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500000014

第14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14)

考证源自心结

为何《水经注》的考证让胡适放弃了原先的计划——撰写《中国思想史》的下部呢?因为《水经注》的考证所牵涉到的一个问题是胡适多年的心病,这就是戴震戴东原在校勘《水经注》时是否剽窃了他人的成果。

胡适曾撰文《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戴东原哲学》等多篇文章,盛赞戴震。可以说,戴震是他思想的偶像,精神的支柱,学术上的导师。而王国维在1925年发表文章认定“戴氏窃书之案,几成定谳”;1936年,北大教授孟森又发表两篇文章,重申王国维“此案已成定谳”之说。

胡适从感情上无法接受自己崇敬的思想家剽窃了别人成果这一说法,但当时,他并未通读《水经注》,没有发言权。既然有心病,早晚会想办法去除之,王重民涉及《水经注》考证的那封信,恰恰为胡适解决这个心病提供了一个契机。所以,胡适考证《水经注》不是偶然,也不是心血来潮。

胡适当晚给王重民的回信中这样说:

……。我一生不曾读过《水经注》,偶尔检查则有之,但不曾读过全书。因此,我对于戴、赵、全诸家校本公案,始终不曾发一言。

前几年,当孟心史的文章发表后,我曾重读静安先生的《戴校水经注跋》。那时我很觉得此案太离奇,多不近情理之处,其中也许有别情,为考据家所忽略。

…………

凡此诸点,都太离奇。我久想将来搜集此案全卷,再作一次审问,以释我自己的疑惑。我并不想为戴氏洗冤,我只想先摆脱一切成见,再作一次考订,以求满足我自己“求真实”与“求公道”的标准。(引自耿云志 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914页)

胡适说考订水经注“以求满足我自己‘求真实’与‘求公道’的标准”,当然是实话;但他说“并不想为戴氏洗冤”则属言不由衷了。

在给杨联升的信里,他吐露了实情:

……这几天,我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害我几晚上不肯上床去睡。王重民兄寄一文来,其中牵涉到戴东原“窃《水经注》”的一案。我向来对此案不曾说一句话,但总觉得此中情节甚离奇,值得重审一次。可惜我从不曾读过《水经注》一遍,所以总没敢发言。这回我因重民一文,决意重读此案全卷,作一次侦查。

…………

我为此事,星期六去美京,拟再费几日工夫,为此事多收点材料,也许能作一文为东原伸这百年冤狱。(引自《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9页;)

1952年12月19日,胡适在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讲演《<水经注>考》时,再次重申:

明朝的大哲学家又是一位好官的吕坤的一句名言是:为人辩冤白谤是第一天理。《水经注考》付印的时候,一定把这句话摆在前面。我审这个案子实在是打抱不平,替我同乡戴震(东原)申冤。这个案子,牵涉全祖望、赵一清两个人。……这个案子还有许多问题,大家说是戴东原偷书,我找材料,发现戴东原两个本子,这两个本子可以互相参证。这两个本子有三个大缺陷,以这三个缺陷,可以证明戴东原没有偷全、赵两个人的书,主题可以解决了。(引自胡适著:《胡适的声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42、149页)

胡适研究《水经注》多年,很多人认为胡适这样做不值。梁实秋曾问他:“先生青年时代写《庐山游记》,考证一个和尚的墓碑,写了八千多字,引起常燕生先生一篇批评,他说先生近于玩物丧志,如今这样的研究《水经注》,是否值得?”胡适答:“我是提示一个治学的方法。前人著书立说,我们应该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冤枉者为之辩诬,作伪者为之揭露。我花了这么多力气,如果能为后人指示一个做学问的方法,不算是白费。”

由此可见,胡适考证《水经注》,最大的动机和目的是为戴震(东原)辩冤白谤。

考证实则破解深意

正因为忽视了这一点,唐德刚才说出这样一番话:

适之先生在史学上的弱点便是他老人家“因噎废食”,过分着重“方法学”而忽视了用这“方法”来研究的“学”的本身。一个史学家如果搞来搞去搞不出“拿证据来”这个圈子,那他的史学研究的范围也就很狭隘了。晚年的胡适之所以搞了十多年的‘水经注’也就是这个道理!

