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7700000015

第15章 一昧真心向碧霄(6)

彭桓武以他学术带头人的领导魄力召集各种讨论会,群策群力,让不同的观点、相悖的认识汇集在这条集体智慧的河流中。经过他独特卓绝的洞察力的凝聚和升华,最后形成三个方案。彭桓武根据各人不同的研究风格,安排理论部的三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展开多路探索。

多路探索,是中国氢弹突破的途径,也是彭桓武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学术领导人的一种领导艺术。当年在清华校园,他曾对他的研究生说过:“做研究时要把眼光放开,看到每一条可能走的路,不要局限在一点;而每一条路又要把它走到底。这样得到的结果,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才有可靠性。”

在都柏林工作时,彭桓武曾向薛定谔请教科研方法,薛定谔的微言大义只有四个字:分而治之。

如今,彭桓武实施的正是这一战略方针,他请于敏把氢弹反应过程科学地分解为若干问题后,让理论部的研究人员分兵作战,各自攻克自已面对的堡垒,以期全线的突破。

与此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何泽慧率领30余名科技人员,在丁大钊曾进行过的关于轻核反应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经过半年左右的实验研究,对热核材料的核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1965年9月,于敏小组赶赴上海计算所,利用那里的计算机抓紧计算一批模型。“十一”放假,于敏领导全组人员通宵达且,加班加点。终于,他们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这一重要课题。邓稼先亲自去上海将这消息带回到理论部。顿时,理论部群情振奋。彭桓武马上组织讨论,夜以继日地穷追猛究。一番苦干之后,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秘密被揭开,新的理论方案诞生啦!

这时,时间的步伐已走入1966年冬季。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来到青海湖畔的基地,和从事技术研究的同志一道论证并制定计划。

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氧气只有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彭桓武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便又处于“不吃不饿,不睡不困”的状态。他全身心投入在神圣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忘记了高山反应,忘记了多病的身体,带领这支队伍奋勇攀登。

新方案,是这个集体无数个日日夜夜心血凝结而成的,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早日突破,是多少人的向往和理想,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这个集体身上。对毛泽东主席“氢弹要快”的指示的落实,氢弹爆炸赶在法国人前面的雄心壮志的实现,都取决于这一方案的成败了。

彭桓武以敏锐的判断力,对新方案充满了信心。他这个学术权威人的态度,为领导下最后决心加上了一个重要砝码。在一次讨论会上,严格的科学论证之后,彭桓武豪情满怀,激动地引用了毛泽东的名句作为结束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然而,正当彭桓武和同志们在氢弹攻关中忘我拼搏的时候,一场历史的大劫难正在他们的身后悄悄地拉开了帷幕,很多各怀心思的人正跃跃欲试,准备扮演合适的角色。随着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风席卷了中华大地,席卷了小小的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

一夜之间,理论部大楼灰色砖墙上和走廊里,糊满了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大字报。彭桓武被戴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的帽子,周光召成了“推行刘少奇资产阶级路线的代表”。

邓稼先被抄家。

钱三强受到批判。

王涂昌受到冲击……

在狂热和无知中,某些人打着革命的旗帜横扫的却是最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革命者。在这动乱的年代,张爱萍将军被关押5年之久,刘杰部长被拉上批斗台……

这些科学家在风雨正稠的岁月,抛弃一切个人恩怨,用忠诚、用血肉铸造祖国强盛的形象,用羸弱的脊梁支撑着中华腾飞的恋。

在危急的时刻,周恩来、聂荣辕紧急下令,派兵把守研究院宿舍大院,任何外人不得进入;从事机密工作的专家,名字不许上大字报。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也及时发通知,下命令严禁抄家,严禁冲击科学家。

动乱的政局、疯狂的情绪、牛头不对马嘴的理论提醒着科学家和科学领导者们:如不抓紧试验、加速研制氢弹的工作,这项事业很可能半途而废,很可能被葬送在这场风暴之中。真到那时,留给他们的将是终生的遗憾和子孙的怨恨。

加速氢弹的研制工作成为每一位科学家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也被列入了中央专委的议事日程。

