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7100000026

第26章 危险重重的心理误区——不要让错误的认识耽误自己(3)

不是教你诈

狭隘的人在生活、工作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极端固执偏激,自私自利。而这对自己进行人际交往、取得事业成功方面只会起到阻碍作用。放宽心胸,善容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据传,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有一眼特别灵验的泉,会出现神迹,能医治各种疾病。一天,一个少了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居民用带有同情的口气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退伍军人听到后,转过身,说道:“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在我失去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把日子过好。”

接纳失去的事实,即使失去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管得与失,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既然如此,何不擦去眼泪,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亮丽与光彩。

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平坦、笔直、宽阔的,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打击,或是需要做出抉择并付诸行动。挫折常使人感到失望和痛苦,而抉择不当则会使人懊悔。即使受到挫折,也会有过去的一天,即使抉择错误,也还有机会重新再来。

但是,很多人往往在遭受挫折和失败以后,反而一直耿耿于怀,总是不能放下,总是万分懊悔,于是使过去的一点伤痛成了自己的负担,一直影响着自己。这样的心理对个人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对往事不能释怀,使自己活在痛苦的记忆里,只会使自己的明天也一样暗淡无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气质、文化素养及生活环境不同,对待懊悔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有勇气承担自己行为不当和错误抉择所造成的后果,正确地对待成败和得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而有的人不能客观地衡量成败、得失,一旦把事情办得不够完美,就懊悔、痛苦、自责、内疚,悲悲戚戚,无法释怀。

然而,长期懊悔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因为每一次懊悔,都会清晰地再现挫折情境,使不良的情绪体验越来越深。而一个人大脑皮层若总被负面情绪占据,久而久之就会麻木,严重的还会失常。频繁的懊悔还会磨钝人的锋芒,斩断进取的触角,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在以后面临选择时便可能逃避、退缩。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不要让头经常朝后看,它能够使你茫然若失。”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找工作,投了很多简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因为饥不择食,急于求成,草草地找了一家单位就与人家签约了。但是在他签约不久,就有很多条件更好的单位对他发出签约邀请。于是他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本来这件事过去就算了,既然已经签约了,那就好好工作好了,但是他却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每天都念叨着“当初要是不那么急着签约就好了”,结果也无心工作,严重影响到自身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结果这份工作没有保住,也一直很难再被别的单位认可。

由此可见,懊悔心理的消极影响有多大。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从懊悔中释放出来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一种方法可有效地克服懊悔,那就是,从思想上抹掉“要是”,改用“下次”。这是因为,经常懊悔,总在想:“要是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把时间都消耗在缅怀往事之中,最终使自己一事无成。所以要学会对自己说:“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能??”着眼于下次,寄希望于未来,才可能不断进取,最终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成败。人生的路上,没有“常胜将军”,要辩证地看待成败,勇敢面对。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才不会对自己抱过高的期望。同时还要大胆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在行动中全面认识、锻炼自己的能力,重建自信的基底,才能减少失败,避免懊悔。

不是教你诈

懊悔并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创造未来,它只会给今天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若沉溺于懊悔之中,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折磨。产生懊悔情绪时,应设法转移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化解心头的郁结。

大海中有一只百岁的老海龟,它平时很注意形象,竭力表现出长者的风度。

一天,它来到沙滩上,见几只小海龟在一块大石头上玩,就想爬到大石头上去,给它们讲讲自己的历险记。但它刚爬上去就滑了下来。小海龟们说:“您年纪大了,动作不灵活了,让我们拉你一把吧!”

它故意笑着说:“谁说我爬不上去,再高的石头我都爬过,刚才我只不过是先活动活动四肢,等会儿再爬。”它在沙滩上休息了一会,使劲冲向大石头。哪知用力过猛,身体失去重心,摔了个四脚朝天。

小海龟们想去帮它把身体翻过来,但它故作轻松地说:“别大惊小怪,我是故意仰面躺着的,这样我的胸部就可以晒到温暖的阳光了,多舒服啊!”

