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5900000013

第13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的历史资源:(1)

古典贵族教育

面对后物欲时代带来的空虚与无聊,我们不妨回溯历史,从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教育资源。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中,贵族阶层依靠对其极端有利的分配方式走在整个社会之前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文明社会中首当其冲的遭遇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历史上,他们对此发展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并在相应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天正全面遭遇这一问题的当代人借鉴和反思。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古代贵族们,摆脱空虚无聊的途径和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个是堕落,一个是升华。贵族们的生活腐化与堕落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也要看到,贵族中或贵族文化传统中也还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历史上的另一部分贵族分明向我们展示出,摆脱空虚与无聊的另一个出口,那就是开发精神世界,使自身完美,使生活艺术化。

一、古典教育的特征:生活教育和综合教育

古典教育主要是针对贵族和僧侣的,特别是在西方古代社会,劳动人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贵族、僧侣阶层是不用工作或不用劳作的,因而古典贵族教育主要不是生产教育,而是教育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侧重于人的丰富与完善。生产是有分工的,而生活和人的丰富与完善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因而也是综合的。

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两个主要区别:其一,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最大差别是后者是教人们如何工作的,而前者是教人们如何生活的。古典教育几乎完全不学习工作。“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篇》)贵族教育中没有一点与实际事物密切关联的东西吗?有,那就是军事技艺。“流汗不流血,流血不流汗。”中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一个近似的特征是,下层劳作,贵族打仗。即使下层一部分人也从事战事,上层却绝无一人从事劳作,且贵族成员多半要亲赴战事。劳作即使不是天天进行,至少是极其频繁的。而长远地看,战事的发生是稀少的,至少不会像劳作那样频繁。因此,军事技艺便带有相当的游戏色彩。贵族学习的御射之外的其他内容,诸如诗书礼乐,与生产的关系就更遥远了,并且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化。这种学习脱离实用,却同贵族的生活融于一体的时候,便完成了生活的艺术化。他们实际上学习的是如何过艺术化生活。自然,他们之所以可以脱离劳作,是因为下层民众养育了他们,他们剥削了下层人,拥有了物质资源,不需要劳作了。

其二,古典教育是综合的,而现代教育是专业的。这是服侍于截然不同的目标所使然的。近现代的生产日益走向细致的分工,现代教育必然要跟随现代生产。而生活是没有分工的,因此学习如何生活就远比学习如何工作更为兼容和综合。孔子的全部教育宗旨和手段——诗、书、礼、乐、御、射,都是致力于造就君子,即高尚的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其弟子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篇》)

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篇》)朱熹对此的解释是:乐之过而失于正者也,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说,享乐要适度,哀愁要节制。适度的物欲是天理,过度的物欲是人欲。

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就是说,君子不是工具。

子贡曰:“……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舆?”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篇》)译成白话就是——子贡问:“有钱了不骄傲,如何?”孔子说:“可以,但不如有钱了‘好礼’。”子贡说:“诗经说:要如何如何打磨玉石,就是您说的意思吧?”孔子说:“不错,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你能举一反三了。”这里的关键是,子贡用打磨玉石说明自己对“礼”的解释,而孔子高兴地赞同。也就是说,贵族的教育就是打磨自身,使自己臻于完善。这乃是君子终生不渝的目标。

富裕是挑战,它使得东西方古代的部分贵族不谋而合地走上了学习这一道路。公元前3世纪希腊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竖琴、唱歌、跳舞、体育。泰勒斯预测天气而大发葡萄财的故事,告诉人们,虽然智慧的副产品可以帮助人们发财,智慧却不能服侍物欲。苏格拉底同孔子一样是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他深通数学、天文学,他拥有运动才能,他是杰出战士,还是雕塑家,他要求青年全面学习。柏拉图的教育内容包括:音乐、游戏、仪表、马术、小兵器。

古罗马时代贵族们的轨迹刚好显示出上述的两种趋向:堕落和升华。一方面,它秉承着希腊文化,提升精神,造就完美的贵族,其教育的内容是修辞、演讲、体育。另一方面,它陷于醇酒女人,以观赏斗兽刺激麻木的神经。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育内容是读写算、拉丁文、修辞、骑士技艺和风度、体育。