工厂停产,工人参加“四大”运动,连试验所必需的核部件也无法生产。

经毛主席批准,以中共中央、国院的名义于1966年下半年多次发出通知,要求维护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聂荣臻在8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常委会上提出,试验基地不要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只搞正面教育。中央军委及时发出通知,制止在各试验基地进行的“四大”运动,从而使试验基地的形势暂时得到基本稳定。

罗布泊,多雪的冬天。

1966年11月下旬,冰封雪冻的西部戈壁又一次迎来了参加核试验的大军,理论、设计、试验、生产、装配,各路人马纷纷汇集到这里,准备进行氢弹原理试验。

罗布泊再一次沸腾起来,热火朝天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科学家、领导者、工人、解放军官兵,汇成了罗布泊热火朝天的激动人心的奋斗画面……严寒退却了,政治风暴也暂时退却了。

仪器安装好了,并调试好;试验装置安全运到,顺利装配。

高大的铁塔耸入空中,塔顶安放着凝聚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试验装置。

聂荣臻元帅又一次亲临罗布泊,坐镇指挥。就在两天前,聂荣臻离开北京时,红卫兵的大字报已铺天盖地而来,要“火烧聂荣臻”“万炮齐轰聂荣臻”,甚至有人说聂荣臻到基地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聂帅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心里惦记的仍然是祖国的核事业,他要为之奋斗的仍然是尖端武器的研制和武验。

终于,在连续阴雪天气里等到了宝贵的晴好日子,虽然十分短暂,但指挥员们毅然下决心试验。

沉重的阴云渐渐被风吹散,罗布泊的上空又见一片蓝天。

一年前对新方案拍板定音的刘西尧,突然请各位专家为即将进行试验的把握打分。

彭桓武给了分数,邓稼先、于敏等人纷纷给了分数。几乎不约而同,他们都给了高分。

彭桓武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但在“零时”到来时,他悬着的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手心也出了汗。

1966年12月28日12时,在一片蓝天下,氢弹装置按时起爆。强烈的闪光撕裂天宇,蘑菇云翻滚着直冲九霄,雷鸣般的轰响震动天地。

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氢弹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戈壁滩欢腾了,在这白雪和阴霾覆盖的大地上,“工农兵”们又一次为“数理化”的成功而欢呼雀跃、拥抱握手,心底蕴藏的激情终于抑制不住喷涌而出,欢声笑语在这片荒原上久久回荡。

12月30日、31日,在马兰招待所,聂荣臻连续两天主持座谈会,讨论氢弹试验问题。到会的有二机部、七机部、九院、基地、廿一所等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张震寰、李觉、张文裕、钱学森、胡若瑕、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程开甲、郭英会、陈能宽、方正知、于敏、周光召等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氢弹原理试验非常成功,这条路走对了,在这个基础上加紧氢弹试验,我们一定能赶在法国人前面。

会议最后决定:利用这次试验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已有的航弹壳,于1967年爆响一颗百万吨的航弹空投试验。

罗布泊,巨人的肩膀,一次又一次把一个民族送上强盛的巅峰。它在飞雪中迎候着1967年。

然而,才进1月,核试验的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东北一支红色造反团却旋风一般席卷而来。他们不顾警卫部队的拦阻,强行冲击核试验基地……

氢弹试验前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科技人员参与了派性斗争,把大量研究设计工作丢下不干,整天去“斗争”、开会;工厂机器停了,烟囱不冒烟,氢弹所必需产品加工不出来;铁路中断,试验物资和氢弹运不到试验场区……

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等科学家们,用他们一颗爱国之心,去唤醒人们为赶在法国人之前爆炸氢弹的理想和热情,用他们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带领着这支队伍艰难地前进在风雨如磐的1967年。

在决定第一颗氢弹爆炸多少当量为宜这个问题时,中央采用了彭桓武的建议:300万吨。彭桓武的考虑有较大的保险系数,就算误差再大也有100万吨当量,就算氢弹。

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上空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氢弹。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灰楼,再也不是过去的灰楼了!

