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4900000016

第16章 文(8)

“对”作动词用得最多,对事、对人、对物、对比、对敌、对抗……曹操“对酒当歌”、李白“对影成三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等,“对”皆动词。

古时文人雅会常以出句求对进行比才斗思。如果把文人们的对仗较量看成竞争,那么为了保证公平竞争,制联技法就是双方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归纳起来,可用“四同两异一自由”概括。

何谓“四同”?一是字数相同,投放“兵力”相等;二是词性相同,“兵对兵,将对将”,不可越级;三是结构相同,主谓对主谓,偏正对偏正,“枪对枪,刀对刀,赤手对空拳”,互不占便宜;四是节奏相同,也即音节相同,好比分几个战斗小组出击,每小组人数必须一样,倘甲方“白日---依山---尽”,乙方则“黄河---入海---流”以对。排兵布阵,双方透明。

何谓“两异”?一是言义相异,你说山我说水;你说红花,我说绿柳,哪怕近义词也不可,如大海与沧溟,长泽与清溪等,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否则称为“合掌”,在对抗中有“通敌”之嫌;二是声调相异,双方在相对应位置的字之平仄相反,不可随声附和。

何谓“一自由”?是以景对景或以情对情,可以自由选择,犹如高手过招,可以刚对刚,也可以柔克刚,惟胜是求。

这些规则的制定,既确保双方对立、对称和对抗性,又能够促进各自充分发挥水平。显然,首先要求双方必须是以强对强,势均力敌,才能互为对手,对得出色,比得精彩。

析“联”

“联”作名词专用于对联、楹联、春联等。有些群众团体的“联合会”用简称,如妇联、青联、残联等,也具有名词属性。

“联”在常态下应作动词使用,联合、联系、联络、并联、串联、互联……应当指出,凡用“联”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两个以上的对象;二是对象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对联也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

“对联”分上、下两联,首先符合第一个条件。但上联与下联是否有相关性,则往往未被人们注意。以前有几个文人聚会饮酒,酒令是用古句集对,对不出者即罚酒一杯。有人出句:“白发知公老”(土地庙句),另一人脱口而对:“黄河入海流”,对仗工整,众人拍手称赞。

但是,这样工整的两句虽符合第一个条件,却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因为这两句并无任何相关性。所以,只叫“对”而不是“对联”。凡只能对而不能联的,叫做“对开”。清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著有《声律启蒙》一书,对后代影响很大,但其重在声律对仗,叫“对仗歌诀”更合适。

再说“对联”

“对联”就是既要是对,又要能联。即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而一”。恩格斯说过:“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恩格斯的话恰好阐明了对联文学艺术形式的本质。所以说,对联上、下联虽分离对立,却又为所描写的主题而相互联系和存在。它们的对立不应有胜败之分,而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要为共同的主题而争奇斗艳,力争“双赢”,在对立对仗中成为“并列冠军”。

“獭窟”地名絮语

獭窟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地形而名;一是因“水獭常在海边礁石洞中出现”而称。卑见认为前者正确,后者谬误。

勘地相形是堪舆学“峦头派”形象、形法、形势三大法之一。所谓形象,是将山川的地形地貌用各种动物或其他物种以神态比拟而加于赋名,如龙穴、凤穴、犀牛望月、天马腾空等等,不胜枚举。许多城乡村落也都在堪舆家的眼中获得神似的地名或别名,如泉州又名鲤城,惠安又名螺城,安溪又名凤城,永春又名网城……獭窟之名正是因形而得,清嘉靖《惠安县志》在“关隘”一卷中记载:“獭窟澳城,在县南海中,距县治四十里,四面皆水,中竦一山,形如獭,故名。”同样的说法在洪昆的《獭江新考》中也述之:“其名獭窟者,不知始于何代?传闻父老之口,则曰堪舆家登高俯瞰以地形象獭故名焉。”古代堪舆家登高俯瞰,今日我们则可通过航拍或其他方法进行观察。我手头就有一张卫星拍摄的獭窟地图,是福州大学地质系教授、乡贤张狮先生送的。从图中可见,獭窟岛犹如水獭凫海。獭首在西峰,獭颈在前澳与后澳相邻处,獭背在三台山(主峰为石井山),獭足为大澳(前澳)和小澳(澳仔)之岬角,獭尾则是东山东北之三山尾。故“獭”乃由地形神似而得,绝非看见水獭出没而名。否则四时鸥鹭翔集海鹜栖居,何不取而为名呢?

