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200000021

第21章 拾贝篇(3)

在新闻报道中,要善于围绕中心,紧跟形势,贴近实际,深入采访,既要注意抓报道数量,多发现、多采写新闻,提供给广大读者;又要注意报道质量,努力采写价值大、影响大的重要报道。采写中,我着力于四抓:一抓鲜活新闻,即依靠新闻敏感去寻找和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充分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新建设、新成就。先后采写见报了《忠门蒸笼走天下》、《人间"繁星"彻夜亮--闽清农村小水电巡礼》、《涵江养鳗场见闻》和《经济责任制是企业扭亏增盈的"验方"》等通讯、消息。1979年,仙游电机厂青年工人叶羽经、叶羽纬和叶羽纺三兄弟,制造成功福建省第一台汽车用350千瓦无刷发电机,宣告了我国车用发电机开始迈进无刷化的时代。我同县报道组及时采写了通讯,被《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和《福建科技报》三家采用,引起了读者的很大反响。二抓典型报道,即抓具有指导性、全局性、方向性和经验性的典型报道,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以鼓吹改革开放为己任,突出反映改革开放风貌。1981年,我采写的莆田县黄石公社发展农村出口商品生产的调查报告,被《福建日报》刊于8月30日一版头题,并配短评,指出:"如果有人对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还有怀疑,认真读一读这篇调查报告,是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的。"1981年4月,我到闽清电瓷厂采访,了解到该厂贯彻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努力组织出口产品生产,给企业带来一派生机。我认为这一做法对于国民经济调整中机械行业的转向具有指导性,就采写一篇经验性新闻《发展适销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福建日报》以一版右上角位置刊登,并发了短评。三抓重大事件报道,重大事件本身就具有新闻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对此类报道必须抓住不放。四抓问题报道,既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针对性强,影响较大。如1982年的甘蔗榨季,全省出现了甘蔗含糖分下降,影响出糖率低的情况,我和《福建日报》记者一起及时对仙游四家糖厂进行调查,写出《关于制糖经济效益的一个紧迫问题》的调查报告,分析了糖分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福建日报》很快刊登在一版,引起了省政府领导和全省各糖厂的重视。又如针对怎样综合利用甘蔗资源,1982年我采写了《蔗区发展奶牛大有可为》的调查报告,介绍了仙游农民群众利用甘蔗尾稍饲养奶牛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奶牛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被《中国农民报》以二版显著位置发表。

采写新闻与捕捉新闻密切相关。能否善于捕捉新闻,是记者能否搞好新闻采写的基础,是记者新闻敏感性强弱的体现,也是记者实践经验积累的反映。通过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我体会捕捉新闻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抓:一、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中捕捉新闻;二、从老题材中挖出新角度;三、从一般中心工作寻找不一般的新闻;四、深入采访,发现有意义、有特色的新闻;五、从好成绩中选择最突出的一个侧面报道;六、从本地优势中抓有地方特点的新闻;七、从事件(事物)发展中抓连续报道;八、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中抓深度报道;九、从突发性事件中抓现场报道;十、开拓视野,扩大采访面,发现新闻线索。如莆田鞋革厂,成绩显著,经验很多,我采用"好中选优"的方法,三进鞋革厂都写出了有新闻价值的典型报道。1979年一进鞋革厂采写了《扩大手工业出口产品的好办法》的调查,报道了该厂采取厂外加工大力发展爬山鞋出口的经验,《福建日报》配发了短评刊登。1980年二进该厂采写了该厂在"快"字上下工夫发展出口生产,做到试制快、生产快、交货快的新闻,《福建日报》在一版采用了,并配发《时间与外汇》的评论。1982年底我三进这个厂,报道该厂在老产品出口滞销的情况下,依靠创新又打开出口新局面的消息,《福建日报》又配发短评刊用。实践证明,这样报道,重点突出,新闻感强,经验新鲜,较有分量。由此,可以说,不善于捕捉新闻,则不少新闻就会被视而不见,新闻素材就会被埋没;只有善于捕捉新闻,才能掌握采写新闻的主动权,才能采写出有新意、有角度、有特色的新闻。

(原载1996年7月16日《湄洲日报》)

难忘引路人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一份报纸一直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引我、伴我成长的《福建日报》。

1952年5月11日,我给《福建日报》投出第一篇稿件,就被刊登了。我高兴极了,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把它剪贴在日记本上。就是这篇小小的"豆腐块",让我从此与《福建日报》结缘,并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

