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0900000008

第8章 学术论文(8)

可以看到,“寻根文学”的写作实践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图示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思想。对于作家说来,这些思想仅仅是文学的某种间接的想象资源。文学注视的毋宁是,传统文化如何分布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转换为种种不言而喻的经验。这时,许多作家更多地沉浸于地域性文化与形式各异的民风民俗,“韩少功追慕的是楚文化的绚丽狂放,贾平凹迷恋的是秦汉文化的朴实深重;阿城、李杭育都对老庄、佛、禅以及种种非规范的民间文化表示喜爱,而张炜则多少为儒家精神与人格理想所感动;张承志不顾一切地投入草原,投入一片回族的黄土高原,郑万隆则坚定地植根于他的‘那片赫赫山林’”。南帆:《冲突的文学》,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第107页。无论“寻根文学”遗留多少成功之作,重要的是,80年代终于再度将文学、民族文化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纳入视野。

作为一个文学事件,“寻根文学”很快式微。但是,文学、民族文化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远未定论。90年代的现代性叙事之中,这个问题再三泛起,不断制造理论旋涡。首先可以察觉,全球化是反复重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现代性的扩张始于经济领域,全球的市场体系在一次又一次的震荡之中逐渐完善,一个完整的网络如期而至。然而,当商品的全球流通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地域界限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即是文化竞争。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弱小民族的文化——是不是即将淹没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之中?如果说,众多民族文化的彼此相似绝不是人们的期待,那么,文学应该做些什么?谈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全球化并没有为各民族文化提供同等的表演机会。强势的民族文化吞噬弱小民族文化,这种征服犹如没有硝烟的文化殖民。这时,捍卫民族文学风格与其说捍卫荣誉,毋宁是反抗文化殖民的重大斗争。尽管坚船利炮的侵犯已经是一些遥远的故事,然而,来自市场与文化的压迫从来没有停止。对于现代性叙事说来,“寻根文学”的续篇似乎远为复杂。

如此纷乱的缠绕之中,两种民族文化的观念差异逐渐显现出来。一种观念倾向于修复民族文化的原貌,这种原貌以“本质”的名义存在于某种想象之中,并且指定为民族的不变蓝图。儒冠儒服的帝国是一大批人的无意识憧憬。另一种观念仅仅将民族文化视为建构的产物,民族文化不会悬空地中止在某一个时刻,而是持续地与全球文化网络互动。民族文化不存在某种始终如一的本质,认祖归宗毋宁是一种保守性策略;民族文化的强盛活力在于介入历史活动,并且在不断的再解读和再阐释之中赢得持久延续的形式。只有介入历史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孔子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横眉怒斥孔孟之道的鲁迅也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作为“寻根文学”的一个回响,陈忠实的《白鹿原》奇特地隐含了两种观念的紧张。这一部小说在白嘉轩或者朱先生这些儒家子弟身上倾注了大量崇敬之情。主人公的性格与气节凝聚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三纲五常,仁义道德;他们的所作所为再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理想。有趣的是,这种理想在小说的后半部分破产了。白、鹿两家的后人卷入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搏斗,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远远超出了儒家文化的理解范围。或许,这是一个作家始料不及的结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地标——不论遵从哪一种现代性模式,跟不上历史活动的民族文化只能成为观念的遗迹。

从“寻根文学”到《白鹿原》,民族文化始终被视为一种思想坐标,一种历史的阐释,或者一种内心的修为。这似乎辜负了民族文化的某种潜能。90年代之后,民族文化终于闯入市场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在大众传媒的怂恿之下,中央电视台十频道里的“国学”、中国元素、清宫戏以及武侠小说坦然地承袭了民族文化的名义,并且与流行歌曲、好莱坞大片以及无厘头喜剧共襄盛举。考虑到儒家文化之中著名的义利之辨,这种景象如同一种反讽。然而,这再一次证明了现代性叙事的强大:目前为止,市场已经有能力成功地将一切转换为商品——包括抗拒市场与抵制商品的思想观念。