过了一会儿,小海龟们一齐跳入大海,游走了。它这才舞动四肢、伸长脖子,想把身体翻转过来,可是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几个渔民正好经过,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抓住带走了。而这时老海龟想:若不是怕失面子,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但很快它又安慰自己道:“还好,自己被抓时的狼狈相没有让小海龟们看到,好歹没失‘面子’。”

在中国,“面子”一直是个非常敏感而又玄妙的东西。“面子”所含的既有自尊又有虚荣,而“爱面子”既是出于自尊心,又是出于虚荣心。

出于自尊心的“爱面子”是积极的,表现为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可自我,既不向别人示弱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它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有可能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值得别人尊重,同时也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

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的。一般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会努力做到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很可能会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相比而言,出于虚荣心的“爱面子”则是消极的,表现为以虚假的方式来维护自尊,对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表现出妄自尊大,对表扬或赞美过分渴求。这种“爱面子”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其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情感反映,但最终却可能害了自己。例如,之前故事中所说的老海龟,它把“面子”作为追求的对象,悲剧发生了仍不自知。

再如,当今社会,男人大多追求名誉、地位、款子、车子等,女人更多地追求衣着、容貌、老公、房子。把这些东西当作成功、美满、魅力的代名词,却忽视了真、善、美。

虚荣心不仅误己,还会伤人。首先,一个人的虚荣心和另一个人的虚荣心是不能共存的,只有互相伤害。为了追求“面子”,而不惜弄虚作假、欺诈骗取,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如果不能如愿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就会恼羞成怒,采取报复行动。其次,这种爱“面子”的风气扩大开来,会使社会形成不务实的浮夸之风,使个人丧失健康发展的基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要正确对待面子,就必须分清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积极培养自己的求实品质,做一个诚实的人。

不是教你诈

每个人都爱面子,不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逊于他人,维护自尊是有必要的,有点虚荣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要过分,要知道“过犹不及”。如果把“面子”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反而会因此完全丢掉面子。

战国时,晋国的知氏败亡,知伯的臣子豫让,决意为故主复仇,行刺敌国的首脑赵襄子。豫让行刺未遂被抓,但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一个讲义气的贤士,就放了他。

然而,豫让获释后再次行刺赵襄子,不料又失败了。赵襄子怒斥道:“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消灭了,你不但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为我们所灭,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你怎么给他报起仇来就没完没了呢?”豫让说:“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赵襄子很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他放掉。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击刺,仰天大呼:“而可以下报知伯矣!”然后伏剑自杀。

范中行氏以一般人来看待豫让,豫让就以一般人的行为来回报范中行氏;知伯以国士来对待豫让,豫让就以国士的行为来报答报知伯。豫让的行为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相互回报行为”,简称“回报行为”。

回报行为很普遍。例如,张家在娶媳时收了李家所送之礼,则李家嫁女时,就会收到张家送来的礼钱。那么,人们采用回报行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回报行为又有哪些特征呢?

心理学家认为,相互回报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也是由人的某些社会需要和动机引起的,只是需要和动机并不相同,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是回报的主要原因。施恩和结怨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人际作用行为,但都打乱了个人原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要得到改善并达到新的平衡,只能通过回报得以实现。

同时,回报还是为了保持人际的社会交往。回报行为中的报恩行为,在保持人际社会交往的功能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不仅还了所欠人的“礼”,还可扩大社会交际圈,消除孤独感。而回报行为中的复仇行为,虽然从社会性上说,它代表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但是却会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要知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结缘总比结仇好。

此外,获得社会赞许也是回报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在传统的认识中,相互回报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符。有恩不报太无情,有仇不报太窝囊。所以,回报行为能为当事人赢得社会赞许,而如果不回报,则会成为社会谴责的对象。

回报行为具有十分复杂的一面,时常使人处于矛盾与困惑之中。这就需要人们正确理解回报行为,更好地完成回报行为,让回报行为发挥积极作用——恢复心理平衡状态,使人际关系更融洽。关键在于真诚,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回报,才是社会所赞许的。

值得强调的是,以真诚为镜,并非让每个人都对他人的行为给予“真诚回报”,而是要我们采取自然、大方、真诚的人际交往方式,共同创造人世间的真情。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付出时不要想着回报,否则只是“交换”,是商业行为,更不要凡事都要求以物相报;对他人的回报应做“冷处理”,依据友情而受礼,不接纳重物回报,需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如确想回报,则应以表达感谢为主,借以小礼品表达心意即可。“君子之交淡如水”,学会与人为善,而不要与人为恶,化解仇恨,加深感情,才是人际交往之道。

不是教你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不是紧张兮兮地盯着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伺机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同类推荐
  • 醒醒吧,女人:给聪明女人看的智慧书

    醒醒吧,女人:给聪明女人看的智慧书

    聪明的女人,精神上也是独立的,她们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轻易改变自己。她们有主见、有魄力,在某件事作决定时.勇敢地相信自己!
  •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本书介绍了话题是关键所在、言词常流露人品与心态、充满魅力的通用语言、使人折服的处世语言、打动人心的交际语言、巧妙地控制语言、神奇的机智应变语言、种种高超的语言技巧等内容。
  • 人生三眼

