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500000050

第50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1)

苏雪林:拼命为读书

“父亲虽非常爱我,基于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只自己随便教教,或买书让我自修,从不送我入学校念书,只把几个儿子送去京沪有名学校。我后来得入文风落后的安庆女子师范,还是自己拼了命争来的。”——题记

苏雪林的祖父少年失学,对子弟的教育特别尽心,家中男孩的书房里可说满壁缥缃,书香四溢了。不过,祖父对女孩子读书与否却不甚关心。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时,女孩子不读书不仅司空见惯而且是天经地义的。好在苏雪林的二叔读了一点新书,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思想比较开通。他认为女孩也应接受教育。

一天,他对苏雪林祖母说:“女孩们也应该读点书,认识几个字,将来好看看家信,记个家用帐,免做睁眼瞎子。”当时,祖母因信佛,想念心经、大悲咒,没人教,心想孙女若认得字便可以教她,便答应了。于是,家佣清理出两间小房子做女塾。前面一间作教室,后面一间设有床帐,供私塾先生课间休息并吸食鸦片之用。

这位私塾先生是苏家远房亲戚,学问很浅,常读别字。他教书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读,背,背不熟就罚。当时的苏雪林不过6、7岁,她记得先生上课从来不讲书,学生们就像小和尚念经那样背书,从来不明白自己背的是什么。有一回,先生教苏雪林大姐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姐吟诵着暗暗发笑,苏雪林问她笑什么?她道:“猪头也跑进诗里来了,岂不可笑?”苏雪林听了也觉得可笑,后来,她偶然翻到《千家诗》,才发现李白写的是“举头”,大姐把“举头”当“猪头”了。因为“猪头”二字是俗话,她懂,“举头”二字是文言,老师不教,她哪里知道,于是就闹出这样的笑话。

不久,二叔要求私塾先生每天为大姐讲一二节的书,先生在那边讲,苏雪林人小鬼大躲在一旁佯装练习写字其实竖起耳朵偷听,散学后,她独留塾中,借塾中图书翻到那一课,细读下去,不久便渐渐稍懂文理。一次,私塾先生叫大姐复述所听之书,她复述不出,苏雪林却在一旁代讲了,先生很惊讶,说:“你仅读一年的书,讲书竟比你姐强,按照你的程度可以对对子了。”于是,便出了“黄花”二字,告诉苏雪林须对“绿叶”二字才可,先生告诉苏雪林:“对对子,要颜色对颜色,物类对物类,并须讲平仄,平对仄,仄对平,不可错误。”

学了一段时间的对对子,苏雪林大有长进,尽管平仄问题相当复杂,但苏雪林一点即通,学得很快。不久,她就由二字对发展为三字对,先生说能对五字,便可做诗了,但由于私塾先生因病辞职,苏雪林的诗也就做不成了。

苏雪林辍学两三年后,一位表叔,穷困潦倒,投奔到苏家,因他闲着没事,祖父便叫三妹和苏雪林跟他读书。这位表叔的学问比原先那位私塾先生还要差,教的别字更多。当时的课本是《唐诗三百首》,不仅读还要求他讲解,他哪能胜任?一次,读的是五绝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位表叔竟然不认识“蚁”字,对最后一句,他的讲解居然是“想要喝一杯,谁知酒却没有了”。苏雪林天资聪颖,虽没读过唐诗,但根据上下文却能略知诗意,反驳道:“‘绿蚁新醅酒’怎说酒没有了?我看这个‘无’字不能作没有解,是询问的口气,是问朋友能同我喝一杯吗?”

又一次,老师讲《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杨贵妃的眼泪滴在阑干上,苏雪林提出疑问:“那么‘瀚海阑干百丈冰’难道是百丈冰凝结在阑干上面吗?”

由于经常受到苏雪林的质疑,这位表叔颜面扫地,他既恼羞成怒,也自知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便在祖母面前狠狠告了苏雪林一状,说这个小丫头刁钻古怪,目无尊长,自己不想再教她了,随后溜之大吉。

于是苏雪林和几个姐妹又辍了学。几个姐妹对读书兴趣不大,苏雪林却对读书念念不忘。没老师教,粗识文字的她在家中天天找书读,读了“征东”、“扫北”之类,便从外面男塾找些话本小说来读,如《三国》、《水浒》之类,渐渐地,连程度高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也能看懂了。那时候,林纾译作风行一时,苏雪林也读了大量的林译小说如《鬼山狼侠传》、《撒克逊劫后英雄录》、《十字军东征记》等等,这些描写儿女情长、异域风光的作品让年幼的苏雪林目眩神迷,如痴如醉。

