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58200000011

第11章 这样做人最讨人喜欢——荀子智慧与人性之辩(3)

阿Q得意的时候,想着“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但无收敛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有限机会之间,从某种程度来看,只是一种奢望。学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其中有一段话大意是:一欲既终,他欲随之,终竟慰藉不可得。这就是涌动不息的欲望之潮。个体自有生命开始,就意味着需求的产生。随着人体的发育,以及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需求也随之不断升华,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体的自身生长发育便会受到阻碍。这种生理上的、物质上的需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这些需要要求得过分,便又会陷入欲望膨胀的泥潭。人都有欲望。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挥之难去,但同时人又是具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应该而且能够把握好欲望的“度”。人活在世上,有些东西应该得到,也能够得到;有些东西不该享有,也不能攫取。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对于今天有着尤其特殊的意义。纵观今日一些落马之人,探其原由,“祸咎”概莫能出其“知节制”和“欲得”之外。贪婪的欲望使得一个又一个春风得意的“能人”,从马上倏然坠地,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

一位古人说过:“善行乐者必先知足”,他说的“知足”即“退一步法”,“穷人行乐之方,无他秘巧,亦止有退一步法。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我以为贱,更有贱于我者;我以妻子为累,尚有鳏寡孤独之民,求为妻子之累而不能者;我以胼胝为劳,尚有身系狱廷,荒芜田地,求安耕凿之生而不可得者。以此居心,则苦海尽成乐地。”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该知足了。从物质享受角度考虑,我们每个人确实应当有个知足的心态,因为毕竟“人心难满,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人,在不知足中绝对地追求,在自得其乐中相对地满足。节制,使得人在自我释放和自我克制之间,砌筑了一个生命安顿的心理平台。在“见好就收”的意义上,提前规避了未知的风险。知足常乐,在相对满足和绝对追求之间,重建了一种平衡。一方面,知足常乐少了些欲而不得的焦躁、少了些由色而空的虚无。比起“无欲”的禁锢,“知足”多了一层人情味;比起“一无所有”的自得与佯狂,“知足常乐”返回了世俗理性。

节制将有力地增进你和它的关系,节制不是纵欲,当然也不是禁欲。倘若你冷淡了欲望,节制会提醒你,假使你娇惯了欲望,节制会警告你。懂得节制的人,不仅是一个懂得感情的人,也是一个懂得理智的人,一个睿智通达的人。

荀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荀子这样谈到他的日常经验:

欲望无穷无尽。欲望即使不能穷尽,仍然可以近于满足。欲望即使不能去掉,对欲望的追求仍然可以加以节制。抱有的欲望即使不能穷尽,对欲望的追求还是可以近于满足;欲望即使不能去掉,追求的又不能得到,但想追求欲望的人应该节制自己的追求,按照正确的原则行事,在可能的条件下,就尽量使欲望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允许时,就要节制欲求,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原则了。

话虽说得有些绕口,但荀子表达得已经十分清晰了。

6.不要算计人:算来算去算自己

【原文】“计者取所多,谋者从所可。”

【大意】善于算计的人愿意以少得多,善于谋划的人却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办。

关于如何做人,荀子又说:“计者取所多,谋者从所可。”善于算计的人愿意以少得多,善于谋划的人却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办。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常常把“谋利”与“算计”等同起来。但荀子却清楚地指出了两者间的差异。同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算计者表面上是获得了好处,但却不一定正确,说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算了进去。

但社会上就是有那样一帮人,心术不正搞歪门邪道,从堵塞别人的道路,破坏别人的成功为乐。让许多人深受其害,抱怨这些人真会算计。这样的人古已有之。

会算计的人,虽无专长,但也能算计来一官半职。只是当官不会为民解忧,把别人干的功劳归自己却是相当拿手;自己不会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会写大批判文章,把别人的成果一笔抹煞;自己不会盖楼房,但会找两个钉子户,让你连地基也甭想打……这类人,不显山露水,好处捞够了就行。这类人犯错也不会大。这类人表面上沾得好处,得名得利,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留下。这类人你见过,我见过,他也见过,像蚊子苍蝇虽说闹不了大事,但也绝不了种。

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有了会算计的人,才会有被算计的成功。远的说李白、杜甫,李白被诽谤仕途不达,杜甫被中伤,功名不就,乃有李杜诗名千古传;近的说鲁迅,若不是那么多人算计围剿,哪有这举世无双的鲁氏杂文?

