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5100000015

第15章 卷五(二十五则)(3)

《后汉书·邓骘传》说:“邓骘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正好遭逢元二之灾,饥荒严重,饿死的人触目可见。在这种形势下,盗贼蜂起,四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反叛、入侵。”章怀太子注释说:“元二即元元,在古书中某字应重复时,就在第一个字下写一个小小的‘二’字,表明这个字应读两遍。后人不懂,于是读作元二,有人解释为阳九,有人附会为百六,实际上都是因为不懂才导致这样的错误。现在岐州的《石敳铭》上,凡是重复的地方都写一个‘二’字,便是明证。”汉碑《杨孟文石门颂》说:“中遭元二,西夷虐残。”《孔耽碑》说:“遭逢元二坎坷,人民相食。”赵明诚的《金石跋》说:“如果读作元元,于文理不通,怀疑当时的确有元二的说法,《后汉书》的注释未必正确。”按:王充的《论衡·恢国篇》说:“当今的皇上继位后,元二之间,恩德遍布四方。三年,零陵长出了灵芝草。四年,甘露降于五县之地。五年,又发现了灵芝。六年,黄龙现形。”这是汉章帝时期的事情。查考《章帝本纪》,可以看出,本纪中所记的从建初三年(78年)以后各年的祥瑞,与王充所记的完全相同。显而易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建初元年和二年。既然说恩德遍布四方,则元二不是指灾祸,也就一目了然、无庸置疑了。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二年,先零、滇羌叛乱,全国许多地方发生地震、大水。邓骘于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可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永初元年、二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汉碑中重复字都用小“二”字,难道只有范晔的《后汉书》一书中如此,而且唯独一处?我的哥哥丞相洪遵曾著《隶释》,对这个问题论述得非常详尽。我编纂国史的时候,撰《钦宗纪赞》,其中有“靖康元二之祸”一句,其根据就在于此。

圣人污

【原文】

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赵岐注云:“三人之智足以识圣人。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详其文意,足以识圣人是一句。污,下也,自是一节。盖以“下”字训“污”也,其义明甚。而老苏先生乃作一句读,故作《三子知圣人污论》谓:“三子之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绝之境,徒得其下焉耳。”此说窃谓不然,夫谓“夫子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有”,可谓大矣,犹以为污下何哉?程伊川云:“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为阿好而言。”其说正与赵氏合。大抵汉人释经子,或省去语助,如郑氏笺《毛诗》“奄观铚艾”云:“奄,久。观,多也。”盖以久训奄,以多训观。近者黄启宗有《补礼部韵略》,于“淹”字下添“奄”字,注云:“久观也。”亦是误以笺中五字为一句。

【译文】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等三人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如果圣人有了污点,他们不至于投其所好,曲意奉承。”赵岐注释说“三人的智慧足以识别圣人。污,下也。指三人虽小污不平,也不至于投其所好,偏心所爱而违心地吹捧别人。”仔细审核其文意,可以肯定“足以识圣人”后为一句号。污,下也,自然是另一句。此处是用“下”字来解释“污”,这是显而易见的。而苏询竟认为这两句乃是一句话,因此特意写了一篇《三子知圣人污论》,文中说:“三人的智慧无法达到圣人高深幽绝的境界,最多只不过是仅得其下而已。”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他既然说“孔子比尧、舜更贤,自古以来绝无仅有”,可以说是伟大之极了,然而又说他尚有“污下”,这是怎么回事呢?程颐先生说:“有若等人当然能够知悉孔子之道,假使污下,也必定不会为投其所好而虚美人。”这种说法与赵岐的看法正好相同。大抵汉代人解释经书与诸子著作时,往往省略语气助词,如郑玄解释《毛诗》中的:“奄观铚艾”说:“奄,久也。观,多也。”也就是以“久”训“奄”,以“多”训“观”。近来,黄启宗著有《补礼部韵略》一书,在“淹”字下又增添一个“奄”字,并且注释说:“久观也”。他也是错误地把郑玄笺注中的五个字当作一句了。

