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6000000020

第20章 师尊风范忆(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到文园,师母一定要让儿媳妇端一杯牛奶,二三蛋糕,看我吃下再慢慢说话。有学问的师母提早辞去中学教师的工作,专心在家中主持。她的优雅平和潜伏着干练,言语中透露着对问题剀切的判断和分析,甚至比俞先生更直截了当。俞先生的身体是师母最为关切的一个方向,健康向上是第一的,余下才是其他。一个被真心养护起来的身体,还是敌不住年复一年的劳累,这种冲突,如果俞先生不停下来,也就成了师母难以解脱的忧虑。会议如此之多,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会议才可以解决。开会成为一种惯性,成为不可治愈的精神疾患。俞先生也习惯了开会,他坐在台上,第一点第二点地开讲,我则坐在最后一排,象征性地听一点,也许闪烁着就不知去向了。在不少会议上,我都是有头无尾的角色,几十年过去,好像也没有影响我的生长。师母与我有同感,对于开会抱有厌烦心态,她会说:“俞老师还没回来呢,还在开会、开会。”师母透过百叶窗的缝隙,观察那扇木头门的动静,是开会推迟了一家人的晚餐,她在等待一个经过开会而倦意十足的面容。

同在一个系,俞先生有事找我,还是惯常地运用写信这一形式。这大概也是老文人表达的习惯,动笔毕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同时也更显得庄重。俞先生的笔迹隽秀修长,是慢写而成的。他这么写道:“时间过得快,莆一中校庆时我曾要你为我写一幅祝词。我去莆田开会时,看到这幅颜体字挂在校会客室的醒目处。这次校友会又约请,不过你已不是当年吴下阿蒙,已是大都督了,故这次还是挥毫自成一体并署名,这样就更珍贵了。希代劳至感,不过多次麻烦你,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正是风正一帆悬,前程康庄,这是我最高兴的。”这般文字,也只能出自俞先生笔下。从常理上说,一个前辈对于晚辈,是无须如此客气的,就像现在我对手下的研究生,也达不到这种程度,言语的分寸落实不到这么一个位置上。说起来也就是修养的厚薄和格调的雅俗,还有气度、胸怀等等因素的差异。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半生蹭蹬,还继续持有古风,持有对美善的向往,真是镜破不改光,花死不改香,称得上有境界了。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良好的天性,平时可能看不见,它隐于内,忽而有如阳光大面积地倾泻出来,接受的人感到了其中的温度。一个勤奋不懈的学生追随导师,最终可能真的获得了治学的技巧、方法,称得上通晓了做学问的玄机。可是风度、气质呢,也许教也教不会,学也学不成。这一类精神方面的韵致,可能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也可能是后天养起来的,却都存在着难以言说的隐秘的呼应关系,从而区别了这个人或者那个人。

“斯文”。要不,先逼近这个字眼吧。

俞家也有很开心的日子。俞先生在文园摆下宴席,通知亲戚朋友,也通知新老学生。文园的清幽安静是很适宜休闲和治学的,花木扶疏,地气滋润,尤其是春夏二季,和气融融。客人陆续到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俞先生过生日。有几位客人我也认得,他们是我大学时的老师,俞先生早年的学生。年轻的一拨人,如汪文顶、汪毅夫,就可称之为师兄弟了。一茬一茬,由新而旧,此时相聚一堂相互印证,才感觉许多日子随风过去。俞先生从华侨大厦请了一个大厨,施展才艺,使每一盘菜都如一件艺术品,精美细致。年长者那一桌谈往事话蹉跎,最终就是关注身体互赠珍重;而这一边,不免大口喝酒,大声说话,不免口无遮拦任意捭阖。师道还是有尊严的,但是师道尊严中委婉、温存的那一部分,往往是学生最易感受到的。无须言说,也许是一道眼神,一缕微笑,一个姿势,身心都荡漾开来。俞先生有一篇散文《我与以撒》,里边有一段话令人久久不忘:“在40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我曾有过许多中意的学生,我赏识他们的才华,遗憾的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在一轮一轮的批判声中,把旧欢化成新怨了。”回味起来是很让人感伤的,是什么使亲近的学生本性中不良的那一部分滋长、膨胀,结出邪恶之果?这当然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除了外力的不良灌输、怂恿、诱惑之外,内在的盲从、愚忠也折损了正常的判断力,以至于不可收拾。如果一个人在潮流的边缘,他是会看得清楚一些,不至于狂热追随席卷而去。任何交往,缺乏朴素、真诚、自然和率直都是不可靠的,在什么基础上交欢、交恶,对于人的本性都是很严厉的拷问。我读吴宓的日记,他这么记录了陈寅恪:“寅恪兄自处与发言亦极审慎,即不谈政治,不论时事,不臧否人物,不接见任何外国客人,尤以病盲,得免一切周旋,安居自守,乐其所乐,不降志,不辱身,堪诚为人所难及。”既然常人难以企及,那么,其中的不降志,不辱身,应该成为我的向往。

