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农业概况:该县主要农产物为玉蜀黍,小麦,高粱,燕麦,其次为棉花,落花生,山芋。因棉花获利较丰,栽培面积,年有增加,若政府再加以提倡,给与优良品种,则棉业之发展,可操左券。牲畜,以牛为最多,其次为骡马驴,猪鸡之饲养,最极普遍。农家副业,有编芦席,织布,结绳,榨油,等项,农民经济状况,较曾经视察之沧县,盐山,武邑三县稍佳。
八、合作事业:该县现有信用兼供给之合作社三十二处。正在筹备者,有八十余处。全县合作社员总数八百八十五人,股金总额三千六百九十六元。该县民众对于合作事业颇能踊跃参加,故于将来之发展。颇有希望。
九、视察意见:
1.凿井洗碱:该县荒碱地甚少,且农村经济状况尚佳,凿井容易办到,故拟以凿井洗碱为主,以施用酸性肥较为次,则碱地自可逐渐改良矣。
2.指导栽培耐碱农作物:该县植棉事业,年来逐渐推广,因势利导,更易推行。尚有可注意者,视察时见该县农家栽培之向日葵,生长甚佳。向日葵虽为抗碱覆雨翻云,他处未尝见,而此处独有之,盖以葵生长极易,籽可榨油,价值颇高,亦可指导栽培之。
武邑县
一、位置及面积:该县碱地,大部分均在乾河,其次则由马囘台至杨庄之一段,余则星散各区,面积甚小。县政府曾饬各区警察按村调查,统计全县碱地为一百七十二顷九十四亩五分九厘二毫。此种调查,因农民不甚了解其意义,难免有以多报少,若按视察所见,估计全县荒碱地至少有二百顷以上。至于曾经多年垦植之熟碱地,约有三百顷。
二、地势及成因:碱地多在乾河,而乾河为积水不泄之区,其低洼可知。高处农田之矿物盐类经雨水之洗刷而汇集于此,日积月累,遂成碱地。当视察时,每一乾河之河底河边,均有一层白色碱类。
三、河道:河流有四道,即滏阳,亭子,老漳,龙治是。滏阳河由西北角之孙村流入县境,经遣头镇,龙杏镇,赵桥镇,岔河而入武强。夏秋水量甚大,春多颇缺。沿河农民。灌溉田园实利赖之。亭子,老漳,龙治,均为乾河。河底距普通农田平均约深五尺,宽度不齐,有宽至四五十丈者,有狭至六七丈者。河内现有耕地不少,据闻均系民产,询诸县政府人员,则以无从考察对。就现势论,已耕种者认为民产,未耕者属官荒。
四、潜水面:滏阳河之两岸,潜水面较高,通常约在地下六尺。非沿河区域之潜水面,深度在五尺至一丈之间。县境内所有井水,均含碱分颇重,不适宜于灌溉。县政府虽极力提倡凿井,曾有每凿洋井一口,由县府津贴八十元之规定,但凿井者仍属寥寥。
五、农业概况:农作物以玉蜀黍小麦小米等居多,棉花落花生间亦有之。牲畜以牛马最多,其次为驴骡,最少为马。农家副业,有织布结绳编芦苇席等。果品,梨枣之生产颇丰。农民经济情形,优于沧县盐山而次于武强。
六、合作事业:该县合作社,据最近调查,已成立者有二十二处,正在筹备者有十三处。
七、视察意见:治河
该县碱地大部均在乾河,故改良该县碱地,实无异改良乾河。乾河虽属无水,但当雨季,则为排水之要道,若听农民自由开垦,不但产权不清,易兴讼案,即于水利方而,亦恐弊病良多,故拟就现有乾河河道,加以整理,掘深河底,将所出之土加于河岸,铺作农田。(现有河面甚宽,预计能得农田二百顷以上。)地面加高,又易新土,则碱质自轻;河底加深,则积水得以排泄而无阻。整理完善之后,由附近农民领种,复其赋税,如此办法,于水利碱地两有裨益也。在不沿乾河之碱地,可指导栽培抗碱作物,灌溉方面,则先验淡水层之深度,凿井办法,亦可推行。
《邯郸组织改良碱地协进会》
邯郸县碱地植棉事宜,原委托棉产改进所邯郸区指导所代办,定期合作三年,订有合同在案。其去年代办东西来马台三家屯、胡屯等处碱地植棉,成绩颇佳;惟该区所自改隶河北省棉产改进会后,组织变更,原订合作合同,自不能继续生效。故从本年始,关于该县之改良碱地事项,收归大名区技术分处承办,并应准该分处之所请,着即据章组织改良碱地协进会,以利各项事务之推行。
《令平乡区技术分处查明曲周县盐土堆面积估计摊平费用数额具报》