彭桓武望着冷寂空荡的灰楼,心中无比悲凉。

1961年和1962年,灰楼是怎样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啊!专家们和青年人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一个接一个的报告会、讨论会,一个接一个的突发奇想、献计献策……在夏天的雨季里,很多人赶不上最后一趟晚班车,就干脆随便找个地方猫一夜,第二天又接着工作。可如今,人们天天喊的是“革命”却再也献不出“计”了。人们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人们的脑袋里装满了权力和阴谋,科学攻关这一核事业中的主题已被争权夺利、各种名目的批判大会和写不完的大批判稿所代替。

彭桓武从“文革”一开始就认为这场运动“毫无道理”因此,不管别人怎样动员、鼓说,他坚持自已的立场。不让研究核物理,他还有许多基础课题要研究。他拒绝参加任何一派,拒绝批判钱三强,始终保持他淳朴自然的天性。

1967年12月,周恩来总理指示:继续研究地下核试验。

突破氢弹之后,面对西方核大国的封锁、监视和禁止核试验的呼叫,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必须抢时间,在加紧武器化研制的同时,及时转入地下试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在减少地面污染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核武器物理某些规律的分解理论研究,拿到更多、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测试结果,为实现武器化研究提供各种理想数据。

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国防科委周密组织,力排干扰,终于决定在9月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地下核试验有平洞和竖井两种主要方式。平洞指利用地形,开掘一条特殊设计的长坑道,在坑道内放置核爆炸装置和各种探测器,按照特殊的方案回填堵塞之后,实施核爆炸。竖井将核装置和各种探测器一起吊置于大口径竖井底部,回填后实施核爆炸。各有核国家的地下核试验均是先以平洞方式取得经验,然后发展到以竖井方式为主。核试验从大气层转入地下,是核武器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早在1963年9月,二机部和国防科委就我国进行地下核试验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中央专委于12月做出决定,在抓紧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同时,把地下核试验列入科研设计项目。经过地质专家和有关人员的勘察、比较、论证,最后决定在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南山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这次地下核试验采取的是平洞的方式。由于1966年调整计划,遂决定于1968年年底进行首次地下平洞试验,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直到1969年春才正式开始这项试验的准备工作。

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定于9月15日完成试验用的原子弹插接雷管工作和开始堵塞坑道。

美国于1957年9月19日在内华达进行了代号为“瑞尼尔”的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在1961年和1962年,苏联、英国、法国也相继开始进行地下核试验。

我国于1969年9月23日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这天,没有炫目的太阳,也没有摄人心魄的惊雷,更没有翻腾的蘑菇云。零时15分,一阵强烈的地震波过后,沉闷压抑的轰响向世人昭示着核力量的巨大和威严。朦胧的月光下,群山在颤动,山体表面被剥离的几万方石头滚滚而下,山梁因抖动而腾起雾一般的尘埃。

令人遗憾的是,对这次核试验,科学家们竟一无所知。当巨响和震动把彭桓武、王淦昌等科学家惊醒后,试验已在深夜里结束了。

科学家们去质问有关负责人:为什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偷偷摸摸就炸了核炸弹?

他们的回答是:预防阶级敌人破坏,信不过你们这些科学家!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但许多科学数据没有取得。身为核物理学家的彭桓武、王淦昌在领导和参加地下核试验关键时刻,却被不懂核科学的有关负责人剥夺了一切权利。

望着沉沉的夜空,彭桓武想起前几次踏上这座基地的情景。这一次,依然是“不吃不饿,不睡不困”依然是参加核爆炸试验,但是,却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等试验完全不同。彭桓武突然有种异样的预感,这突然的感觉告诉他: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核试验!

