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006

第6章 年的怀想(2)

可是,“哑”了的只是传统除夕热闹的气氛,却怎么也“哑”不了我们那些小伙伴们对除夕爆竹声声的向往。于是,一过腊月二十,一种自制“土爆竹”的手艺,就开始在无数小伙伴中间迅速地蔓延开来。

那时,农村打挡造田、开山炸石,使用的还是一种和制鞭炮一样俗称“黑药”的“土火药”。一开始是有炸石的人们发现上山带去的火药和药引,在孩子们来过一遍之后无端地开始变少了;然后是家里的人们每次给孩子洗衣服,都会见到孩子们的口袋全都黢黑一片;再后来是大人们想找一个孩子们用过的空墨水瓶来装点什么,是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那些丢失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都派上一些什么用场了?小伙伴们自然是你知我知大伙都知。其实,大人们的心里也知,只是不愿说穿而已。火药可是生产队集体的东西,到处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说穿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大人捉住某个小伙伴,当着他众多同伴的面,故意凶巴巴地诈唬一番,无非是想间接提醒让我们懂得火药的厉害,多注意安全。

那时我们自制的“土爆竹”,现在看来,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最符合“爆竹”字意的“爆竹”了。现在市场上卖的爆竹都是用纸来卷成,可那时我们做出的爆竹却是用地地道道的竹筒来做的。我们常想,“爆竹”之所以称爆竹,或许其当初产生原本就是这种模样。

在拥有了火药和药引之后,要制成“土爆竹”,还得去找上一根粗细适中竹竿。那竹竿既不能太粗,太粗则费火药太多,且燃放起来威力太大也很危险;也不能太细,太细则装药又太少,燃放起来则声音不够清脆。然后带上小锯或是镰刀,躲在避人的角落,或锯或削,将竹竿截成一段段带竹结的小竹筒,最后再用小锥将竹结中间的隔钻出一个小“引”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来装“引”填药了。

钻“引”孔是一个极为细致的活,竹结间的隔很脆,稍有不慎,“引”孔就钻大了。钻大了“引”孔的爆竹,燃放起来只会象现在的小礼花一样“沙沙”地直喷火,不能炸响。那时的我们一直认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爆竹不能炸响,便是一件让人极为扫兴的事情。因而在钻孔时,每个“引”都钻得十分地仔细。

所有的竹筒准备完毕,再将深藏在某个角落里的那些装满火药和药引的旧墨水瓶一起找拢,就可以开始最后的制作了。先是掐上一截引信插入引孔,之后便开始慢慢地向竹筒里面灌火药,待灌到一定高度,再塞上几粒干土,最后用棍子捣紧。一颗自制的“土爆竹”就完全做成了。

到了除夕,当大人们已不指望这天还会有什么热闹可能出现的时候,突然听得孩子们在屋外“膨!膨!膨!”地燃起了几颗清脆的爆竹,愁苦了一年的皱纹就便立刻在这爆竹声中开始层层舒展开来……。

童年除夕的“土爆竹”,燃放起来,虽不能象现在的爆竹那样彩花飞扬,可燃放在那个特殊年月缺少响动的除夕里,它不仅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带来了除旧迎新的无尽欢乐,也让山里寂静的年夜保留延续了一丝传统的喜庆。

汤圆.元宝.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的那是城里人们的事。在我山里老家那个人户稀少且散居的村落,没有那个条件,是没法“闹”起来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元宵”这个特定的节庆食品,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也就先于城里的“元宵”,早早地就来到了家乡那些庄户人家的饮食生活之中。

“元宵”,那是北方人的叫法;对于我们南方则更多地是称之为“汤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除夕围着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宿的年夜,初一的早上自然是起得晚。起晚了,做顿早饭又吃不下,做中饭又嫌早,不弄点东西填肚子又怕呆会饿,于是“汤圆”就在家庭主妇的巧手抚摩之中“闪亮登场”了。