为了给因水獭出现而名作佐证,有人还说常见水獭到船舶旁边觅食剩饭残羹的谎言。岂不知水獭习性栖于水边,日隐夜出,产地广布于欧、亚和非洲北部,以觅食鲜活之鱼类、蛙、蟹为生。我国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和江河地带都有水獭出没。獭窟并非特有,也不多见,更不像猫狗鸡鸭吃残羹充饥。

毫无根据的杜撰之说可能是滥用顾名思义,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尤其被一个“窟”字所惑,故将獭窟谬解成“水獭之窟洞”。其实,窟字并非单泛指洞穴一义。

查阅《辞海》,窟更有“土室”和人众聚集地两义。《札记·礼运》:“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窟于地上,谓于地上累土而为窟。”“地下”指低洼之处,须填土隆起成窟才能居住,可见窟并非地下洞穴,而是地面上之土室。

古代汉语中还将“窟”用作众人聚集的地方,如宋代大堪舆家郭璞《游仙诗》句:“京华游侠窟”。今人闽南方言中仍保存此义,如许多人在一起,说是“做一窟”。现在,人们习惯将高处称为丘、岗、陵等,而把低处称为谷、壑、窟等,也与洞穴之义不同。古人凭高眺望,见岛浮于碧波之中,形如游獭,人烟聚集,于是称之为獭窟,即翔实又典雅,焉有半点土气呢?

至于獭江之称,有人说是因为清代《獭江新考》作者洪昆之先祖洪钟号为“獭江先生”,所以才有獭江之称,这又是一大错误。事实是在宋代以后,各地将淡水之“江”用之于海,把许多小海峡都以江作为雅称,如温州之瓯江,汕头之鈟江,澳门之濠江,港九之香江,厦鼓之鹭江。獭江毫不例外,从獭岛引申而名之。洪钟不可能自诩为“獭江先生”,因为“先生”乃尊称,外地人尊称其为獭江先生,他却不能以先生而自号。古往今来,凡自号者用谦称,如东坡居士,八大山人,白石老人,湘江钓叟等。将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之说载入所谓“文史资料”将误导后人。

一个地方的地名往往由时代或隶属关系的变化而不同。纵观獭窟在历代曾有几次变化。宋天平兴国之前隶属晋江东乡,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拆东乡16里设惠安县,成立三乡十八里三十四都时,獭窟属崇武乡守节里二十六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惠安县取消乡、里,全县共设六十八铺,獭窟铺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实行户籍保甲制后,獭江作为一个保先后归门头联保和青山乡管辖。解放后则以浮山乡的名字隶属惠安第四区(崇武)。人民公社时期,獭窟名为七一大队。“文革”后改为浮山村,隶属张坂镇至今。综上所述,历史上不论是都、铺、保、乡、大队或现今之村,改变的只是建制和隶属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时,獭窟还被过往船舶称为“外渚”。现就以“浮山”而言,国内名叫浮山的地名也不只一处。惟“獭窟”之称乃古代先辈所赐,是自古蜚声海内外的地名。我们必须知其深刻的含义,切不可认为是“土名”而妄自菲薄,更不可以讹传讹,贻误后世。

獭江古史人物四考

考一慧远

传说唐光启间灵隐寺僧慧远建浮山寺,成为开獭第一人。这一说法,首见于曾枚《獭江所知录》:“慧远,灵隐寺僧,善相地。先是獭江四面皆水,洞深莫测,人未有问津者。唐光启间,慧远以衣钵渡之,谓是上方真脉,乃鹫岭飞来,将于此建丛林焉。既而登东皋以望,慨然曰:‘非我缘也,后有居者,族姓其藩乎’竞袖拂归。或别,建寺于东山之麓。”

《所知录》成书于光绪乙亥年(1875年),其所记述显然源于传闻,并未经考证。且记述中,慧远是否建寺也不作定论。或自感无缘而拂袖而去?或临别时建寺于东山之麓?给后来留下问题。岂料,从曾枚之后,人们不取“竞袖拂归”而取“或别,建寺于东山之麓”,所以认定浮山寺乃灵隐寺僧慧远建造于唐光启年间,从而引申自他建寺之后,獭岛才有人问津。獭江乡史也被认为从887年迄今,大约1120余年。

其实,《所知录》之记述有诸多不实之处,不妨考证如下:

第一,法名慧远者,据《实用佛学辞典》记载只有二人,一为晋代庐山东林寺僧,另一为隋代扬州净影寺僧。以后则未有知名和尚袭用“慧远”之法号。

第二,晋代慧远“居庐山三十余年,影不出寺,送客以虎溪为界”。显然此僧从不远游。隋代慧远在开皇十二年寂,寿七十。此僧生活的年代为522---591年。比唐光启早了近三百年。他袈裟百衲云游四方。

