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82500000017

第17章 耕耘的秋曲(5)

4.外部环境不佳。外部环境不适应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主要表现:(1)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彻底、在资金上依然依赖银行,资金的供给制和“大锅饭”未打破。(2)地方政府为了争项目、创速度,仍然干预银行贷款,银行经营自主权很难落实。(3)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适合专业银行商业化,如,指令性计划和贷款规模控制、统一利率及现金指标管理,以及金融法规的不健全等等,都不适应商业化经营的要求。

5.受管理体制制约。在管理体制上,专业银行仍然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模式,一家专业行一个法人代表,人、财、物和资金集中在总分行,基层行虽有资本金,却无所有权。管理行权力的过多集中,使基层经营行缺乏独立性和活力,现行专业银行管理体制与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要求相差甚远。

二、专业银行如何商业化。

1.改变困难局面。一是盘活现有资产,清理不合理贷款,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转换贷款管理机制,取消信用放款,实行财产抵押担保贷款,降低贷款风险。三是转变观念,增强效益意识,重视自身经济效益提高,把追逐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

2.加快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加速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对专业银行承担政策性业务遗留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不留包袱,使专业银行从内部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在政策性银行未建立之前,实行“分账制”,即把专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和经营性贷款分账核算,分别管理,并建立政策性业务的代理制和补偿制,直至取消专业银行政策性贷款业务。

3.调整资本及负债结构。

(1)由国家向专业银行按区域和各行实际情况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营资本金,资本金数额应以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最低需要为标准。(2)改善存款结构,提高对公存款和活期存款比例,降低经营成本。(3)吸收一部分股份、增加资本实力。(4)建立信贷基金自补机制,扩大专业银行自有信贷基金比例,增大自身支配的资本总量,增强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

4.改善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

(1)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破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关系,打破资金供给制和“大锅饭”,这样信贷资产才有可能向高收益的方向流动。

(2)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减少行政干预,改善专业行经营环境。

(3)加强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增加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借鉴巴塞尔协议等国际上对金融业的监管办法,逐步推行以资本充足率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减少直接干预,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4)尽快出台《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规范金融行为,为专业银行转换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5.建立专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改变现行的“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机关式体制,建立多级经营的专业银行内部机制,即,实行总分行基层行的多级经营,各级都办理具体信贷业务,上下级机构逐步办成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改变利润上交分配都集中在总行的现状,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创造条件。

(本文与涂新荣先生合作,

原载《福建金融》1994年第2期)

阿根廷社会动荡的金融思考

素有足球王国美誉的南美第三经济大国—阿根廷,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但是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下半以来,政治的脆弱性和经济的脆弱性日愈显现,金融市场一直持续动荡,尤其是2001年12月19日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政府更迭,总统易人。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笔者从金融视角对阿根廷社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作一番理性分析,以期对国际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如何对待全球化问题有一个冷静的思考。

一、阿根廷社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

1.债务问题恶化,是埋在阿根廷经济生活中的定时炸弹。阿根廷实施长达十一年的固定汇率制度,随着美元的持续坚挺,使阿根廷的比索汇率严重高估,直接影响出口,甚至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只好靠借债度日,最终导致债务问题严重恶化,十一年间外债增加一点四倍,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6%。连续四年的经济衰退,使得阿根廷失业率高达18.3%,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强,再加上近40%的阿根廷公民不依法纳税,使得阿根廷政府捉襟见肘,囊中拮据,导致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大大削弱,也使金融风险持续积累。

2.金融监管一揽子政策失灵是潜在金融风险。(1)固定汇率制度,表面上给阿根廷带来经济繁荣,但是潜伏着“泡沫经济”的色彩,2001年底阿根廷外债高达一千三百二十亿美元,这无疑是固定汇率带来的恶果。(2)偿债压力使阿根廷政府采取了限制取款和限制外汇出境的极端措施,导致公众出现恐慌。(3)以减少国家雇员退休金和工资的做法来换取2002年的零赤字法案,进一步加剧了外资的撤离,仅2001年七八月份就有八十亿美元的外资撤离,使得阿根廷2001年利用资仅三十五亿美元,比前年下降了69%。(4)在萨阿代总统期间的停止偿付外债和拟发行“第三种货币”政策的宣布,更加剧了国家信用的散失。这四项经济金融政策的失灵,使阿根廷经济、金融体系陷入崩溃的边缘。