有了会算计的人,我们的生存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增强很多。学会与这类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气,也会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让你变得与这类人一样下作。该丢的丢了就是,该舍的舍它而去,并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类人当做心理健康教师,让你时时有个标准:这样做会让我也变成“这类”了吗?

有了会算计的人,社会也有了一个“环保信息”。当蚊子苍蝇成群结队地在你周围嗡嗡乱叫的时候,那就说明这里有了腐败之气了,可以下大功夫清除这些垃圾了。所以说做人不要算计人,你的心机都用于正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去做一个小人,不但事f业不成,还会留下骂名,实乃做人的大失败。

7.出人头地要慢慢来

【原文】“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大意】声音无论怎样小,没有不被听到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

荀子说:“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就是说声音无论怎样小,没有不被听到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人生在世,想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与身俱灭的。功成名就不仅是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是家族的、朋友的、社会的共同期望。我们的老祖宗曾毫不客气地将成功分解为“立德、立功、立言”三项,称为“三不朽”。儒家的著名主张之一,便是“达则兼济天下”,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即为个人求取功名,又为社会提供服务。

西方有名著名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来比喻人生的成功过程,颇有几分形象。本来嘛,青年孜孜为名,中年孜孜为利,老年孜孜为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的实现过程与成功的体现过程同步。成功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意味着事业上的成就,还须蕴含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即使时乖运蹇,成功未能到位,个人修养方面仍然马虎不得,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说的便是这个意思。通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强”,多少有些一厢情愿意味。古人在渴望成功、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并未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今人则要现实得多,功利得多,为达成功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古人推崇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今人眼里,跟傻冒儿没什么两样。

西方还有一句谚语,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惜有人不知其中奥妙,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意在证明成功,难免欲速则不达,就像列宁所说,本意是想拜访真理,结果走进了真理隔壁的房间。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刚步入文坛,便写出了一批在读者心目中有地位的作品。就是说,在他们没有刻意追求成功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证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他们急于证明自己没有落伍,匆忙著书立说,结果他们后来写的东西,不要说没有人会看,连作者本人都不愿收入自己的文集,这些由著名的成功者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

学者也不例外,一批名扬域内,同时亦被外国学术界看重的学者,进入新时代后出成果者寥若晨星。回顾先辈学者的学术道路,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学者学者,不见学术成果,固然有来自客观环境、人际关系的制约,但急于证明的心态恐也难辞其咎。相反,倒是宗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甘当不成功者,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双目虽然失明,学术研究却未中断,其人品文品,皆令人叹服。近年来关于陈寅恪的书籍已有数种,多能引起世人关注。与其说这是对一代史学大师“迟到的理解”,毋宁说也是对一种人生成功方式的肯定。

在崇尚成功的年代里,成功人士频频出没于大众传媒,其成功诀窍充斥坊间的大小书摊,成功传奇成为普通大众的茶余饭后谈资,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大约不会有一个众人赞同的答案,更何况一些今人认同的成功者,在他们生前甭说别人,连他们自己都不会说自己是个成功者。现代主义大师卡夫卡,按理是个成功者,可他生前,论事业,至死不过是一家专利局的小职员;论家庭,连个媳妇也没娶上;论寿命,不过活了41年。还有绘画大师梵高,现在存世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作,头几名依然非他莫属;无论从美术史或商业价值上说,他都是个成功者,可有多少成功者会先是割下自己一只耳朵,而后又在麦田里用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扳机呢?可见后世认同的成功,未必符合成功者的当时情形。

如果不努力谋求成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混同于自然界其它生物,自生自灭,枉担了“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虚名;如果刻意追求成功,甚至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就会时时体验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最想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婚礼上的新娘,要么是葬礼上的死者,错把忙碌当成充实,生活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居然浑然不觉。此类成功,难说是真正的成功。

在一种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想保持心态平衡,无怨无悔,是颇有难度的。渴望成功没有错,对成功不必“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但实践已经证明,急于证明成功,不是成功的惟一表达方式,也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渴望成功者,应该听听圣哲荀子的劝诫。

8.强出头者必招来祸患

【原文】“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大意】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来耻辱,君子要谨慎地立身处世啊!

