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500000023

第23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7)

江冬秀:“最后一位‘福人’”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村姑江冬秀订婚。一个是留学美国的才子,一个是蜗在乡下的村姑,两人的不般配是一目了然的。虽然,两人到底还是结为百年之好,并且做到了白头偕老。但胡适内心深处对这桩婚姻显然不甚满意。在给好友胡近仁的信里,他坦陈了对自己婚姻的看法:

“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岂意反以此令堂上介意乎?吾之欲令冬秀早来,其原因已详说于家书中,想已见之。此亦补救之一法。不然,吾十余年独居,岂不能耐此几个月之岑寂耶?

此事已成往迹,足下阅此书后,气拉〔把〕烧之,亦望勿为外人道,切盼切盼。”

不过,胡适在好友高梦旦面前,却说自己很满意这样的旧式婚姻,并且认为,自己的婚姻是一桩很讨便宜的事。

1921年8月30日,胡适在和高梦旦交谈后于日记里记下这样一段话:

“他谈起我的婚事,他说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他说,他的敬重我,这也是一个条件。我问他,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件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的,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映,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种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若此事可算牺牲,谁不肯牺牲呢?”

胡适的这两次谈话听起来很矛盾,这反映了胡适本人对自己婚姻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胡适很羡慕西方家庭的夫妇关系:既是生活的伴侣,也是精神的知音;另一方面,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国旧式婚姻,他也不反感。胡适在中国公学上学时,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一篇《婚姻篇(续)》,文中称赞“父母主婚”:“一定要父母主婚,这是极正当合时势的办法”。即使后来到了美国,胡适的婚姻观也并没改变,在给母亲的一封家书里,他说:

“今之少年,往往提倡自由结婚之说,有时竟破坏已订之婚姻,致家庭之中龃龉不睦,有时其影响所及,害及数家,此儿所大不取。自由结婚,固有好处,亦有坏处,正如吾国婚制由父母媒妁而定,亦有好处,有坏处也。”

胡适还认为,一个女子,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可成为贤妻良母:

“女子能读书识字,固是好事。即不能,亦未必即是大缺陷。书中之学问,纸上之学问,不过人品百行之一,吾见有能读书作文而不能为良妻贤母者多矣。吾安敢妄为责备求全之念乎?”

人们普遍认为,包办婚姻缺少爱情。胡适不这样看,他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能产生爱情:

“中国婚姻之爱情是名分所造的。订婚之后,女子对未婚夫自有特殊柔情。故偶闻人提及其人姓名,伊必面赤害羞;闻人道其行事,伊必倾耳窃听;闻其有不幸事,则伊必为之悲伤;闻其得意,则必为之称喜。男子对其未婚妻,亦然。及结婚时,夫妻皆知其有相爱之义务,故往往能互相体恤,互相体贴,以求相爱。向之基于想像,根于名分者,今为实际之需要,亦往往能长成为真实之爱情。”

胡适认为,对丈夫而言,妻子知识的多寡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此吾所以不反对吾之婚事也。”

正因为胡适对婚姻持一种保守之态度,所以,他不像鲁迅那样对旧式婚姻深恶痛绝。胡适婚后,曾写有一组新婚杂诗。不妨抄录两首: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备了新房,只

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换了几朝帝王,看了多少兴亡,

锈了你嫁奁中的刀剪,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陈的爆竹,越陈偏越响!

十几年的相思刚才完结,

没满月的夫妻又匆匆分别。

昨夜灯前絮语,全不管天上月圆月缺。

今宵别后,便觉得这窗前明月,格外清圆,格

外亲切!

你该笑我,饱尝了作客情怀,别离滋味,还逃

不了这个时节!

胡适因公务缠身,蜜月没度完就匆匆离开家乡。新婚满月那天,胡适正在船上,还做了一阙“生查子”,寄给江冬秀:

前度月来时,你我初相遇。

相对说相思,私祝长相聚。

今夜月重来,照我荒洲度。

中夜睡醒时,独觅船家语。

从这些词句里,我们可读出胡适和江冬秀的闺房之乐和蜜月之甜。对男人来说,从妻子那里享受到闺房之乐,就会对妻子多一份怜爱;拥有蜜月的夫妇,婚姻基础就非常坚实。(鲁迅为何对朱安那么冷漠无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人之间从未享受过闺房之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江冬秀虽是一个传统女性,但她不死板不保守,婚前,胡适在美国写信劝她放脚、习字,并鼓励她大胆给自己写信,江都一一应允。(鲁迅在日本时也曾给朱安写信要她读书放脚,均被朱安婉拒,可见江朱两人在思想上实有很大差距)