“水经注’如果让我辈小子来考据考据,说不定还可混个把学位。那已经有三十五个博士的老胡适也来搞,岂不是大材小用了吗?胡适之大的问题不去搞,为什么一定要搞何炳棣所说的“雕虫小技”呢?无他!“水经注”就是一门最标准的“拿证据来”的学问。胡先生搞历史,搞来搞去也只能搞点“拿证据来”的历史。晚年退休无事,正如铁镜公主所说的“阴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读书习惯”的胡博士也就捡个“水经注”来以遣老怀了!(引自唐德刚著:《胡适杂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09页)

唐氏这番话大可商榷。

首先,胡适“拿证据来”的方法并非“雕虫小技”,它脱胎于胡适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则是胡适对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贡献之一。

费恩曼是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曾介绍过自己研究物理的方法:“我们寻求新定律的作法如下:第一,先作臆测。接下来,我们把这个臆测的结果拿来计算,看如果我们臆测出来的定律是正确的话,其结果如何。然后,我们把计算的结果拿来跟自然作比较,看它是否合用。”显然,费恩曼研究物理的方法不就是胡适一再强调的“拿证据来”吗?

学者江勇振由此得出结论:“即使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某些人而言,是肤浅、庸俗和误解,如果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说这就是他研究物理的方法,我们这些凡人还有什么置喙的余地呢?”

其次,唐德刚说,胡适研究《水经注》是因为“‘水经注’是一门最标准的‘拿证据来’的学问”,唐氏此说当属“大胆的假设”,但他未对此作“小心的求证”,所以不能服人。我们知道,胡适在收到王重民那封勾起他研究《水经注》兴趣的书信之前,已写出多篇考证文章,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倘若胡适只想做“拿证据”来的学问,中国浩瀚的历史还会缺少他需要的材料吗?

杨联升对胡适研究《水经注》有这样的评价:“胡适从1943年11月起重审此案,前后近20年,他的用力之勤令人惊叹;收获的丰富连胡适自己都没有预想到,对于所谓‘戴震偷赵一清、赵戴皆偷全祖望之说’,胡先生早就提出了不可信的证据,现在把他的大批考论文字印出来更可以让人充分评论。”胡适晚年的秘书胡颂平也说:“胡适用千百个证据来把这个诬告的大案子昭雪了,使全祖望、赵东潜、戴东原都得了一个公平的估价。”

所以,胡适考证《水经注》不是阴天打孩子没事找事,而是意义重大,收获颇丰。

另外,胡适早年考证《红楼梦》,晚年研究《水经注》,都不仅仅着眼于学术。胡适多次强调,他的“拿证据来”是为青年提供一套“防身术”。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胡适将这层意思表述得非常清楚:

少年的朋友们,莫把这些小说考证看作我教你们读小说的文字。这些都只是思想学问的方法的一些例子。在这些文字里,我要读者学得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科学态度在于撇开成见,搁起情感,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

少年朋友们,用这个方法来做学问,可以无大差失;用这种态度来做人处事,可以不至于被人蒙着眼睛牵着鼻子走。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引自欧阳哲生编,胡适著:《胡适文集》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19页)

可见,胡适考证《水经注》,不是如唐德刚所说“以遣老怀”,而是有深意存焉。

狐狸型学者

哲学家伯林将学者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两种。他的划分源自希腊诗人阿基洛科斯留下的一句话:“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这句话晦涩难懂。柏林对此作了阐释:

各类之间,有一道巨壑:一边的人凡事归系于某个单一的中心识见、一个多多少少连贯密合条理明备的体系,行其理解、思考、感觉;他们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普遍、具有统摄组织作用的原则,他们的人,他们的言论,必惟本此原则,才有意义。另一边的人追逐许多目的,而诸目的往往互无关连,甚至经常彼此矛盾,纵使有所联系,亦属于由某心理或生理原因而做的“事实”层面的联系,非关道德或美学原则;他们的生活、行动与观念是离心而不是向心式的;他们的思想或零散或漫射,在许多层次上运动,捕取百种千般经验与对象的实相与本质,而未有意或无意把这些实相与本质融入或排斥于某个始终不变、无所不包,有时自相矛盾又不完全、有时则狂热的一元内在识见。(引自伯林著,彭淮栋译《俄国思想家》译林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5页;)

