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6100000009

第9章 高职高专课程更名质疑

因为评估,高职高专迎来了各路专家,也因为专家,一些传统的课程名称受到了专家的非议。为确保评估的顺利,于是这些受非议的课程按要求纷纷换上新的招牌。

比如,原先的“市场营销学”就被删去了“学”字,更名为“市场营销”;“新闻评论学”也缩水为“新闻评论”。由此,几乎所有带有“学”的课程统统被阉割。据说这样变脸的理由是为区别本科和大专的差异性,突出专科生的实践技能学习,而不要求像本科生一样过多地去从事理论研究。听起来很有些道理。如今的一些高职高专确实因为定位的不准,办成了本科的压缩版,失去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名称上做些文章,似乎起到些补救的作用。但这样的大面积弃“学”不能不引发人们对原先课程定名的反思,即传统的课程真的存在定名上的疏漏?同时新定名课程是否引发新的问题,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我个人的几点质疑。

质疑一:删“学”字引发课程名称概念的歧义

众所周知,大学中一门课程的设置和定名有着严格的科学性,它既体现所授课程的学科范围,又对该课程的性质有明确的定义,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比如“市场营销学”,其定义是“以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科学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是“从属于管理学范畴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在高校的专业教育中,它是对市场营销,这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概念、定义、内在规律、方法技巧、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传授和引导。它既有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结晶,又有指导实际操作的方法技能。如果去掉了“学”字,更名为“市场营销”则带来概念和教育行为的全盘变化。“市场营销”从语义上解析,仅是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也为社会、消费者提供了服务。试问,我们的大学是为这种行为和目的去招生,是以这样的行为目的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吗?果如此,那我们的教师不得天天带着学生做买卖,月月追着学生讨利润。那大学岂不等同于一个企业或公司?再如“新闻评论学”,它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无疑,这其中就已包含了理论和实践契合。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的名称,它的表述是完整而科学的。若改为“新闻评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以一条新闻为由头,表达写作者对此的观点、情感、建议等,它仅仅是一种新闻记者行为活动,如果我们仅教授学生做什么,而不去告诉他们怎么做,那就极大狭隘了我们的教育。恰恰是一个“学”完整和科学化了课程名称的内涵,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有方法、有目的的文明传承行为,而非自在自为、自行其是。

质疑二:删“学”隐含错误逻辑判定和形而上学视阈

据说更名的理由是为了更明确的区分本科和高职高专的课程差异性。在少数评估专家看来,原来课程所定的“××××学”带上了重理论、少实践的本科色彩,不适合大专学生。这实在是个逻辑错误。一门课的实践和理论的分配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技能,完全取决于所选用教材的版本、课时的分配和教师的教学观,与课程的名称叫法并无干系。如果大专没有一套有别于本科的系统性教材,如果职业教育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没有彻底的更新,就算所有的课程名称都叫得与本科不一样,充其量也只是变换了“形”而非改造了“质”。这就像改变一个人,仅仅给他换个姓名是不够的,他可能依然故我。此外,在一门课程课时分配上,通常是按照2+1或2+2即两节理论课加一或两节实践课的要求去做,并未因一个“学”字就放弃了高职高专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性。即便这个“学”字曾经背负着重理论的“罪名”,是精英式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写照”。但在当今现代化的教育中,它早已从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体系走出来,向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和完善。这个“学”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变化、不断吸收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扬弃陈旧知识的一门课程名称,是“活学”而不是“死学”,这个“学”大有学问。可以认定,一个兼收并蓄的动态开放学科,对当今大学(大专),对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普适性,轻率地否定,是对一门课程本身已经形成的活的灵魂进行了形而上学的判定。

质疑三:删“学”引发课程系统的紊乱

翻开修改后的课程表,就出现了有的留“学”,有的去“学”,有的被生硬的改造。既然课程名称中一个“学”字模糊了专科与本科的界限而必欲去之为快,那么,为何有的又“幸存”下来?去留的标准又是怎样制定的?其实根本不存在着所谓的标准,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被留的大都是实在不能删去,删了连基本的语法逻辑都不通。比如,总不能把“数学”这门课程名称单称为“数”,也不能将“心理学”改之成“心理”或“心理基础和技能”(遗憾的是心理没有技能可言)。那么在整个课程大系统中,去留“学”的标准变成语法语义的大游戏,只要看得过去,皆被阉之。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家各行其是,同一种课程的名称五花八门。如此混乱的现象给教学管理与执行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出现名称更改后连课程代码都找不到,日后势必也很难统一规范课程的代码。如果代码都很难统一,那么怎么保证相近的课程名称不会出现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课程名称实际又是相同的内容!

质疑四:删“学”缺少理论和政策的依据

在高职高专对课程名称进行大规模地去“学”化的行动中,似乎没有专家对这种行为进行理论上的说明,也没有见之于学术刊物的相关文章,不免使人疑问其理论依据何在?退一步说,即便没有相关的理论依据,那么至少也该有些管理政策依据可循。因为课程名称的变更牵涉面颇广,引发的问题也不少。如前所述,课程的代码因更名后的缺失就是一例。那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应对此下发相关的文件,以规范统一高职高专的课程名称的制定。但迄今为止,也看不到类似的指导意见的文件,那么我们又要发问,其政策依据又在哪里?再退一步,就算没有理论和政策的支撑,如果是评估专家的同感或共识,那还有些指导性意义。遗憾的是,这一要求,目前仅是个别专家的感觉,并非是集体性的意见。个人的感觉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因人、因时、因地的改变而改变。如果这个专家来了是一种感觉而提出他的意见,另一个专家来了可能又会是另一种感觉而提出他的意见;或者,这个时段这个地点专家的感觉是如此,一旦时过境迁,可能专家的感觉又发生了变化,那被评估的学校肯定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陷入极大的被动之中。而我们的高职教育岂不是跟着感觉走了!