后来,在外候补的父亲,因前途无望,便回到老家。那年,苏雪林已是十二岁娉婷少女了,父亲看出这个女儿天性聪明,资质不凡,便亲自教她读书。苏雪林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学问自是不差。他教苏雪林念完《唐诗三百首》,接着便教《古诗源》,散文则由《古文观止》教到《古文辞类籑》。

苏雪林以前就略知平仄,现在读了《古诗源》,也能绉几首五古七绝,父亲看了,大为欣赏,也非常高兴,从此对这个女儿另眼相看。家中有亲戚来,父亲总忘不了夸奖苏雪林,说:“小梅(苏雪林乳名)是我家不栉进士,她似秉有异才,前途不可限量。”

武昌革命爆发后,思想保守的祖父畏惧革命,带领全家逃至上海做寓公。在上海时,苏雪林的父亲因无事可做,便用心教她读《唐诗三百首》和《古诗源》、《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籑》之类。一年后,父亲到北京谋事去了。母亲带着苏雪林和和三妹去安庆。在二叔的支持下,苏雪林和三妹得以进入培媛女学读书。

培媛女学明为中学实为小学,学校制度特别,学生入校后,不许回家,只许家人来校探视。每到星期日,男女两校的学生都去教堂行礼,仪式繁琐,费时半天,下午还要读圣经做祈祷。学生,不管信教与否都必须参加。祈祷完毕,学生什么都不许做只能拥被睡大头觉——因为星期日是休息日。

至于功课,更是荒唐可笑,除英文与算学有教科书外,历史与地理由同一位老师任教,不仅没有教科书,连讲稿也没有,今天讲大禹,明天说不定上的是吴三桂,全凭老师兴趣。不过国文老师的学问倒是很好。他对苏雪林的作文大为欣赏。没想到,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苏雪林因深得国文老师的赏识而引起其他学生的嫉妒,他们恼恨之余竟在校长面前讲苏雪林的坏话,以致偏听偏信的校长对苏雪林印象不佳。

尽管苏雪林在培媛女学成绩优良,并因取得全班第一的佳绩而获得银质奖章,但由于学校教学混乱,且充满洋奴气息,苏雪林在这里只读了半年就退学了。

苏雪林退出培媛女校后,便随着母亲返回老家——安徽太平县岭下。岭下位于万重山中,此地多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里虽是苏雪林的故乡,但她我还是第一次来到,因为,出生后,她一直随祖父住在浙江兰溪等地。家乡多深潭古柏,绿水环绕,高山为屏,风景绝佳,但瘴气却很重。苏雪林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患上疟疾,隔日发一次,病发时,冷热交加,全身发颤。当时此地尚未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苏雪林只能硬扛。好在年轻底子好,在发病间歇,她仍能读书写字。利用发病空隙,苏雪林读完了父亲专门为她买的《小仓山房诗集》,这本书有注解,苏雪林读了获益良多。她因此懂了许多典故,国学知识也大大丰富。另外,家中所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集也被她搜来通读一遍。这一次如饥似渴的饱读,为她后来的文学生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次,疟疾再次汹涌而至,寒颤不已的苏雪林瞥见桌上的一瓶酒,情急之下,她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酒驱寒。没想到,歪打正着,两口烈酒下肚,疟疾不治而愈。

就在这时,她听说安庆第一女子师范招生的消息,便动了心思,决心去应考。这些年来,苏雪林虽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书,但不系统不正规,现在听说安庆有女子师范招生,她深藏于心的读书渴望再次被点燃。然而,她没想到,这一次,她遇到了空前的阻力。

阻力来自生性吝啬,思想古板的祖母,她对苏雪林说:“你读了几年的书,连心经、大悲咒都没教会我,还读什么?再说,女孩在家学学女红就行了,去洋学堂读书,迟早会变坏。”

苏雪林知道祖母舍不得钱,家中几个男孩在外读书,花钱不菲,现在自己再去读书,她哪里舍得?她就告诉祖母,自己去的学校是师范,不需学费膳宿费,连衣服学校都发。再说自己上学,吃学校的饭,也能为家里省点开支。母亲支持苏雪林,但祖母坚决反对。苏雪林再哭再闹也打动不了祖母那颗冥顽不化的冷酷的心。

为了读书,苏雪林豁出去了。她对祖母说:“你不让我读书,我就死给你看。”

家乡有个深潭名叫松川,潭边围绕着数株合抱古树,浓荫蔽日,潭水深约丈许。铁心要读书的苏雪林站在潭边,向祖母示威:“不让我读书,就跳下去。”祖母毕竟是爱孩子的,现在看孩子以死相逼,只能让步。就这样,苏雪林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以大义凛然的气概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为自己争取到弥足珍贵的读书机会。