伯林说:“前一种思想人格与艺术人格属于刺猬,后一种属于狐狸。”按伯林的这种划分,胡适应属“狐狸”型学者,因为他更喜欢寻找材料,而不是建构体系。

在1943年11月决定研究《水经注》之前的那一年,胡适作了好几篇考证文章,却荒废了正业(撰写《中国思想史》),这表明,他更乐于寻找材料而不是根据某个观念来阐释材料。他“捞鱼摸虾,误了庄稼”的真正缘由,也许正在于他潜意识中对建构体系的怀疑和排斥——在一次演讲中,他甚至说“搜集史料重于修史”。由此可知,在胡适心目中,考证《水经注》比撰写《中国思想史》更重要。胡适后来退回了“研究补助费”,专心考证《水经注》,他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不过,胡适虽“对具体、经验、可证之事有种无可救药的爱好”,他的考证文章看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但他所有的考证其实都建立在相同的哲学基础上——“理未易明,善未易察”。

胡适终生倡导的“怀疑”“拿证据来”“容忍”,都源自“理未易明,善未易察”。正因为“理未易明,善未易察”,所以才“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才必须“拿证据来”,否则如何服人呢?;才应该容忍异见,因为只有不断探讨不断辩论才能“明理”“察善”。

为人洗冤比“学术炒冷饭”更重要

有人认为,胡适因考证《水经注》而没有完成《中国思想史》,实在可惜。而重视考证的胡适恐怕不会这么想。我们知道,当年胡适《中国思想史》上卷之所以“暴得大名”是因为胡适为阐释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正如其弟子傅斯年说的那样:“这个人书读得不多,但方法是对的。”那么,20多年过去了,胡适再以同样的方式写出《中国思想史》的下部,其重要性将会大打折扣。毕竟,《中国思想史》上卷的成功在于胡适以这本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典范”:“我自信,中国治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问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鸳鸯绣取凭君看,要把金针度与人”,既然做学问的“金针”已在上卷中“度与”了读者,那么,下卷即便完成,其意义和价值也不会超越上卷的。——胡适后来提不起兴致撰写《中国思想史》的下部,这应该是缘故之一。

胡适以写作《中国思想史》下卷为由申请到“学术基金”,但由于他更喜欢搜集材料,写作计划一拖再拖,而王重民的信则为他提供了一个彻底放弃《中国思想史》的借口——研究《水经注》,为戴震洗冤正名。可见,胡适不是因为“贪玩”迷恋考据而耽误了《中国思想史》下卷的写作,而是在内心深处,他隐隐觉得写这部下卷意义或许并不大,因为用同样的方法写一部书的下卷,虽然了却一桩心愿,但在学术上不过是炒了一次冷饭而已。无疑,考证《水经注》,为戴震洗冤,消除一直缠绕自己的心病比这更重要。

许倬云笔下的胡适的傅斯年

在许倬云看来,胡适是开风气的大师,而傅斯年则是实干家,能做研究,能办行政,是不可多得的全才。

许倬云在台湾大学读研究所的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李国钦奖学金,本可赴美留学,但出资人李国钦要求身心健全者才能获得这笔奖金。许倬云是残障人士,痛失奖学金。台大校长钱思亮为许倬云感到不平,请胡适出面募集奖金。胡适四次去纽约郊区拜访了华侨徐铭信先生。徐先生主张科学救国,不重视文科,但碍于胡适的情面,破例捐了1500块美金,且说好下不为例。

靠了这笔钱,许倬云得以赴美留学。胡适虽没有直接给许倬云上过课,但他一直将胡适视为恩师。

同类推荐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中国树

    中国树

    本文收录了杨如风的:中国情结、中国树、孤独的灵魂、石头、孤独的猫头鹰等诗。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她从禅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
  • 中国经典诗文集-桃花扇

    中国经典诗文集-桃花扇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许渊冲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年,2010年12月荣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被称为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经他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和法文韵语。
  •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本书立意陶渊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并结合其对人生独特而超越的思考、其诗文创作的高妙意趣以及中外大量相关例证来论析这一境界的意义与价值。
热门推荐
  • 五分钟轻松养成好习惯

    五分钟轻松养成好习惯

    《五分钟轻松养成好习惯》一书精选了大量说理生动、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道理能帮助小读者学会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行为举止大方得体,有教养的孩子。每天五分钟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提倡一种短平快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短暂的阅读中学会方法,懂得道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养。
  • 界之战争

    界之战争

    鸿蒙初开,盘古开天地。世间战乱不断,战后又将是一片废墟。而界之战,却终将归于混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位不持兵刃的勇士,从虚无缥缈的空间中渐渐显形,缓缓走来……
  • 绝色六皇子:倾城修罗

    绝色六皇子:倾城修罗

    这是一个魔法与仙术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说的世界。人说当朝的六皇子很受帝王的宠爱,人说六皇子相貌平凡,人说六皇子平庸之极,又有人说六皇子貌若仙童,也有人说六皇子绝世奇才,还有人说,总之传说很多,却没有人知道他们口中的六皇子是她而不是他!
  • 鸿宇大帝

