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5100000021

第21章 卷七(十八则)(3)

唐房玄龄佐太宗,初在秦府,已独收人物致幕下,与诸将密相申结,引杜如晦与参筹帷。及为宰相,粲然兴起治功,以州县成天下之治,以租庸调天下之财,以八百府十六卫本天下之兵,以谏争付王、魏,以兵事付靖、勣。御夷狄有道,用贤材有术。三百年基业,此焉肇之。其后制节度使而州县之治坏,更二税法而租庸之理坏,变府兵为彍骑、诸卫为神策而军政坏,虽有名臣良辅,不能救也。赵韩王佐艺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此三君子之后,代天理物,硕大光明者,世有其人,所谓一时之相尔。

萧之孙有罪及无子,凡六绝国,汉辄绍封之。国朝褒录韩王苗裔,未尝或忘。唯房公之亡未十年,以其子故,夺袭爵、停配享,讫唐之世不复续,唐家亦少恩哉!

【译文】

帝王创业之时,必须有同心同德、出类拔萃的辅佐之臣,制定一代长治久安之计,否则的话,就不足以称为一代杰出的大臣。比如:名相伊尹、周公,他们的事迹可以从《诗经》、《尚书》中考知。西汉初,萧何辅佐汉高祖,他们刚进人关中,萧何就把秦朝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中的律令图册收集起来,认真研究,以便详细了解当时天下的要塞,全国户口的多少,强弱之所在,百姓的疾苦。汉高祖最初被项羽封为汉王后,想进攻项羽,大将周勃、灌婴、樊啥都支持他的想法,而萧何独有不同的见解,他说:“现在我们的军队不如项羽,已是百战百败了,我希望大王您先称王汉中,夺取巴蜀之地作为后方,然后收复关中。”汉王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是关系到刘氏兴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萧何又推荐出身卒伍的韩信为大将,让他独当一面,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国,使汉高祖刘邦无后顾之忧,得以专心与楚霸王项羽决战;萧何临死时,举荐曹参代替自己为丞相,使汉初政策较为稳定地执行下去;萧何还在人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镯除秦朝的许多暴政,以此安抚百姓,申明汉朝之德。他的所做所为,为四百年的汉王朝江山,奠定了基础。

在唐代,房玄龄辅佐唐太宗也是如此。他最初在秦王李世民府为幕僚时,就注重招揽有才干的人物,把他们集中到秦王府中,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他为秦王秘密交结诸将,又引荐杜如晦参与运筹帖握。等到李世民即皇位,房玄龄任宰相,他又致力于治理国家,推行州县制从而使天下大治,使用租庸调制控制天下的财赋,用八百府、十六卫的府兵制掌握全国的军队,他又把谏净的职责托付给王挂、魏征,把兵权托付给李靖、李勣,他统御四方的各少数民族,任用贤才都很有办法。可以说,唐朝三百年的基础是房玄龄奠定的。后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从而破坏了地方上的州县制,实行二税法从而破坏了原本很好的租庸调制,改府兵为犷骑、诸卫为神策军,使原来的军政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唐王朝即使有名臣良辅,也难以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大宋朝韩王赵普辅佐太祖也是如此,为了控制方镇,削减方镇的地盘,抑制其势力,他献策设置转运使、通判等官职掌握地方财权,使地方无财力与中央抗衡;又命京官为地方的知州、知县,使地方官不能结党营私:把那些功臣宿将集中到中央授给虚职,只吃体禄而不掌握军权;把天下的晓勇军队都集中在京师,强干弱枝,不使地方拥兵自重。此外,他的关于建法立制,量官用人等等一切政策,直到今天我朝还有赖于此。这三位君子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光明磊落的英才,历代都有,这就是所谓的一时之良相。

萧何的子孙因为有罪或无后代,共六次绝国,汉朝廷每次都重封萧氏为诸侯。我大宋朝对韩王赵普的后代也很照顾,从来不曾忘却。只有房玄龄死后不到十年,因其子犯罪,被收回封爵,停止其在宗庙中配享的特权,直到唐亡也没有续封其后人,唐王朝对功臣也太薄情了!