3.泡末风险是金融过渡投机的潜在表现。1998年前阿根廷经济曾出现股市、汇市、债市的空前繁荣,外资在上述三市的比重在扩大,泡沫经济有所抬头,金融的泡沫风险时有显现,但好景不长,由于阿根廷政府在防范国际投机缺乏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自1998年后阿根廷经济进入衰退期,出现股市、债市一度缩水的危险信号,至2001年末,股市、债市的日交易量不到一千五百万美元,泡沫风险的充分暴露,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暴发。

4.投资者信心的动摇是金融危机的直接信号。汇率起伏变动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动,“9?11”后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减速,极大地强化了国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表现出避险性的“逃往质量”趋势在加强,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如阿根廷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条件持续恶化,筹资能力骤然下降。再加上阿根廷国内经济衰退,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商在纷纷抛售阿根廷债券,这可以说是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直接信号。

5.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当局救助的迟缓和条件的苛刻,一定程度上助长和加剧了阿根廷金融危机。

金融全球化对阿根廷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业内人士认为,阿根廷危机决不完全是阿根廷一国的事,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恶果,是全球金融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结果。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商品、资本的加速流动,信息、技术的广泛扩散,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在不断增强,经济边界日渐模糊。全球化会带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个极端走势,特别是经济金融依存度较高地域相近的临国,金融风险的传染度在增强。各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经济走势的牵制,经济金融政策上的防火墙越来越不起作用。另外,表现在国际资本的趋利性、投机性和避险性在增强,特别是短期资本更加突出,全世界短期资本(俗称“热钱”)高达七点二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经济总值的20%,它对经济总量弱小国家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只要一国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国际资本的大逃亡,对受害国可以说雪上加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IMF所表现出的迟钝和苛求,在国际社会中遭责声鹊起,同样对阿根廷动荡的金融市场,IMF也表现出冷漠和无奈,2001年在阿根廷金融市场岌岌可危直到最后一刻,IMF才抛出一个救生圈—八十亿美元的追加贷款,到今年元月16日又宣布对阿根廷偿还外债期限延长一年,从一定意义上缓解了阿根廷的金融危机,但可以说是亡羊补牢之举。再加上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公布了对阿根廷的降级评定结果,对阿根廷经济金融无异于浇了一瓢冷水。

二、借鉴与思考

阿根廷的社会动荡仍未彻底平息,金融风暴仍有余震,给阿根廷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金融环境中把握金融监管的主动权,推动国际金融监管的创新,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引以为借。

1.政治稳定是经济金融稳定的定心丸。从经济角度而言,一个国家政治、社会稳定与否,被认为是政治风险,它决定着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取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经济模式,而应结合自己国家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任何政治经济模式的选择,必须以稳定和发展为目标,要突出政治稳定这一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政治稳定有利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阿根廷社会动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党派争斗的结果,忽视了在经济繁荣时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反过来要以牺牲经济繁荣的代价来换取对政治稳定的思考和努力。

2.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是稳定金融的关键。中央银行在出台金融政策时要突出有效性和连续性,注意适时微调和保持温和性,极“左”极右的做法只能带来金融的动荡乃至政策的失效。首先要控制负债率,也就是要控制利用外资的度,必须控制在国际规定的20%的安全警戒线以内,特别是短期负债率不能超过25%的警戒线,必须长期为之努力,这是不能动摇的,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短期资本的“羊群效应”,才能克服利用外资的不利影响。其二要合理确定金融业的赢利水平,重视自身积累,补充金融系统的资本金,努力达到巴塞尔协议8%的要求甚至更高,以提高金融业应对坏账的能力。其三要下大力气消除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15%的不良贷款控制指标必须坚持,提高金融资产的良好率,才能保证金融肌体的健康和活力,以增强公众对金融业的信心。

3.控制资本市场的泡沫度等于把握住金融风险的减压阀。自墨西哥金融危机到泰国金融风暴再到阿根廷社会动荡,外资是一把双刃剑,被外资利用是利用外资的最大失败,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广泛共识。利用外资好的方面不用多说了,其不利的一面,发人深思,上述三个国家的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外资”惹的祸。教训告诉我们,利用外资关键要用于本国长期的生产性投资,这是最重要的,把外资用于短期性(如股票、外汇、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投资(或投机)要减少到较低限度,换句话说要提高对金融衍生市场的控制能力。同时也要确保外资流动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才能有利于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均衡发展。

