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5900000017

第17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的历史资源:(5)

六、古典教育的启示

从贵族教育和贵族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的特权可以消除。但贵族精神是贵族社会中人类共同创造的,并由历史积淀而成的一种精神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原来误以为贵族精神的对立面是平民精神,不知贵族精神真正的对立面是流氓精神、痞子精神与奴才精神。平民中也有贵族精神,如《红楼梦》里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贵族精神包含了人类历史筛选下来的人类共通的美德、格调、趣味、情操等等。也就是说,贵族精神在历史形成过程中,已成为一种超越贵族门第、贵族血统,甚至超越贵族阶级的一种人类共同认可的文化精神境界。今天我们在解决了温饱,许多人已经富裕之后,按照贵族精神原则,应当往贵处提升生活品位与人生境界。正如孔子所说要“富而好礼”“富而好学”(《论语·学而篇》)而不是相反的方向:富而好色,富而好淫,富而好赌,富而好利。

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它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这个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觉,包括这个人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

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的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为他的内在心理状态,中国古人称之为“胸襟”、“胸次”,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之为“生存心态”;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为他的言谈笑貌、举止态度、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布尔迪厄则称为“生活风格”。

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

冯友兰说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是消解了“我”与“非我”的分别的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因而也就是超越“自我”的有限性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吾与点也”的境界,郭象说的“玄同彼我”、“与物冥合”的境界,宋明理学家说的“浑然与万物同体”的境界。

一个人的人生可分为三个层面:日常生活的(俗务的)层面,工作的(事业的)层面,审美的(诗意的)层面。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在这三个层面中都必然会得到体现。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人活得没意思”,或者觉得“生活太平淡、太乏味”。就是因为人们的人生境界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层面,用功利和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遮蔽了这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世界,从而丧失了“现在”。应该努力使我们的人生境界超越世俗与功利的层面,上升到审美的(诗意的)层面。

那么何谓审美的人生境界呢?

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一)诗意的人生

什么是诗意的人生?或者换一个说法,什么是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

诗意的人生就是回到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在第一章说过,生活世界乃是人的最基本的经验世界,是最本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与万物之间并无间隔,而是融为一体的。这个生活世界就是中国美学说的“真”、“自然”。

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生是充满诗意的。这就是人的精神家园。

但是在世俗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对于我们都是认识的对象和利用的对象。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就有了间隔。人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的天地之中,有如关进了一个牢笼,用陶渊明的话来说,就是落入了“樊笼”、“尘网”,用日本哲学家阿部正雄的话来说,就是“这一从根本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永远摇荡在万丈深渊里,找不到立足之处”。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把人生区分为两种,“我—你”人生和“我—它”人生。“我—它”人生又称为“被使用的世界(the world to be used),就是把世界的一切都作为我认识、利用的对象,都是满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这样,我把一切存在者都纳入时空的框架和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与我分离的对象。这就是“间接性”。而“我—你”人生则超越主客二分,所以又称为“相遇的世界”(the word to be met)。“相遇”就是与人的灵魂深处直接见面。比如一棵树,“我凝神观照树,进入物我不分之关系中”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2页。。与我相遇的不是树的属性和本质,不是树的物理运动、化学变化等等,而是不可分割的树本身。这是无限的“你”,“万有皆栖居于他的灿烂光华中”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3页。。没有任何概念体系、目的欲求阻隔在“我”与“你”之间。这是关系的“直接性”。这是现在。“当人沉湎于他所经验所利用的物之时,他其实生活在过去里。在他的时间中没有现时。除了对象,他一无所有,而对象滞留于已逝时光。”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8页。“现在”不是转瞬即逝、一掠而过的时辰,它是当下,是常驻,而“对象”则是静止、中断、僵死、凝固,是现时的丧失。“本真的存在伫立在现时中,对象的存在蜷缩在过去里。”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9页。“我—你”的人生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是当下的人生,是把握“现在”的人生,而“我—它”的人生则是主客分离的把一切作为对象的人生,是黑格尔说的散文化的人生,是生活在过去里的人生,是丧失“现在”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一切都是过去式的。所以张世英说,这样的人“只能生活在过眼烟云之中”。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诗意的人生就是跳出“自我”,跳出主客二分的限隔,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它的无限意味和情趣,从而享受“现在”,回到人的精神家园。

就像海伦·凯勒,她虽然是位盲人,但她能感受世界的美,感受人生的美。她能享受“现在”。她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

马斯洛在谈到“自我实现的人”时说,自我实现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更有情趣,更能感受世界之美,他们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体验人生。“对于自我实现者,每一次日落都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他们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像他见到的第一个一样,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产物。”“这个人可能已经第十次摆渡过河,但当他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像他第一次渡河一样。”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6页。

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乐生”,这也就是蔡元培说的“享受人生”。一个人能够“乐生”,“享受人生”,那么对于他来说,他就把握了“现在”,世界一切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一样了。他的人生就成了诗意的人生。