不过,大年初一的“汤圆”不能叫“汤圆”,得叫“元宝”。虽然大伙平时都叫那东西为“汤圆”,然而初一这天,大人小孩都得称它为“元宝”。吃“汤圆”也不能叫着“吃汤圆”,得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的土话中,常常将闯了祸称之为“闯了‘汤圆’子”。为图个来年吉祥,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得必须禁禁口。

说到禁口,这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患口吃的小孩,大年初一围着灶台帮母亲端“汤圆”,按照长幼辈分一边端来一边高兴地唠叨:“爷爷吃了,爹吃。爹吃了,妈吃。妈吃了,我吃。”不想这孩子口吃,“吃”的音一发出来全都发成了“死”,气得爷爷和爹娘把碗都摔成了八块。小孩一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这好!大家都‘死’(吃)不成了。”才将一家老小重拉回节日的喜庆之中。足见家乡父老对新年的忌讳之重。

家乡的父老乡亲待人的礼仪特长。正月里,不论什么人,只要是新年第一次上门,就非得留下吃过饭后再走。实在是吃过不饿,也会留下让你“过个中”后再走。而用于“过中”的食品又莫过于“汤圆”了。家道殷实的人家,会在“汤圆”中包上砂糖果仁芝麻花生之类捣碎的馅,待煮熟后再在其中打上几个鸡蛋,给你端上来。即便是家道再不殷实,也会将“汤圆”精致地整成指头大的小团,和着一碗酽酽的米酒端给你。面对团团圆圆的“汤圆”,即便吃不下,只是端一端,周身便立刻涌起一种无法言表的暖意。

“汤圆”在家乡是一种新年的吉祥和祝福,并不在意是否一定要吃在元宵节的那一天。到了元宵节,无论电费有多贵,灯是一定要多点的。无法“闹”起来的山村元宵节,自然有着山村人的过法。“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三十除夕是大年,正月十五是把儿年”。家乡的父老乡亲是把元宵节当年过的。

长辈老人们呆在家里,让晚辈小字辈们拜了半月的年,也呆腻了。长辈老人们趁着过把儿年到孩子们家去走走,也不至于闹出长辈给晚辈“拜年”的笑话。过了正月十五把儿年,家乡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于是元宵节那天,就有姑娘、女婿早早地寻上门来,接了老丈人和丈母娘,隔得远的儿子、媳妇接了老父老母,回到家中热热闹闹的又过起了把儿年。自然,招待中少不了奉上一碗吉祥的“汤圆”。

陪父母过大年,接丈人丈母过把儿年。家乡的“汤圆”从大年初一,一直圆到了十五!

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

乡村的年,图的是喜庆,讲求的是热闹。而热闹是要靠人气给闹出来的。因而,乡村的年,人户密集的屋场就时常要比那些单家独户的人家热闹得多、喜庆得多!

伴我长大的山里老家,是一座前清遗留下来的古旧的老宅子。前后两进,共有三眼方方正正的大天井,宽敞而明亮,周围的乡亲们都俗称它为“大屋”“老屋”。老屋前后竹树环合,屋角古木参天,即便是在山里,这样的大屋、这样的屋场也是极为少见。于是,就常有附近散居的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们特意聚拢到这里来闲玩闲聊。一到过年的时候,那场景就越发显得更加地热闹。

——老屋里的人多,人多自然就热闹。山里的人们总是喜欢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

那时,山里的老屋一共住着有四户人家,有近二十来号的人口。虽平时农忙各进各家门,各干各的活。可是,一到年关闲散了下来,大人们就开始散淡地忙活着置备年货、收拾屋子,不分你我地一齐清扫老屋周围的环境;小孩子们放假了,就嘻嘻闹闹,疯赶着从北屋穿到南屋,满屋地跑进跑出,整座老屋就顿时和谐得像是一家人。

那一年过大年,也不知首先是由哪一家提议,也不知这主意,究竟是出自于男人们的自愿,还是来自于老屋女人们的怂恿,还是老屋里的人们想来共同寻求一下过年的乐趣。总之,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屋里的几户人家全都乐呵呵地一致约定:大年三十的团圆饭,都一律不许让女人们来上灶,全由男人们来主厨。老屋里的男人们要在大年三十的喜庆中,来相互显显各自做饭的手艺哩!