第三,灵隐寺在杭州西面灵隐山之北高峰,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寺前有鹫岭,即灵鹫峰,又名飞来峰。相传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见此山叹曰:“此天竺灵鹫峰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多仙灵所隐。”遂在峰边建寺,名灵隐。可见,有僧慧理到过飞来峰,却未有僧慧远出自灵隐寺的记载。也许獭江之先人将慧理说飞来峰移植成慧远说獭江。于是以讹传讹,陈陈相因,谬误至今。

第四,倘浮山寺确建于887年,那么,在此之前泉州港早已相当繁荣了。查泉州历史,唐开元六年(718年)设立州制,在州治设立前,海外交通已很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兴起,在这相应的时期内,即700年前,作为泉州港船舶必经之地的“外渚”獭窟岛,不可能还是荒无人烟,“人未有问津”。

从上述问题中,或许可作如下推论:

一、倘真有慧远衣钵渡江,最有可能的是隋代扬州净影寺僧慧远。而他莅獭时间不在唐光启间,而是在522---591年间。其时泉州港尚未兴盛,獭窟岛仍然荒寥,被称为“无人问津”。

二、慧远只身渡江,登东山四望,察地观形,抒发一番感慨,然后拂袖而去。他不可能独自登岛,欲别时却能在未有人问津的荒岛上建造起颇具规模的丛林,那岂不是天方夜谭吗?但他既善相地,也就深谙自己无缘参禅于獭江,却能预测将来獭岛必是族姓繁衍之地。

三、自从隋僧慧远拂袖别后,随着泉州港的日益鼎盛,经过二百余年,獭江已是人烟稠密、渔贸昌隆之地了。依据禅宗大乘出世入世。渡己渡人的教义,创建佛刹十分必要。于是在泉州开元寺创建(738年)一百多年后,在887年獭江也建造了浮山寺。开寺祖师不知法号,但其时已无须再烦劳远地之僧了。

如果以上推论无误,则獭江乡史应从始于唐光启上溯到始于隋开皇,也即从迄今1100年提前至1400余年。

另,《惠安县志》记述獭窟“形如獭”和《獭江新考》记述的“堪舆家以地形象獭”,此所谓“堪舆家”者很可能是善相地的隋僧慧远。倘若是,他虽然没有建造浮山寺。

却使“獭”之赋名扬播千秋。

考二道询

道询是宋代獭窟桥的建造者。诸多志书对其生活年代和建桥年代记载不一,务须加以考证。

一、清嘉庆《惠安县志》卷十一“庙桥寺观”记述:“灵应寺在玉沙铺白沙乡,宋天禧间(1017---1021)道人王道询建。障白沙海濡为田,坌其高处为庵,曰真阳。”“?为潮所档,道询以扇麾之曰‘海于天地间最大,岂不能以尺寸地兼容耶?’潮立退三尺,以泥塞其冲,而?遂固。淳癸卯(1243年)埭成,乙巳(1245年)庵成。”“改名头陀寺,敕道询为灵应大师。”

同类推荐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本书的编纂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注意选取那些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精彩语汇辑录”、“历代名家评点”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作者才情堪比安意如、白落梅,用绝美的文字风格,辅以情意缱绻的古典涛词,讲述了33位古代著名才女且行且爱的一生:上官婉儿与初恋李贤、蔡文姬与夫君卫仲道、薛涛与才子元稹、鱼玄机与词人温庭筠等。她们为了一颗初心再次相逢,她们为了一次邂逅恋上红尘,她们为情一次次爱恨缠绵抛却锦瑟华年。中国古代至真至情的女诗人,从历史长河中踏歌而来,掀起阵阵涟漪。她们为情而涛,因爱而行。无法拾捡过去、将来,只在当时付与了一行行倾心刻骨的诗句。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动,痴情哀婉的诗篇催人泪下。翻开这本书,拉开历史的罅隙,让所有喜欢古典诗词、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总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 男生女生面对面

    男生女生面对面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业余时间创作的38篇散文随笔,共16万字,分“性情走笔”、“乡情记忆”、“亲情素描”、“世情评弹”4个部分。这些作品文笔细腻真诚,意蕴丰富,很多篇章看似信手拈来,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可读性。杨华1967年出生于静宁县深沟乡,曾担任静宁县政府办公室督查信息科科长,静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华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供职于静宁县政协。
热门推荐
  • 幻想末世录

