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34500000017

第17章 好心情——痛并快乐着(4)

伦敦神经学研究所做过一项科学试验,给受试者讲笑话,测试他们的大脑和神经反应。试验表明,不管听哪种笑话,大脑中央前额皮层都有一个区域比较活跃,其活跃程度与笑话的可笑程度明显相关。科学家说,这是一个愉快区域。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笑口常开,能让人健康,延年益寿。

幽默可以摆脱尴尬,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发泄情绪,幽默中的笑声可以让所有的人产生愉快心理。现代心理学家都主张对忧郁症患者施以笑疗法。当人处在大笑状态时,脑垂体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能使人减轻痛苦和烦恼,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现在有的大学成立了“笑俱乐部”,意在让承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学子们,在愉快的笑声中成长。

古人说:乐以忘忧。笑能调节心情,驱散愁苦情绪,克服懦弱和孤寂心理,纠正内向性格,使人达观快乐。让我们少一点成就感,少一点财富感,少一点危机感,笑口常开,用笑唤起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唤起人类本应蕴藏着的善良与欢乐。

笑使人愉悦,使人健康。面对现代人心理疾病人数增多,西方某哲人说:十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沓药方。据说苏东坡为开导一位郁郁寡欢的朋友,写下了一句豪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

笑是不要钱的治病良方,只要你想笑。你要经常提醒自己:今天我笑了没有?

四爱者有笑

A、关爱他人

美国著名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次爱的旅程。施爱于人和接受别人的爱,是辩证的统一。只有把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人,才能享受到别人给你更多的爱。没有爱,人的生命将会枯萎;有了爱,生命才能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我多次采访过全国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他每天骑一辆三轮车拉客,从火车站把客人送到天津市区的各个角落。20世纪80年代那会儿,拉一趟客只收5角到1元,90年代也只收3至5元钱。他有退休金,儿女们也都过得很好。他无牵无挂,只把拉车积攒的钱全部支援教育,资助贫困学生。

最初他是给他的沧州老家建了一所小学校。后来搞了个支教基金,给小学赞助,给中学赞助,帮助从边远地区来的大学生。那些年他赞助了多少钱,简直没法统计。而这些钱全是靠那辆三轮车挣出来的。我当时给他计算了一下,他支教的钱,需要他骑着那辆三轮车走10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两圈半。

他把拉车挣来的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不给儿女,只有一个念头:支教。

我当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当代武训》。我的确为他的行为感动。他的目的是那样简单,那样单纯。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念不起书。但他看重教育,他的子女都是大学生。如今科教兴国,自己老了,唯有这帮助穷学生的事不能忘,这是积德行善。

我看得出来,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愉快。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是绽放着慈祥的微笑,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在他的面前,我很心疼也很酸楚。因为他已经80多岁了,是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按说社会应该赡养他,而不是接受他的赞助。采访结束后,我真诚地说:白大爷,你不要再拉客人了,也不要再支教了;你要心疼自己,好好活着。

老人看着我,点点头,理解我的心意。他仍然微笑着,许久,说:尽我的力吧,只要身体可以,我还要拉车,还要支教。看到学校建得那么好,看到孩子们能安心上课,我心里舒坦着呢!

我十二分地感动。我的眼里浸着泪水,心里一阵发热,此时此刻,我似乎触摸到了白芳礼老人那伟岸的人格之魂。

前不久到部队采访,又认识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人们叫她“姥姥”。

姥姥只有一个女儿。她跟着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帮助女儿料理家务,照看孩子。到她过了60岁生日,女儿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小外孙也上了中学,家里没有需要她干的活儿,可她总觉得自己还应该干点什么。

她家的附近有一支部队。他每天看到战士们迎着太阳出操,顶着寒风训练,很是辛苦;而且国家一遇到灾啊险的,总是把部队先拉出去,于是她想养羊给战士们改善伙食,表示一个老奶奶的心意。

她用自己的私房钱真的买了两只小羊,以后羊群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了十多只羊了,每天上午和下午,一位老人赶着一群羊在路边,在地头,在操场周围放牧。每隔两个星期,她就赶一只羊送给连队司务长,让他屠宰后炖给战士们吃。她说,羊肉是大补的,让小伙子们身体长得壮壮的,个个像小老虎。