80年代文学刚刚突破坚冰,种种实验性文学写作很快如火如荼地展开。首先,“朦胧诗”摆脱了地下文学的身份而荣登主流文学刊物,巨大的理论反响汹涌而至。尽管贬抑的评价从未消失,但是,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形式探索的意义。现代主义文学带来了80年代的第二次冲击,“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差别成为炙手可热的理论命题。从“新批评”、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这些批评学派共同认为,“怎么写”远比“写什么”重要——前者决定文学之为文学的特殊性质。这时,形式探索的前锋从“朦胧诗”转向小说与戏剧,例如,王蒙的一批小说由于使用了“意识流”叙述而带来了沸沸扬扬的争议。不论是认定王蒙误入歧途还是嘲讽王蒙不够彻底,人们都不会无视一个事实:围绕革命而派生的各种故事与现代主义之间开始出现某种衔接。这至少证明了文学形式的不同频道,预示了新型的文学可能。到了80年代中后期,莫言、马原、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等热衷于先锋小说的作家不仅谙熟现代主义,同时,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构成了另一个重要资源。这些实验性文学写作的水平有待于文学史详细鉴定,但是,人们至少可以说,形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形式、现代主义、先锋——尽管这些概念含义各异,但是,编织在80年代解放的叙事之中,它们的共同目标是撼动现实主义观念的权威。当然,80年代的形式探索并没有粗暴地抛弃现实主义,探索的企图仅仅在于为非现实主义的文学形式争取某种空间。尽管如此,这些概念仍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由于层层叠叠的阐释,现实主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某种叙述成规而被形容为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大众的一种政治姿态。因此,放弃现实主义往往意味了脱离社会与大众。许多人觉得,崇尚现代主义无异于将个人主义、无意识这些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填入文学的胸腔,所谓的“先锋”更像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作祟。如果只能在形式探索的名义下记录一些古怪而琐碎的晦涩情绪,这种文学怎么可能拥有动员、教育、介入与批判的能量?

宽容气氛的来临显然是因为认识的改变。文学史事实表明,现代主义远非资产阶级游手好闲的文化产物,形式探索远非无聊的文字游戏。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生活富裕,潜心写作;更多的现代主义作家穷困潦倒,举债度日,财富即是他们的憎恨对象。现代主义文学的倾向之一是,倡导极端的美学趣味亵渎虚伪的资产阶级文化正统,并且放肆地践踏中产阶级谨小慎微的行为准则。当然,资产阶级文化不仅包含了各种等级制度,同时,这一切业已组织成一个强大的符号秩序。从高耸的摩天大楼到优雅可人的芭蕾舞,从美术馆里的名画、雕塑到学院讲坛上的文学经典,资产阶级文化收编了西方文明的各种符号,并且赋予典范的高贵身份。形式探索的意义在于,扰乱乃至中断这个强大的符号秩序,从而为种种边缘的意识和经验争夺一席之地。那些边缘的意识和经验多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异己,甚至是政治异己。无论采纳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还是接受现代性分裂的描述,总之,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形式探索无不包含了反抗与拒绝的意味。

80年代文学之中,“朦胧诗”与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共同涉及了知识分子、个人、内心。由于三者长期赠给资产阶级,因此,如此印象仍在模糊地重复:形式探索来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我表述的美学诉求——人们无法察觉现代主义内部如此明显的反抗与拒绝。有趣的是,80年代的实验性文学写作很快跨出了知识分子阶层而进入普通大众,例如残雪。从《苍老的浮云》、《黄泥街》到诸多短篇小说,残雪在一批面目平庸的大众之中挖掘到各种惊悚、多疑、猥琐乃至歹毒的内心。如果认为“内心”仅仅是知识分子的特殊赘物——如果认为普通大众仅仅存有一个迟钝、麻木的意识,那肯定是一个误判。当然,没有理由把形式探索收缩为“意识流”,多向的形式探索意味了显现世界的各种向度。这时,形式即思想,或者干脆引用莫言的话说,“结构就是政治”。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酒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第6页。从80年代的《红高粱家族》到90年代之后的《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等等,莫言始终在实践这种形式观念。在他那里,形式所隐藏的活力终于得到了完整的解放。