名世英宰

【原文】

曹参为相国,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王导辅佐三世,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我愦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译文】

西汉曹参担任相国以后,日夜饮酒,无所事事,然而天下稳定,国泰民安,人们称他为“萧规曹随”,不敢越雷池半步。东晋王导身为三朝宰相,清静无为,而国家岁计有余,王导晚年更是完全不理政事,他曾经自叹说:“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当思念我的糊涂。”谢安不拘小节,但深谋远虑方面无人可比。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传记中没有可以记载的功劳。大宋韩王赵普凡是收到士大夫议论是非利害的奏书,都把它们放人两口大瓮中,装满后就全部烧掉。李文靖把中外上奏陈述利害的奏章全部压下,说:“我就以此来报效国家。”这六七位君子的本意,都不是想吹嘘自己,沽名钓誉,以便使自己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真是名世杰出的宰相啊!难道能说他们无所事事吗?

檀弓误字

【原文】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陈太宰嚭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案嚭乃吴夫差之宰,陈遣使者正用行人,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玄,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夫差使太宰嚭问之”,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亦尝辨正云。

【译文】

《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的吴国侵犯陈国这件事时说:“陈国的太宰嚭被派到吴军中,吴王夫差对行人(官名)仪说:‘这个人话很多,何不问问他,师出必有名,人们是怎么称我们这次出兵的?’太宰嚭回答说:‘难道不是称你们为杀掠之师吗?”,按:太宰嚭乃是吴王夫差的太宰,陈派遣使者正应当是行人,那么仪应是陈国的大臣。这是因为《礼记》的作者把简策搞乱了,所以把人名也弄错了,这里应当这样说:“陈国行人仪出使到吴国军中,吴王夫差派太宰豁问他”才对。忠宣公在作《春秋诗》时引用此事,也曾予以辩正。

薛能诗

【原文】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没而有怀。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抄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衒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译文】

薛能是晚唐诗人,所作的诗格调不高,却非常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在《海棠诗序》中说:“四川的海棠很有名,而写海棠的诗却没有听说过,杜甫长期居此,却无大作问世。上天赐予我超人的诗才,所以我对杜甫不敢相让,我的作品大概可以在四川独领风骚了。”然而,其《海棠诗》也不过是:“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他又在《荔枝诗序》中写道:“杜甫晚年在四川西部居住过,但没有写过有关荔枝的诗,莫非是有意写而没有来得及吗?白居易曾作过有关荔枝的诗,但是立意太粗浅,毫无创见,和没有诗一样。于是,我就作了这首《荔枝诗》,我可以毫不惭愧、毫不自负地说:将来的作者也许会把我这首诗当作吟咏荔枝的首唱之作。”然而,他的《荔枝诗》也不过是:“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抄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他又写了十首《折杨柳》诗,其自叙说“这支曲子广为流传,为它作词的人也很多,文人才子,各显其能,但没有一个不是把杨柳条比作舞女的腰肢,把杨柳叶子比作女人的眉翠,千篇一律,都是些陈词滥调,非常庸俗。我专攻诗律,学有所成,不爱随波逐流,因而搜肠刮肚,苦苦推敲,发誓要摆脱俗套,即使我不想标榜自己,但那些真正的知音们能舍弃我吗?”然而,他的《折杨柳》诗也不过是:“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另外,他又写了《柳枝词》五首,其中最后一章中写道: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他自己注释说:“刘禹锡、白居易二位尚书,曾经相继担任苏州刺史一职,都作有《杨柳枝词》,世人广为传唱,其中虽有奇句,但所用的文字太冷僻,音律也不甚规范,不够激昂。”薛能就是这样大言不惭。在他的眼里,只有杜甫还算可以,自刘禹锡、白居易以下,根本就不值一提。今天我们读一下薛能的诗作,就会觉得他的狂妄自大是多么的可笑。刘禹锡的诗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居易的诗写道:“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这些诗的风流气慨,薛能的诗难道能够望其项背吗?

