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几年前,我们曾经出版过一套八本《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现在摆在面前的是第二辑。仍然是一套八本。仍然是小说、散文和诗歌为主的作品集。像先前一样,这八本书仍然充满着年轻人的个性和才华,也充满着他们的率真和诚恳。
曾经在第一辑青年作家丛书出版时,我在序中说过:“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要让自己的作品在茫茫大海般的文学著作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尤其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兴盛、网络的发达、出版的轻易,令人人都有文化,个个都会写作,谁都可以出一本书,自称作家。而那些虔诚地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的青年们,想要越过层层的平庸之作而让读者看到自己满带心血的文字、让人们关注到自己未来的写作,更是难上加难。应该说,一个人想要成为社会认可的作家,或者说想要以作品出名,比之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难度要大许多。”
时间过去了五年,这种状况仍然未能得到显著改变。众多的青年作家继续像先前一样表达着诉求,希望能在省作协的支持下,出版自己的作品。而扶植青年作家,使他们尽快拥有自己的书,并由此得到社会认同,这也一直是省作协的重要工作。正因为此,在这次湖北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之际,这套丛书的出版,便有着格外的意义。
文学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它似乎是万能的,什么人都会去读读它,经常成为一些人的精神支撑;但它又似乎一点用都没有,只配用来茶余饭后消闲解闷。它几千年来都伴随着人类往前走,被人们所吸引所追逐,即令网络发达至今,热爱文学者仍然不计其数。我想,其中最重要理由之一,在于文学作品源自于一种个体的表达。它坦露的是每一个写作者的内心。当无数的个人内心坦然地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便能通过它们看到无数不同的世界,看到人和人之间的所有存在。看到人性复杂的层次和莫测的变化,也看到人和人之间既简单亦微妙,既紧张亦舒缓的神秘关系。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生活触点如此之小。文学又让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超越我们自己视野、超越自身常识、超越自己认知深度的另外的世界。我们从中可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有强者的人生,亦有弱者的人生,而更多的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庸常之辈的人生。于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多参照,内心得到很多鼓舞,精神上得到某种力量。我们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对应和所需要的。于写作者,比之读者所不同的,他在潜心创作时,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内心。总有人写,总有人读。文学的魅力持久不衰大概也正在于此。
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这套丛书,是从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中,经专家耐心细致地审读后,挑选出来的。我相信这里每一本书的文字都是一个作家内心的真诚表达。有青春有浪漫有沉思有梦想,或许也有颓废和空虚,这没关系。青年就是这些情绪的混合体。他们的书正是代表着他们那一代的人。我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阅读,我们能更多一点地了解年轻人眼里的世界,也更多一点地了解年轻人自己。
现在,你可以看正文了,一颗年轻的心正在等待着你的阅读。
方方
自序
从2006年在《芳草》杂志发表第一篇处女作,算起来我提笔写小说也有了近8年的时间,8年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至今也还未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但人却可以位于为老作者之列了。想来有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哀。
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块写小说的料,文艺的东西讲求天赋,而我天生愚笨,那些人情世故,常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东西,我总是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反复琢磨,才能透彻。所以我绝不是写小说的天才,但我还是痴爱。
我的日常生活很单调,不爱下棋、不爱麻将、也不爱打游戏,不赶时髦也很少逛街,现在连电视也很少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我的世界里沦为沉闷而单调的色彩,除了上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外,平时在家休息也就喝喝茶、听听戏、看看书。因为是外地人落户在武汉,也没有多少亲戚朋友,加上性格使然,不大喜与人结交,所以我大多时都是沉静在冗长的时光里。
在这种静静的时光里读了这么多别人写的小说,便自然而然生出想自己写小说的念头。要想长久地喜欢一种东西靠最初的冲动是走不长远的,你必须要将那腔热情冷却沉淀,融进自己的骨血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你厌倦也罢,高兴也罢,此生你都甩不脱它,而今,我跟写小说之间在渐渐达成这种关系。我愿意委身于她,不离不弃。
我是个低产作者,导致低产的原因不是为追求精益求精要细细打磨耽误了时间,而是因为懒惰和迷茫。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写着写着就会有种迷茫感,我常常困惑小说应该怎么写,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小说到底是要像刀一样给沉重的现实捅刀子还是要像线一样将残酷缝合给人以美好的慰藉。我总是在写的时候摆脱不了做这样的思考。一边写一边悟,自己给自己看毛病,自己给自己开方子,很痛苦也很纠结,我想这是我还未成熟的原因吧,可我什么时候才能通透呢,等待使我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我很想写一部好作品出来,让自己和读者都满意,但是现在显然没有做到,将来能不能做到我也不能打包票。
面对我电脑上的F盘,里面有我许多的小说作品,但当要对她们做出遴选时,我就十分心虚,觉得没有一件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按照老家的规矩,给人就要给最好的,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在矮子中拔长子,选了这四篇小说,《声声慢》《天使的颜色》《路遥遥的心事》《锦衣行》。这些作品尽管有很多瑕疵,但是我在写她们的时候是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是和着我自己的情感创作的,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表达了我对小说对文学的真心与敬意。
从来没写过序,也不知道如何写序,我脑子经常跑火车,反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我现在不管写什么都有了絮絮叨叨的毛病,像个老祖母一样,但有人说这是将要写好作品的良好状态,也不知此高人说话灵不灵,但愿吧,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