90年代之后,形式探索不再产生大规模的理论争辩。不论倾心于哪一种“主义”,作家有权利坚持各种尝试。尽管如此,我还是企图提到两部小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与阎连科的《受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完全抛弃了传统小说的表意单位——诸如情节,故事,完整的人物性格。作家利用一个个词条再现“马桥”的人文地理,这种不拘一格的想象重新定义了小说。《马桥词典》的词条包含了种种考证、解释、征引、比较、小型叙事、场景、人物素描。编纂者的身份、文化构成与马桥居民之间的落差,编纂者个人经验与辞书编辑委员标准知识之间的落差,双重张力无不证明了马桥历史的不可化约。如果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保存了种种局部的精致,那么,阎连科的《受活》显示了粗线条的狂放。尽管阎连科受过良好的现实主义训练,但是,他再也无法忍受工笔式的细节刻画了——《受活》以一种夸张的怪诞重新描述了阎连科所熟悉的乡村。当资本、财富以及上流社会文化组成了一道铁幕时,只有这种夸张的怪诞才能淋漓尽致地揭示“劳苦大众”的“绝境”。我暂时不想评价《马桥词典》与《受活》成功与否,重要的是,两部小说共同显明了一个迹象:形式探索开始与普通大众的“草根”生活联系起来了。如果说,80年代的现代主义隐含了西方文化的起源,那么,90年代之后的形式探索开始开掘本土底层的独特经验。完成了解放的叙事赋予的使命之后,形式探索仍然在现代性叙事之中执行反抗的功能。这既是续接80年代的未竟工程,同时又超越了80年代。

怀旧的气氛之中,80年代是启蒙,是抒情与诗,是激动人心的号角与跳跃的思想灵感,种种文化青春的片断燃烧在记忆的彼岸。然而,回到历史脉络内部,80年代解放的叙事与90年代之后的现代性叙事具有某种奇特的纠缠。80年代是前驱,是先声,是开启的序曲,令人惊奇的是,90年代的正剧并非预想的重复,许多情节出人意料。理想的文学并未如约——历史要求修改文学的理想。两个时段或者两种叙事之间,历史的辩证法导演了什么?这时,文学史终于在自身内部找到了完整的故事。

本文原载于《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文学变身:文化背景与媒介动因

——当下文学生存环境的文化与媒介考察

管宁一、文学的“华丽变身”

时至今日,人们不得不承认,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及其所构成的地形图变得越来越难以辨认。人们不得不动用种种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来阐释文学。但即便如此,文学地形图的变化总是那样迅速地逃离赋予它的概念和命名,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更是将文学纳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媒介空间——从网络文学到博客空间、从网络评论到微博的出现,文学的形态、传播方式和表现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马灯式地改变着,由此导致批评界的缺位和失语成为这个时代的家常便饭。

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将无所作为,只是人们无法像以往那样即时性地对文学评头论足,而是要隔着一定的时间帷幕去考察不断发生变化的文学,并由此描绘出文学地形图的基本轮廓。文学的变身不仅表现在文学与经济、社会、传媒之间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表现在文学自身审美表达发生的重大转换,同时还表现在文学向影视、图像、动漫、广告及新媒体的大规模延伸。文学自身的地盘看似缩小了,但从广义角度看,文学不但没有被边缘化或走向式微,而且大大扩展了地盘,并以华丽的身姿出现在后现代异彩纷呈的文化舞台上。

(一)文学变身的外在表现

同类推荐
  • 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分为政策之思,价值之辩,富贫之觞,教育之考,文化之思,时事随笔等几部分,分别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各阶层的矛盾。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热门推荐
  • 左耳近心,右耳离人

    左耳近心,右耳离人

    她,原本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千金却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姐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生活离家出走了,可是这个家里还有她牵挂的人。他,是江氏集团的二少爷,本来和她是青梅竹马,却因为多了一个外人的出现,局面陷入危机状态。
  • 遇见了你——改变了自己