做人要懂得韬光养晦。荀子认为君子们的一言一行都需谨而慎之。在人性的丛林中行走,尔虞我诈,事非多有发生,但许多人却不知收敛,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许是这些人认为自己太精明,事事想争先,处处想位于人前,不分何时都想出人头地,不知退让,到头来,自己给自己招来祸患,使自己处于无穷的烦恼之中。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是古今中外智者贤达所一致推崇的做人智慧,而很多人在利益的璇涡中往往忘了这一点。中国人的智慧之源《周易》一书中,早告诫人们“亢龙有悔”,即一个人过于要强,必然招来灾祸。

人不甘于平凡,总想有点作为。这种想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许多人认为,如果生活太平凡、太普通,日子太单调、太呆板,就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年轻人,更是珍惜一生难再的青春,总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起几朵浪花,在历史的教科书上留下一笔重彩。古代不是有人说过“要么名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的话吗?

然而,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还是平凡的人多于非凡的人。实际上,要做一个非凡的人很难,能安于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容易。一个人如果看得破、看得透,其平凡的经历都透露着非凡的智慧。

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一位作家曾说过,猴子爬得越高,屁股又红又脏的丑相就越加显眼;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着“皇帝的新衣”,却忙不迭地挣脱“隐身衣”,出乖露丑。许多稍有才能的人,终生挣扎着在几人之下,万人之上,耗费精力,何苦来哉?

三国时的蜀国重臣杨仪,因未受到重用,而口不择言,乱发牢骚。结果被小人告发,落得个贬为庶人,最后羞惭自刎而死,真是太不值得了。

孔明去世后,刘禅依照孔明的遗言,任命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晋升费讳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杨仪虽为官多年,还有新功,却仍依旧职,此情况下,心中不快是自然的。他找了费讳发牢骚,诉说对蒋琬的不服气,并且提起孔明死后,将全军指挥权托付给他的老将,说如当初带兵投魏,还不至于像现在这个官。这是气话,因这气话不同寻常,故说话的对象应是知己。费讳在杨仪最苦闷时,被找来听诉牢骚,无疑应是杨的老友、知交,谁知不然,费讳打了小报告,差点要了杨仪的命。

杨仪官至长史,已是不小的官职,但因横向比较,产生了怨气。他在敌兵压境,内隐叛患的复杂情况下,被诸葛亮尽托一应大事,说明他的素质、能力和应变急才是超人的;但诸葛亮又没有向刘禅推荐他作“任大事者”,又可知杨仪有他的个人局限。杨仪就好比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下率千军万马从容应对,但地缺少和平时期上下左右的相处之气量,因此只能胜战,不能治国。他的缺少气量,实在是崇尚做官的虚荣,崇尚做比人显赫大官的虚荣。长史是大官了,却还有更大的官。他从战地回来的期望值太高了,一旦实现不了,就产生了抵触,就表现了不成熟的一面。这就是希望强出头的杨仪的悲剧。

杨仪仅只是不服别人,禁不住寂寞。当今社会有些人禁不住寂寞,是舍不得放弃做官。官位就像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石头,是命根子,丢了或变小了,都会要他们的命。“月满则亏”,亏时未免伤心落泪,与其承受人生“亏”时的凄凉痛苦,不如像曾国藩那样,保持一种“月未圆时花未开”的心态,就会保持永恒的快乐和恬淡,任凭风浪起,横祸也不会飞来。

9.时刻自我反省,乐观情绪养心养身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静候轮回

    火影之静候轮回

    架空到火影世界后,面对杀戮残酷的现实中。面对俺妈紫研的爱慕,和对宇智波叶以及琳的愧疚,勇敢的生活着,晓得追杀、木叶高层的仇视,他如何生存下去...
  • 天外世界

    天外世界

    究竟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只有冲出天外,才会发现一切都不过是笑谈。
  • 我的超级大势力