在胡适的鼓励下,江冬秀坚持亲自给胡适写家书,尽管错字不少,措辞不当,但由于坚持不辍,她最终也写出了让胡适满意的家书。胡适对此也予以了表扬:

“你这封信写得很好,我念了几段给钱端升、张子缨两位听,他们都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你信上说,‘请你不要管我,我自己有主张。你大远的路,也管不来的。’他们听了都说,‘这是很漂亮的白话信。’”

像中国所有传统的女人一样,江冬秀把丈夫当成命根子,对丈夫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可贵的是,尽管文化水平远远不如丈夫,身份、地位也远不能和丈夫比,但,在声名显赫的丈夫面前,江冬秀从不自卑,相反,当丈夫犯了错,她照样批评,有时言辞还很犀利。

我认为,江冬秀做的对。事实上,胡适并非毫无缺点,他在上海期间也曾吃过花酒,也曾深陷赌博之中。妻子偶或的批评对他显然有益无害。

1926年3月,当江冬秀风闻胡适在上海“大玩大赌”时,她当即写信批评:

“你在上海同一班很阔的人在一块儿,天天赌钱,跟阔老爷、太太、小姐们天天在一块大玩大赌,来很大的牌,很大的牌九。有很多朋友送你几千块钱把你过年用。这件事可是当真的吗?别的事是真是假,只要你自己明白,不要把身体弄坏了。就是你一生的痛苦,害老婆孩子,到那个日子就不容易过了。”

这封信还是起到了作用,因为后来胡适在回信中向江冬秀保证:“要严肃地做个人,认真地做番事业。”

胡适曾说:“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确实,文化程度很低的江冬秀很难成为胡适“智识上之伴侣”,所以,胡适只能“得之于友朋”。胡适朋友很多,女友也不少。而男女之间,友谊深了就会演变为爱情。有段时间,胡适和北大毕业的徐芳关系很亲密,江冬秀在整理胡适信件时发现了徐芳给胡适写的信,她强压内心的怒火写信给胡适:“我算算有一个半月没有写信给你了。我有一件很不高兴的事。我这两个月来,拿不起笔来,不过你是知道我的脾气,放不下话的。我这次理信件,里面有几封信,上面写的人名是美的先生,此人是哪位妖怪?”胡适心中有数,只得在回信里“老实交代”:“谢谢你劝我的话。我可以对你说,那位徐小姐,我两年多,只写过一封规劝他的信。你可以放心,我自问不做十分对不住你的事。”

江冬秀还知道胡适有位美国女友叫韦莲司。婚前,胡适就在家书里常提到这位红颜知己,但江冬秀人在中国,无法确定胡适和韦莲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于是,她只能以投石问路的方式来一记敲山震虎:

“我想,你近来一定有个人,同你商量办事的人,天上下来的人。我是高兴到万分,祝你两位长生不老,百百岁。”

江冬秀的话非常巧妙,真真假假可进可退,把难题抛给了胡适。

江冬秀看不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因为,当时陆小曼是有夫之妇,她和徐志摩恋爱自然属于红杏出墙,而胡适偏偏充当了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红娘,且那段时间,胡适和陆小曼也过从甚密。所以,当胡适想给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江冬秀极力反对。一次,她还当着胡适朋友的面,斥责胡适和陆小曼关系不正常,并扬言有一天要揭开他的真面目。江冬秀的吵闹让胡适斯文扫地。当时胡适要赴英国公干,在火车上,忍不住给江冬秀写了封信表白内心的痛苦:

“你自己也许不知道我临走那时的难过,为了我替志摩、小曼做媒的事,你已经吵了几回了。你为什么到了我临走的那天还要教训我?还要当了慰慈、孟禄的面给我不好过?你当了他们面前说,我要做这个媒,我到了结婚的台上,你拖都要把我拖下来。我听了这话,只装作没听见,我面不改色,把别的话岔开去。但我心里很不好过。我是知道你的脾气的;我是打定主意这回在家绝不同你吵。但我这回出门,要走几万里路,当天就要走了,你不能忍一忍吗?为什么一定要叫我临出国还要带着这样不好过的影像呢?”