汉晋太常

【原文】

汉自武帝以后,丞相无爵者乃封侯,其次虽御史大夫,亦不以爵封为间。唯太常一卿,必以见侯居之,而职典宗庙园陵,动辄得咎,由元狩以降,以罪废斥者二十人。意武帝阴欲损侯国,故使居是官以困之尔。表中所载:幹侯萧寿成,坐犠牲瘦。蓼侯孔臧,坐衣冠道桥坏。郸侯周仲居,坐不收赤侧钱。绳侯周平,坐不缮园屋。睢陵侯张昌,坐乏祠。阳平侯杜相,坐擅役郑舞人。广阿侯任越人,坐庙酒酸。江邹侯靳石,坐离宫道桥苦恶。戚侯李信成,坐纵丞相侵神道。俞侯栾贲,坐雍犠牲不如令。山阳侯张当居,坐择博士弟子不以实。成安侯韩延年,坐留外国文书。新畤侯赵弟,坐鞫狱不实。牧丘侯石德,坐庙牲瘦。当涂侯魏不害,坐孝文庙风发瓦。緌阳侯江德,坐庙郎夜饮失火。蒲侯苏昌,坐泄官书。弋阳侯任宫,坐人盗茂陵园物。建平侯杜绶,坐盗贼多。自幹侯至牧丘十四侯,皆夺国,武帝时也。自当涂至建平五侯,但免官,昭、宣时也。下及晋世,此风犹存,惠帝元康四年,大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宇。五年,大风,兰台主者求索阿栋之间,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盖循习汉事云。

【译文】

西汉自武帝以后,凡是担任丞相而没有爵位的人就可以封为侯爵。丞相以下,即使是御史大夫,也不予封爵。九卿中只有太常卿一职,一定要以现任侯爵担任,太常职掌宗庙和先帝陵园,动辄得咎,从汉武帝元狩年间以后,以各种罪名被废斥的太常卿有二十人之多。我估计这是因为汉武帝心中想削减诸侯国,所以故意让他们担任此职以便找毛病收回爵位和封国。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等书记载任太常卿而被削去侯爵或官职的人主要有:幹侯萧寿成,因为所用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太瘦而被废;蓼侯孔臧,是因为衣冠道桥损坏而被治罪;郸侯周仲居,是因为不收赤侧钱(汉钱币名,以赤铜为外边,故名);绳侯周平,是因为不修缮园屋;睢陵侯张昌,是因为祭祀的次数不够;阳平侯杜相,是因为擅自征役郑地舞人;广阿侯任越,是因为宗庙里的祭祀用酒腐败变质;江邹侯靳石,是因为去离宫的道路、桥梁太难走;戚侯李信成,是因为纵容丞相侵占神道;俞侯栾贲,是因为雍地(今陕西风翔)所贡牺牲不合乎要求;山阳侯张当居,是选拔博士时弄虚作假;成安侯韩延年,是国为私自留藏外国文书;新畤侯赵弟,是因为审判案件时弄虚作假;牧丘侯石德,是因为用于祭祀的牲畜太瘦,当涂侯魏不害,是因为孝文帝庙上的瓦被风吹落;緌阳侯江德,是因为看庙人夜间饮酒,致使宗庙失火;蒲侯苏昌,是是因为泄露了官府文书的内容;弋阳侯任宫,是因为有人盗窃了茂陵的东西;建平侯杜绶,是因这一带盗贼暴徒太多。他们这些人中,从嘟侯萧寿成到牧丘侯石德十四位侯,都被夺去爵位,削去封地,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事。从当涂侯魏不害到建平侯杜绶五位侯,只是被免去官职,仍然保留爵位,这是昭帝、宣帝时期的事。此后到了晋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有一天起了大风,宗庙网楼上的屋瓦被吹掉几片,因此太常荀寓被免职。第二年,又起大风,御史台的长官到宗庙中检查受破坏的情况,发现有十五处瓦略微倾斜,于是就停止了太常的职务,并因此处罚了一大批官员。陵墓上有一根直径约七寸二分粗细的荆条被人砍去,司徒、太常四处奔波,非常紧张,不久太常便被关押,长期得不到释放。这大概是沿袭汉代的惯例吧。

同类推荐
  • 海韵

    海韵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海,热爱山水。在他的诗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透露着诗歌的灵气。大海更给予他创作的源泉,写海的诗思绪万千,哲理深邃,情感丰富。写爱情的诗灵动缠绵,别具一格。《海韵》是他的第一本诗集。诗集分:上辑,大海放歌,童年的记忆,中辑,放牧春光,故乡的思念,下辑,爱的旅程,山水寄情。
  •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芮成钢是央视最有影响力的新锐主播,承袭了白岩松的正直形象和评论深度,又具备极好的经济专业素养、极强的英语沟通能力,以专访过数百名国际政要的资历,在央视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书中信息量巨大,观点新锐全面,不乏幽默风趣,体现了芮成钢独特的人格魅力。
  • 曾国藩家书精选集