    我的超级大势力

    带着系统穿越到一个末世发生一百年的世界。在系统的帮助下建立大势力,纵横各大位面,完成系统任务。末世发展+组织建设+种田+秘境+时空穿梭+等等ps:写简介真心太难了。。
  • 玄元神迹

    玄元神迹

    苍茫大地,乱世纷呈,诸雄并起,神魔乱天,茫茫世间谁主沉浮!主角苏扬是一位来自华夏的医道、武道高手,脚踏黑驴,手握玄元,闯入了这个战斗的天堂!此文节奏紧凑,风趣而热血,喜欢热血和爽文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啊!
  • 绝代妖姬:苏妲己

    绝代妖姬:苏妲己

    她看了苏护一眼,这一眼秋波湛湛,勾魂摄魄,看得他头皮发麻。她放下杯子,朱唇轻启道:“这酒叫‘不醴’。”“本是醴酒,如何不醴?”苏护饶有兴致地问。“这水来自家乡一泓清泉,名叫‘不醴’。这不醴泉水,羊喝了断奶,牛喝了流犊。”“如此厉害,那人喝了如何?”“人喝了忘情。”苏护大笑:“那得给我来一杯。”少女给苏护斟满了一杯。苏护端起酒杯,正要喝时,却看少女满眼妖媚,隐隐邪气。他拿开酒杯,对她说:“你这酒里不会有春药吧?”少女莞尔,秀了他一眼:“你巴不得这里有春药吧。”苏护脸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少女亦喝了一杯,毫无预兆地,泪水倾泻而下。
  • 你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我的

    你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我的

    她,美女婚礼策划师一枚他,帅气腹黑的政治老师网络上相识、闪婚、在一切都让人羡慕之际他对她说出了离婚。离就离who怕who啊?但是心好疼,就要这么放弃了么?绝不!没有失去过怎么会知道你曾经拥有过多么珍贵的东西。我早就说过,你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我的!第一次结婚,第一次离婚,第一次复婚~还真是乌鸦嘴给说中了!看美女策划师姐姐如何再次攻取腹黑政治老师!复婚之路如何走?敬请期待吧~
  • 贴身透视眼

    贴身透视眼

    他冲动而有正义感,为了家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了红颜,不惜血溅五步!他是隐龙特战队队长,因负伤失去异能而退役,从看一所大学校门开始,重启巅峰之路。他想要事了拂衣去,奈何美女们太热情……
  • 帝动皇天

    帝动皇天

    动乱的黑暗年代,帝皇大陆饱经涂炭,这片天地修炼一途,风雨飘摇。一个平凡少年连番的奇遇,偶获无上神物,身负惊天之术,潜龙仰首,一朝腾空。魔种深埋,化身成魔,还是固守真我,冲冠一怒他能否逃出囚笼,困龙升天…而看似平静的大陆暗流汹涌,邪恶势力的魔掌与阴谋已经蠢蠢欲动!这片天地的秘密被慢慢的揭露,幕后的黑手究竟是何方神圣?六大帝国的战争爆发,狼烟四起,众强联袂,千万年的动乱能否划上休止符?极境之道,破空而去,是结局?还是一个开始?……长篇玄幻小说《帝动皇天》为你讲述一个玄异的修炼世界,恩仇快意,谈笑风云。
  • 龙鳞凤翼

    龙鳞凤翼

    未喝孟婆汤,已过奈何桥。往事历历浮现,她惊异自己竟记得千年往事,正疑惑孟婆汤效果,却原来她自己便是凤凰涅槃而生就的孟婆。奈何桥边,再遇旧日恩怨情仇,她毅然喂自己喝下了自己亲手所调孟婆汤。走过奈何,再入轮回,却逃不过过去的缘孽。一碗孟婆汤,忘记前尘事。却原来前尘往事的因果不灭,孟婆汤便再无效力。配方重调,遗忘,变成了一个个令人痴迷的美梦……
  • 终极型男

    终极型男

    一个来自山村的救难队少年,在得到一枚黑纹玉石后,他的平凡人生起了变化。超越兵王的武力、国际巨星的演技、秒杀土豪的财力,且看终极型男林奕帆如何掀起一场专属于他的风暴。……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