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身不由己。可我那儿又不方便,这就只好麻烦文久了。好在他很喜欢菲菲。”
“他会养狗?我担心他会把你的宝贝折腾死。”
“不会的。你别瞎担心。我已经教了他们怎么伺候它。”
“伺候它。你把狗当人看了。”
“有时候狗要比人好。至少它不会背叛你。”
这时,保姆出现在书房门口,轻声告诉我们可以吃饭了。
“好的。我们马上一出来。”我轻声呼应道。看样子她们结束谈话要有些时候,于是我先于她离开书房。而菲菲像忠实随从在我左右寸步不离。
我瞧了瞧餐桌上的四菜一汤,真是满心欢喜,垂涎欲滴。色质养眼,香气扑鼻,令我不禁啧啧赞好。
“文久,喝不喝酒?”
“就喝一点葡萄酒吧”我爽朗地说。
不一会儿,珍儿也出来了。
大家随意用餐敬酒,丝毫不见拘谨,而且言语不止,其乐融融。我感觉我们仿佛是一家子似的。我喜欢听她的声音,更欣赏她的一颦一目。能这样与她处,我真有一种酒不醉人而人自醉的感觉。我心中感叹:“这有多美好啊!”
“看完了?”
“还有一点呢。”
“说说看。”
“我实话实说。”
“故事写得十分精彩,有悬念。语言也很流畅。就是让我感觉不真实,如果是写我的。”
“怎么讲”
“除了两个地方看上去有点像我,其他的都是你在胡编乱造。”
“不是胡编乱造,这叫想象。”
“你不是说要写我的嘛?”
“你接着说下去。哪两处像你?”
“开头的时候。我记得耶年动身来上海前,那天确实帮家里采荼来着。还有主人公的某些想法和性格看上去有点像我。其他的与现实真是大相径庭,都不是我的经历。比方说我父亲,他其实很无能,在我们那儿是最老实巴交的人。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但他对我们子女很疼爱,从不打骂我们一”
“有这样的父亲其实也是一种福。如果说,我没先人为主地说写的是你,你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那要看你整部小说怎么写。”
“我明白了。”
“我想最终你肯定会写到主人公的家乡。你不妨去我们老家看看。”
“我真有这样的打算。可惜你没空陪我一起去。”
“你一个人其实也可以去的。我去了反而影响你的思考。”
“我~个人去,这岂不成了暗访了。”
“这才真实可信。”
“那我什么时候去好?”
“我不知道你写作进程如何?我们那儿在春天是最美的。”
“那我就春天去好了。”
“你说有两个女人。哪个女人什么时候出来?”
“现在只写到建英初来上海,还没站稳脚呢。那女人是她最要好的同学,她们是小姐妹。半年后,在暑假里她来上海玩,不如说是来看建英的。上海的花花世界让她迷醉,结果她也不想回去了,就此留了下来。当然建英也劝过她回去继续念书。后来家里人很着急,也来上海劝说”
“后来,她是不是背叛了主人公?”
“也谈不上背叛。你知道爱情是自私的。为了爱情小姐妹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她们俩同时爱慕的那个男人,最终跟了建英,是因为建英有钱。所以她发誓她必须也要有钱。但是当她离开建英时,拿了公司的钱。”
“建英告发了没有?”
“没有。”
“她真是菩萨心!”