4.维护公众对货币的信心是金融风险防范的落脚点。众所周知,公众对一国货币的信心,是影响一国汇率趋势的关键,当然公众的信心主要来自对物价、汇率、金融指标以及政治稳定的基本判断,相反汇率、物价的波动也影响了公众的信心。只有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保持金融运行的平稳、有序,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赢得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心。

5.提高国际监管当局的“救火”能力,加强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是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世贸组织在这方面应有更大作为,IMF和世界银行以及区域性经济、金融合作组织要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加强合作,也有较大的潜力。首先要提高各会员国的出资额。其次是要建立“国际金融消防队”,制定“消防规则”,特别是要建立全球性的防范资本流动规则,旨在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和打击过渡投机行为,提高拯救受害国金融危机的实力和能力。其三是要明确各国的“防火警戒控制指标”,如财政赤字额、负债率、汇率、不良资产率等,增强各国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各国“救火”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加强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不论在机制、信息、措施等方面要协调行动形成合力,特别是区域临国间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如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所表现出的主动救助和人民币不贬值的负责任做法,充分展示了临国金融监管当局合作的广阔空间和诚意。

(本文就2001年阿根廷社会动荡透析

金融安全的种种隐患,以期对防范

我国金融风险有借鉴的意义。

原载《三明金融调研》2002年第1期)

中国金融现状与改革简明对照“表”

加快金融改革是金融界多年的企盼,也是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笔者旨在通过归纳对照金融现状与改革的方向性观点,以期明朗、清晰金融改革的曙光,具体归纳对照如下:

一、金融宏观调控问题

1.金融组织体系问题

现状(以下用“△”代):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

改革(以下用“☆”代):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

2.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缺乏独立制定、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

☆:颁布《中央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中央银行独立制定、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和责任。

3.中央银行总目标问题

△:稳定物价、发展经济难以两全,矛盾难以统一,缺乏量化目标。

☆:建立以稳定人民币币值为最终目标(即人民币与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港元比价综合贬值率3%以内可量化指标为依据),并以稳定物价6%以内为检验标准。

4.中介目标选择问题

△:过多调控信贷规模和现金指标,大幅度调控利率,缺乏对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基础和操作经验。

☆:(1)逐步取消信贷规模和现金指标直接调控办法;(2)缩小调整利率的幅度,一般以零点五至一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为限;(3)加大尝试公开市场业务,一方面要营造金融市场的证券化格局,另一方面要增强中央银行足以操作和影响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的资金实力;(4)中央银行应建立再贴现专柜,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同时取消再贷款,把现有的专项贷款移交给政策性银行办理;(5)建立单一汇率制和逐步放松对外汇市场的管制,逐步放开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6)建立M1.M2的监测跟踪系统,确定均衡值,一般以20%以内的幅度为正常值。

5.建立统一清算系统问题

△:清算工具落后,清算速度慢,专业行各自为政。

☆:颁布《票据法》《票据清算法》,确定中央银行清算体系的法律地位和信用票据化规则,加速联行电子化步伐,原则上经济较发达的县及以上必须加入电子联行网,同时辅之区辖电子清算网络。

同类推荐
  • 缔造优势:对话于汝民

    缔造优势:对话于汝民

    本书是一本关于世界一流大港建设的对话,其中充满了谋势的思维,谋势的实践,很有兴味。此书反映的既是天津港日积月累的文化财富,又是于汝民及其团队谋求优势的企业蓝本。
  • 刘备用人有一绝

    刘备用人有一绝

    刘备的管理方法是最中国化的管理方法,那就是“人情管理”。所谓人情管理,就是用人情来管理,有时以法管人,人不服人,人不服法,就要“乱”,甚至“叛”。有时以情管人,人就甘愿被管理,甚至主动投入你的帐下。“缠”字诀。刘备相当能缠人,三顾茅庐,把诸葛亮缠死了,没有办法,只好出来帮他。“叹”字诀。现在的老板也懂这个,一旦手下向他要钱就大叹困难了,说什么“公司现在正处于紧张阶段,过了这一阵子就好了”。“让”字诀。刘备虽是集团老大,却长期让诸葛亮当老大。
  • 经理人必备管理故事与哲理

    经理人必备管理故事与哲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阐述了企业管理中的权力问题、决策问题、创新问题、制度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沟通问题等内容,是一本管理者智慧的枕边书。
  • 故事营销(上)