质疑五:删“学”行为是自贴的一相情愿标签

如今一提及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差别,似乎有一个定论,就是本科教育重理论,专科则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也带来了本科学生只有理论基础而少实践技能的印象。我认为这种认识带些贴标签意识。从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现状看,这种观点已然过时。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从以往的精英式转向为大众式,技术性、技能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急需,同时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为了适应社会竞争,本科生早已从过去的象牙塔的小天地走出来,他们必须带着更多的技术与技能的掌握走向社会。可以说,今日的本科教育也因开始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和昔日教育理念比,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怎么能认为重实践、讲技能就是专科的“专利”,就是专与本的“楚河汉界”?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目标的表述:“具有良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初步的科研能力,一定的人文底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以及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在这表述中,除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不属于大专层次培养学生的要求外,其他方面,特别是实践技能方面与专科生几乎并无二致,而“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也正是本科比专科多了一年学制带来的结果。再从现今用人单位对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较进行分析,我们会看到,其反馈的意见几乎集中在本科生对工资及工作岗位期望值高,而专科生因学历低可以接受更为底层的工作,报酬也可相对少些。这是就业观念的问题,而非两种毕业生在理论和技术技能上的差异。所以,以为一个“学”字就甄别了专、本科的性质不啻为一种一相情愿。

我们应尊重专家意见或建议对高校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并不等于说专家的意见建议都是金科玉律。高校“迎评”是为了“促建”,而不是为“迎合”。如果在课程名称设置上删掉一个“学”字会引发诸多的问题,那我们还是应该拿出科学的态度和勇气,为课程的名称重新“正名”,还其原有的面目。

参考资料:

①李世宗.市场营销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

②胡文龙.新闻评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不是史料片段,而是透射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内容包括哲学、宗教、神话、语言、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教育、体育、服饰、风俗礼仪、节日、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地理、影视等诸多方面,既是一部知识大百科,又是一部生活休闲书。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 宫规礼俗探幽

    宫规礼俗探幽

    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深入皇家腹地领域,剖析宫闱幕后生活。既具有史料翔实、言之有据、正说细述、全面具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特点,又符合大众口味。让本书为你细说明清中国宫廷生活!
热门推荐
  • 地府遮天

    地府遮天

    这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来到异界,历经艰难险阻成就伟业的极为俗套的故事。
  • 霸霸霸

    霸霸霸

    一个退伍军人的平凡性格中出现的不平凡的故事
  • 山大王日记

    山大王日记

    呔,那位仙家,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过此路,还不快快把宝贝献出来!一个宅男一条狗的逆袭之旅。
  • 公民随想录

    公民随想录

    它们在时间的深处燃烧。它们在蔚蓝色天空中滚动,跳跃,闪烁。它们在海洋的水面上延伸。它们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上停留。它们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凝固静止,悄然无声。它们让我们的眼眶禁不住地湿润。它们让这个世界沉默了很久。
  • 特种部队之中东、意大利、印度篇

    特种部队之中东、意大利、印度篇

    这支特种部队极受以色列总参谋部器重,并得到了政府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总参侦察营的任务重点是进行越境侦察和突袭,同时,为了避免重蹈“101”部队的覆辙,总参侦察营制订了严格的军纪,并对所有行动都进行面面俱到的周密计划,以确保不再出现任何疏漏。
  • 《转身说爱》

    《转身说爱》

    一路有你,不管风浪有多大、道路有多坎坷。我都会笑着面对!
  • 小学生立志传

    小学生立志传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神奇之旅马上开始了哟~!就让我们和小鸣同学一起踏上一段搞笑热血的冒险旅程吧~看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奇遇,谱写一段不朽的传奇!
  • 恶霸校草的专属女仆

    恶霸校草的专属女仆

    开学第一天就刮坏了恶魔校草洛懿晨的法拉利跑车,叶瑜不知所措,而一直在车上的安铭轩替叶瑜解为。在远处的沈依依以为叶瑜是为了勾引洛懿晨所以故意撞洛懿晨的车引起它的注意,所以故意接近叶瑜实施报复……
  • 苍天穹主

    苍天穹主

    一个充满杀戮,血腥的世界。一个被天道所抛弃的世界。天道无情,苍天有眼,冷观万界。强者如林,逆天而上。荒城少年,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终成苍天穹主。
  • 龙魄魂

    龙魄魂

    九龙之一冰雪因看不开尘世生死,创造了生命"天水"这个女孩,为了夺取四季能源,复活爱人和亲人,把天水派往人间,而天水到达人间之时,其他八龙已经临近逃出封印,在人间,她认识了一个与冰雪极其相似的人,但也略有不同,在八龙出山之时,所有的一切,全部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