1958年6月,我从省直机关调到仙游糖厂工作,期间担任厂党委报道组主要成员和《福建日报》特约通讯员。《福建日报》对我这名新兵厚爱有加,从多方面进行传帮带,如下发报道提示、寄送业务刊物等,让我迅速地进入工作角色,提高报道水平。我立足糖厂,采写了近百篇稿件,被《工人日报》、《大公报》、《福建日报》等采用。其中,有一篇典型报道令我记忆犹新,获益匪浅。我采写的《仙游糖厂全力支援农业》,于1960年7月9日在《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配发社论,并被评为社内红旗稿(等次最高的好稿)。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正是党报的栽培,使我的新闻业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20世纪70年代初,我调入莆田地区通联站,受到报社的指导就更经常、更直接了,业务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我着力于抓鲜活新闻、抓典型报道、抓重大事件报道、抓问题报道,成绩越来越可喜。1981年8月,我采写莆田县黄石公社发展农村出口商品生产的调查报告,在《福建日报》一版头题发表,并配发短评。在通联站11年间,我采写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刊于《福建日报》一版和二版,其中刊发头版头条的有14篇,配发社论、短评、编者按及编后的有18篇。

和《福建日报》结缘,是我人生的难得历练,影响了我的一生,给了我一笔千金难买的财富。

《福建日报》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引导者、新闻工作的引路人,也是工作、生活的伴侣。如今我已退休,但《福建日报》依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我每天最喜爱的精神美食。

(原载2009年7月9日《福建日报》"我与福建日报"征文)石竹名山添秀色素有"雅胜鼓山"之称的石竹山,是福建省闻名海内外的八闽名胜之一。它地处福清县宏路、镜洋、东张三个公社的交界处,山峦起伏,绵延十余里,海拔八百多米。山多幽岩怪石,又盛产筱竹,雨后苍翠欲滴,为山中之胜,石竹山名称由此而来。坐落在半山的石竹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内建有九仙楼、大雄宝殿、伽兰殿、文昌阁,雕梁画栋,结构别致。这里曾留下历代名士、骚客探胜寻幽的足迹。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内阁首辅(即宰相)叶向高、明"一日君"马乐、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清太子太师陈宝琛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并写下了游记和十多处碑文、题匾。叶向高曾在此山攻读经书,功成名就后,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上石竹山,在"洗耳泉"边挥毫题诗。原国民党海军上将、省政协副主席萨镇冰先生于1923年端月写了一幅"扫除名利"的题匾,至今犹存。

石竹山是"石的世界"。山上石景达五十余处之多。有龟蛇石、鸳鸯石、虎迹岩、猴子石、摘星台、出米石、观音石、棋盘石……千姿百态,如雕似塑。在奇峰异石的群岩中,一尊拔地而起的龙女峰,亭亭玉立,传说是东海龙王之女翠屏公主的化身。与龙女峰相对的是九鲤仙醉卧处的"醉石",一条一丈多、一尺见宽的条石飞架其间,构成石竹山的一大胜景--"仙桥"。山上异洞处处,最著名的就有桃源洞、紫云洞、青龙洞、日月洞、通天洞。洞穴曲折迂回,阴凉幽静,掩映在苍榕翠竹之中,宛如"蓬莱仙境"。

石竹山原名石所山。福建民间常言"春初石所秀,秋后鲤湖幽"。可是,"十年动乱"中,这里景物遭受破坏。近年来,福清县旅外华侨热心捐资一百万元,重修这一名山胜景。县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对石竹山游览区进行规划、建设。他们请了福州西湖园林处帮助设计,计划开辟一个包括石竹寺、湖滨公园、鲤鱼岛、紫云宝塔4个部分的游览区,在石竹山重修千年古刹,新建进山大门、石竹真境、长廊、石径,亭阁、招待所等;并设想架设空中电缆车通向东张水库中央的鲤鱼岛,让游客饱览石竹山风光之后,乘坐空中缆车直下鲤鱼岛,泛舟于碧波万顷的湖面,观赏人工湖的美景。