廿卅卌字

【原文】

今人书二十字为廿,三十字为卅,四十为卌,皆《说文》本字也。廿音入,二十并也。卅音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卌音先立反,数名,今直以为四十字。案秦始皇凡刻石颂德之辞,皆四字一句。《泰山辞》曰:“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琅邪台颂》曰:“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之罘颂》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东观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会稽颂》曰:“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此《史记》所载,每称年者,辄五字一句。尝得《泰山辞》石本,乃书为“廿有六年”,想其余皆如是,而太史公误易之,或后人传写之讹耳,其实四字句也。

【译文】

当今人们写二十为“廿”,三十为“卅”,四十为“卌”,实际上这些都是《说文解字》上的本字。廿发人音,是二十合并发音。卅发音为“先合”的反切,是三十合音的省便。卌发音为“册立”的反切,是数字之名,今天就直接写作“四十”两个字。按:秦始皇凡在石头上刻字自我歌功颂德,都是四个字一句。《泰山辞》说:“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琅邪台颂》说:“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之罘颂》说:“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东观颂》说:“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会稽颂》说:“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这些都是《史记》上所记载的,每说到年份,都是五个字一句。我曾经得到《泰山辞》的石板本,却写作“廿有六年”,推想其余年份的写法也是如此,是司马迁误改为五字,或者是后来传写错讹,其实应该是四个字一句的。

字省文

【原文】

今人作字省文,以禮为礼,以處为处,以與为与,凡章奏及程文书册之类不敢用,然其实皆《说文》本字也。许叔重释礼字云:“古文。”处字云:“止也,得几而止,或从處。”与字云:“赐予也,与舆同。”然则当以省文者为正。

【译文】

当世人写作省略笔划,将“禮”写为“礼”,把“處”写成“处”,把“與”写成“与”,只有奏章及呈文、书册等郑重文本中不敢用,其实这些简化字都是《说文解字》中的本字。许叔重解释“礼”字说:“是古字”。解说“处”字是:“止也,得几而止。或从處。”解释“与”字说:“赐予也,与與意思相同。”如此说来,应当以简写字为正确的写法。

负剑辟口耳

【原文】

《曲礼》记童子事曰:“负剑辟咡诏之。”郑氏注云:“负,谓置之于背。剑,谓挟之于旁。辟咡诏之,谓倾头与语。口旁曰咡。”欧阳公作其父《泷冈阡表》云:“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正用此义。今庐陵石刻由存,衢州所刊《六一集》,已得其真,或者不晓,遂易剑为抱,可叹也!

【译文】

《曲礼》中记载有关小孩的事说:“负剑辟咡诏之。”郑玄注解说:“负,指将小孩放在背上。剑,指将小孩挟在身旁。辟咡诏之,指歪着头跟小孩说话。”欧阳修为父亲所作的《泷冈阡表》墓碑说“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用的正是“剑”的这个意思。如今庐陵的石刻还在,衢州所刊印的《六一集》说得也很真确。有人不懂,便将“剑”改为“抱”,可叹呀!

国初人至诚

【原文】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询问,愿往则授之。”及召二人至,齐贤辞以恐为人所谗。仲舒曰:“非敢有辞,但在尚书班已十年,若得改官端揆,赐都部署添给,敢不承命?”辅臣以闻,上曰:“是皆不欲往也,勿强之。”王元之自翰林学士以本官刑部郎中知黄州,遣其子嘉祐献书于中书门下,以为:“朝廷设官,进退必以礼,一失错置,咎在廊庙。某一任翰林学士,三任制诰舍人,以国朝旧事言之,或得给事中,或得侍郎,或为谏议大夫。某独异于斯,斥去不转一级,与钱谷俗吏,混然无别,执政不言,人将安仰?”予谓仲舒尝为二府,至于自求迁转及增请给。元之一代刚正名臣,至于公移笺书,引例乞转。唯其至诚不矫伪故也。后之人外为大言,避宠辞禄,而阴有营求,失其本真者多矣,风俗使然也。

