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闸渠有二,皆引滏阳河水,南为文明河,北为兴隆河,南北建七小闸,分子沟七道,灌城东吴家庄、张路固、台头村、城东北、郭家庄、程官营、龙泉寺,城东南司麻堡诸村地三百余顷。《鸡泽县志》:滏水入境,其流甚微,初播种时水不至,惟秋末开闸灌田可以多种二麦。
平乡
复兴闸引滏阳河水,灌东阎庄、西阎庄、晁家庄、董南庄、柴口村,地渠长七里。文明闸引滏阳河水,灌郭家村、郭李庄、城东南,地渠长六里,二闸共灌地凡二十顷余。
沿堤涵洞滏阳河两岸长四十里有奇,共百余穴,沿堤井眼东西各村共八百九十三,共灌畦地九十顷余。
东豆二庄、周章村、重义疃、东北油召村、崔家庄、董家引滏阳河水仍泄水于本河。雍正五年、七年共营治稻田十九顷六十亩,九年改旱田十八顷四十亩。(谨案)平乡县尚有霍林、宏济、东利、游召、祥瑞五闸,皆明万历中知县蒋廷仪建,今皆废。
巨鹿
张庄闸渠引滏阳河水入乐利堤,渠长六里,灌东郭城、西郭城、张威村、纸坊房村、进序寨五村,地二十三顷五十亩。
范庄闸渠亦入乐利堤,长六里,灌盐池、柳洼、油房、大韩、小韩五村,地十二顷三十亩。
任县
东埝闸渠凡五闸、胡家闸灌田玉庄地二十九顷五十三亩三分。王家闸、李家闸灌甄庄地七十六顷二十亩。朱家闸灌边家庄地二十五顷八十六亩八分。新寨闸灌新寨地三百三十五顷二十八亩。西埝闸渠凡七闸、禅堂闸灌刘家庄地四十二顷五十九亩。郝家闸灌天口村地五十五顷九十六亩。牛家闸、王家闸灌宁家庄地七十八顷七十九亩。甄庄闸、贾家闸灌甄庄地一百八十九顷一十八亩九分。刘家闸灌黄家庄地九十五顷四十八亩。
东岸涵洞凡九十一道,灌新店村南、新庄、北定庄、天口村、田玉村、甄庄、边家庄、黄家庄、刑家湾九村,共三百五顷六十五亩。
西岸涵洞凡九十道,灌新店村、刘家庄、北定村、天口村、宁家庄、甄庄、黄家庄、刑家湾九村地二百七十四顷五十三亩。
县东北边家庄、牛新寨、孙家庄、正北、西北张村、大北张村引滏阳河并牛尾河水,仍泄水于本河。雍正五年、七年,共营治稻田一百顷二十三亩五分,九年改旱田八十一顷七十九亩二分。
隆平
东岸闸渠有十,引滏阳河水灌范家庄、白家寨、马栏村、任村、牛家桥、徐麻营、千户营、狮子圪塔、连仲村、赵家台十村,地一百七顷余。
西岸闸渠有七,引滏阳河水灌莲子坑、北盐池、西阎家庄、杨家楼、苏家庄、枣陀村、马家台七村,地八十余顷。
《广平府志》所载各县水田状况
永年县
雍正五年,张家庄、南胡贾村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一百零六顷二十亩六分一厘。
雍正六年,赵家庄、张家庄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四十二顷一十六亩九分四厘。
雍正七年,南胡贾、北胡贾等村农民,自营稻田共三十六顷七十七亩八分六厘。
雍正八年,利民闸大堤北农民,自营稻田共二顷零二亩九分。(以上水利营田图说)闸内外营治水田二百六十九顷二十一亩。
乾隆元年,知县丁应蕙以上三闸水田酌改旱田,以从民便(县志),今存一百九十六顷八十七亩(旧志)。
邯郸县
罗城头闸水灌田十三村,共地六十七顷(县册)。
柳林闸水灌田十八村,共地三百八十七顷六十亩(同上)。
苏里闸水灌田十五村,共地三百顷(同上)。
案旧志三闸积水溉地南东北一带四十五村,咸资为利证以县册,今昔尚无大异。
磁州
雍正五年州治西北务本村、张家庄、量斗庄、并东北太平村、杏园营等处农民,自营稻田西闸共四百零一顷四十亩,东闸共六百零九顷四十九亩。(《水利营田图说》,《磁州水田原始记》:天地自然之利取不尽、用不竭者莫如水。禹平水土复尽力乎沟洫,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之政所宜先务为急也。顾疏沦导引使之旁通曲达,则实有赖于人功。磁境滏河引其流以溉田,旧有南北中三渠,为州牧包公宗达开于前明洪武年间,南北两渠则州牧孙公健、牛公维赤先后开于万历年间。三渠分溉各村稻田二百余顷。国朝州牧蒋公擢又于各渠接开小渠,溉稻田二百余顷。民生用是饶裕,佥谓仁人之利溥焉。而不知开大利之原尤,有前于此者尝阅朱平涵涌幢小品有云:辛丑予南归,经磁州遍野皆有水沟,深不盈二三寸阔,可径尺,纵横曲折,随地灌注禾黍蔚然,予异之问仆夫:“水何自来?”遥指西山曰:“此泉源也。”问泉那得平流,则先任知州刘国徵从泉下筑堤障之,高丈许。堤高泉与俱高,因地势相引而下,大抵高一尺,可灌十里丈许,则灌百余里,一州遂为乐土。掳此磁州水利,刘公实为开山之祖,当与包、孙、牛、蒋诸公并传不朽,乃姓名不载于府州志内,将毋掩前人之善。