俞先生端着酒杯坐到我身边,笑着提议:“下次咱们就不在家里了,让毅夫找一家大酒楼,让以撒给他们写一幅字,换两桌酒席如何?”众人表示赞成。此时,正午的阳光泼洒下来,文园蛱蝶穿花,枝上凝翠,又是一个南方的仲夏到来了,文园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也许大家与我都在想,我们和俞先生的前面,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足以慢慢享用。

俞先生的身体总是不太好。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虽然清癯,但目光炯炯有神,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个抱病的老人。疾病给人难以排遣的痛楚,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使人失去尊严。俞先生从未与我谈过疾病这个话题,我也就不打听,因为我也忌讳在这方面表达。老式文人的喜爱清洁、整齐,在俞先生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病笃住院,也是行迹清朗。人的尊严有时就是如此,不以病态出现,不以病人的身份展示。有的人不同,絮絮叨叨自己的病症,让探望者面面相觑,同情的成分大了起来。俞先生在住院部和我谈远离医院的话题,都与疾病无干。我们共同讨厌疾病,他也不把生病的情绪传染给我。俞先生比较欣慰的是晚年的散文写作,一篇篇地出手,比写论文轻松和畅快多了。在坚硬的论文里看不到情绪的那一部分,在柔和的散文里涌了出来。疾病使人终日疑窦重重,疾病的延伸又常常迫使笔下中断,再次回到医院雪白的病榻上,不能动弹,徒唤奈何。“太迟了”,俞先生的言语中嵌入深深的遗憾。算起来,这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春天是如此姗姗来迟,对俞先生而言,也就是有了生命中最后的20年,才不至于成为无果的黄昏。在医院这个非常规空间里,久了就会生出感伤、无望,我祈望他早日逃离这个地方,回到春风洋溢的文园里。

俞先生待在文园的时间越来越多了,甚至就不出门,更不出远门。他在躺椅上说话,身上多了一条毛毯,此时,天气并没有凉意。邮差敲门,送来一封牛皮纸信封的邀请函,他撕了几下,居然已撕不开了。我拿了过来,轻轻下手,“哧啦”撕了个大口子。俞先生笑了起来,眼神有些迷惘,想说什么,又没有出声。我起身时,有一团忧伤堵上心头。

那一天,我被一辆车接走,行走三四个小时,直到薄暮时分才到达一个山环水抱的城市,准备参加转天的笔会。晚宴丰盛,宾主尽欢。直到拿住宿钥匙时我才突然不痛快起来,决定返回。主人见我执意要走,只好又派了一辆车,按原路行走三四小时,回到家中。太太的第一句话是:“俞先生去世。”电话那头,师母只是啜泣,良久才说:“天太晚,明天来,笔带来。”

文园人进人出,面色凝重。俞先生躺在玻璃棺内,更加清瘦,再也不会坐在悠悠晃动的躺椅上与我轻声说笑了。

想到这么久地喜爱书法,此刻用在了这里。书法的功能就是两极,可以大红色调写寿联喜联助其喜庆之声,又可以黑入白而成讣告挽联,倍增其哀伤幽怨之情。据俞先生说,文园曾有花木几十种,芒果、香椿、木笔、白玉兰,四时异景。这些年疏于管理灌溉,也已显出枯索和凋敝。当年桓大将军说过:“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端的是人何以堪!

此时,笔起墨落,不计工拙,无须营构斟酌,只是信手而去。

又过了几年,师母去世。

文园,这座使我如坐春风的小洋楼,易了主人。

俞先生不在了,师母不在了,学生如鸟兽散。“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汪文顶先是当了中文系主任,而今是我所在大学的副校长了;汪毅夫先是当了副省长,而今荣调北京,是一个民主党派中央的常务副主席了。我依旧无党无派,无任何行政职务,依旧痴迷书法艺术,授课带徒,依旧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向往。

外一篇

李先生

现在想起李万钧先生,只剩下一堆琐屑。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年后又读夜大学,此时,才算是与李先生有交往。

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每周得抽几个晚上听老师讲课。那阵子我正忙着自己的书法研究,李先生的外国文学课对我来说是不中用的,于是时有缺课。他拎着一个黑皮包走进教室,将皮包放在桌上,也不打开,然后从兜里掏出香烟与打火机,就点名。有时只是问:“朱以撒来了没有?”我说:“在这里。”他看了一眼,便开讲。外国文学上讲的好像是李先生家里的事,一开口就收不了。有时会停下来评点一下,说:“该笑的你们不笑,不该笑的乱笑。”一学期下来,我似乎没学到太多的东西。记得考试时有一道题,理应填“亚历山大”,就是想不起来,于是找了另一个外国人来代替,大笔一挥,填上“伊丽莎白”。