    鸿宇大帝

    宇宙未诞生之前,出现了六位至强的生灵,他们分别是【世界】,【苍天】,【道祖】,【魔祖】,【佛祖】,【圣祖】,他们拥有不死不灭不朽不往的本领,神魔劫难皆不沾身,超脱无尽,成就至高无上,而这六位最强的大主宰们他们互相排斥,彼此互相争斗,却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终于有一天六位大主宰发现了天道,六位大主宰为了超越彼此成为至高无上,纷纷出手对天道(奇点)进行抢夺,造成了奇点大爆炸,成了现在的宇宙。此刻地球穿越者林凡机缘之下夺得了天道的心脏,然后真正的争斗现在才开始……
  • 别样钟情:傲娇女神要分手

    别样钟情:傲娇女神要分手

    家族的抛弃,无情的压迫,让她傲紫殇不得不离开了那个让她经历了幸福、悲伤的地方。都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醉醺醺的夜晚,她吐了他一身。且,还无辜的问:“亲爱的,你衣服咋那么脏呢?”也是这种不要脸的她占据了他皇甫琰以后的全部视线!爱情得的太快,性格完全没有磨合。一场不可交至的争吵开启了。可是傲娇如傲紫殇,谁来告诉她抢人要怎么做?她字典里只有骄傲,不带一点拖泥带水。可是——“皇甫琰!你回来干嘛!不是走了吗!”“走什么走,老婆还在着呢!”“滚!谁是你老婆了!”“傲紫殇,琰夫人啊!”骄纵、宠溺、纵容的姿态来对付她,叫她如何狠心?
  • 思及此,轩王的笑很邪魅.

    思及此,轩王的笑很邪魅.

    在现代,他们历经沧桑,终究走在一起。在古代,后世的记忆已忘却,但他们却再次邂逅。回首记忆也一点一点在打开。在探索路程中,他们能否想起当年的记忆?能否走在一起?“你知道轩王是什么意思吗?”小女人调皮道。“这不是我的封号?”龙飞霆挑了挑眉。“不不不,是厕所王,哈哈哈!”南怡悦笑得快要岔气了。“南怡悦,你竟敢调戏本王!”龙飞霆嘴角弧度弯了弯,宠溺的看着她。………………………………………龙飞霆:“城池外有九十九万火药,你敢动她就试试!”欢迎加入小说党,群号码:139607411
  • 逍遥行:扑倒妖孽夫君

    逍遥行:扑倒妖孽夫君

    六年前。“兔兔辣么可爱!怎么可以次兔兔!”她眨巴着无辜的小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他。“你吃了一半……”某人轻飘飘看了她一眼。六年后。她化劫归来,等待着她的是风雨飘摇。而某人发现自那只兔子之后,六年再见,身边就被赖上一个人。可到最后发现不是她赖上自己,而是自己缠上她。从此在这乱世她生,他活;她死,他亡。相生相伴,在这乱世踏出了一条逍遥路,从此逍遥天下行!“主上,有人刺杀大小姐。”“杀了!”“主上,有个和尚请大小姐喝茶。”“砍了!”“主上,皇上给大小姐赐婚,大小姐同意了。”“……”眼前已经没人了……主上,等等我啊!
  • 宠妻无度:摄政世子妃

    宠妻无度:摄政世子妃

    核引爆,被炸到骨灰都没了,一代首领被自己队友坑了一把。没想到峰回路转,附身到了小郡主的身上。这位不要命的郡主偷窥某位神级人物洗澡?夙淮只想seegoodbye,逃得九霄之外。岂料一脚踩断树枝。从此开始了无绝期的抗战道路!然而你追我逃无限循环。我丢盔弃甲,你趁胜追击打得措手不及。‘十年抗战’无果,无奈她束手投降:“爷饶命。”他扬眉:“衣服脱干净点。”
  • 已婚总裁,霸爱来袭

    已婚总裁,霸爱来袭

    他是A市首富,云端总裁,都说他英俊冷漠,却独独为一个人展开笑颜。可又有谁知道她是A大大三学生,一次偶遇,与A市首富相识,接着一次又一次的巧合,他追逐,她逃避,他不是有他的如花美眷在旁吗,而她亦有自己的心中明月,可是为什么他就是不肯放过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he Spirit of Place and Other Essays

    The Spirit of Place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