晨光下,姥姥赶着羊群,欣赏战士们出操、越野;夕阳里,姥姥赶着羊群,聆听战士们雄壮的歌声。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让她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她的心湖里荡漾着甜蜜的波浪……

80多岁的老爷子和60多岁的老太太,他们的全部行为,洋溢着一个字:“爱”。在他们爱的行为中,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和愉悦。这两位极普通极平凡的老人,因为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爱,才获得了别人的爱戴,才使自己的心灵无比快乐,灵魂无比高尚。

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东方世界意识形态的,是中国儒学的主旨“仁”。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以仁爱为本。用辜鸿铭先生的话讲,仁的全部含义就是真、善、美。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做人必以其友之身为己身,以其友之亲为己亲。杜甫愿意将千万间广厦赠予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些思想的特点,实际上是仁爱,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中央电视台最近经常播出一则公益广告:一个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的年轻人,在晨练跑步的路上,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帮助正在吃力爬坡的老人推一把三轮车;用头顶开眼看要砸到小孩的皮球;把挂在树梢上的羽毛球摘下来,递给那位够不着的女孩;将别人丢弃的饮料罐,用射门动作踢向垃圾箱。

整个过程中,年轻人脸上笑意融融,充满快乐,正像荧屏上打出的字幕:关心别人,快乐自己。我们平时常讲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人是互助的群体。一个人活在世上数十年,不可能不需要别人帮助和扶持。当别人,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时,你伸一把手,出一把力,助其事成,难道不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吗?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老禅师带着年轻徒儿外出化缘,经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饿得奄奄一息的老妇人。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她。徒儿不愿意,说师父,我们化缘的东西不多,银两更少。老禅师问,粮食共有多少。徒儿说口粮仅够三天,碎银子只有五两。老禅师说,口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碎银五两,也不够修一间破庙,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我们已属幸运。老禅师给那老妇人留下二两白银和两天口粮,随后转身离去。

事后,老禅师对徒儿说,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两和粮食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多和少的问题;可是对那位老妇人,却是救命之物啊!救命比修庙更重要,正如佛家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徒儿似懂非懂,只是恭敬道:师父的教诲,弟子铭记于心。几年之后,老禅师圆寂,只把一本经书传给弟子。那徒儿认为这本经书自己能倒背如流,未曾翻阅,便搁在了一边。

徒儿继承师位,八方化缘,破旧小庙不断扩建。他在心里念叨师父的嘱咐,说师父放心,等寺庙扩建到一定规模后,我会接济百姓的。可是寺庙总在扩建,总没有尽头。数十年后,他也垂垂老矣,却没有做一件行善的事。临终前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那本经书的扉页上,老禅师赫然写着一句忠告:助人一次,胜似修行十年。

老徒儿在号啕和痛悔中死去。临死前对他的徒儿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人,积德行善是在不经意中,不要等到自以为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做。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慷慨之心的人,往往不是腰缠万贯的人;乐于帮助人的人,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普通人。也许,他们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比如给一位盲人引道,比如把一个摔倒的小孩扶起,比如给一位无家可归的人一碗热粥,比如把一位受伤的人送往医院,比如把一句亲切的问候送给迷途中的人……爱,无处不在。但爱,大多是平凡的,细微的,甚至是无声无息的,似春风拂面,似春雨润物,温暖、温馨、绵长,有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深深地将我们感动。

你的举手之劳,显示了你人格的伟大和高尚,显示了你的生命价值所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你会感到快乐。

B、心怀善良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认为,一个人在进行自认为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过程中,或当他看到行为给别人造成有益的效果时,所体验到的愉快,叫做道德愉快。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这种愉快实现了个人与群体的统一,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道德愉快有减轻和消除精神痛苦的作用,给人以平安和欣慰之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安宁。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苏珊的小孩,因患癌症住进医院,化疗三个月后,病情有了好转。可是一头美丽的金发几乎脱落光了,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为了遮住秃头,她只好戴着帽子,可是她最担心的是自己出院后如何走进教室,面对自己的同学。

老师非常理解苏珊的痛苦。在苏珊重返校园之前,老师向同学们郑重宣布:从下星期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自己最喜欢的帽子,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住院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教室。因为头上戴着帽子,她犹豫着不敢跨进教室,可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教室里每一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帽子。和同学们那一顶顶色彩艳丽、五花八门的帽子相比,自己头上的这顶帽子倒显得很普通,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苏珊轻松而甜美地笑了,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这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温馨和甜蜜。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善良。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创伤。从善良的人身上获得善良,能让你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人格变得伟大。