从安庆第一女师毕业后,苏雪林当然想进一步深造,不过那时尚无适合的高等学校可以报考。1919年,苏雪林听说一个同学进了一个女子师范预科。那个预科是为预备升大学或其他高等学校而设的,凡在此校就读卒业后不必经过考试便升为本科生了。当时本科生名额尚未足,正登报招插班生,苏雪林我听了喜不自禁,便想前去赴考。

可是,生性冷漠的祖母一如既往反对她读书,因为当时的苏雪林已在安庆谋到一份差事——教母校的附小,后来又教母校的预科,每月薪俸有十几二十银元,除自用外,隔两三个月也汇回三十或四十几元到岭下,贴补家用。祖母贪财,不想让苏雪林丢了差事去应考。

另外,苏雪林早在幼年时即由祖父作主,许配五金商人张余三的次子张宝龄。苏雪林于一女师毕业后,张家就托媒人来求婚。一心读书的苏雪林当然不肯。夫家就托人求苏雪林祖母做主。祖母心想,女孩儿大了总是要出嫁的,再加上她本来不想让孙女继续读书,就主张苏雪林赶快完婚。其时,祖父去世,祖母是一家之主。她发话了,谁敢不从呢?

苏雪林正想着如何抗争祖母时,又听说北京高等女师,招考插班生名额已满不再接收新生了。怀着一腔热望的苏雪林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内外交困,伤心绝望的她,竟急出一场大病,颈部淋巴腺结核忽然大发。颈子肿胀如巨蟒,疼痛难忍,整夜呻吟,寝食皆废。熬了一个多月,病情才稍缓。不过,也正是这场大病,让苏雪林因祸得福,——祖母见她重病在身,不敢催她结婚,也不敢阻挠她读书了。后在母校徐校长的帮助下,她得以赴北京去做一个旁听生。虽然不是正规生,但只要能读书,苏雪林就心满意足了。

苏雪林天性淡泊,不慕名利,她一心读书不过是出自一颗顽强的上进心,她说:

“我那时一心想升学并不为名,因为彼时不知求得学问将来可获高名。也不为利。我之力图升学只是为单纯的求上进一念所驱迫而已。这念头是极单纯极纯洁的,而又极其热烈不可遏止的。好像树木种子落入土中必破土而出,哪怕土上面压着石头或其他障碍物,种子抽出嫩芽,就是旁行斜上,也必要透出来。又像母鸡生了八九个蛋以后,便要伏窝孵卵以求孵出雏鸡。此时它浑身发热,百事不思,只求伏在窝里孵着那些蛋,主人百计弄它不醒,甚有致死者。又如一种鲤鱼每年要到上游淡水里产子。中国龙门鲤鱼之跳跃乃一奇景,也是一极其壮烈的生命奋斗的迹象。龙门危岸高十余丈,飞瀑下泻,力量万钧,鲤鱼必冲瀑跃上,碰石而死者鱼尸累累,群鹰争攫,渔夫也趁此大捞一笔。不得而知,其他自然界类此事者尚不胜枚举。人类力求上进,自我完成的现象也是宇宙间的大谜。”

苏雪林费尽周折,踏上艰辛曲折的读书之旅,正是“人类力求上进”一个生动而鲜活的例子。

英国作家汤姆斯·哈代说,宇宙无所善,也无所谓不善,它只是平静而冷漠地注视着人类而已。希腊古代哲学家则说,人类是永远受着命运的支配,天降好运,碌碌无为的人也可荣华富贵;遭遇厄运,孜孜矻矻者也只能终身潦倒。

不过,苏雪林却不信这个邪。力求上进之心,赋予她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她因此克服重重困难,在充满波折险象环生的读书之旅中,披荆斩棘,一路凯歌。

刘大杰:“好胜的心理,给我一种挣扎的向上的力量。”

刘大杰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排行老三,乳名三儿。出生后不久,三儿随着父母,搬到一个贫穷的山村,住在一座废弃的房子里,靠着仅有的两亩薄田维持生计。三儿刚一岁,父亲就一病不起,终至撒手归西。

家里几乎穷得揭不开锅,作为遗腹子的弟弟又不合时宜地出生了。为了四个孩子的四张嘴,三儿母亲只得领着孩子去了娘家。

三儿的外婆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裕人家。外婆精明能干,心地也善良,不仅收留了三儿一家,而且还把三儿的哥哥姐姐送入学堂读书。三儿那时还不满五岁,也朦朦胧胧知道读书是好事,见哥哥姐姐穿得整整齐齐去上学,就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上学,我也要穿新衣服。”

三儿的母亲幼时也念过书,能背几十首唐诗,能读《红楼梦》,做三儿的启蒙教师绰绰有余。在她的督促下,三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读完了《三字经》。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走向历史诗学