【译文】

真宗时,谋求并州将帅的人选,真宗对辅政大臣说:“像张齐贤、温仲舒都可以胜任此职,只是因为他们曾经任枢密院长官,或许会坚决推辞,应该先把二人召至中书省询问一下,如果他们愿意前往就予以委任。”等到把二人召至中书省,张齐贤以恐怕被别人进谗言为由来推辞。温仲舒说:“不敢有推辞之言,只是我在尚书之位已经十年了,如果改任我为执政大臣,赐给都部署之职,增添体禄,敢不听命吗?”辅政大臣把他们的话传达给皇上,皇上说:“这是不愿意前往任职,不要勉强他们。”王元之自翰林学士以本官刑部郎中知黄州,派遣他的儿子嘉祐到中书门下献书,认为:“朝廷设官,进退必须按照礼节,一但失当,错误派官,罪责在于朝廷决策大臣。我一任翰林学士,三任制诰舍人,按照本朝的惯例来说,或者转任给事中,或者侍郎,或者为谏议大夫。惟独我例外,离开官位后没有转升一级,和管理钱谷的俗吏没有差别,执政大臣不说句公道话,众人还怎么信赖你呢?”我认为温仲舒曾经为二府大员,至于自己要求升迁及增加俸禄;王元之乃是一代刚正名臣,至于公开献书,援引旧例,请求升级。这是由于我们出于至诚、毫不掩饰虚伪啊!后来的人表面上满嘴豪言壮语,冠冕堂皇,主动避宠辞禄,而暗中却孜孜以求,费尽心机,失去真诚的人太多了,这些都是风俗造成的啊!

史馆玉牒所

【原文】

国朝熙宁以前,秘书省无著作局,故置史馆,设修撰、直馆之职。元丰官制行,有秘书官,则其职归于监少及著作郎佐矣。而绍兴中复置史馆修撰、检讨,是与本省为二也。宗正寺修玉牒官亦然。官制既行,其职归于卿、丞矣。而绍兴中复差侍从为修牒,又以它官兼检讨,是与本寺为二也。然则今有户部,可别置三司,有吏、刑部,可别置审官、审刑院矣。又玉牒旧制,每十年一进,谓甲子岁进书,则甲戌、甲申岁复然。今乃从建隆以来再行补修,每及十年则一进,以故不过三二年辄一行赏,书局僭赏,此最甚焉。

【译文】

本朝熙宁以前,秘书省没有设著作局,所以设置史馆,设修撰、直馆的职位。元丰年间改革官制后,有秘书官,于是修撰、直史馆的职权就归于秘书监、秘书少监及著作郎、著作佐郎了。而绍兴年间又设置史馆修撰、检讨的职位,这和秘书省两家并存。宗正寺中的修玉牒官也是这样。元丰年间改革官制以后,修玉牒官的职权就归于寺卿、寺丞了。而绍兴年间再次差侍从为修牒官,又以其他官兼任检讨,这和宗正寺又两家并存了。既然这样,那么今天有户部,可以另外设置三司,有吏部、刑部,可以另外设置审官、审刑院。另外,按照玉牒旧制,每十年进献一次玉牒,如果甲子进献玉牒,那么甲戌年、甲申年也都进牒。如今,从建隆年间以来,再次进行修补,每十年进献一次,所以不过三、二年就要行赏一次,秘书局越制滥赏,以此为最甚。

稗沙门

【原文】

《宝积经》说僧之无行者曰:“譬如麦田,中生稗麦,其形似麦,不可分别。尔时田夫,作如是念,谓此稗麦,尽是好麦,后见穟生,尔乃知非。如是沙门,在于众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见时,谓尽是沙门,而彼痴人,实非沙门,是名稗沙门。”此喻甚佳,而文士鲜曾引用,聊志于此。

【译文】

《宝积经》中说到那些没有德行的和尚们时,有这么一段话:“譬如麦苗,中生稗麦,形状像麦,不能分别。那时田农会想,这些都是好麦,后来发现穗长出来了,才知不是好麦。正如和尚,在大众之中,好似持戒甚严、行德积善之人。施主见时,认为都是和尚,而那痴人,实非和尚,这就叫做稗沙门。”这个比喻非常好,而文人学士很少有人曾经引用,所以我姑且在此抄录下来。

同类推荐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金瓶梅》问世以来,围绕着它是不是“黄”书的争论,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论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现象虽有些改观,但仍然没有停止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已经不是研究《金瓶梅》的主要问题了。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金瓶梅》,关键是书中涉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世俗风情、人文地理以及人性、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众生百态的明朝社会风貌。研究《金瓶梅》不仅仅是研究它的文学性,关键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明朝社会的缩影,这就赋予了它社会性。
  • 心灵放歌