“好了,我不想再说下去了,几天都说不完。”
我们举杯干杯。保姆问我们还喝不喝酒,我们不约而同说不要。我们的胃口也真大,最后,我们还各自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
午餐之后,我们又在书房闲聊。她说了店里的一些琐碎事,我自然是很有兴致。
“明天我上敬老院去给老人理发,你去不去?”她脱口问我。
“好啊!”我不假思索就回答。
“本想过两天去的。院长说有一位老人这几天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问她原因,说是想我了。我每月去一次敬老院都要给她梳头。”
“这老太太真有趣。”
第二天,我随珍儿去了敬老院,整个一上午忙碌不停。我只是帮帮手,也没做什么,却累得够戗,而她则始终精力充沛而且手脚麻利。我望着她,我真的自叹不如。我们在那儿吃了盒饭,下午回来后就各奔东西,并约好晚上去草之羊涮火锅。最后,我意外地得到了一份礼物——她的两本日记。一本由于年久纸张已经发黄,另一本尚可。字迹端正有韵,简直一如她本人。人说字如其人,这话一点不假。
当夜回去,我就一口气读完了,掩卷时天色已经大亮。
日记是从她念初一开始写的,一直到现在。我只将其中能说明她人生转折点的部分摘录下来。
初中阶段。
9月1日夜9点
在村庄上,我们家是最穷的人家之一。父亲身体一直不好,重活根本干不了,爷爷奶奶年岁已大,也只能做一些琐碎活,幸亏母亲能干、勤俭,要不然我们家就惨了。
在家里,几乎所有的重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一年三百六十天,她几乎天天起早摸黑。家里人多,日常所获,也只能勉强维持糊口。能不向亲戚邻里借钱度日已经够好了,家里根本莫谈有余钱。
我们姐弟三人身穿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完好的,件件有补丁。但我们走出去从不觉得丢脸,反倒因为衣服干干净净而深感自豪——这是母亲勤劳的象征。
又要开学了,我们要交学费——对我们家而言这可是最大的开支,一年的收入都不够抵。这一段日子,在我们面前,父母虽然什么都不说,但我还是看得出他们正为筹钱的事烦忧。
家里的鸡、鸭、猪、禽蛋已全部卖了。没有这一切家里突然静了下来。
我想,我一个女孩子不读书无所谓,将来找一家过得去的一嫁了之,可弟弟们不能不读书。在山里,读书是男孩唯一的出路。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我终于鼓足勇气对大人们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不想读书了。”
没想我话音刚落,父亲就抄起一把扫帚向我劈头盖脸地打来。我长这么大,头一回见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他也头一回打我。
“看你再说不读书!”父亲一边打一边骂。
我真的麻木了,任抽打也不反抗。父亲打完之后,脸色陡然发青,不省人事的样子,急的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我们把父亲扶到床上休息。他躺在床上,反反复复地喃喃低语:“要好好读书。”
我听了,不禁潸然流泪。弟弟们也哭了,全家人都哭了。
一整夜,我连梦里也在哭。
七月十六日。
我们这个班百分之八十考入了县重点高中,我也是其中一员。以前,我们村庄上从没有过哪家女儿考进高中的,能初中毕业已算不错。全家人高兴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惟独我陷入了无边的烦恼和痛苦当中。只不过我没在脸上表露出来而已。高中三年要花多少学费呀?钱!我真不忍心父母为了我能念高中而受苦受累,含辛茹苦。我决定趁暑期到县城里打工赚钱。老天保佑我吧!让我能赚足够的钱采付开学的学杂费。
八月二十日夜天气闷热。
近一个多月里,我几乎没翻过一页书,更不用说写日记了。
累呀!
我发誓我要改变我的现状。
我在一家餐馆打工,就做一些洗莱洗碗的琐碎事,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工资低的可怜,做了一个半月,老板只给了我三百块钱。不过这也算不错了,老板管住管吃。
今天回家是做开学前准备工作。
老板给我的工钱,我分文未动。晚饭后我高兴地悉数拿了出来,爸爸也把钱摊在我们面前。数数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个交学杂费。每次开学我们姐弟都是忧心重重的,今天可是满心释然。我们虽然没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愉悦,但都开心地笑了。
“爸,妈,你们哪儿来的钱?是不是我们家中奖了?”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爸妈默然无语。我们疑惑地看着父母尴尬的神情,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解释。那高兴的气氛随之荡然无存。
最后,还是奶奶打破了沉闷,语重心常地说:“那是你们爸妈向人家举了债的。”
我听后,真是哽咽无语。我想我们家穷但没向人家借过一分钱,为了让我念高中竟然出此下策。我越想越觉心难受,但同时也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深感幸福。
我几次想时父母说我不上高中了,转念一想,这又会让爸爸生气。所以话到嘴边就咽进了肚里。
“爸,妈,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我带头向大人们发誓,弟弟马上也应和了。这令大人们笑逐颜开,趁他们高兴之际,我说:“爸,妈,你们也别为以后还钱的事担心。我可以在县城勤工俭学,我都联系好了。”
“只要不耽误学习,我不反对。”我爸开明地说。
“我保证不耽误学习。”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趁凉一边聊天,很晚才回房睡觉。
我颇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