    曾国藩家书精选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家书精选集》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面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 走向天安门

    走向天安门

    本集包括七十二首短诗,其内容大致概括了二十八年中重要的前进脚步。诗集尽管薄些,但我却不想人为地硬性添加。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热门推荐
  • 十二年等待冬晴

    十二年等待冬晴

    长达十二年的等待,他们能否坚持呢?冬晴在漫漫求学的道路上又会怎样呢!
  •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大陆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人间有五股上古残存的气息,分别是:信仰之息、力量之息、生命之息、时空之息与勇气之息。相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气息的人类,都可以拥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善者得之愈善,恶者得之愈恶,就连灵魂获得,都可以拥有不死之身。本以为这只是个传说,谁曾想几千年后,真的会存在,而被称之为五息最强的信仰之息,竟然被一个名叫金君的将死之人得到,可笑的是,这人生平作恶多端,根本毫无信仰可言。当他在大陆上践踏着最后一寸土地时,唯一拥有本体的时空之息引导着其余三股气息,愤然的投向自己的传承者之体,这些人会在时空之息的手段下,去不同时空强加训练,但他们本身是不知的···
  • 乱世情缘:铁血皇后

    乱世情缘:铁血皇后

    宋婳翾是苍龙国的铁血皇后,她威武,霸气。是墨翎帝墨庭枫之后。只是,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又多么肮脏不堪?16岁时,她因一道圣旨嫁给了墨庭枫,在婚姻中,她渐生爱意,只是,天不如人意,墨庭枫心悦一位嫔妃。18岁时,她第一次上了战场,不过,是为了去救墨庭枫。从此以后,她便不断立下战功。20岁时,她战功不断,并诞下一皇子。..........她的故事请听我的一一叙述。
  • 王者来袭:乱世佳人

    王者来袭:乱世佳人

    一次重生非凡的她化身曼珠沙华,灭家族倾天下,风云变幻铸就了她永生的残酷。年少的他被人毒死,而倾城般的容颜却与他共存与古墓三千年,再次挣开双眼的他是永世不朽的尸王傲天王只为留下她。流年的残影,徒有灰色的调调,花会落,叶会散,华衣美服,甜花蜜酒……
  • 穿越之夫君轻点爱

    穿越之夫君轻点爱

    两死党穿越到一不知名王朝的故事一个上一秒还在庆幸自己嫁了个断袖,但下一秒情况好像不对。“你......你别过来啊。”被逼到床角的白星雪努力挣扎着。“不要,我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你毁了清白,是不是?”夏熙晟挑眉继续逼近。“你清白了,我的清白不就毁了。”白星雪还在奋力挣扎。另一边,不就是个高冷男么,但这什么情况?说好的高冷呢?眼前这个死皮赖脸、恬不知耻的家伙是谁?混蛋,你手放哪呢?放哪呢?呜呜呜,就知道欺负我干不过你。
  • tfboys之四叶草的恋爱故事

    tfboys之四叶草的恋爱故事

    当三姐妹遇上三小只会发生什么呢?看本小说,告诉你写作方法
  • 家有鬼妻

    家有鬼妻

    冥门开启,入冥门,红尘已断,混迹在鬼域,却为何,接连出现迎亲队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婚?鬼门大开,百鬼夜行,遗失的记忆,等她找寻。一件件诡异的事接踵而来,看她如何拨开迷雾,解开隐藏在背后的阴谋。当她真心乐于做鬼之时,她却发现自己并非死得其所,遭人暗害?呵,就以她那睚眦必报的心理,能安然不出?这一世,她只想与他安稳一生,却为何有那么多波折。报复?保护?她必让曾经的预言成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位面之本源吞噬

    位面之本源吞噬

    章泽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当平凡的他得到了可以穿越无数位面的奇遇后,他该如何做?且看章泽在诸天万界纵横。
  •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错定娃娃亲:七岁小魔女

    错定娃娃亲:七岁小魔女

    一朝穿越,她成七岁小顽童,跟个臭屁小皇上订了娃娃亲!买噶,难道让她老牛吃嫩草?后宫水深,她可不想陷进去!拍拍屁股,甩甩膀子,闯荡江湖才是王道!什么?王爷阻拦?大臣哭喊?将军上吊?哼!少来了,她才不吃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