哲学家认为,至善的价值契合了人类本质的发展需求。只要人类不愿在相互为恶中毁灭自身,其价值天平的总趋势总是向善的。一个拥有善良的价值观的人可以没有权势,没有金钱,没有名利地位,甚至于自己没有工作,身体残疾。然而他们不会因此而自卑,而是以自己的美德尊敬自己,赞美自己,愉悦地生活着。

被称为个体心理学之父的阿德勒非常重视“社会兴趣”,即个人具有为他人、为社会的心理倾向。他主张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合作精神、利他精神。随着他在维也纳很多中学建立起心理诊所,当地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减少。因为独立、稳定、成熟的价值体系,既可以产生道德愉快,又有助于消除自卑自贬情绪,这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历史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剧烈的变化,如何建立起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使它既崇高,又不鄙视世俗生活;既继承古代优良传统,又充满时代精神;既保持强烈的民族性,又吸收外来优秀思想;既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又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面对今天多元化的价值观,我们应当有自己独立而理智的选择。心怀善良,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是做人之本。

我在美国,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小男孩,非常想见一见上帝。他知道上帝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见到。他准备了一只手提包,包里塞满了巧克力、面包,还有饮料,然后他就去寻找上帝。

走着走着,他觉得走了很远,但还是没有走出这座城市。他累了,来到一座公园,坐在长椅上,想吃点喝点。他打开包,正要拿出吃食,无意中看到对面的椅子上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老奶奶体弱多病,而且很饥饿,她在看那些起落的鸽子时,发现了小男孩包里的吃食,不觉咽了口唾沫。小男孩拿出一个面包递给她,老奶奶欣然接受,一边吃着,一边微笑地看着他,内心充满了感激,笑容是那般慈祥,那般亲切。小男孩感到心里舒畅极了,天是那样湛蓝,阳光是那样明媚,鲜花是那样美丽,鸟儿是那样可爱。他心里一高兴,又拿出一瓶饮料递给老奶奶;老人又一次欣然接受了,并对他报以慈祥的微笑。整整一个下午,一老一小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吃着,看着,笑着。

天色渐晚,小男孩想回家。刚走几步,又转身跑到老奶奶身边,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她一下。老奶奶也拥抱着他,报以最完美的微笑,并吻了他的额头。

当小男孩愉快地回到家时,他的母亲感到十分惊奇,她不知道她的儿子为什么这样满面春风。于是她问,儿子,是什么事让你这样快乐?小男孩说,妈妈,我见到上帝了,我与上帝共进午餐了!妈妈,她还给了我从未见过的笑,她是那么慈祥,那么亲切,那么完美。小男孩说这话时,那神情仿佛仍然沉浸在与“上帝”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回忆中。

与此同时,老奶奶容光焕发地回到了家中。儿子看到母亲一扫平日的烦闷,不解地问:妈妈,你今天怎么这样高兴?老人说,今天我真的见到上帝了,他还和我一起吃面包、吃巧克力,原来上帝是那样年轻。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奶奶都在寻找上帝。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上帝——希望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

只要以仁爱之心帮助别人,你就得到了快乐,你就博得了上帝的青睐和祝福。原来,快乐是这么容易得到;原来,上帝就是你自己。

作者在医院工作多年。医院有这么一句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护士说到底是个侍候人的职业。然而,她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因为她们懂得帮助别人,她们拥有愉快美好的心情。

美好的心情意味着什么?面对病人,它是一剂良药,微笑的面容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面对陌生,它是一泓清水,热忱的话语可以增添一位朋友,;面对社会,它是一股甘露,柔和的心境可以稳定一片喧嚣。

外科葛护士长说:我刚参加工作第三天,那天去给一位老人输液,他的血管又脆又硬,针头进入皮下后怎么也扎不进血管;我将针头左右摆动,还是扎不进去。我很心慌。这时,他的儿子大声吼着:不许在我爸爸身上做实验,滚!我拔下针头哭着跑出了病房,觉得十分委屈。静下心来细想,应该理解病人家属的心情,自己技术不过硬,怎么能不让人家焦虑呢?我调整了心情,又回到老人身边,向他们说了声“对不起”,这样彼此都得到了谅解,我也顺利地把针扎了进去。