(二)创造的人生

所谓创造的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度发挥,甚至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生就充满了意义和价值。中国古人说“生生不息”,就是生而又生,创造再创造。生生不息就是创造的人生。

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和创造。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才是五彩缤纷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追求。反过来,缺乏创造的人生,则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是暗淡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人生。

我们以朱光潜先生为例。朱光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到三年,朱光潜就连续翻译、整理出版了黑格尔《美学》两大卷(文化大革命前已出版了一卷),还有歌德的《谈话录》和莱辛的《拉奥孔》,加起来120万字,这时朱光潜已是八十岁的高龄了。这是何等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种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和他的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转引自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马斯洛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我们许多人的确回避了我们自身暗示给我们的天职,或者说召唤、命运、使命、人生的任务等。”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3页。格拉宁也说:“大多数人,从来不想尝试超越自己可能性的局限,很多人是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而朱光潜和柳比歇夫都是在他们最高的极限上生活着。他们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说,“创造性”与“自我实现”是同义词,“创造性”与“充分的人性”也是同义词。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他们是一些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页。。

(三)爱的人生

一个人的人生充满诗意和创造,那么一定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喜悦,使他热爱人生,为人生如此美好而感恩,并因此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诗意的人生和创造的人生必然带来爱的人生。

诗意与创造使人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好,这必然使人产生爱的心情。用马丁·布伯的话来说:“爱伫立在‘我’与‘你’之间”,美(万物一体的体验)产生爱。我国宋明理学家认为,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所以人们从对天地万物的“生意”的观赏中可以得到一种快乐,同时产生一种对于天地万物的爱。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也说:“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爱花赏花,更说明人对花木的无限珍惜。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东山魁夷:《一片树叶》,见《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56页。这就是说,天地间瞬间即逝的事物,与人相遇而相融,在人心目之中生成审美意象,从而显示生命的灿烂光华,那就必定会激起人们心中无限的喜悦,激起人们对人生的爱。

这种对人生的爱必然和感恩的心情结合在一起。因为在万物一体的境界中,人必然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无限整体的存在对个人生存的支持,没有它,人不可能实现自我,人生也就失去意义。感受到这一点,人必然产生感恩的心情。马斯洛说过,高峰体验(审美体验是高峰体验的一种)会带来一种感恩的心情。这有如信徒对于上帝的感恩之情,这也有如普通人对于命运、对于自然、对于人类、对于过去、对于父母、对于世界、对于曾有助于他获得奇迹的所有一切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之情常常表现为一种拥抱一切的胸怀,表现为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它促使人产生一种“世界何等美好”的感悟,导致一种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钱江晚报》在2005年曾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我是农民的儿女”征文活动,从孩子们的笔端,我们读出了他们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感受到了与那可爱的面容相谐的心灵的纯真、诗意与善良,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是随机摘录的几段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

我虽然知识浅薄,不懂得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是一放学就自己解放自己,想干啥就干啥。和伙伴一起到山上看整个乡镇,看四明湖的美景,面对着清澈流动的溪水,与伙伴们一起比唱歌等,这样放松自己的感觉比城市里的人花10元、20元的钞票去哪个游乐园游玩惬意多了。王泽:《我和城里学生的不同》,载《钱江晚报》,2005年1月7日。

冬天的时候,外婆常拉着我坐在灶旁,我看着她把柴送进炉灶,又看着火苗在里面跳动。外婆是烧火的高手,火旺,又很会省柴火。饭煮好后,她就用那厚实的手焐着我的小手在炉火旁烘暖。有时,外婆会把一个大番薯塞进灶肚里烤,等拿出来时,轻轻掰开,黄澄澄的番薯热气腾腾,香气飘满小屋,那甜糯的美味一直留在了我心底。外婆去世了,我仍喜欢坐在灶旁,就像外婆坐在身边焐着我的手。杨春丽:《大灶·外婆》,载《钱江晚报》,2005年1月11日。

走在田埂小路上却是另有一番趣味。春天,田埂上盖满了五颜六色的星星点点的野花与绿茸茸的小草,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庄稼。我踩在厚密的花草丛中,踩进表面仿佛涂了一层黄油的泥土里,享受着那泥土与花儿、草儿、苗儿混合散发出的清香,心里涌起的是一种幸福之感。它使我融入在家乡的河里、土里、山里……融入大自然的淳朴中,与大自然的花木共同嬉戏,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只有像我一样的农家孩子才能感觉到这份快乐和幸福。章佳鹏:《家乡的泥土路》,载《钱江晚报》,2005年1月18日。

从这些稚气、淳朴的农村孩子的文字里,我们能够读出他们比城市里的孩子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向往自由,他们更理解父母的辛苦,更懂得对长辈感恩。

在生活中,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本就存在着诗意、美好和爱。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心灵和行为去守护那份诗意、美好和爱,更要让我们的教育过程本身充满着美与爱。

让我们记住一生都在播撒爱的阳光的冰心老人的话吧:“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转引自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41页。

不管天有多黑,

星星仍在那里闪耀。

不管夜有多长,

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

不管山有多高,

信心的歌,

把它踏在脚下。

不管路有多远,

心中有爱,

就能走到云端。

谁能跨过艰难,

谁能飞越沮丧,

谁能看到前面仍然有梦可想。

上帝的心看到希望!