    心灵放歌

    这些诗,或记忆,或咏物,或歌世,题材随性,用语率直洒脱;有感即放歌,意尽则收声;不示雕琢,不用假声。
  • 风筝不断线

    风筝不断线

    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王的温柔:做我的小公主吧

    王的温柔:做我的小公主吧

    第一次见面,他上来就在她的唇上来了一口,味道不错,以后见一次亲一次。学校操场遇见,被强吻,食堂遇见,被强吻,厕所就算了吧?不,你错了,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遇见你我都要亲一口。终于有一天,就在她又被狂吻时,她使出啃鸡腿的力气推开他,“你什么意思?”某男微微一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要通知你一下,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女朋友了。”别做混世大魔王了,做我的小公主吧。
  • 一生敬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生敬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如果说在孕育每个生命时的母亲是最幸福的,那这是一份最悲伤的怀孕日记。没有人想到这样的结局,但又不得不承受这样的结局。这是无常命运给我们最深刻的礼物,无论是悲是喜。小晶晶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心脏病,最后她只仓促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56天。小晶晶用56天的生命,在妈妈心底划过一道无法抹去的深深伤痕,也在家人心里陡增了世事无常、命途难测的感喟。读着妈妈从孕育到送别孩子的日记,颇似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的人生过山车,让人悲欣交织,心神憔悴。大龄文艺女青年一枚,公务员。爱好:文字,电影,摄影,旅行。
  • 重生之金牌经纪人

    重生之金牌经纪人

    众乐乐不如一人乐。白越:一人乐不如跟爷一起乐~孟颖:呵呵(lenimei)。想要孤僻一生的妹子遇上了一只妖孽。
  • 笠翁对韵(国学启蒙书系列)

    笠翁对韵(国学启蒙书系列)

    《笠翁对韵》,借助国学智慧,成就卓越人生!千古名篇,美轮美奂;文学瑰宝,锦绣灿烂。无数伟人从这里放飞自己的理想,无数学人从这里开始知识的积淀,更有无数读者在这里陶冶情操,开启自己的智慧人生。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人格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人格故事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
  • 鹿晗之若非死别,绝不生离

    鹿晗之若非死别,绝不生离

    这是一个埋没在时光里的故事。这是一个星路梦想最初起航的故事。这是一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这是一个后知后觉痛到窒息的故事。一直只怪你,比较时光,过分美丽。此文章为转载文贴吧上可以看名字也叫若非死别绝不生离作者是阿岛
  • 世上最后一个仙

    世上最后一个仙

    上古神话时代末年,一场黑暗动乱,仙佛尽灭,妖魔皆陨!战斗中将天地打的残缺不全,此后,修士再难证道,世上再也无仙!但是,当年却有一名小仙,自斩一刀,得以苟延残喘。百万年后,天地将变,这一世,作为世上最后一个仙,我又该何去何从......
  • 首席的白痴女友

    首席的白痴女友

    我要你做我女朋友只是因为我对你一见钟情,你懂吗?傻瓜!没错,爱情是自私的,所以,我也只能自私下去……我吻你只是因为你是他喜欢的人,我要报复他你懂吗?白痴!仇恨是自私的,所以,我必须的自私下去……我要你做我王妃并不是因为王室的安排,只是因为我对你日久生情……
  • 混沌主宰

    混沌主宰

    一个乡下少年,进入武府练武,缺少资源,实力低下,毫无地位,难以提升实力,唯有拼命保全,闯下“疯子”凶名。因被陷害关禁闭,机缘巧合之下,获得混沌入体。从此,.......天地演化混沌,雄踞天地,吞天噬地。大神盘古,一斧挥下,破混沌而开天辟地。混沌初开,演化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随后,和古老传说一样,流传甚久,才有了现在的这片大千世界.......
  • 狼杀

    狼杀

    我从来没有想过豫王府数年繁华一夕之间便付之一炬,我也从来没想过身为昔日豫王长女的我会沦为山野村女。或许了此一生也未尝不可,只是上天偏偏在我决定偏安一隅之时,将我最不愿知道的真相统统抖在了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