    人生三眼

    人之面乃心之表。你的神态表情无论怎样掩饰,也会在不经意中把心中的秘密外泄出来。巧于察颜观色,是慧眼识人的基本功。世间最深藏不露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捉摸不定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变化无常的也是人心,世间最险恶难测的还是人心!心眼,曾被人们看低了、想歪了,其实它无非是处世的灵活思维,做人的机变方式。无论是谁,也无论办任何事,缺少心眼或心眼不活都是不利的。财眼如同人的第三只眼,只不过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发现和使用。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睁开自己的财眼,先要为大脑“充电”,把强烈的致富意识当做开启财眼潜能的金钥匙。
  • 一分钟经理人:成功决策

    一分钟经理人:成功决策

    本书的主人公斯蒂芬综合了生活中多数人的影子,初出校门,他立志成才,渴望建功立法,但他碰到了我们都碰到过的困惑和问题,一度意志消沉。后来,斯蒂芬得到了“一分钟经理人”杰尔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一步步走向卓越,成为杰出的职业经理。一分钟经理模式是当前最浒的管理和工作、生活模式之一;几乎全球一流企业都崇尚一分钟经理,并且大力推广;一分钟经理模式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模式,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这套《一分钟经理人》系列丛书包括了时间管理、销售、领导、决策四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容易出问题,也最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方面。
热门推荐
  • 一姐足矣

    一姐足矣

    陈浩一个普普通通的废宅,某一天。在平淡的人生中,遇见了一位少女,从此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
  • 最后的第九轮回

    最后的第九轮回

    面对末法时代,大老爷引导众神魔入九世凡尘轮回避末法时代,当今九世轮回期限将至,末法始终末法,这是圈套还是保护,有人欲沉沦轮回,有人欲逃脱轮回,待揭开迷雾看这世间尽头的秘密。
  • 中华医仙

    中华医仙

    中医没落的时代里,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传承华佗医术的精髓,医与道的结合。21世纪,这个假药遍地的年代里,一个可以加速植物生长的神秘小壶可以创造怎样的奇迹?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雾都孤儿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雾都孤儿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风拂东极

    风拂东极

    神魔大陆的中央,有一座石殿,殿前有门,门上两个铜环,一把大锁将两个铜环穿在了一起,锁上有字,写着:“打开此门者,将成天地主宰。”据说轩辕第五祖曾长久矗立门前,最终,他拔出剑,仰天高呼:“这就是钥匙,让整个世界在我剑下发抖吧!!”剑落锁断,门开,绝代英雄昂然走入石门,一去不返!……从那时起,在这片大陆上开始流行一个谶语:“当启明星落入金牛双角之间,神将降临尘世,魔亦重返人间。”有人说,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没有根据的预言,但更多的人相信,在乱世来临之际,只有有准备的人,才会是胜利者!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摸金时代

    摸金时代

    一个少年摸金校尉的一段奇遇,铸造一段绝世传奇!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往往和人生的规律惊人的相似。人生的真谛不在于悟了多久,而在于有没有悟到点子上。人的一生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并随时检验着实验的效果,有时还要反复实验。如果将人生比作以一生的时间跨度为实验周期、以人日常生活为实场景的大实验也不为过。这是人一生下来就开始进行的、富有哲理与人文内涵的实验。你在不同时期对某一种实验的感悟是不同的,就像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少年时阅读,觉得好笑;中年时阅读,使人深思;老年时再读一遍,潸然泪下。可惜的是,许多人对这个实验的结论并没有认清,虚度了一生;而庆幸的是,有人从实验中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完美。
  • 绝宠痞妃王爷求放过

    绝宠痞妃王爷求放过

    一朝穿越,就把某王砸晕,某女只一个念头,跑。片段:某女身骑着一条小毛驴左手拿着黄瓜啃着,右手拿着萝卜对着身后一大波中了麻散的士兵好不悠闲的说““告诉你们王爷,别追了他是永远追不上滴””“哦~是吗?”某王的声音出现某女“当.......然不是”哇k,这人怎么追来了。“啍,跟我回去”“no”“嗯~”某王把某女拉下毛驴“救命啊”四周一堆吃瓜子群众“我看谁敢救”无一人动“呜,王爷求放过,啊~我恐高”:一大波士兵望着天上的王爷,三秒后“收工了,收工了,王妃太好骗了回家吃饭了”
  • 国共往事风云录2

    国共往事风云录2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描述了1927年-1937年内战历史事件,展现了国共两党的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