古代东西方贵族在应对富贵的挑战时依赖的手段都是乐趣的培养、精神的充实,而不是道德的说教;他们都在凭借生活艺术化来疏导丰盈的物质造成的空虚无聊以及物欲过度导致的荒诞生活。

二、暴发户与老贵族的区别

老话说:一代学穿,两代学吃,三代学古董字画。衣冠是最容易的,可以一蹴而就,不然何来沐猴而冠之语。暴食豪饮,一掷千金,其实也容易。这里所说的难学,要两三代的积累,要生在富有的家庭,才能学会吃,不是指花钱的能力,而是指品位的能力,那必须从小接触各种美食,必须是童子功。这种吃,已经有了鉴赏和玩味的意思。文物字画当然更是纯粹的玩了。暴发户不会置办古董;他的儿子小时候见不到古董,多半是半路出家,似懂非懂;到了孙子辈才能自小耳濡目染。也就是说,玩是要学的,乃至要从小学的。岂止古董,一切有深度的游戏,都有较长的学习过程。个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首富。可是欧洲人一直在嘲笑它,一些美国人也在自嘲。我们不是欧美人,没有当事者的局限,可以摈弃其中酸葡萄的味道,获取其中的真知灼见。

比起欧洲人来说,美国人不会生活。

塞托夫斯基说,西德(联邦德国)人均只消耗不到美国人均一半的资源,但是西德人度假、运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时间是美国人的两倍。美国人均花费在旅游上的时间比西欧所有国家都少。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的直接旅游收入是17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快餐店在公共饮食业中占40%,而英国不超过12%,法国不超过4%。快餐追求的是标准化,其口味显然缺乏多样性。美国人消费了更多的罐头食品。美国人消费的新鲜蔬菜占消费蔬菜总量的67.4%,而欧洲人占77.6%。美国人消费的新鲜水果占水果总量的62.0%,欧洲人是87.2%。据1966年的一项调查,美国人每天吃饭的时间共69.8分钟,欧洲人是96.1分钟。”转引自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页。这些并不能说明欧洲人消费的物质更多,而说明,他们更重视生活的乐趣和质量。抵制麦当劳登陆欧洲的原因正在于此。

还有一个例证是咖啡馆。时间支配的调查显示出欧美的一个重要差别。美国人更喜欢独处,他们每天清醒时间中的6.6小时是独处的,比欧洲人多了2.5小时。轿车是原因之一,但解释不了全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咖啡馆为代表的消费方式。美国的咖啡馆中往往顾客稀少,欧洲的咖啡馆则是拥挤热闹。美国有一些地段非常好的路边咖啡馆,里面墙上写着:“我们没有逐客的意思,但是因为座位较少,希望您能配合一些,让后来的顾客能够入座。”美国人可以理解和接受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是来消费饮料的,不是消费时间和其他东西的。上座好的咖啡馆未必都有这样的告示,但经营的方针是一致的。他们将座位搞得不够舒适,以使顾客不会久留。欧洲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欧洲的顾客来咖啡馆就不是为了饮料,而是找人(不认识也不要紧),找说话的地方,找加入到一个说话的团伙中的感觉。欧洲老板赚钱的动机和美国老板一样,但是欧洲的民情使得老板的策略必然不同。他们可以将杯子弄小,却不能将座位搞得不舒服,更不可能有上述告示。欧美顾客来咖啡馆的频率也相差悬殊。西德(联邦德国)人每天至少来咖啡馆一次的人占14岁以上人口的8.1%,法国人占了8.6%,而美国人是4%。英国人去咖啡馆和酒吧的频次和法国人差不多,可是法国人饮酒的总量大大高于英国人,这旁证了,他们去那里的主要的目的是聊天。咖啡馆只是一个缩影。它说明了欧洲人更重视聊天、人际交往,这些非物质的生活,它们与生活质量关系甚大。转引自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