    故事营销(上)

    曾经有人说:现代企业要突破销售的瓶颈,必须先突破市场这一块巨大的坚冰。因为长期的千篇一律的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已经使所有消费者感到麻木,甚至是回避。在这样一种毫无新意的营销理念下,要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只是企业界与营销人员的美好梦想而已。如何破冰?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是所有企业和营销人最关注的话题。事实上,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做不好的营销。
  • 中国人管人术

    中国人管人术

    《中国人管人术》由烨子编著,内容主要包括管人智术、管人戒术、管人范本。
热门推荐
  • 嗨玩学神

    嗨玩学神

    一觉醒来,姜行穿越到平行世界,变成了一名光荣的高一新生!课堂上,老师们利用游戏教学:“这个知识点没听懂?没事儿,一会儿去游戏里体验!”“晚上做完作业你们才能登录游戏,正确率高的话,游戏人物有属性加成哦~”姜行:⊙﹏⊙∥?在游戏里学习?在游戏里考试?还有这种操作?!!当游戏被认可,当游戏成主流!看学渣如何成学神,看《彼岸》如何……被玩坏??
  • 重生之商场谋战

    重生之商场谋战

    行走在明暗之间,是非由人心评判,善恶分红尘两半,成王比败寇久远。——这是方樾的人生信条重生了,方樾仍然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一呼百应,没有从者如云,他冷静的审时度势,时而蛰伏,时而跃进,在官场迷雾中寻找真相,在商海莫测中谋战博弈,一次次定计用谋,一次次入局破局,看方樾如何窥测人心,如何覆雨翻云,又如何改变自己和别人的人生……本书温情为主,官商为辅,被名字骗进来的概不负责!慎入!
  • 红颜醉江山

    红颜醉江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红颜醉了江山,隋朝军队进入建康的时候,他却还在吟诗作乐......作者交流QQ:543059416微信公众平台:JN543059416由于工作原因,本部小说一周一更,暂定更新时间为每周一晚9点,请大家谅解
  • 罗驸马罹难记

    罗驸马罹难记

    唐末五代,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少年军阀、后梁驸马罗周翰,厌倦战争,接受道家思想,向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太上老君、火烛神君等神仙的帮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历经千难万阻,终于胜利到达理想中的东南乐土,从此过上平静的田园生活。
  • EXO之倾尽一生

    EXO之倾尽一生

    这是讲述一个像棋子一样的女杀手在执行最艰巨的任务时喜欢上了他们(exo中的12只)中的一个,最后是你死我活,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手上?还是两双宿双飞远走天涯?还是?欢迎来到这个物欲纵横的欲望之都
  • 三界共食

    三界共食

    天地生阴阳,阴阳衍四界,人界最为弱小,信仰献给了神,魔吞噬了灵魂,肉体滋养了妖怪,身为强二代的韩陌,一路暴笑而来,看他如何摆脱定数,力抗三界!
  • 特种兵之相约来世

    特种兵之相约来世

    他,原本是狼牙特战旅的一名出色特战队员,却因为一次行动,自愿退出特战旅。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过上正常人的平淡生活,却因为指导员的死而再度踏入纷争。他,原以为自己的心已经死了,可是现实却告诉了他,迟来的爱可以让他重生。
  • 时光荏苒一如初见

    时光荏苒一如初见

    简单回忆自己的高中岁月,一段拼搏的青春史,一份单纯的初恋情。没有太多的华丽,没有太多的虚浮,简单的青春简单的爱。回忆那份情,清新而美丽。
  • 异能武王

    异能武王

    原本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被别人欺负之后,觉醒异能,认祖归宗,成为天之骄子,逐渐在整个世界站稳脚跟,成为世界顶峰的绝世强者!
  • 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中国的社会经济以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过去十年的时间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迅速崛起却也危机四伏。中国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又陷入了哪些困境,当再次走在新的十字路口,改革共识弱化或破裂的声音不断出现,我们又会选择什么样的前进道路,这些问题,都在本书中有着犀利的点评与剖析。当前,中国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经济改革走向更深层次,也会遭遇更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本来已经滞后的政治改革,既要避开多重障碍的清算,又需要高超的智慧;民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等等。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达成深入改革的共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质疑。本书以共识为主题,契合了当前的社会需求与政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