在乡村,做饭似乎天经地义地就是女人们的事情,会做饭的男人总是极少极少。平日里男人老说女人做的饭不好吃,三十男人要做团圆饭,那做女人的自然就欢喜得不得了,顺水推舟,也好让全老屋的人们都来尝尝,看看自家男人做饭的手艺到底怎么样?做小孩子的就更是急于看热闹似地举双手赞成。过年不就是图个乐吗?看那些笨手笨脚的男人们来做团圆饭,不把人咸死哽死,也要把人给笑死乐死!

结果,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屋里的男人们还真的就忙活开了。戴上袖筒、扎上围裙就开始盘算起团圆饭上的那几只碗来。肉糕是必须打的,那是碗“头子”菜,一年伊始总得要有一个好头;圆子也是必须蒸的,那是“元宝”,吃了来年好进财;传统的“十碗八扣”除了蒸肉、扣肉、羊肉豆腐、猪脑壳肉等几碗主菜外,年年吃也吃厌了,也得换换新花样……。当然,香肠、猪肝之类的下酒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时,饭做也做了,手艺比也比了,好吃不好吃,到最后,男人们还得凑拢在一起,挨家挨户转着,消消停停地来喝上几杯。

男人做饭的架势一拉开,就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地不停吆喝,粗声大气地,把自家的女人支配得象只陀螺似地团团转,弄得不做饭的女人比做饭的男人还要忙。待女人麻利地将男人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找齐全了,女人就站在锅灶旁看着自家的男人笨拙的样子,闷闷地笑,只是不敢离开。女人知道,毕竟男人做饭做的少,不在一旁看着加以指点,到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弄下去了,最后还得扯着嗓子再喊她。

男人在锅灶前一时菜刀、一时锅铲地忙碌着,女人就蹲坐在灶门前帮忙着着火,啥时放油放盐,啥时放姜放蒜,关键火候还得时时注意要多提醒男人几句。小孩子们无事可干,就快乐地在屋前屋后、屋里屋外地嬉戏疯跑,不时来回地向大人们传递老屋里其他几家男人做饭的进展。说着说着,隔墙的一阵“哈哈”就响亮地滚了过来。原来是隔壁的胡家大爹做饭忙晕了头,将新蒸出来的一笼“豆腐圆子”打翻掉进了水缸里……。老屋里的大人小孩跑过去一看,水缸里还泛着朵朵油花呢!看到胡家大爹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笑,大伙就全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家老屋里的四家团圆饭,仿佛变成了一套流动的桌席。大人小孩是想上谁家吃,就上谁家吃。大伙捏着一双筷子,大呼小叫地从这家席上吃到那家席上,一轮一轮地来回不停地打着转。男人们一边吃一边喝,各自就对方做菜的失误相互打着趣。女人们则嘻嘻哈哈,不管饭菜吃到嘴里顺味不顺味,吃了就连连点头直叫好,乐得男人们端着酒杯,几家转着吃喝下来,饱嗝连连,醉眼朦胧。

如今,当年和父亲一同比试着做年饭的那些男人们,都已作古不在世了。山里的老屋也因数次房屋的改造,已干净彻底地完全拆除了。童年那些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也随着老屋物事的消失,就再也寻不回来了……

同类推荐
  • 生爱死爱

    生爱死爱

    本书是一部值得仔细品读的作品。凡夫最大的荣耀,不在一水风行,永无失败,而在屡仆屡起,愈挫愈勇,获拥一颗坚强而高贵的心。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最后的罗布人

