,人比较瘦,眼神很迷盲,很忧郁。这样的人,我想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一听,佩服得不得了,不敢跟孔子平起平坐了,赶紧走下来向孔子行礼,说:孔先生,你太厉害了,我的老师以前告诉我,这个曲子的名字叫《文王操》,你竟然通过演奏音乐把作曲者的形象想象了出来,而且你知道了他是什么人。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政治家等等都不错,但是也千万不要忘了,孔子还是个大音乐家。根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到晚年整理《诗经》的时候,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诗经》保存下来三百零五首诗,这些诗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诗,在那个时候是歌。我们今天读到的是歌词,曲子已经失传了。可是在那时,孔子是能够演奏的。三百零五首,他能够弹着一把琴演奏下来,这是多么宏大的乐章,这又是多么丰盛的艺术盛宴啊。孔子在音乐里,同样找到了人生极大的快乐。他在满足自己对音乐爱好的时候,他不是从心所欲吗?但是他何曾逾过矩呢?

在大自然中,孔子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开阔了胸襟;在音乐声里,孔子因感动而沉醉其中不知肉滋味。孔子从心所欲地陶醉在自己的爱好中,这便是他快乐的源泉。

爱自然,爱艺术,那么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个爱好,好古。在《论语》里面,孔子有两次讲到了他好古,一次是: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我这个人只是传述古代的文化,我不自己创作,我很诚信地对待古代的文化。还有一次,孔子很谦虚地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我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知识,我的知识来自于我的个性,来自于我的一个特别的爱好,什么爱好呢?“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今天有这么多知识,大家都觉得我很了不起,可是我告诉你们,我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我的知识来自于我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追求知识。这是他的第三个好。

客观地讲,自然也好、艺术也好、传统也好,能够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必定是来自于外在的快乐,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快乐,就是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不断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这样的过程里面,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快乐。在刘向的《说苑》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

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说苑·杂言》)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怎么说的呢?“无也”。君子不忧,为什么君子不忧呢?孔子说:

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

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一生都在修养自己的德性,当他修养了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个人的品德还没有得到提高的时候,他在享受这一个提高的过程,等到他的境界提高的时候,他又享受着这个结果。所以,孔子就告诉我们,当一个君子把修养自己的德性,当作自己人生的使命的时候,他就是一定是快乐的。因为提高修养的过程是快乐的。修养提高之后的结果又是快乐的,所以孔子下面讲:

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

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为什么?因为我们终身都在修养自己的德性,为什么没有一日之忧呢?因为我们没有一天不在修养自己的德性。我们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呢?或者说什么东西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快乐呢?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

希望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不断提高,这个本身就是一种欲望,而这个欲望是符合道德的,所以爱自然、爱艺术、爱古代文化,然后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这本身都是欲,而这些欲,又都是不逾矩的。所以晚年的孔子有欲,是什么欲呢?是对自然、对艺术、对传统文化,对道德境界得欲,这样的欲当然是不逾矩的。孔子克服了不当的欲,抛弃了低级的趣味,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人。那么就有一个小问题,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否就少了一些趣味呢?一个较为纯粹的人,是否会变得非常刻板呢?是否会给别人造成一种巨大的道德的压力呢?一句话,像我们前面所讲的那样,孔子固然可敬,但他是否还非常可爱呢?

同类推荐
  • 金陵秋

    金陵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集民族传统笑话之大成者。以机趣、夸张的眼光审视世界,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炎凉世态、情趣人生。全书多取自明清笑话,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永,是中国民间针对“世情”的幽默与讽刺之书,是民间智慧的独特展现。
  •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该书选取四库全书中的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道德经)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道德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聚仙亭

    聚仙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罪恶营

    罪恶营

    一群都市的年轻人,无意之中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中,在苍茫的峡谷中,他们被猎杀,为了活下去,他们拼了,可是谁能走出这个死亡峡谷呢。
  • 邪王追妻,两只腹黑好怕怕