中国不同于欧洲,也不同于美国。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传统比欧洲更悠久,但是我们的传统中断了,被我们自己打碎了。我们有《论语》、围棋、美食、武术,等等,但是游戏的心态、健康休闲的习惯在我们的行为层面上中断了;谈天吹牛的公共场所消失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上,比美国更暴发,中国的富人和白领阶层几乎只有20年的历史。因此,我们的富人不懂吃喝,却可以天天都是豪华的宴席。麦当劳可以在吃文化最深厚的国家中铺天盖地,食客盈门,北京王府井的麦当劳几乎成为该公司的旗舰。我们容纳三教九流的茶馆在北京等诸多城市已经灭绝,取而代之的是富人的茶艺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增加了,富裕起来的人也不少。但生活情趣、生活品位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比如说,我们社会中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官员、企业家、高知等),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可能还算不错,称职而敬业,甚至成绩突出。但在生活中,在闲暇时光中却大多是耽于低级、感官性的享乐(如吃喝、包二奶、赌博等),缺乏更高层次的情趣(如琴、棋、书、画等),要知道中国古代士人大多数都擅长于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主要侧重于专业教育。生活情趣的教养在笔者这一年龄层次的人来说更是属于“封、资、修”的东西加以批判。生活教育的缺失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闲暇时光主要陷于吃喝、应酬、看电视、打麻将等简单、低层次和感官刺激等方面。黄段子的广泛流行,小沈阳、芙蓉姐姐的走红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缺乏教养和生活品位在国人出国旅游时的表现也可以反映出来。率先富起来的国人都有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自从20世纪末以来,出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能够出国旅游的国人大多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接受过大学教育,但他们的教养和言行举止又如何呢?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游客素质太低,以至于被港台人和外国人概括出内地人出游时的7种陋习:“脏、吵、抢、粗、俗、窘、泼”,已使对中国开放游览国家的居民,对游览游客日益排斥。例如“脏”,凡游览游客所到之处,必定满地垃圾;“吵”,游览游客出外旅游者是三五成群,有讲不完的话,在飞机上、车船上、餐厅,甚至在酒店,都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抢”,内地游客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做什么都要抢先,在国际航班上,对空中小姐的劝导充耳不闻,任意摆放行李,影响后面旅客的现象令人厌恶;“粗”,指的是在内地游客身上看不到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及礼仪。内地游客赴海外旅游,不管旅游景点和某些公共场合是禁烟区,依然一烟在手,放肆地吞云吐雾;“俗”,指的是内地游客把自己在家的习惯带出门,浑然不知这些习惯不符合国际礼仪。比如在豪华酒楼用餐,竟脱鞋赤脚搁在椅子上或盘腿而坐还自得其乐;“窘”,指的是内地游客常在不适当场合穿戴不恰当的衣饰,令人尴尬,像有的人穿睡衣在酒店房间串门。“泼”,则是说大陆游客在海外遇到纠纷的时候,显得十分“团结”,火气特别大,不是粗言恶语就是拳脚交加。

由此可见,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但文明教养的提高、生活情趣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文明、有教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位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培养和熏陶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东、西方的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有用的资源和营养,不仅要培养懂专业、会工作、肯钻研的人才,更要培养有情趣、有品格的人。

正如19世纪欧洲著名的历史学家布克哈特所说:“某个时代可能在物质财富或知识和艺术造诣上低于别的时代,但并不因此就在其精神洞见的能力或尊严上低人一等。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都对人类积累的知识和艺术财富有其贡献要作。”雅各希·布克哈特:《历史讲稿》(英译本序言),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在古典时代,寄托在当时贵族们身上的教育理想应该说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而这种普遍的意义正是由古典精神的核心内容所决定的。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践其教育理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抵御“后物欲时代”对人类精神家园侵蚀的可行之举。

三、中国古典教育的特征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一以贯之的贵族传统和贵族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遗产中,儒学教育和科举考试占有突出地位。而儒学教育就其本源和属性而言,乃是一种以人格养成为目的、以儒家经典为基本的通识教育。这种传统的通识教育,其特点以培育个人的道德情操为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一)造就君子人格

一般认为,通识教育渊源于西方教育史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为“文雅教育”、“博雅教育”。实际上,东方文化教育史中也有“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的传统,只是其表现形态和演化路径不同而已。金耀基认为:“很早以来,东西的传统文明国邦的‘大学’教育,都具有今日一般理解的‘通识教育’性质。”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44页。台湾学者黄俊杰指出:“先秦儒家心目中的所谓‘教育’,并不是一种以专业训练为导向的教育,而是一种现代人所说的‘通识教育’。”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儒家的“通识”教育观,以培养“君子”人格为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通才。孔子认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朱熹进而阐述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80页。

随着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并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学教育中的君子人格培养方式得到了强化。