你的心中要有眼光,

啊,你的心中要有眼光。

这首名字叫《眼光》的歌,告诉我们要有超越、希望和爱。

当你有了诗意、超越和爱时,你的人生就是充盈的、幸福的,也就是摆脱了单调、空虚、无聊的。

同类推荐
  • 吾意独怜才

    吾意独怜才

    张五常教授旅居美国,上世纪80年代回中国香港执教,并将自己身处中美不同的教育环境下的求学经历和教育理念差异著书论述。本书多角度地阐述了中西方教育制度和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深刻地对比和分析,如言辞犀利地抨击港大“校外主考”制、公立大学存在的弊端等。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本书分为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中国人最易说错的话两部分,内容包括:社会杂言、古今广记、形似音异等。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我们在一线

    我们在一线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热门推荐
  • 独行森仁

    独行森仁

    你把我带到天堂,然后又重重的给我摔了下来。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点点预兆,就这样被你抛弃,一点余地都不给。
  • 魔帝重生之放开我娘子

    魔帝重生之放开我娘子

    那天,她抱憾而死。她笑,被自己亲弟弟害死,苍天是不是觉得她手沾满鲜血,闲她肮脏不配活于此世?那天,她魂穿,遇见了他。他爱她,爱到无法自拔。可到头来,她笑,原来他真正爱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前世。他抛弃她,看着她被众神封印,她笑着看着他,东方云墨,你竟无情无义到这种地步,我算是无眼爱上了你,爱到这般深情。再次现世她以魔帝的身份出现,天下人得知她是魔帝,视她为敌。她笑,众天下人神负于我,就别怪她心狠手辣负天下人神。冥冥苦恋,爱我你就抛弃全世界,她笑,我知道你做不到,我真是痴心妄想。一滴泪,为他流。一颗心,为他痛。到头来,她还是不忍心伤他。若是天地轮转,我再重生,我乞求永远不要遇见你!
  • 马初晨的话题论

    马初晨的话题论

    从16岁开始花季,爱观察世界,从生活中找到道理,记录生活。
  •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从今天开始做男神

    宅男天羽,无名小辈,受尽欺负,是可忍孰不可忍,偶然遇到神秘老头,从此摇身一变晋级男神行列,看宅男天羽如何一步步改变成为男神的,敬请期待!!!
  • 神医小胖妞

    神医小胖妞

    一场大火吞噬了整个房子,无人从中幸免。江月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结束了这一世长相丑陋的躯体,带着记忆投身到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另一个她。她以为会重新开始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她错了,当她坐在镜子前。她崩溃了~业余写手,周跟2次,望亲谅解
  • 窃唐

    窃唐

    武则天,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生活对她而言就如同游戏一样,争权夺势的游戏,她玩得津津有味。她是有史以来最有成就、最伟大的女人,又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帝王。
  • 侯门青云路

    侯门青云路

    贫穷将她推入了将军府那扇黑漆大门之后。全心全意的只求一寸立足之地,委曲求全得来的却是绝境。涅磐之后再回到将军府,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为了生存,她下决心要不择手段。等待她的,是平步青云还是落入尘土?
  • 封冥纪

    封冥纪

    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黑白勾命驻两界,封我梦靥居其中。他从梦靥中醒来,变幻为真,他在日常里出入,沟通阴阳。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相貌,不一样的记忆...你相信吗?其实只要你一踏脚,就能进入另一个完全一样的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没有你...阴魂在前,临兵斗者,幽冥入侵,结印前行!此印,封冥!
  • 双双飞仙

    双双飞仙

    她真的很倒霉,人变小了连法力也严重缩水,下山求医只为变回原样,竟意外得到仙灵芝,这灵药是女妖蓝媚志在必得之物,求医之路变成了逃亡之路;现世上妖怪纷纷作乱,她只不过是灭灭小妖,就被人们赋予光荣任务,碰到的妖怪越来越高级,唉……英雄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 无限基因融合系统

    无限基因融合系统

    "我叫张德柱,今天获得了一个系统。”它能让我融合,很多生物的基因!熊的力量!鹰的视力!蛇的感知!龙的咒语!———————“如今我只是后天境界!”“碰到先天高手怎么办?”“基因模拟!熊的基因力量启动!二倍力量!”在打不过怎么办?“战斗形态启动!”敌人瞬间呆滞了!知道为什么吗?“恩,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变成了一只熊!”————————“在无限的位面世界中,只要我吸收过的生物,他的基因片段,我都能提取!咦?超级赛亚人,这个基因战斗形态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