一年多来,当年通往古刹的羊肠"蹬路",如今新铺成两条宽2米左右、1436级的花岗岩石径,总长1069米。在摩崖题刻"石竹"附近,已建成一座玉柱黄瓦的四角亭;另一座六角形的双檐亭正在施工中。石竹寺的东侧,一幢民族风格的三层的招待所依山构筑,可供游人休憩和食宿。山上新装了近800米长的自来水管,把清澈的湖水引上了半岭的寺院。石径两旁新栽上石竹、雷公竹、葫芦竹、方竹和具有南国风姿的黄花槐、凤凰树等树木1200多株,为石竹山增添了秀色。如今,这里游客络绎不绝,有来自美国、日本、印尼、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以及港澳同胞,有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游客。可以预见,随着石竹山的加紧建设,它必将成为福建省一个风光迷人的游览区,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

(原载1982年11月《福建工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日侨乡》播出)永定土楼天下奇深秋时节,我们从永定县城乘车出发,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向东南行驶。车窗外不时掠过一座座方形的、圆形的土楼,尤其是那圆形的土楼,恰似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宛如自天而降的"飞碟",十分迷人。车至湖坑乡洪坑村,便到达永定土楼之一的振成楼所在地。振成楼坐落于笔架山下,这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热情的楼主人林日耕,领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娓娓动听地讲述土楼和它的历史。

振成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12年,已历经八十载沧桑。它高20米,直径51米,占地5000多平方米。这座楼为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二圈。

外墙以生土夯筑,墙厚1.2米。房屋木构,外圈高四层,按八卦图设计,每卦六间,每层四十八间。内圈为双层楼。整座楼设计规整,布局有序,设置有一厅(中心大厅为祖堂、会客厅兼作戏台)、二井(东西各有一口水井)、三门(朝南正大门和左右边门)、四楼梯、五小厅,全楼共有二百四十间房。创建这座土楼的是林日耕的二伯父、曾任民国中央众议院议员的林鸿超先生。林鸿超花了八万元大洋建起了这座神秘、奇绝的圆形土楼,定名为"振成楼",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以此勉励后代。看着这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结构精巧的土楼建筑,我的心被震撼了,被陶醉了,我赞美永定土楼天下奇,它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永定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神奇的圆形土楼最富有客家传统色彩。土楼除有防卫御敌的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冬暖夏凉等特点。振成楼从对外开放以来,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国内游人来此观光,而且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游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惊叹。一位来自樱花之国的旅游者,观光后流连忘返,兴致勃勃地在土楼留宿,领略客家的民俗风情。不少名人、作家、记者写下了赞誉的题词、留言。今年春,以许怀中为首的福建省作家老区访问团前来参观,以文学家的思维,用形象的语言留言道:"圆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惊叹号和问号。"更有人把土楼誉为"世界一绝",赞叹它可以同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当我们步出土楼正要踏上归程时,忽闻一阵阵爆竹声传来。送行的林日耕告诉我们,这天是农历九月二十三日,村民们正汇集在村头的天后宫隆重纪念妈祖忌日。虽然我不明白这里纪念妈祖羽化为何不是九月初九,但却强烈地感受到闽西山区客家人对"海上护航女神"--妈祖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一股浓郁的乡情油然而生。

(写于1991年12月,原载1992年1月4日《湄洲报》)玉华洞里尽幽奇这里有山有水,有景有物,这里是人间,又似仙境,这里炫巧争奇,遍布幽奥,它就是被誉为"闽山第一洞"、地处将乐县天阶山下的玉华洞。玉华洞早已闻名于世,北宋理学家杨时第一个为其赋诗赞美,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冒雪到此考察,与武夷山、九鲤湖并列被称为"福建三绝"。

时值六月,我们慕名来游玉华洞。至洞前,只见洞口上方由明代巡按御史杨四知所撰洞名"玉华洞"丹红醒目,遒劲俊秀。洞前广场矗立着徐霞客石雕像,底座上记载他于"明崇祯元年(1628)农历三月二十日考察玉华洞"。给人感受到这洞的悠久历史文化的厚重色彩。

同类推荐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本书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人生漫品: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抒发了这样一种情绪,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弯新月,等待一缕花魂,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淡泊的生命里。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世纪之光丛书·青鸟

    世纪之光丛书·青鸟

    这是一本现代诗和古诗词相结合的诗集,收入作者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
  • 书海泛舟记

    书海泛舟记

    幼读唐诗,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禁不住问父亲:“万卷书有多少?”父亲指着书柜说.“没多少。一部《全唐诗》九百卷,一套二十五史三千七百八十二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一部小小的《古文观止》还十二卷呢。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万卷书其实并不多。
  • 水浒密码