同类推荐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经典心理测试

    经典心理测试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心理测试是一把能够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会以最准确的、最科学的剖析和诊断,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的自己。给自己做个心理“CT”,让你更加透彻地看清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智力、情绪、心态和能力,扬长避短,走出心理困境,积极地进行改变,从而把握自己,把握生活,把握事业,把握健康。
  • 自控力2

    自控力2

    本书从心理学等方面教读者如何利用意志力去缓解疼痛和压力。并以瑜伽为工具教读者提升自我控制力,让自己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康复。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她的很多心理学课程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作者的《自控力》一书收到读者极大的欢迎,为百万读者解决了关于自控力的心理问题。本书为作者继自控力之后又一力作。作者亲自试验、教学,教办公室人群如何利用心智缓解压力和疼痛,配合简单的瑜伽动作,是一本办公室人群实用的解压、缓解疼痛的佳作。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隐形的力量

    隐形的力量

    安全感的秘密:基于外在的安全感不是真的,安全感是内在的,是一种无论外在如何,内心都毫无恐惧、自在安详的状态。超越得失的秘密:也许我们从未得到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不曾是我们的;也许我们从未失去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富有的秘密:富有不是因你拥有的多,而是欲望少;贫穷不是因你拥有的少,而是欲望多。无论你拥有多少,只要不知足,内心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富有。内心满足的秘密:你对于人、事、物的规限越小、越少,也就是接纳的开放性越大,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热门推荐
  • 一醉江湖:大神请你放过我

    一醉江湖:大神请你放过我

    玩转各种网游的她早就修炼成一代女神。当然只是对游戏来说。拼手速?完虐你。走位技能想比比?对不起不秒死你你不知道自己算老几。本来入这个坑是为了追男神。没想到被某位大神盯上了。她表示等等噫我想要的不是这个大神啊啊啊啊麻麻这个大神好可怕大神你放过我吧!
  • 仁者无畏

    仁者无畏

    上古之战魔王战死,但并未完结,魔王所创的魔宗经过千年休养生息,再次崛起,他们要复活魔王,一统天下。摧毁魔宗阴谋的大任落在了一少年身上,少年在复仇与大义之间踌躇,他该作何抉择?
  • 我当僵尸的那几年

    我当僵尸的那几年

    主角越彬,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服用了一种名为僵尸药剂的液体。从后就拥有了,不死和超强的自愈能力。但是主角的生活依旧平缓的继续,和室友疯,追求郁小璇。突然的一天,一群穿着蓝色制服的人介入了他的生活,从此他便开始了战斗。然而一切根本不想表面的那么简单。
  • 中国商帮600年

    中国商帮600年

    这是一部追溯中国商帮600年变迁的大著作。
  • 末日之我要变强

    末日之我要变强

    新世界游戏启动后,我获得了一份幸运礼包,礼包赠送我未来五年记忆的轮回果。可是因为自己在新世界只存活了两年,两年后自己gameover了。重生一次,自己不想两年后挂掉,只能变强。前世默默无闻的他,在今生决定改变,他要站在所有玩家的顶峰!
  • 龙源夜话

    龙源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极度少女

    EXO:极度少女

    “你好,我叫椛九曦,以后请多多关照。”可爱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露出两颗小虎牙。——“椛九曦。抱歉,我不需要关照。”畜人无害的小脸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情感。——“美人是想我了吗?记住我叫椛九曦。”原本清纯的小脸此刻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魅惑人心。——
  • 魔力学园

    魔力学园

    当手握毁天灭地的力量,作为一个学生,该如何抉择。如果没办法舍去自己的一切,那么就按自己所想的前进吧。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不要辜负自己的内心。
  • 一夜承宠:魔尊的极品鼎炉
  •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快穿之女主也要逆袭

    现在这年头,女主也不好当喽!女配要逆袭,炮灰要逆袭,boss要逆袭,就连路人甲乙丙丁都要逆袭,而且各种暗杀,各种陷害,简直就是层出不穷,花样不断啊!最后连女主光环都不管用了,然后死翘翘了。苏清染是帮女主逆袭的人,至于为什么要帮女主?那是因为女主死了,世界就等于崩塌了!如果世界崩塌了,谁负责啊?所以啊,也就苦了苏清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