这件事,显示了江冬秀刚烈的一面。

在驭夫方面,江冬秀颇有技巧,她刚柔并济,有理有节,还能做到抓大放小,原则上的问题寸步不让,对一些生活小节,则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说,她洞悉了胡适的心理。

虽然江冬秀的文化程度和胡适有天壤之别,但两人在一起,有优越感的是江冬秀,因为胡适的一切心思,她尽在掌握。

江冬秀读书不多,又属女流之辈,但她头发长,见识却不短。我们知道,夫贵妻荣的观念如同毒药,国人鲜有不被其腐蚀的,而江冬秀却看透了官场的丑恶,坚决反对丈夫当官,这一点深契胡适之心。江冬秀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夷,胡适曾在信里多次予以激赏。

1938年7月30日,胡适在信里对妻子江冬秀说:

“我去年七月九日离平,十一日的飞机被人包去了,十二日才上飞机,飞上九江。我在飞机上忽然想起今天是七月十二日,在二十年前的七月十二日,我从外国回来后,在上海的新旅社里发下一愿,决定二十年不入政界,二十年不谈政治。那二十年中,‘不谈政治’一句话是早就抛弃的了。‘不入政界’一句话,总算不曾放弃。那一天我在飞机里想起这二十年的事,心里当然有不少的感慨。我心里想,‘今日以后的二十年,在这大战争怕不可避免的形势里,我还能再逃避二十年吗?’

果然,不出两个月,我就跑出去了。现在怕更躲不开了。我只能郑重向你再发一愿:至迟到战争完结时,我一定回到我的学术生活去。你记得这句话。”

1938年11月24日,胡适再次在信里向妻子说了几句真心话:

“现在我出来的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的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来不作这样想,所以我们能一同过苦日子。所以我给新六的信上说,我颇愧对老妻,这是真心的话。”

1940年4月,国内传闻胡适要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有人向江冬秀道喜。江冬秀立即写信给胡适,信中说:“你千万拿定主意,不要耳朵软,存棉花。千万你的宗旨要拿定,不要再把一只脚踏进烂泥里。再不要走错路,把你前半生的苦功放到冰雹里去了;把你的人格、思想毁在这个年头上。”

江冬秀不仅反对胡适做官,就连儿子想从政,她也反对,她曾在信里说:“小三死没出息,他要学政治,日后做狗官。”

就无意仕途这方面来看,江冬秀和胡适堪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也能算胡适“智识上的伴侣”。

江冬秀虽是村姑,但言谈举止间却颇有一种豪气,重友轻财,为人大气。

胡适大哥是个败家子,三哥早逝,二哥境况也不佳。所以,胡适侄子的上学费用几乎都依赖胡适的薪水。对此,江冬秀毫无怨言。胡适和二哥的感情很深,他二哥也常在胡适家养病,江冬秀总是好酒好菜招待。一次,胡适的三嫂写信给江冬秀要皮袄子、皮背心,江冬秀手头紧,就把自己的一件皮袄子拆了改成一件皮背心,又另买一件皮袄子寄回老家。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当时胡适人在美国,无法定期给江冬秀汇去生活费。江冬秀和两个儿子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十分困顿、窘迫。尽管生活异常艰难,但只要手头一宽裕,江冬秀会非常慷慨地将钱分赠给困境中的亲友。一次,江冬秀接到胡适汇来的1600元,她立即分赠给同样急需用钱的亲友,其中给罗尔纲夫妇一百五十元,吴晗一百元,借给毛子水一百元,给佣人一百四十元,又给几位同乡几百元,另外还捐给某学堂两百元。胡适很欣赏妻子的慷慨,在回信中特别给予充分的肯定:

“我很赞成你捐二百元给周先生的学堂。我到欧洲之后,也还要设法寄点钱捐给他。你在患难中还能记得家中贫苦的人们,还能寄钱给他们,真是难得。我十分感激。你在这种地方,真不愧是你母亲的女儿,不愧是我母亲的媳妇。”

同类推荐
  •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冯剑华文选

    冯剑华文选

    本书为冯剑华老师编辑一部文选,与为肖川老师编辑一部诗选一样,都是我莫大的荣耀。因为他们为宁夏的作家、诗人做了几十年的嫁衣,为宁夏文学的繁荣奉献了一腔的热血。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你的世界我曾来过