同类推荐
  •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本书以翻译研究中的认知语境理论为主要框架,在欧美和中国司法制度及法律语言中搜集体现独特法律文化背景特色的语料并加以分析,通过了解中国法律和法律使用者的现状,对比中外法律语言在相同及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法律文化在法律文本、日常司法过程中,包括司法过程中话语人际交流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吴文辉

    吴文辉

    苍穹之下,林海凭借一部神奇功法,怒撼山河,直达青云!让我们快意恩仇,杀出一条属于未来的道路,杀!杀!杀杀杀杀!宇宙之内,吾为尊主;鸿蒙之心,创世永生!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梦幻之都:序曲

    梦幻之都:序曲

    当少年踏入了那未知的新世界时,他的心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撼动,此时此刻,他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循序渐进式幻想题材小说,在这个故事中,一些年轻人受命运的眷顾在一个名为“梦幻之都”的奇幻世界中展开了一场绚烂而宏大的冒险,讲述了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成长与彷徨。他们前方的路危机四伏,众人能否克服万难,在冥冥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而当他们面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时,他的身后却有静悄悄的阴云卷动而出……
  • 师傅省省吧

    师傅省省吧

    818那对恶人谷师傅与浩气盟徒儿的相爱相杀。“徒儿来我大恶人谷吧!”“滚……”满级入了浩气盟。“徒儿乖张嘴吃截元丹。”“滚……”师傅你别放弃治疗。“为师可以为你切离经。”“滚……”剑纯分分钟教你做人。
  • 异世重生记

    异世重生记

    叶楚,21岁,首都某国际公司小白领一枚,虽然有男朋友但也阻止不了她在追星这条路上神龙摆尾,活跃各个偶像粉丝见面会,偶尔会和闺蜜联合搞失踪吓一吓自己的宅男男友,不折不扣的现代青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会一直这么平静下去,不料却在一年一度的恋爱纪念日见证了男友与死对头的春宵一刻,悲剧的叶楚同学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决定拉上闺蜜来一场说干就干的钓凯子大行动,不料在去酒吧的路上被不长眼的出租车司机给撞飞,原本正欲盛开的花骨朵瞬间被折断了枝干------凋谢了。。。
  •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神书

    封神书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不为人知的神话序章,是神的归来,还是人类依旧掌控自我的命运,以及这片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的神州大陆,勇士既出,如何被追杀千里九死归来,却无处容身,面对没有缘由的罪名,又将何去何从。大陆三国岌岌可危,海外仙岛威胁已至,三国一城又将怎样面对,还有那从未露面的神秘力量,是否还有纵天者存在......
  • 虽败犹荣的先知

    虽败犹荣的先知

    在冯克利对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阅读中,既有对自由、民主、公正等思想体系的思考,也有对韦伯、阿克顿、阿隆、斯金纳、哈耶克等当代西方思想家核心思想的梳理。作者以简洁犀利的笔触,梳理当代西方思想体系,引领读者以历史性、怀疑性和批判性的自觉思维,重新思考中国当代的政治热点。
  • 修真之重生都市

    修真之重生都市

    “凌厉!你死了这条心吧,我才不会嫁给你,你不配!”未婚妻傲然道。“正好,我也觉得你不配。”凌厉冷笑,心中浮现了佳人俏影:“梓涵你一定要等我……”飞升渡劫饮人恨,重回少年时期。那时的他是个窝囊少爷,留下多少遗憾。但这一次,他是睥睨九天十地的修真界第一人,要亲手把遗憾统统都弥补回来!
  •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宋轻晚在五岁时被父母带去G市老家过暑假的时候认识了范如笙——一个因为是捡垃圾妇人儿子从小便被人排斥的小孩。轻晚不知道自己是为何盯上范如笙的,是因为他被别的小孩欺负时倔强的眼神,还是在她好心想要扶起他时,他盯着她的小手时冷漠的眼神,或者是他对自己妹妹撒娇时露出温柔的眼神?反正那个时候她就喜欢追着他跑,即便是他一句话都没跟她说过。暑假过后,轻晚便被父母带回城,离开的时候范如笙连她的名字都没有问过。回到G市,轻晚依旧是父母手心宠爱的宝,却在五岁那年的暑假,心上刻了一个那个小小的不在意她的他。再相见心心相依,为他,她甘之如饴。原来,每个人都在变,只有她还在抱着回忆入眠,忘记了收回别人不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