    水浒密码

    梁山108条好汉,共涉及7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最多,有7人,约占好汉总数的7%,这一比例基本与如今李姓在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在梁山108条好汉当中,曾经在宋朝各级政府当过公务员的有33人(以人物出场后为准);占山为王的黑帮老大有25人(以人物第一次出场为准);地主、富农出身的10人;开酒店的私营个体户出身的9人;打渔出身的8人;其他出身的23人……本文从今人的立场重新解析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宿命,让读者以新的角度去品味这部文学巨著。
热门推荐
  • 武练永道

    武练永道

    问下天下,谁人不死,亘古以来,万古君王,绝代圣皇,仙界仙帝,手段遮天依旧难夺造化,化为黄土。大道路,踏骨行,夺造化,握乾坤。寻求武炼永生大道。追求武炼巅峰之境。希望大家随手点击收藏,送朵鲜花。需要你们的支持!
  • 有一种成功叫习惯

    有一种成功叫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经年累月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左右着人们一生的成败。一个人若能理解习惯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并能驾驭习惯,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宰自己的命运。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好习惯的培养方法与实用技巧,并以可读性很强的案例和小故事来说明问题.指导读者如何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使读者对习惯的认识从自发上升到自觉,从而重塑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成功的梦想。
  • 灵界阴阳师

    灵界阴阳师

    你相信世界有鬼吗?你信,就有;不信,则无。这里,可不仅仅有鬼喔;还有更可怕的东西。你怕不怕?
  • 终极人生之千古风流

    终极人生之千古风流

    游遍大好河山,过尽繁华之夜。修道符画术,狂扁千古世家。一桩谜案深冤,引发京都之乱,待到风雨平息,我自风流千古。
  • 缘不可说

    缘不可说

    钱氏集团的太子爷钱缘是一个样样精通的纨绔子弟,一次酒后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同年,从国内某航空公司辞职的空姐杜可意,来到国家级重点名校H市航空中专任职,认识了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事于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感情。三年后,于不同在祭奠亡夫归来的路上因救助三个小孩,被一块巨型广告牌砸中身亡,原因竟然是地狱的一场比赛,本不应该英年早逝的她被安排进入已经魂飞魄散的钱缘体内重生。睁开双眼,霸气归来,且看魄力女教师,如何摆正自己错位的性别、重整混乱的家族企业、并改变自己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克服重重难关,赢得今生所爱。
  • 网王之明天的微笑

    网王之明天的微笑

    她叫乾贞子,不是从电视机里跑出来的丑女鬼,是暴力彪悍的打架王!在美好的国中生活中,遇到了看起来严肃死板实际却很呆萌的部长大人手冢,一不小心就把他攻略了!喂喂!那边的千石,不要趁机勾搭她家呆子浅央,否则要你好看!
  • 奶包VSboss总裁

    奶包VSboss总裁

    一直暗恋顾叶凡三年的苏巧葵,因为一次意外成为了顾太太,可是顾叶凡厌恶恶心这样不择手段踏入顾家的女人一个毫无感情基础的婚姻。无论她怎么做,做的在怎么好!他却从未对她动心过,哪怕一点点,他甚至数次惩罚她。婚姻的破裂,她打算出国留学。6年后……
  • 父辈的旗帜

    父辈的旗帜

    两个亲兄弟,在日寇进犯中华的时候共同参加抗战,阴差阳错,两兄弟站在不同的阵营。为了胜利,为了亲情,为国为家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 校本科研指导

    校本科研指导

    本书是解决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需要“用什么方法”的问题。本书全面而详细地阐释了校本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科学合理的理论阐述,也有与此研究方法相关的案例。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是为教师做校本科研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
  • 我那不可思议的人生

    我那不可思议的人生

    学生夏海被女神以他的生命来要挟,不得不接受了她的传承试炼。咦,怎么改名成死亡任务了?算了,名字而已,小事。等等,这都是些什么狗屁任务?请成为一个坏人。好吧,坏人就坏人,大不了我去当个小混混。请成为一个好人。“……”好人你大爷啊,我都是满城皆知的坏人了,谁还相信我是个好人?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亿万富翁。这个我喜欢,其实做个有钱人也挺好的,不错不错。请成为一个落魄的乞丐。我XX你XX,那我之前赚那么多钱到底有什么用?来来来,你从我身体里出来,咱们比划比划。请……滚!每天三更,12、18、21点各更一章,收藏推荐多会爆发,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