同类推荐
  • 深秋红枫

    深秋红枫

    本文共分为:搬家录;九江怀古;美哉狼山;瑞雪;茶楼闲话;好一杯虞山茶;电视机情思;生日礼物;雾;扬州杂感;北京,真好;周庄断想;清明泪;老人的情怀;尚湖的傍晚;校园二景;清茶一杯度晚年等。
  • 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有一颗过分文艺的老灵魂,却梦想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曾在豆瓣网和时光网写作,多篇影评在网络备受好评,获得万千推荐率,形成个人独特创作风格,并逐渐被读者喜爱与支持,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另有个人博客,日记以生活散文、情感随笔居多,点击率曾一度跃居网易博客排行榜前列。现为《东方风情》影评专栏作家。近年来,多篇作品发表于《女友》《读者》《南腔北调》《矢量年华》等国内一线杂志。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热门推荐
  • 绝世豪赌:嚣张郡主

    绝世豪赌:嚣张郡主

    同样的记忆不一样的人,不同的记忆一样的人,他们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不会!她坚信!即使不同的记忆,人依然会被不可逆的命运漩涡卷进而不得翻身!她本是天胤大陆伊国的维灵郡主,天之娇女,羡煞旁人。疯癫狠毒的母亲!阴谋层出的父亲!追而不得的爱人!命运的不可违让她丢失自己。那一瞥的交集种下了因,立下那绝世豪赌,能否在记忆穿越中找回自己得到想要的果。输了赌局又如何,只想赢得你。他是一生奋战,表面是凌霄山庄的闲散庄主,实则是那令人闻风散胆的御龙堡堡主,从小被灌输只有更强的思想,孤独成长。惊人的身世之谜令他陷入更为凶险的境地。曾经避她如洪水猛兽,等到爱上她,是否还来得及?
  • 乔布斯全传

    乔布斯全传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将为您详细地描述乔布斯的传奇人生,使您可以完整地看到乔布斯整个的商业奋斗历程,与此同时,您还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乔布斯形象:反传统、暴躁、偏执、完美、苛刻、创新。下篇为您分析乔布斯的成功之道,总结他的成功技巧,并通过成功的企业案例让您深切体会到商业发展中所需的技巧。本书在完整描述乔布斯的同时,也简单明了地解释了乔布斯的商业真经。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 七魂龙破

    七魂龙破

    重生转世,遇天机巧遇,转世以上古之体下地界上三界,破天机逆命运。手持七魂灵剑,本化龙神之体傲笑七魂大陆。
  • 剑灵之阴间玄女

    剑灵之阴间玄女

    她到底叫音弦还是叫阴玄?为什么这两个名字会让她变化那么大?
  • 青石向晚: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青石向晚: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后来,他们没有在一起!从此,在他们感情的封锁区,有关于对方,绝口不提......
  • 风雨小散路

    风雨小散路

    对没有学过金融的广大散户来说,许多专业性的分析让人如坠五里雾中,如果有一本故事性较强,能把股市中的技术巧妙地融在曲折生动的故事里,我们或许可以更容易受益。正是基于上述想法,本书力图将纷繁复杂的经济背景与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分析交织在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中。这故事并非纯属虚构的产物,它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并非理论指导性书籍,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小说的形式将小散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再现给读者。小散,毕竟不是专业大户,并非以炒股为主业。于是《风雨小散路》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小散生活。
  • 在人生中

    在人生中

    在人生中,人难免会彷徨,迷失,失落,恐惧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可能会伤害我们,也可能会帮助我们。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情绪,就要正视这些情绪。
  • 百年国器

    百年国器

    本书全景式描写以胡雪岩、唐廷枢、郑观应、盛宣怀、马建忠、张謇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演出的传奇故事。他们创立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招商局,创立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并购了美国在中国的最大航运公司,夺回被欧美列强骗取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与列强在蚕丝市场进行惊心动魄的商战对决……
  • 笑言仙路

    笑言仙路

    大家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估计整个银河系都已经被征服了那我只有去更远的地方了一个菜鸟渣渣的异界奋斗史一块板砖走天下,我是女流氓我怕谁?一个没什么艺却狗胆包天的傲娇少女被坑的学会如何放下尊严虚与蛇伪活下去的非主流脑残穿越文作者脑袋有坑。。。不爱按常理出牌。。就这样
  • 铁血骠骑

    铁血骠骑

    40年2月,现代军官穿越,成为满洲国吉林省一普通村民,称为马迁安。此刻正逢中国抗战艰苦时期,亦即东北抗联惨遭倾覆之时。怀有朴素爱国情感的马迁安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洪流中,从一名普通抗联士兵直至共和国元勋。主人公穿插来往于东北边境抗联驻地与中国内地,在率领抗联战士们打击东北关东军的同时,也有时会在东北局势处于僵持对峙阶段时出现在延安、长江以南、东南亚,运用超前知识为祖国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