    幻想末世录

    童年的回忆“F、X、Z要永远在一起!”“如果当时不是我太懦弱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我没有家人了!!”“那就让我来做你的家人吧。”“今天是高中的第一天,一起吃饭怎样?”“明天一起上学吧!”本将抛弃过去,开始平平常常的生活。一道由天际炸开的红色闪电改变了一切。“这是哪?”——难道我已经死了吗?——迷失“为什么非要破坏这一切!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生存的权利!为什么我不能阻止这一切!”——愤怒“如果我有足够的力量!”——信念“力量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你获得的力量越大,你所肩负的责任越大。”——犹豫“只有绝望才能作为它的能量源,要获得他人的绝望,就得放弃自己的希望,你还要继续吗?”——决意“我会一步一步接近绝望的边缘,然后将它一举摧毁!”次世代热血科幻小说,给您带来一个全新的视界。
  • 九泽沧海

    九泽沧海

    九泽大陆,沧海深处传来阵阵怒吼。一名少年伫立海边,举头望天,那铺天的海浪就如他的命运一般向他压来。少年时的悲惨经历却令他因祸得福,开启身上惊天神力。从家仇,到国恨,再到背负上拯救苍生的使命。浩浩沧海,终究不敌他一声震天巨吼!(新人新作,保证日更一章,求支持。)
  • 非国

    非国

    前朝望不尽酒醉,今时数不完风流。沙场官场,坊间朝堂,天子君臣,伦理纲常。这一人,徒慕先生,这一人,是矣非国。
  • 剑爆神域

    剑爆神域

    神的世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少年段飞,一腔热血问青天,执手中长剑,证道九天十地,无尽大陆,神魔亿兆,谁能屹立万仞之巅,创造新的传奇?最燃的战斗,最炙热的兄弟情谊,最天才的比拼,最动人心魄的爱情,尽在《剑爆神域》!
  • 网游之巅峰三国

    网游之巅峰三国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天进入了《巅峰三国》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巅峰三国》是一款建设流,战略类的综合型虚拟游戏,而且还能开发身体潜力,促进人类进化。林天,多年的游戏生涯,依旧混在游戏底层,三国,一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一款可以改变人生的游戏!林天能否可以在《巅峰三国》里创造一段属于他的历史,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呢,一切拭目以待......
  • 少校荆轲

    少校荆轲

    穿越,为了维护历史的真实。但新的荆轲却开启了另外一个时空世界的大门,在那里,是魔幻的传说和历史的真实之间剧烈的碰撞。不同的荆轲,开始演绎一段浩瀚的魔幻史诗……
  • 秘界守护者

    秘界守护者

    2000年前,仡塔族为了躲避战乱,打开“秘界”之门,离开了“人界”;2000年后,以瓦星为首的黑暗力量迅速崛起,一场灭顶之灾横扫秘界,生灵涂炭。超能少年天团,重回秘界。呼风唤雨,并肩作战。诛杀叛党,勇战恶魔。成神成魔,一念之间。
  • 天下衣带终须解

    天下衣带终须解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是让她气得跳脚的纨绔大少,是她被世界驱逐之际唯一一只伸来的援手。他是她喜怒哀乐心情翻涌之际的梦。他也是一个毁天灭地的魔,是亲手在她身上下毒咒的绝情的魔,是眨眼间杀尽他千百个骨肉至亲的求魔狂者······直到她看到了前世,她才知道,原来所有的死,都是为了生;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恨;所有的魔,都是为了神。
  • 天缔

    天缔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枫得到了一件具有时间法则能力的宝石;一个偶然的际遇,叶枫得知了自己具有非常罕见的封印之体,并为他带来了无数的幸运与危机;浩瀚的万界,为争夺权力与资源,到处充斥着杀伐和战争,他是如何在万界的征战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又如何凭借机缘攀登颠峰的?且看叶枫用封印缔造神话。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天才通灵师:娘子大人好v5

    天才通灵师:娘子大人好v5

    一朝醒来,她竟穿成没爹没娘还要被兄嫂卖掉的村姑,还没弄清楚处境,就强被穿上嫁衣,半夜出嫁。什么?自己要嫁的男人传说是煞星?自小便被百鬼缠身?听说之前那些进府的女人都被吓疯子?“呵,老娘别的不会,就会抓鬼。”韩璐一声嗤笑。新房初见,相公生的好绝色,这货居然各种卖萌。“娘子,你真是天师啊,我被鬼缠身了,那你会救我吗……”“恩。”“那事不宜迟,我们开始吧?小天师?”“呸,下流。”韩璐意会到他的话,一把推开这货,捂脸跑了。望着害羞的落荒而逃的背影,白衣美男微微扬起嘴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