长庐盐区改良碱地委员会碱字第七一号训令平乡区技术分处案准长庐盐运使署移付曲周县长梅智民号称拟请筹发款项,俾便以工代赈,除平淋盐土堆,以靖硝氛……等情到会,查该县系重碱区域,囤积之盐土堆,自不在省,究竟面积若干,其拨平费用,约需几何,亟应详确查明,以凭核办。合行令仰该兼分处长即使遵照剋日派员前往曲周县实地查勘,并估计摊平费用数目,具报察夺。
《组织邯郸县改良碱地协进会之照准》
长庐盐区改良碱地委员会碱字第八一号指令大名区技术分处呈悉。据请设立邯郸县改良碱地协进会以利工作等情,应予照准。仰即遵照组织,并将该会委员人选分别拟定,具报来会,以便核饬技术处函聘可也。
《饬平乡区分处垫付自流井地价款缮立正式契据呈会》
长庐盐区改良碱地委员会碱字第九二号指令平乡区技术分处呈件均悉。据称派员商购平乡县大小宋油庄自流井所占用之地址情形,计地四十二亩,共价一百二十六元,查核尚无不合,应准照购,惟卖契上应书明“售与财政部长芦盐区改良碱地委员会”字样,以昭□实而资确定产权。兹将草契二纸随令发还,仰即转饬遵照改正,缮立正式契据,并由该分处先行垫付价款,一面仍将契据呈送来会,再行核发归垫。
《鸡泽孟贯庄等村民众呈请疏渠一节应候浚滏计划决定后核办》
长芦盐区改良碱地委员会碱字第九六号指令平乡区技术分处呈件均悉。据转呈鸡泽县孟贯庄等村民众请求疏浚滏阳河及兴隆文明二沟渠等情,查阅于疏浚滏河一案,前经本会第二次全会通过并已委托华北水利委员会派员测量完竣在案。现正由该委员会计划疏浚办法,一俟筹办就绪,即可兴工。据请疏修渠道一节,应候浚河计划决定后,再行核办。仰即转饬知照。附件暂存。
《本会改良碱地工作区内之各县碱地情形调查报告》
献县
一、位置:滏阳滹沱二河在县治之西十余里处汇流而为子牙河,向东北流而入河间县。凡沿河附近堤处之地,率为碱地。东北部第四区地方,距河稍远,为滹沱河故道,碱地亦多。境南良田多,更有良碱互相综错者。第九区之全部共四十八村,位于滏阳滹沱会合处之三角地内,良田约占三分之一,其余则全属碱地。
二、面积:该县地面辽阔,碱地连绵成大片段者有之,断续为小面积者有之,几遍布全县。查该县政府五月间调查册所载,全县共有碱地一万零九百三十六亩六分五厘。照该县惯例,每亩面积,按四百八十方弓计算,较普通每亩二百四十弓者恰大一倍,应为二万一千余亩,然此数与实际亩数恐尚相去甚远,例如第九区之冯庄,全村共有地七十顷,非为重碱地,即系次碱地,而所呈报之数目,只有四十五亩。其他各村少报情形,大致与此相同。
三、地质:该县地势,大致西南高而东北低。滏阳滹沱二河于县治西十余里之处合流而成子牙河。凡沿河堤以外之地,均较河身为低,因受渗透浸润,形成多数连互不断之沿河碱地。第九区介于滏滹两河之间,地势虽较堤外之地为高,而所有上游溢水,均经由该区还河,以致不特频苦水患,而田中碱质,亦因历久积水之故,普遍增加。该区村落较稀,经济枯沥,人民贫苦情形极严重,实有予以救济之必要。
四、水利:该县为三河交叉汇流之地,但人民对于诸河只尽防守堤堰之义务,极鲜设法利用以溉田者。凿井溉田,除沿河附近地外,亦鲜见之,良以淡水层距离地面深达四十余丈,一井之费恒在四五百元之谱,非一般农民所能负担。
五、农产概况:该县碱区农田,无论种长短期作物,能得一熟,即为丰年。在第九区界内有一次水(指大汛时泛溢)一熟麦之惯例。视察时会见该区麦田独多,约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余各地,因地势高下不等,秋麦能否播种,一视土中水分如何,及高粱玉黍等长期作物收获与否而定,极不一致。本年农产,因春旱夏潦,虽有收获,亦属无几。第九区之村民相率出外作乞讨生活颇多,其收成之歉,可见一斑。
六、已往改良碱地之事实:碱区居民稀少,经济困难,故无可述之改良工作。现在有用起土方法以减轻碱质者。
七、农民团体:该县农民团体除村公会外,尚有少数合作社之组织,然在碱区中不数见。村公会办事人员恒分为二派或三派,互相排挤;其缺乏合作能力,可以概见。
八、视察意见:
1.察该具沿滹沱河北岸及第九区之碱地,如能利用伏汛放淤,当可收较速且宏之效。现有河身较附近碱地高至数尺,倘能于上游因势设闸放淤,颇属易事;惟于北岸方面之排泄余水,须妥为规划,以免害及良田。第九区位于二河汇流之三角洲内,而滹沱河无南堤,滏阳河无西堤,如能在饶阳境内朱家口以上河湾之处开渠高闸,可于麦收之后,普行放淤,而所余之清水,自然顺势还河,毫无困难。
2.植棉:碱区素不种棉,近河之处,常为积水浸没,不能种植。距河较远地势较高之地,就土壤性质而言,颇适棉作,如果推行得法,极有发展之望。
3.虹吸管放淤:在子牙河东西两岸之地,因河身与堤外地面高低相差甚大,如北马庄一带,如能于伏汛时利用虹吸管放淤,改良碱地,当较凿井办法易于普遍,而且经济。
4.凿井:查该县各村中所凿之饮水井深四十丈,所费约三百元至四百元。在距河较远及地势稍高之碱地中,欲行改进,舍利用井水深远四十丈,所费约三百元至四百元。在距河较远及地势稍高之碱地中,欲行改进,舍利用井水冲淡外,亦鲜其他善策,且凿井可兼防旱灾,诚一举两得,亟应推行。
5.贷款:该县农民之经济力较本区其他各县为薄弱,乃不可掩饰之事实;而组织散漫无力,尤为将来贷款时就行注意之点。
《河北省碱地利用之现阶段》
一、引言
土地利用之方面非一,而耕地面积扩充究为重要,垦荒之举,即其一也。我国地面辽阔,交通未便,垦荒之举,自属要政。然荒地多处边疆,垦殖维艰,欲求利用,自非有充分之人力财力兴时间不为功;若兴沃壤界连之可耕地而亦任其荒芜,是非不知土地利用之甚者耶?
此种界连沃壤之荒地,碱地其最著者!
碱地谓碱性土壤之土地。所谓碱性土壤(AlkaliSoil)乃土壤中含有多量性之碱性颗粒而呈现碱性反应之土壤。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而岩知本身含有碱质,故土壤碱质厚薄,须以化成土壤之母岩而各异,土壤含可溶性颗粒为氯化钠,而非碳酸钠者,其色白,谓之白碱后或盐土;含有碳酸钠,使有机物溶解呈黑色者,谓之黑碱土。其对植物之妨碍,碱土较盐土为甚。
碱地之来,其源有四:一、为岩石自身所含前已言之。二、为海水所遗留:以海水含有多量盐质,水流遇或渗漏处盐质自在。三、由灌溉蒸发而生,凡水含有相当溶性盐类,雨水或灌溉之水入土壤后,遇日蒸发,则盐质亦随水上升,若系雨水稀少渗漏非易之地,盐质堆积,即成碱地。四、为肥料之遗留。若使用碱性肥料(如智利硝石等)过多,其钠分不能被植物所吸收,久之即成碱土。河北省之碱地,除第四种原因较少外,可谓之前三种综合的结果:一、黄河入冀,地势坦平,流速变缓,渗漏维多,使其由上游挟来之碱质,随水渗进土中。加以河身高于地面,渗漏自易,使地下水之水位过高,碱质更易上升,二、冀省雨量低微(不及江苏一半),土属黄壤,水缺则少刷洗,黄壤不易渗漏。三、冀南冀东地势低洼,一遇霪雨,水灾时现,雨后蒸发。碱质仍在。民智未开,但顾目前,扩上淋盐,几成惯例,遂致土壤表层日薄,地下水位日高,碱质成屑,随风飞散,蔓延不已,十年前仅十余县之碱地,今则遍七十余县矣。
碱质对于植物之妨害,可分三方面言之:一、碱质能使植物枯萎:植物生长,全赖水分;水分供给,全赖半透膜之渗透作用,而此种渗透作用,又以细胞之内壁力大于外壁力为必具条件。土壤内含有碱质过浓,则植物细胞之外壁力大于内壁力,于是植物体内之水分反被吸入,原形质即现收缩或分离,植物以至枯萎。且植物根冠,一遇碱质即被毒死。二、黑色碱土,可用其反结合作用使土壤土粒组织破坏,土层硬化,在表层则结成硬壳,耕锄非易,行根困难,在底层则结成硬盘,排水不易,渗漏艰难。三、碱质可妨碍微生物之活动,阻止植物之发芽及成长。
至于碱质妨害之大小,则以土壤含有碱质之多少及植物之种类而异,大抵土壤中含有碱质千分之二以上时,即于植物生长之有碍也。植物中有抗碱力较强者,如盐草,苜蓿、柽柳等是。
中国碱地,布满沿海各省及黄河流域,惟东南滨海,雨量充足,土质松软,故可洗刷而深入底层,为害较细,黄河上游,水势湍急,渗漏弗;及至龙门以下,地势平坦,河流缓慢,积垫至多,加之河床高于田面,势成沙漏,决口时出,故碱土之害,以龙门以下为最烈。余如黄河故道之各地,自亦多为重碱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