    最后的罗布人

    本书记述了新疆的人文地理发现。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水域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是“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身兼作家、学者、探险家三重身份的本书作者在十几年间,沿罗布人推却的足迹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处处荒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死角,并以牵系古今的视野和走进丰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罗布荒原的真实故事。
热门推荐
  • 猎神王

    猎神王

    武极意通神,弹指压乾坤。一位平凡的山村少年,把握一次次的机遇,一步步成长为撼动巅峰、猎杀神王的存在!
  •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积累财富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积累财富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红尘青鸟

    红尘青鸟

    重生一世,倘若活得和之前一样,还有什么意思?老天仍然让她爱上了相同的人,遭遇了相同的劫,但却给了她一条不同的命:让她前世胎死腹中的孩子活了过来!夺子加复仇,高墙内那少得了明争暗斗;王女变丫鬟,朝野间多得便是暗流汹涌。可偏偏还有诡异的杀人案件,将她牵扯进去;外族藩国更借此搅乱京城、以谋独立!阴谋阳谋之间,宅府家国之际,她是一枚棋子,却也是牵扯各方的一枚棋眼……看小丫鬟这一世如何谋大国,定四海,刃仇雠,笑红尘,快意潇洒,直上青云!只是那孩子将怎么看她?……会当她是仇人,是情人,还是母亲?
  • 逐梦少年物语

    逐梦少年物语

    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是追寻,是向往,是希望!在这个残酷而又美好的世界,我一直在苦苦寻找,却不曾出现的无名之花,到底是什么呢?那束照亮我心中黑暗的璀璨光芒,又是什么呢?黑暗,无尽的黑暗之中,我痛苦过,挣扎过!终于,我明白了,原来,我的梦想就是你啊......
  • exo之在校园中恋上他

    exo之在校园中恋上他

    边伯贤,你听着,我爱你!——林馨柔柔儿,你是我的唯一。——边伯贤金珉硕,我发现,我逐渐爱上你了。——林馨仪仪,我这座火山,总有一天会融化你这座冰山。——金珉硕世勋,我们就是天生的一对!——林馨悦其实我不敢想象,没有你,生活会怎样。——吴世勋只要你一向在我身边,其他东西不再重要。——杜若离世上最浪漫和最自私的话就是:你是我一个人的。——金俊勉在认识你之后,我才发现自我能够这样情愿的付出。——杜心蕊我想触动你的心,就像你触动了我的心那样。——朴灿烈【本文不虐很甜,男女主身心干净。】
  • 那份独特的爱

    那份独特的爱

    独特的人,独特的爱……此文故名《那份独特的爱》咳咳,这里南木九九,是一枚刚刚开始写文的写手,请多指教!嗯……可能九九的文笔不怎么样,语文学得不好啊
  • 家有萌叔花花哥

    家有萌叔花花哥

    看卡哇伊的25岁娱乐圈小鲜肉乱成一团的带娃记
  •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这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品小小说集,从刘国芳的小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小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审美把握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读之,让人有一种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回归了本真状态,读刘国芳的小小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悦神悦志的享受。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如此有意味的作品。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封锁在角落里的爱

    封锁在角落里的爱

    一场车祸,夺去了她蓬勃的生命,让她成为了植物人,与爱人相隔。昏迷两年后,她终于醒来,却要面对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的亲妹妹要结婚的消息。看着自己亲妹妹和爱人亲昵的动作,她的心,撕裂般的疼痛,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去放手,她不能让妹妹肚子里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没了爹!她沉重的步伐有序,一步又一步的踏上了爱人与妹妹的婚礼殿堂,同时,也踏上了复仇之路。
  • 神战之星夜传说

    神战之星夜传说

    星陨风暴来袭,人类文明遭遇毁灭性打击,存活下来的人们却进化出无上的力量,从此争斗不息。年轻人们纷纷踏上征途,誓要一统宇内,掌御天下,踏碎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