与夫前人必非近名,以为善后人巨容被惠,而不知爰述纪事之词穷,比表微之意。是则食德饮和者所当馨香,永奉无忘始事之人。传曰:有功德于民则祀之,盖贤侯之利泽直与滏水以俱长也。)南大渠一道灌田三千七顷有零亩。东槐树戽水地三顷。尹家桥水地九十亩,内平水地八十五亩,戽水地五亩。张杨庄水地六顷一十亩,内平水地三顷七亩,戽水地三顷三亩。湾子村水地八顷四十二亩,内平水地五顷一十五亩,戽水地三顷二十七亩。后湾漳水地三顷九亩三分,内平水地一顷七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三十七亩三分。前湾漳水地二顷一十八亩,内平水地一顷五分,戽水地一顷一十七亩五分。磨裹村水地六顷四十七亩,内平水地三顷六十九亩五分,戽水地二顷七十七亩五分。马场沟戽水地十五亩。湾漳营水地七顷六十七亩三分,内平水地一顷四十五亩八分,戽水地六顷二十一亩五分。中大渠一道浇田一百一十四顷有零亩。永旺村戽水地四顷三十亩。响水梁水地一顷六十亩,内平水地四十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李家庄水地四顷五十亩,内平水地二顷二亩,戽水地二顷四十八亩。白家庄水地四顷七十亩,内平水地二顷七十六亩,戽水地一顷九十四亩。固城村水地十六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六亩八分,戽水地十四顷一十三亩二分。鉴上村水地五顷四十九亩九分内,平水地二顷九十九亩九分,戽水地二顷五十亩。堤东村戽水地二顷二十亩。敦化铺戽水地五十亩。张家庄水地十二顷,内平水地二顷二十亩,戽水地九顷八十亩。陈家庄水地二顷四十五亩,内平水地一顷五十八亩一分,戽水地八十六亩九分。辛家庄水地四顷一十三亩,内平水地二顷三十二亩,戽水地一顷八十一亩。量斗庄水地六顷八十二亩,内平水地五顷六十一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一亩。义庄水地一顷四十五亩,内平水地一顷二亩,戽水地四十三亩。北关水地一顷八亩七分,内平水地十八亩,戽水地九十亩七分。关后村戽水地三十亩。朱台庄戽水地六十亩。南来村水地二十二顷六十二亩五分,内平水地二十二顷五亩七分戽,水地五十六亩八分。北来村水地八顷六亩,内平水地八十亩四分,戽水地七顷二十五亩六分。西来村水地三顷七十三亩五分,内平水地三顷一十九亩五分,戽水地五十四亩。大营村水地七顷七十亩,内平水地六顷五十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小营店水地四顷四十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一亩,戽水地三顷一十九亩。
北大渠一道灌田三十五顷有零亩。曲沟村水地四顷八十三亩,内平水地三顷六十三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大光禄水地四顷二十五亩,内平水地二顷二十五亩,戽水地二顷。小光禄水地二顷一十五亩,内平水地三十亩,戽水地一顷八十五亩。黄鼠村水地二十四顷,内平水地二顷五十亩,戽水地二十一顷五十亩。
以上西闸三大渠共灌平水地八十二顷三十五亩二分,戽水地一百零五顷五十二亩。
南大渠一道灌田二十七顷有零亩。闸南村戽水地六顷二十三亩。南琉璃水地十一顷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九亩,戽水地九顷七十一亩。狼圪塔村水地五顷,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九亩,戽水地三顷七十一亩。狼圪塔营水地五顷六分,内平水地三十七亩,戽水地四顷六十三亩六分。
西大渠一道灌田八顷有零亩。杏园营水地四顷,内平水地十亩,戽水地三顷九十亩。琉璃镇水地二顷二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九十八亩。东大营戽水地五十亩。东小营戽水地一亩。东城桥水地二顷,内平水地六十五亩,戽水地一顷三十五亩。