他想起在古楼兰废墟上,他曾拾拣过陶片、铜钱;在庆贺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酒宴上,他曾赋诗,“不是工农兵协力,焉能数理化成功”;在核试验场指挥所,他曾为凝聚着数万人汗水和心血的核装置打了成功的高分……

罗布泊啊,被多少人称为死亡之地。然而,在彭桓武眼中,这里才是真正的充满生机、呼唤生命的地方。这里每一次核爆炸都是为了消灭核爆炸,每一次试验核武器,都是为了最终毁灭核武器。

罗布泊,总有一天会永远告别蘑菇云,告别冲击波,告别电光雷火。

同类推荐
  • 旷代逸才冯梦龙

    旷代逸才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的坎坷经历不少,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身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不过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本书的重点为不是重复李嘉诚一般的成功经验,而是解析其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并以观点和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胆识作全面细致地研究,以便充分展现一个大商人的成功之处。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六位文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热门推荐
  • 笑傲苍穹(全2册)

    笑傲苍穹(全2册)

    魄飞烟通过自己的努力修炼,完成了一次次蜕变,逐渐走向宇宙中的最高峰。从魄胆界禁域到王族种子选拔比赛,再到幻祭道府的修炼,美好的邂逅,好友的协助,亲情的呵护让他的心性变得温和而又坚强,然而未知的命运却悄悄降临,暗中的杀手已经拿出利器,更大的重担落在了这个单纯善良的少年身上,他毅然决然地扛起了这一切,从而掌控天地、穿梭时空、遨游太虚、登峰造极。这是传奇中的预言之子开启宇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是平凡少年向命运的枷锁发出呐喊的热血宣言!
  • 武仙霸世

    武仙霸世

    《降龙十八掌》到底能不能降龙?《龙象般若功》真能练出龙象巨力?《长生诀》真的能问道长生?……谁说武道不可成仙?我叫张洛,嚣张的张,我为神功代言。PS:张洛带着武学光脑穿越了,从此开始了吊打修真土著的日常生活。
  • 生灵大陆

    生灵大陆

    两个不同的主角,两个不一样的生命,两种历程,两个世界。带你走入第三视角,看不一样的宿命。
  • 倾国倾城之青花瓷

    倾国倾城之青花瓷

    看安泽和苏颜惜会在时间的限制里,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亲,请拭目以待
  • 冰花千冷

    冰花千冷

    华服铺地,血色张扬,印记消逝。吾已走来,诚以一世坚持,答你两世情深。轮回之后,前世的刻骨铭心、相爱入骨随着孟婆汤消逝在记忆中。他们的印象里,有的只是……“万一你跑了怎么办?”“我不会跑的,我是一个信守承诺、品德高尚的人。”某王终于忍不住白了某女一眼:“说这话时,你内心羞愧么?”“有点。”前世,她是不可一世、天下无敌且拥有绝世容颜的毒煞女。今生,却成了修武废材,除了一项逃跑技能外,其他什么都不会。而曾经的妹妹、朋友、神宠和恋人也全都消失在轮回中。今生,只为爱而来。——花溪
  • 重生之田园宝妻

    重生之田园宝妻

    前世,她因逃避选秀,私为人妾,却不得善终。重生一世,她躲避选秀,下地插秧,稻田里种鱼,开山取矿,空间在手、灵物奇药百千,等着未婚夫归来。她还就不信,重活一世扭不了命运这小小乾坤。什么?这个鬼王就是她的未婚夫?什么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傲娇少爷与特殊保镖

    傲娇少爷与特殊保镖

    ◆天生灵异体质的富家少爷总会遇见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他急需有道行的人来保护他!◆虽然是被老爸的花言巧语骗去当保镖的,但她一定不负老爸所托。为了实现她和老爸的终极梦想,必须坚持下去。◆少爷与保镖的日常总免不了吵架拌嘴,不过关键时刻保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全力保护好娇贵的少爷。但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她呢!
  • 再生花

    再生花

    [花雨授权]青春都市传奇的新演绎,年轻、帅气、吝啬的天才科学家,邂逅附在再生花里的可爱女鬼。邀一群身怀异能的狐群怪党,掺上聪明伶俐的流浪小狗,在波澜诡谲中掀开时空转换的神秘面纱。
  • 遥遥相望

    遥遥相望

    有些人早已在不经意间入骨入心,当你五脏都在念着一个人时。爱从何而起,情为何而灭。
  • 葡萄架下的女孩

    葡萄架下的女孩

    私语,汐月,这一对苦命的恋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在一起,不是说现在恋爱自由吗,那为啥她们在爱情面前却是困难重重,最后私语离开了,她还会回来吗,汐月还会等她吗,这些都无从可知了,由你们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