    遇见了你——改变了自己

    第一次看见你是在那个闪亮的校园艺术节舞台,你是主持人,化了点妆,这是我对你的第一次印象,还不错吧,后来有一次你差点撞着我,那帅气的发型很飘逸,此后我便注意到,每天你打完篮球都会经过我们教室外的走廊,我便认识了你——郭子辰。可是为什么偏偏我妹妹喜欢你,我开始选择了放弃……
  • 谁的青春没狂过

    谁的青春没狂过

    我青春,我狂过,我无悔。我青春,我狂过,爱无畏。作者QQ3404768259
  • 恶劣逃妃:砸瘫王爷要负责

    恶劣逃妃:砸瘫王爷要负责

    华丽丽地不小心从天而降,将堂堂王爷砸得下半身‘瘫痪’?!以身相赔?擦!斗不过王爷这尊大佛,她还跑不赢吗?带着金银财宝,携着雄心壮志,风风火火游历天下去也!路遇美男,色心狂涌,一跃而起,直接扑倒!于是,又一轮新的逃跑开始了,身后美男接二连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本书剖析了80后女生面临的众多问题,为80后女生安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30堂课,包括“告别天真,成为一名知性熟女”;“留住美丽,让时光驻留在25岁”;“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智慧”;“80后女生的好人缘”;“80后女生做人做事,恰到好处”等。
  • 高校倾城:天使转校生

    高校倾城:天使转校生

    知道吗?世界上曾有天使一族,她们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看着是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她们比凡人知道得多。天使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但创造她们的帝说过:“天使的爱,只能放在心上,不能外露出去,更不能贪恋凡尘俗世。”曾经有两个大天使,因为好奇人间,而偷偷下凡,她们在人间邂逅了自己命中注定的人,命运轮回,她们一次次分离,一次次遇见。大祸来临之际,两位大天使中的炽天使选择了保护另外一个天使,回到了天界,去了天使流放区。几年的辗转人世,使帝王怜悯,放走了那位天使,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身旁赫然多处了另外一个人,他们是否能力挽狂澜呢?
  • 洛克王国之魔法永存

    洛克王国之魔法永存

    (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初三学生,而又是一个《洛克王国》骨灰级玩家。有一天,他正在对进不了游戏,而对着电脑发牢骚。忽然,电脑“轰”的一声爆炸了。当他醒来时,发现他已经穿越到另一个危险的世界里。他没有太多在野外生存的经验,将如何面对着未知而又充满危险的世界呢?但通过王国守护者的提示发现《洛克王国》中的几样东西也穿越到这里,衣服、咕噜球、宠物、HP药剂······
  • 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考古学是根据古人遗留下的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研究古代之学“。历宓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的重要性就越显著。考古的前身是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 慕白

    慕白

    慕白,狐族指定下任王,但却灵力低微;新月,普通女学生,穿越至狐族担负起守候狐王的重任。慕白九世历练,新月九世守候。穿越种族的感情,跨越时间的等待,变扭却又透出酸甜的青涩,九生九世之后,愿有缘人终成眷属。
  • 孤烟寰:逃宫路遥遥

    孤烟寰:逃宫路遥遥

    作为21世纪唯一一位完整的神族,千督,因为逃离魔族的抓捕而意外卷入了这个不起眼的异世躯壳之中,从此,这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言九龙之凰为天地之强,当年的上古四大部落联手捕杀她也不得志,反倒惹怒了这看似软弱的九子霸主,一夜之间,一人之力,杀尽上古部落之首的轻介宗,数百万人的部落一夜之间无一人生还。传言九龙之凰为人善良,医术高明,曾是“妙手仁心”姜邱珉的徒弟,一双玉手,可使白骨生肉,亦可令人丧命黄泉!可谁知,这九龙之凰却是四国的一位臭名远扬的蛇蝎废物!孑然一人与三界强敌对衡,只为守护内心最珍爱的人!风起云涌,人仰马翻,天下人不禁发指,这……当真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