北大渠一道灌田九十八顷有零亩。辛庄营水地九顷,内平水地三顷,戽水地六顷。柳儿营戽水地五顷。太平村水地一顷,内平水地四十亩,戽水地六十亩。大马庄水地一顷,内平水地十一亩,戽水地八十九亩。南豆公水地九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亩,戽水地七十亩。李家庄水地一顷八十一亩,内平水地九十一亩,戽水地九十亩。北豆公水地二顷三十二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一十亩。郭家小屯戽水地三十亩。吴家庄戽水地九十亩。南左良水地四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五亩,戽水地十五亩北。左良戽水地六亩。东城营水地三十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亩,戽水地二十八顷二十亩。郑家庄戽水地四亩。胡家庄水地二顷,内平水地一顷,戽水地一顷。徐家庄水地三十四顷二十五亩,内平水地十七顷一十五亩,戽水地十七顷十一亩。王家庄水地六顷,内平水地二顷三十五亩,戽水地三顷六十五亩。小马庄水地四顷,内平水地一顷五十亩,戽水地二顷五十亩。
以上东闸三大渠共灌平水地三十三顷八十一亩,戽水地一百零一顷一十二亩六分。
艮方桥水沟一道灌田二顷八十有零亩。西候召戽水地一顷五十亩。朱家庄戽水地九十七亩。南开河戽水地四十亩。
北二里半铺水沟一道灌田十一顷。北孟家庄戽水地五十亩。北开河戽水地十顷二十五亩。曹家庄戽水地二十五亩。
北五里铺东水沟一道灌田四十一顷有零亩。观稼亭水地三十九亩,内平水地九亩,戽水地三十亩。冯家庄戽水地一顷二十亩。王家庄戽水地九十五亩。北张家庄戽水地六十亩。甘草营水地三十五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亩,戽水地三十三顷二十亩。纪家庄水地三顷五十七亩四分,内平水地二顷五亩九分,戽水地一顷五十一亩五分。
黄官营水沟一道灌田四十七顷有零亩。黄官营水地一顷五十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亩,戽水地三十亩。杨家楼水地三顷二十亩,内平水地四亩五分,戽水地三顷一十五亩五分。十里铺水地十四顷,内平水地二顷六十一亩,戽水地十一顷三十九亩。高臾村水地八顷,内平水地三顷一十亩,戽水地四顷九十亩。
小西村(即旧志舆图内所载之帮村)水地十五顷一十一亩,内平水地十一亩,戽水地十五顷。闸南村戽水地六顷一十三亩。
梁王桥水沟一道灌田八顷六十有零亩。杜村营戽水地四十亩。杜村铺水地六顷七十五亩,内平水地五顷五亩,戽水地一顷七十亩。杏园营戽水地一顷五十亩(以上州志)。
以上各水沟共灌平水地十六顷六亩四分,戽水地九十六顷一十一亩,通共各渠沟共灌平戽水地四百五十顷五亩二分。
磁县水田状况
西闸
西闸在县西十二里槐树村,明洪武年间州牧包宗达于乡水亮村开五爪渠,灌田种稻,人民欢乐。至万历十五年,知州孙健初筑石为闸,开渠两道,中渠灌溉永旺等三十三村,北渠灌溉曲沟等四村,曩之所谓包公五爪渠者,与此合而为一。但山洪瀑发,汹涌澎湃,怒涛去后闸堰乌有。至二十二年,知州刘安仁增立闸七空,又于闸板两端设立绞樁,启闭甚便,而暴涨始不能为害。后十余年,知州维赤复开南渠,灌溉东槐树等十三村,规模大备。清康熙二十一年秋,洪水为灾,闸墩破坏,知州任塾重修如故。康熙四十四年,闸东北崩颓两空,启闭难施,晨田灌溉无由,知州蒋擢澈底重修,工程完固,又于各渠接开小渠,增筑堤堰,营治稻田二百余顷,由是干旱无虞。民生饶裕,水利益广。其后随坏随修,迄今二百余年依然如故。
东闸
东闸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琉璃镇南,其附近地本洼下一带沮洳。明崇祯八年,知州李为珩循视阡陌,相度地势,因仿西闸之制,建设东闸,开凿渠道,灌溉闸南等二十村,教民种稻植藕,遂成乐土。其后有永邯争水,广平盐商韩某向盐院控闸阻水,永年李某等向抚院控违例建闸等意图破坏,迭经我县前知州县长及无数先民几经奋斗,方告无事。
滏流小闸
1.偏闸在东城桥、北屯庄等村,每遇阴雨连绵,滏水泛溢,则有淹没之患。一逢亢旸,咫尺之水听其长流,不知利用。康熙四十一年,知州蒋擢建闸一座,以资蓄泄,引水分渠,灌溉屯庄、南北左良、郑家庄、吴家庄五村民田,复筑堤一道,以御东西倒泻之水,由是五村无旱涝之虞。
2.红渠闸东西两闸之水,西常有余而东长不足,一遇旱暵,则大小狼营等村之田既有龟坼之虞。康熙四十七年,知州蒋擢准里民黄簠呈请,于红渠上建闸一座,闸南引水东流,由广济桥而归。
大渠之内灌溉大小狼营村、王家庄、柳儿营、徐家庄、琉璃村、吴家庄、太平庄、大马庄、东城营、郭家小屯村、南豆公、北豆公、大营东城桥、小马家庄、张家庄、郭家庄、兴盛小营、杏园营二十二村之田。又引水北流,为曲家庄、黄鼠二村灌溉旱地之用,即雨旸不时而蓄泄有方,诸村并食其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