    邪王追妻,两只腹黑好怕怕

    她含着不甘而死,一夕之间,她化身慕容世家三小姐,看她如何叱咤风云,将这以修魂为主的韵洛大陆搞得翻天覆地。家人背后反插一刀?把你们统统轰成炮灰,世人皆认废材?那就让你们见识什么是王者归来!他,绝色的容颜让天下女子为之倾倒,超高魂力修炼让天下男子自觉形秽,但,当他遇到她,偶像包袱碎了一地,眼中柔情可融化三尺寒冰,撒娇卖萌,无所不能。冒险?简单到爆!天赋?天才到爆!还有什么是咱达不到的?他们将演绎什么是你想不到的,而不是他们做不到的。
  • 明伦汇编家范典姑媳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姑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性总裁轻轻说爱你

    狼性总裁轻轻说爱你

    聪明如她的夜总裁,明里暗里秀恩爱。放荡不羁的萧洛夜,遇上了一个白痴女人。白痴如她的夜大小姐闺蜜骆绮兰,遇上了那个痞子==从此,他们的故事从没断过。此文有宠有虐,虐身不虐心,欢迎亲们入坑!霸气的女强文,,最后,到底是谁的心彻底沦陷,当一切真相大白之时,便是我浴火重生之日!七年前的那天,她生不如死,七年后的今天,我便是你们的主宰!她携双胞胎间谍宝宝回归,风云在变,她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她!
  • 医妃倾城:无赖王爷欺上身

    医妃倾城:无赖王爷欺上身

    “大夫。”他媚眼如丝,凤眼勾魂,脸色潮红。她轻瞟一眼:“这个问题好解决。”说完素手翻飞,几枚银针快速落下,“看,这不就焉了!”语毕,刚刚解决的问题却又瞬间支起,男人邪魅一笑,猛的往前一扑:“大夫医术有限,不如,咱们换个方式解。”nnd,还能不能好好看病了?她是造了什么虐?不就是因为一场意外两人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吗?她怎么感觉像是踩到了一颗超级无敌还会耍无赖的牛皮糖?怎么甩都甩不掉?传闻,他生性多情,逍遥不羁,女人来之不拒,后院却一直没有动静,导致世人传他不行。某女听闻大怒,不行?开什么国际玩笑,他要是不行,我肚子里的球哪来的?【本文1v1,绝宠文,喜欢的宝宝们欢迎入坑!!!】
  • 平庸女重生古代:请小心.

    平庸女重生古代:请小心.

    白晓百一个默默无名、身怀点防身三脚猫功夫的少女,遭仇家追捕坠下山崖,原本以为自己已死的白晓百意外来到古代重生在一户京城算得上贵族的高家,成了高家老爷——高堔桪的女儿,从此默默无名的白晓百成为了京城赫赫有名,人闻人惊的高家小姐。三岁爬墙攀屋赏明月、好奇下水湖寻虾抓鱼,长大拉帮结派称老大、满皇都京城偷抢强掠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她都做了!京城提她人心惶惶。且看骄傲大咧神经大条YY的白晓百如何恶闯古代!檩雵鸢首作,必有不足,望指教海涵,不定时更新。
  • 我的野蛮同事

    我的野蛮同事

    对于现代人而言,工作几乎占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办公室内的同事,自然成了我们每天相处最久的伙伴,同时也可能是最容易与之发生计较、竞争、磨擦,甚或产生感情的对象。你和同事、上司、下属之间,是否有以下难解的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和同事之间:被嫉妒、排挤、性骚扰?同事爱偷你的点子和业绩,让你有苦难言?和上司之间:主管爱抢功?偏心?叫你背黑锅?想升官司加薪,却不知如何启口吗?……和下属之间:如何有效管理?在办公室内:如何处理办公室内的恋情、同事间冲突?部门分成三派,你该如何表态?有了《我的野蛮同事》这本好书,一切恼人的办公室问题,都可以迅速迎刃而解!
  • 被梦惊醒的世界

    被梦惊醒的世界

    在这上下两个“世界”中,种族、魔法、科技、武器交织着。吸血鬼梦在此徘徊,面对多种族之间的血腥的战争,梦不能像常人一样生活着,人们想象中美好的高中生活......全部扭曲,虫族、精灵、幻族、吸血族、兽族......以及人类Uw、猎人......会发生什么的事情?!
  • 凤舞乾坤

    凤舞乾坤

    刚出江湖的毛头小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是就此沦落成泥,还是崛起为一代大侠!其中的曲折险阻,重重复重重!既定的命运谁也逃脱不了!
  • 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