    走向历史诗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后现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文艺学思想内涵的专著。作者共分八章一绪论对其展开论述。从其历史诗学的提出背景开始梳理,到诗学与历史诗学的界定、事件与故事的分野,再到故事解释的三种模式分析、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的描述,最后提出期待与展望。
  •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报告文学集(写“妇女回家”“优化组合”后女性的命运)。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图文版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英文版)》中那些生动离奇的故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与自然万物形成过程的奇妙想象。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类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人们通过想象来解释这一切,于是使形成了早期的神话。人们将这些故事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热门推荐
  • 终点,尽头

    终点,尽头

    明明握紧了手中的笔,脑袋却十分的混乱。脑中装满了故事,却不知道从哪里来写,我现在的心情就跟故事里的女主角一样,不知道为何而活,也不知道从哪去走,她问过自己,什么是爱,也问过自己什么是珍惜。她可能想过逃避,面对无法拿捏的爱。她也想过解决。面对的背叛。当她失去一切,失去自己。又后悔自己做的什么决定。。你们或许看到中间会觉得她很笨,你们看到结局会感到一切是多麽可笑。这个故事你们可能觉得不好看,那也由不得我。是好是坏,由你们来决定吧。
  • 大自然里的商道

    大自然里的商道

    本书讲述了大千世界,虽看似纷繁芜杂,实则和谐而单一,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皆遵于规律、循于法则,无论是四季轮回、日夜更替,还是物种繁衍、植物凋零统统归于“自然之道”。同样,沉浮商海间,免遭疾浪冲击、险流覆没的唯一方法便是深谙并依从“经商之道”。
  • 娇妻撩人:别惹危险总裁

    娇妻撩人:别惹危险总裁

    她从来没有想过在这场大冒险中,他们已注定了一场至死不休的纠缠。他是商业帝国的王,是安城不可小觑的霸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锐不可当,势在必得,果断决绝,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暗藏着另一个秘密。他宠她,宠到极致。原本以为携手一生,却在某一天,他决然将她推开,看着他拥着别的女人,她心如死灰,终是转身离开。再见,已是三年后……
  • 纵横云霄

    纵横云霄

    九个充满理想的青年,以为未来可以把握,孰不知命运早已付之阴谋……
  • 激情后卫

    激情后卫

    一次重伤后,他变成了废人,他叫做肖恩.利文斯顿。也是一次重伤后,他变成了废人,他叫做李文。当时光交错在一起,来自中国的天赋后卫李文遇到了全能的双能卫肖恩利文斯顿。传奇从2008年的孟菲斯开始!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癌症用药与配餐

    癌症用药与配餐

    本书简要介绍了癌的基本常识,癌症的用药常识,详细介绍了癌症的常用药物,以及十几种癌症的用药方案,重点介绍了癌症病人的膳食指南,癌症病人的营养需求,有抗癌作用的食物等。
  • 只有一个华为

    只有一个华为

    20多年前,华为只专注于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如今,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更是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9年前,《华为真相》横空出世,一度成为全面揭示华为成功秘诀的唯一畅销书;如今,《只有一个华为》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揭示华为在云时代的征战历程。华为,只有一个,但是,华为的成功有规律可循。本书从华为的管理理念、组织系统、资本运作方式、企业文化、国际化管理、接班人等方面,讲述了华为从狼性霸主走向狮子王者、从中国通信老大到即将登顶世界第一、从未上市到将上市的发展历程,全面分析了华为独特的战略思维,对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 网游之永恒天梦

    网游之永恒天梦

    百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脆弱的人类文明在未知而绝望的恐怖面前支离破碎,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群名为天使的女孩出现,为人类击退了强大的怪物,并为人类重建了家园。之后,在百废待兴的人类世界的最上空,诞生了“天梦集团”的雏形。几百年后,“天梦”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而在这某一天,神秘的天梦集团忽然退出了她们制作的第一款虚拟网游——天梦。一个失却了过去的少年,带着一个同样失却了过去的少女一起相依为命,为了“消遣”漫长而无聊的时光而偶然地进入了游戏之中,不料却因此踏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网游之旅”。
  • 冷酷校草的萝莉校花

    冷酷校草的萝莉校花

    蓝冰儿,一个淘气公主;宫凌轩,一个冷酷王子;第一次见面时,他居然把她当成花痴女?还说她故意找借口接近他?怎么会有这么自恋的人啊,帅哥,她蓝冰儿见多了,还会犯花痴吗?无语了……;当两人产生好感进入恋情时,他的前女友居然回来了?前女友PK现女友,他终会选择谁呢?这段感情又将何去何从?敬请期待《冷酷校草的萝莉校花》。