    你的世界我曾来过

    黎殇,离殇。自从那个无良的老爸卷走家里的钱和那个女人跑了之后,王殇便和妈妈一个姓,改名黎殇。妈咪嫁给了程老头程广洋,住进程广洋家后,所有的噩梦便开始编织成一张网。。。机会来了,黎殇可以离开他们去成高上学住校了,离开他们。。。黎思然的过世,朋友的背叛,身世的揭密,渐渐让她开始没有了精神支柱,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蜻蝶错

    蜻蝶错

    我究竟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依赖与血液存活下去的生物如果,我可以自由选择死亡,那么我想我会和你一起走人地狱或者天堂,然而,我没有选择死的权利,但我更不能将你带入死亡的边缘因为,我爱你!
  • 楚宫倾城乱

    楚宫倾城乱

    在国亡宫倾的那一日,她一介小小的亡国妃子,却因为误会被推到那个灭了自己国家,权倾天下的男人怀里……倾国倾城的,向来不只只是因为红颜;轰然一夜间,国灭子离,她又将何去何从?争,三千宠爱却是为何?一介灭国妃子,无权无势,难道又要重头再来?心累,身累,却不能停不能退。天下家国,向来在他掌中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赢了天下,能否赢得她的一颗难懂的心,她淡然的眼眸中是否有他的一席之地?他雄心万丈中,是否有她的一方宁静天空。
  • 玫遇凉鸳

    玫遇凉鸳

    一束儿时的玫瑰,保存了13年;随失去了芳香,但不是他的典雅。不为什么,只为她心有所属,分别了13年,却还有情感。再次相遇时,却早已认不出他,因为,他从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变成了冷漠无情的恶魔,她知道原因时,他已经前往法国;她不去追,因为她明白,他还会回来的,不管是两年,三年或是一辈子,她都会等,别人问她为什么,她只会带着微笑说:“因为只要遇见了,因为我爱他。”心里默念:“ILOVEYOU~~~~~~
  • 侧耳聆听

    侧耳聆听

    岁月的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斑驳着不一样的色彩,或许你希冀的,憧憬的在这里可以找到,因为平凡才会幸福,因为拥有,才会在意失去。我们只是普通人,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精彩的过去,荼蘼的未来,从这里开始前,故事虽可以虚构,现实不可知途迷返。然而,人从活着开始就慢慢走向死亡......之所以把预料之中的事情可以置之度外,因为我们都是期待的是过程。
  • 君已寝,夜已深

    君已寝,夜已深

    千笙回到千万年前再爱。为自己的儿子找后爹~“女人,你招惹到我了,还想跑!”某男黑着脸,看着某个扒了他衣服的女人,“呵呵,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嘛!我只是想看看你肩膀上有没有胎记啦!”“哦~结果呢!”“谁知道真有!”某女小声嘀咕道,“那竟然看到了,你是不是该补偿一下我呢!”“唔!”还没来得及反驳,某女就被某男拆入腹中。“爹娘在干嘛呢!”某宝趴在门上问道,另一宝黑黑着脸捂住她的耳朵“人家在造人!”
  • 沧海猎艳

    沧海猎艳

    历尽人间沧桑的孤儿丁牙仔因一次意外,结识了火星人娇娇。经娇娇改造身体并拥有异能之后,丁牙仔改名丁一明。从此,学生、记者、警花、军医等各类美女相伴左右,征战世界,享尽人间艳福。就在他权势滔天、名震世界的时候,唯一的一次没有美女相随却给了他毁灭性的灾难。落难后相貌改变并失忆的他,再次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他立于一国之巅,却与娇妻相见不相识。如何才能恢复记忆,重新拥有众多红粉知己呢?
  • 依米花般爱如瞬

    依米花般爱如瞬

    如果我们的爱情像依米花一般,转瞬即逝,那么就让我们的爱情在那一瞬间绚烂。“洛涵,你回来好不好,我还是那个林盛阳。”
  • 赌定一生

    赌定一生

    [花雨授权]好歹她也是武林中数一数二的美女,委屈地嫁给他做老婆,他竟嗜赌如命,对她不屑一顾?!好心地去赌坊将他找回,却差点为他赔上一条膀子!他不仅不领她的情,还整天和她怄气,最后居然玩起了失踪……
  • 被遗落的爱

    被遗落的爱

    遇着这个怀着目的而来的恶魔男人,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他以捉弄她为乐,每次总会让她歇斯底里。可是,他偶尔显露出来的温柔及体贴又令她困惑不已。这样的他会喜欢她吗?或只是他的又一个玩笑?而他的愿望能否实现呢?抑或落得再次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