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对面的人说出武林中人四个字,杨名峰顿时大惊,在他的认识你,这四个字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给碾成了碎片,又或者是小说电影里面的虚构。没有想到,在现在这个社会,在以为远离了那个冷兵器时代感的年代,他还能够听到对方说出这几个字。并且对方虽然像是在询问他,可是那语气却无比的肯定,难道对方已经看出了他会武功的事,如果真是这样,对面这个人的武功就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了,至少林杨同学要高明得多,因为那人站在那里,他从对方的身上感觉不到一丝武者强者的气息,这难道就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反朴归真不成?
杨名身缓缓地走到了那人面前一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恭声地说道:“我跟我爷爷学了几招,稀疏得很,让大叔您见笑了。”
对面的人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看着杨名峰良久,点了点头道:“以你现在的年龄,有如此的身手应该很不错的了,不过我观你气血不是很畅,脸色发暗,难道遇到了什么瓶颈不成?”
杨名峰听了对面面的人的话,已经不能用惊讶来形容了,连忙弯着腰恭敬地说道:“大叔你说得不错,我这段时间的确遇到了一个瓶颈,不管怎么努力也通不过去,哎,实话对大叔您说,这些天我可为这事烦着啊!”
对面的人笑了笑,他才与杨名峰见面,当然也不会问后者练的什么武功,遇到了什么瓶颈了。不过,杨名峰可没有这个顾虑,看着对方恭敬地问道:“大叔,我看你的武功很是厉害啊,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大叔,你放心,我只是有些奇怪,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如果不能外泄就当我不懂事,你可千万不要生气啊!”
“这有什么,万事没有不能对人言的。”那人听了杨名峰的话后哈哈一笑道,“其实老夫练的武功也没有什么,现在这外面就还有不少的人在练呢?”
杨名峰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难道说大叔你刚才练的是太极拳?”
“很奇怪吗?”对面的人微笑道。
“这怎么可能?打太极拳的人我看到的没有一万也有九千九了,怎么从来没有看到像你这么厉害的?”杨名峰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
那人呵呵地笑了笑道:“此太极非彼太极也。”
“难道太极除了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和吴氏太极之外还有别的门派吗?”杨同学轻声问道。
对面的人摇了摇头,走过去从地上上拿起水杯打开喝了几口再将盖子拧上,这才缓缓地说道:“我说的此太极非彼太极,不是说它的派别不同,而是说你看到的这些人打的太极大多是只注重形而忘却了神。这样跟你说或许你不懂,来来来,小兄弟,到这里来坐,我们再好好地谈谈。”
说着那人捡起两张报纸,递给了杨名峰一张,他自己留下一张铺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下去,等到杨同学坐在了他对面这才说道:“老夫姓吴,从六岁开始练这太极拳,到如今已经快有八十年了,直到二十年前才终于窥探出了一丝奥秘。不过也这是非常幸运的了,其实学练任何一家太极拳都须按程序进行,程序不对,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甚至会南辕北辙,离太极拳的真髓越来越远。由于太极拳之理既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实修特性,所以,实际学练的过程中,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许多钟爱此拳之士穷毕生精力仍不解其中奥秘’。也因之与太极拳奥妙无穷的风采、魅力无限的境界失之交臂,从而徒留悲伤和叹息在心头。”
杨名峰听到吴姓老人竟然说有八十多岁了,可是看起来好像三四十岁的样子,好半天才静下心神来,好奇地问道:“那您老可不可以告诉小子我这太极拳的真髓又是什么呢?”
“太极真髓啊!”吴老爷子眼睛一亮,微笑道,“这么跟你说吧,人身命门处是全身的质心,人之出生,由无极生太极,生出此处,太极阴阳发动,人身平衡生长,此处是全身质心,可看出太极自然之理。练拳时此处不能失,要始终保持身体中正不偏,前后、上下、左右皆可逢源。随时可以开可以合、可以顺可以逆、可左顾可右盼,可前进可后退,太极招式可以顺势发出--练单式然后可以任意相联,并非只能按一定这套路。呵呵,这些都是我自己瞎想的,至于张三丰祖师当初创立太极拳时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就我看来,不仅是太极拳,其他的任何武功都与这人体的质心有关。”
杨名峰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想了想才道:“以前我一直以为太极拳不过是用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罢了,从来没有想到它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倒是小见多怪生在宝中不知宝了。”
“呵呵,生在宝中不知宝,说得不错。”吴姓老人点了点头道,“想这太极拳,至张三丰祖师传下来已经数百年了,一直经久不息,到了现代社会,修练的人更是越来越多,只是其成绩与古人比起来却是远远不如。要知道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这里的“序”字,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后排列顺序,不能马虎,不能错乱,不能颠倒,不能想当然的根据原来的参照系去追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心浮气躁,今天才开始练习,明天就想大成,可这练武却不同于吃饭,哪有那么容易?“老人说到这里有些无奈与伤感,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现如今的人们生活的节奏与古人比起来快了不只数十倍,人们每天的事情都安排得满满的。要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做一件事情,并且还不知道到最后能否探出其中的奥妙,能否达到心神合一、心意合一,谈何容易。
也许是老人太久没有与人说法了,也许是杨同学长得让人喜爱,所以尽管吴老爷子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根本就不懂太极拳,还是津津有味地说道:“老夫练了近八十年的太极拳,接合我与别的太极高手的切磋,自己的理解,直到几年前才弄明白,这学习太极拳,至少需要七个步骤。““哪七个步骤?”杨名峰虽然不懂太极拳,但是听老人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问道,毕竟武学这东西,能够多懂一些就尽量多懂一些,虽然这对于他自身的武功会有所帮助。
“这第一个步骤当然就是打基础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粗通神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融进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吴老爷子见杨名峰一脸的不解,连忙解释道,“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得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几年、十几年,只能练太极拳套路——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而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之滋味就无从品尝。所以,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关键的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学拳,如何练拳的问题。否则就成了你经常看到的那些打太极新的人,可以说,这些人从一开始打甚而时就错了,以至于现在不少的人只将太极拳当成了一种强身健休的体操罢了。”
杨名峰微微一愣,想想公园里每天早上那些老爷们打的太极拳,以前他看起来一直觉得很是别扭,可就是想不通,到了现在听对面的老人一说才豁然开朗。
只听老人继续说道:“这第二阶段,我把它叫做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而第三阶段则叫上下相随,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这是拳理。但是,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下肢的足也如何动’……”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面前的老人对这太极拳理解得的确深刻,让杨名峰顿时听得如痴如醉,一时之间完全沉浸在了老人的话语之中,而内心也从最开始的激动缓缓地归于了平静,但是这却使他对这老人更加的恭敬,对他更加的敬佩,而对于差不多全民运动的太极拳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